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打造高校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因此,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的独特作用,不断创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具体探究了积累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的体验性、策略性和观念性的内容。但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活动过程引导,不能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缺乏有深度的探究任务,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有效开启,并且不能获得持续性的经验积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做”中学习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紧密联系生活,贯穿知识于情境之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进而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铺设道路。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先出示一张学生在班内打扫卫生的图片,并提出問题:“当我们在班内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位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和一张桌子,谁会率先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他们很快说道:“当然是擦桌子的先完成。”然后教师就可引出新课内容:“生活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物体都有面,请大家列举一些面的例子吧。”有的学生说:“书本的封面。”有的学生说:“墙面。”还有的学生说:“地球仪的球面。”而在引导触摸、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面积的含义进行了初步认知。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需,调动起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也使数学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探究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等,还应遵循激趣的理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素材,适时创设探究任务,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实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变被动的课堂为主动,从而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质量,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如下探究任务:在海洋馆中,饲养员叔叔在给动物们分食物,饲养员给小海豹分了3条鱼,给海狮分了6条鱼,给海豚分了9条鱼。大家从中找到了什么数量关系呢?经过仔细观察,学生回答道:“小海豹吃了3条鱼,海狮吃了6条,相当于小海豹吃了2次。”还有的学生答道:“小海豹吃了3条鱼,海豚吃了9条,相当于小海豹吃了3次。”此时教师点明教学重点:“这就是倍数关系。请大家再试着说出上面这道题中的倍数关系。”由此,同学们明白了海狮所吃鱼的个数是小海豹的2倍,海豚所吃鱼的个数是小海豹的3倍,倍的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是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产生的结果,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活动经验也得以积累。
三、开展合作学习,强化持续性经验积累
学习数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的理论思维,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理性思维模式的培养。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讨论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观点和见解的分享和交流中提升思考能力,在思维的碰撞和交锋中加强活动经验总结意识,进行持续性的经验积累,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激发出更多的数学潜能。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方形边与角的特征”,并找出实际依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小组讨论中,一位学生提出可以用测量的方法,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尺子开始测量,可由于这位学生粗心,他量出的长方形的两条对边竟是不相等的。而在这时,组内另一位学生分析道:“我们可以把长方形从纸上减下来,然后通过折叠的方法来验证,这样既简单又快速。”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探索到了长方形的特征,同时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汲取了营养,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在实践中积累了活动经验,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学生积累的经验也引导他们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展开持续性的探索,继而在循序渐进中优化学习思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实践性、逻辑性和概念性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并引导他们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端丽.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104-105.
[2]杨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16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历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的体验性、策略性和观念性的内容。但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活动过程引导,不能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缺乏有深度的探究任务,这就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无法有效开启,并且不能获得持续性的经验积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启发学生在“做”中学习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以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紧密联系生活,贯穿知识于情境之中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主动帮助学生建立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充分运用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进而积累有效的活动经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铺设道路。
例如,在教学“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先出示一张学生在班内打扫卫生的图片,并提出問题:“当我们在班内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位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和一张桌子,谁会率先完成任务?”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他们很快说道:“当然是擦桌子的先完成。”然后教师就可引出新课内容:“生活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物体都有面,请大家列举一些面的例子吧。”有的学生说:“书本的封面。”有的学生说:“墙面。”还有的学生说:“地球仪的球面。”而在引导触摸、观察和感受的过程中,学生们对面积的含义进行了初步认知。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需,调动起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也使数学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探究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和实践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等,还应遵循激趣的理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素材,适时创设探究任务,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实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变被动的课堂为主动,从而提升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质量,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倍的认识”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设如下探究任务:在海洋馆中,饲养员叔叔在给动物们分食物,饲养员给小海豹分了3条鱼,给海狮分了6条鱼,给海豚分了9条鱼。大家从中找到了什么数量关系呢?经过仔细观察,学生回答道:“小海豹吃了3条鱼,海狮吃了6条,相当于小海豹吃了2次。”还有的学生答道:“小海豹吃了3条鱼,海豚吃了9条,相当于小海豹吃了3次。”此时教师点明教学重点:“这就是倍数关系。请大家再试着说出上面这道题中的倍数关系。”由此,同学们明白了海狮所吃鱼的个数是小海豹的2倍,海豚所吃鱼的个数是小海豹的3倍,倍的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这是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产生的结果,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活动经验也得以积累。
三、开展合作学习,强化持续性经验积累
学习数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的理论思维,所以教师应重视学生理性思维模式的培养。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注重讨论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观点和见解的分享和交流中提升思考能力,在思维的碰撞和交锋中加强活动经验总结意识,进行持续性的经验积累,掌握数学的本质和规律,进而激发出更多的数学潜能。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长方形边与角的特征”,并找出实际依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小组讨论中,一位学生提出可以用测量的方法,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尺子开始测量,可由于这位学生粗心,他量出的长方形的两条对边竟是不相等的。而在这时,组内另一位学生分析道:“我们可以把长方形从纸上减下来,然后通过折叠的方法来验证,这样既简单又快速。”可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探索到了长方形的特征,同时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汲取了营养,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方法,在实践中积累了活动经验,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学生积累的经验也引导他们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展开持续性的探索,继而在循序渐进中优化学习思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实践性、逻辑性和概念性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探究活动,并引导他们从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其实践运用能力,让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端丽.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9):104-105.
[2]杨惠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策略[J].甘肃教育,2019(1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