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儿科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儿科病房100例经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其外周血并确诊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来我院进行体检而且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的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均进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对比两组血标本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100例患儿中其中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有34例,白细胞形态异常的有28例(其中粒细胞异常6和淋巴细胞异常12例),血小板形态异常31例,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异常14例。研究组的患儿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正常8例。对照组中的正常儿童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仍然有26例出现异常。其中假阴性率(即漏诊率)8%,假阳性率(即误诊率)26%。结论: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的检验效能较高,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够为儿科疾病的诊断提高较为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儿科;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临床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上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出现不仅减少了医院临床上的检验人员数量,同样也大大的提高了检验效能。当机体发生疾患时,细胞不仅会在数量上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其形态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然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它只能分析细胞数量的改变情况,并不能够对细胞的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的形状、染色质的粗细、核仁的有无、胞浆内有无颗粒等)进行直接观察。故本研究通过研究经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确诊的患儿100例及诊断正常儿童10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比分析并计算漏诊率和误诊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儿科病房100例经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其外周血并确诊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来我院进行体检而且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的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200例儿童的年龄分布均在3至14周岁之间,其中男孩106例,女孩9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间例数、性别、年龄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00名儿童的基本情况
分组 N 性别 平均年龄(岁)
男 女
研究组 100 54 46 (8.4士0.2)
对照组 100 52 48 (8.1士0.3)
P值 200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具体操作为:先进行血采样,将所采第1滴血去除,然后立即取出一小滴血液,利用推片将该绿豆大小的血滴载玻片上推成宽度约17~20mm、长度约24~35mm的血片。同时注意要在血膜的周围留出空隙,之后将其立即摇干。接着将血液标本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后做成血涂片,血涂片染色检查一定要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关操作步骤的要求和规定。然后分别在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细胞血涂片的形态学观察,并记录下其中红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情况。并计算假阴性率(即漏诊率)和假阳性率(即误诊率)。漏诊率是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正常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异常,误诊率是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正常。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来表示(X士S),研究与对照组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过对研究组100例患儿的外周血的细胞形态检查,其中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有34例,白细胞形态异常的有28例(其中粒细胞异常6和淋巴细胞异常12例),血小板形态异常31例,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异常14例,见表二。
表2100例患儿外周血的细胞形态检查结果情况
项目 红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其他异常
异常例数(N) 34 6 12 31 14
百分比(%) 34 6 12 31 14
2.2 研究组的患儿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正常8例。对照组中的正常儿童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仍然有26例出现异常。其中假阴性率(即漏诊率)为8%,假阳性率(即误诊率)为26%。见表三。
表3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对比(N)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液分析仪检测 合计
异常(+)(研究组) 正常(-)(对照组)
异常(+) 92 26 118
正常(-) 8 74 82
合计 100 100 200
* 假阴性率(即漏诊率)=8/(92+8)=8%; 假阳性率(即误诊率)=26/(26+74)=26%。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学科的综合诊断体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细胞形态学检测出现了逐渐被临床忽视的倾向[1]。然而,细胞形态学检验仍为检验医学的基础: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检测内容主要是观察外周血血细胞中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形态的变化情况[2]。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正常儿童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仍然有26例出现异常。其中假阴性率(即漏诊率)8%,假阳性率(即误诊率)26%。可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儿科的疾病诊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准确性。结果分析也表明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的检验效能较高,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够为儿科疾病的诊断提高较为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得出结果[3]。故建议各级医院尤其是临床儿科上应该值得重视并推广之。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15-916
[2] 李松岩.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业,2010,12(14):167
[3] 张金彪.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9, 10(4):244
作者简介:康燕萍(1977-3-7),女,汉族,宁夏中宁县人,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民医院,主要从事医学检验。
邵福平(1987-11-7),男,汉族,本科,宁夏中宁县人,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民医院,主要从事医学检验。
关键词:儿科;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临床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临床上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非常广泛,它的出现不仅减少了医院临床上的检验人员数量,同样也大大的提高了检验效能。当机体发生疾患时,细胞不仅会在数量上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且其形态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然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它只能分析细胞数量的改变情况,并不能够对细胞的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如细胞核的形状、染色质的粗细、核仁的有无、胞浆内有无颗粒等)进行直接观察。故本研究通过研究经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确诊的患儿100例及诊断正常儿童100例,分别进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对比分析并计算漏诊率和误诊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儿科病房100例经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其外周血并确诊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目标(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来我院进行体检而且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的正常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200例儿童的年龄分布均在3至14周岁之间,其中男孩106例,女孩94例。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间例数、性别、年龄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00名儿童的基本情况
分组 N 性别 平均年龄(岁)
男 女
研究组 100 54 46 (8.4士0.2)
对照组 100 52 48 (8.1士0.3)
P值 200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进行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具体操作为:先进行血采样,将所采第1滴血去除,然后立即取出一小滴血液,利用推片将该绿豆大小的血滴载玻片上推成宽度约17~20mm、长度约24~35mm的血片。同时注意要在血膜的周围留出空隙,之后将其立即摇干。接着将血液标本用瑞氏染液进行染色后做成血涂片,血涂片染色检查一定要符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相关操作步骤的要求和规定。然后分别在显微镜下进行外周血细胞血涂片的形态学观察,并记录下其中红细胞、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异常细胞形态情况。并计算假阴性率(即漏诊率)和假阳性率(即误诊率)。漏诊率是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正常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异常,误诊率是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异常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正常。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来表示(X士S),研究与对照组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经过对研究组100例患儿的外周血的细胞形态检查,其中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有34例,白细胞形态异常的有28例(其中粒细胞异常6和淋巴细胞异常12例),血小板形态异常31例,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异常14例,见表二。
表2100例患儿外周血的细胞形态检查结果情况
项目 红细胞 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其他异常
异常例数(N) 34 6 12 31 14
百分比(%) 34 6 12 31 14
2.2 研究组的患儿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正常8例。对照组中的正常儿童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仍然有26例出现异常。其中假阴性率(即漏诊率)为8%,假阳性率(即误诊率)为26%。见表三。
表3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结果对比(N)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液分析仪检测 合计
异常(+)(研究组) 正常(-)(对照组)
异常(+) 92 26 118
正常(-) 8 74 82
合计 100 100 200
* 假阴性率(即漏诊率)=8/(92+8)=8%; 假阳性率(即误诊率)=26/(26+74)=26%。
3、讨论
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现代免疫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多学科的综合诊断体系,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细胞形态学检测出现了逐渐被临床忽视的倾向[1]。然而,细胞形态学检验仍为检验医学的基础: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它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的核心检测内容主要是观察外周血血细胞中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及形态的变化情况[2]。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中的正常儿童经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发现仍然有26例出现异常。其中假阴性率(即漏诊率)8%,假阳性率(即误诊率)26%。可见,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儿科的疾病诊断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准确性。结果分析也表明外周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的检验效能较高,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够为儿科疾病的诊断提高较为可靠的实验室依据。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不仅经济方便,而且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得出结果[3]。故建议各级医院尤其是临床儿科上应该值得重视并推广之。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15-916
[2] 李松岩.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业,2010,12(14):167
[3] 张金彪.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在儿科疾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09, 10(4):244
作者简介:康燕萍(1977-3-7),女,汉族,宁夏中宁县人,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民医院,主要从事医学检验。
邵福平(1987-11-7),男,汉族,本科,宁夏中宁县人,工作单位:宁夏中卫市中宁县人民医院,主要从事医学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