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主要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拓展语文思维、趣味课堂营造、思考创新等策略,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并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趣味课堂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面临的主要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关键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难度相对较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后续语文学习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状况可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第一,教师主导特征。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仍然呈现出典型的教师主导特征,即将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程知识。这一特征与目前新课改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第二,忽视核心素养特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仍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拓展语文思维方面
核心素养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为:通过对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审美鉴赏及创造、思维发展及文化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目标而言,培养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于教学活动中引入拓展语文思维的策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尊严》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镇长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境:如果文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对待赠予食物者的表现与其他人相同,镇长对他的态度及他的未来可能会产生哪些变化?除了文章中提及的以劳动交换食物的选择外,这位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哪些行为、语言表达其性格特征?对学生而言,这种与文章原本结局截然不同的设想可充分调动其思维,在问题中设想的引导下,学生可结合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其行为。这一环节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并为其后续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课堂营造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疑是一类特殊的教学对象。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自律性较差,他们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下降等问题。而核心素养培养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趣味课堂营造方法,长效维持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穷人》一文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基本了解文章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角色扮演这一游戏,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师可从自愿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中选出2组扮演者,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妻子桑娜、渔夫丈夫,要求两组学生分别在维持主人公职业、所处背景、故事中人物及最终结局不变的基础上,自由设计妻子从等待丈夫到丈夫归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经历等。从教学效果来看,角色扮演法的引入起到了良好的活跃教学氛围作用,同时,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主人公性格特征、如何在保持结局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创新的过程,均可促进其创造素养、语言组织素养等的发展。
(三)思考创新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教学中的问题、细节等,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从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来看,独立思考能力与这一目标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将思考作为切入点,从创新角度改善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锻炼其思考能力:当主人公老汉将一名年轻的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后,正在排队过桥的其他村民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这种循循善诱的提问方式,可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拓展其思维,使其能够不断深化其思维等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其难以发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的作用。为了改善上述状况,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符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在充分重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逐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既往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及方案,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129.
[2]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137.
編辑 王 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趣味课堂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面临的主要要求。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关键学科之一,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难度相对较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后续语文学习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改善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状况可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特征:第一,教师主导特征。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仍然呈现出典型的教师主导特征,即将教师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程知识。这一特征与目前新课改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第二,忽视核心素养特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重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仍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主,这一状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拓展语文思维方面
核心素养培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为:通过对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审美鉴赏及创造、思维发展及文化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相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其他目标而言,培养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难度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于教学活动中引入拓展语文思维的策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尊严》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中镇长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境:如果文中骨瘦如柴的年轻人对待赠予食物者的表现与其他人相同,镇长对他的态度及他的未来可能会产生哪些变化?除了文章中提及的以劳动交换食物的选择外,这位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哪些行为、语言表达其性格特征?对学生而言,这种与文章原本结局截然不同的设想可充分调动其思维,在问题中设想的引导下,学生可结合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其行为。这一环节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并为其后续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课堂营造方面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疑是一类特殊的教学对象。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小学生自律性较差,他们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下降等问题。而核心素养培养则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趣味课堂营造方法,长效维持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穷人》一文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基本了解文章内容后,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角色扮演这一游戏,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语文课堂。例如,教师可从自愿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中选出2组扮演者,分别扮演文章中的妻子桑娜、渔夫丈夫,要求两组学生分别在维持主人公职业、所处背景、故事中人物及最终结局不变的基础上,自由设计妻子从等待丈夫到丈夫归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经历等。从教学效果来看,角色扮演法的引入起到了良好的活跃教学氛围作用,同时,学生思考如何表达主人公性格特征、如何在保持结局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创新的过程,均可促进其创造素养、语言组织素养等的发展。
(三)思考创新方面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抓住教学中的问题、细节等,逐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从核心素养培养的前提来看,独立思考能力与这一目标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将思考作为切入点,从创新角度改善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桥》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锻炼其思考能力:当主人公老汉将一名年轻的小伙子从队伍中揪出来后,正在排队过桥的其他村民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怎样的。这种循循善诱的提问方式,可在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拓展其思维,使其能够不断深化其思维等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其难以发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的作用。为了改善上述状况,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符合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在充分重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逐步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结合既往教学经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及方案,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雪玲.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核心素养下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129.
[2]马银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6):137.
編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