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

来源 :婚育与健康·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23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待患者病情平稳1~2d后,行肢体功能康复促醒与锻炼的综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GCS。结果:经过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后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综合康复;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临床疗效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颅脑遭到损伤后,GCS(格拉斯哥评分)为3~8分,在伤后昏迷6h以上,或者伤后意识在24h内逐渐恶化,再次晕迷达6h以上者。重型颅脑损伤的病重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在近些年的研究中,病死率由52%降至32%[1],但是如何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提高治愈率,预防并发症,仍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笔者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其中40例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经CT检查均显示为颅脑损伤,GCS为3~8分。其中,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87岁,平均年龄35.7岁;晕迷程度,深度晕迷6例,中度晕迷16例,轻度晕迷18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85岁,平均年龄35.8岁;晕迷程度,深度晕迷5例,中度晕迷15例,轻度晕迷2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均行脱水降颅压、内环境稳定维持、抗感染、肠内营养、神经营养等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处于急性期患者,行保护性约束,每隔1.5h变换1次体位,维持患者的卧位舒适,确保良肢位摆放,避免关节发生变形与挛缩;处于恢复期患者,指导其功能锻炼。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由专业功能治疗师进行指导,由专业培训护理进行操作,待患者病情平稳1~2d后,行肢体功能康复促醒与锻炼的综合康复护理[2]。具体方法如下。
  1.2.1 功能锻炼 分阶段开展康复训练,处于晕迷期患者应维持关节、肢体功能位,行保护性制动。(1)卧床姿势应正确,肩部关节应为敬礼位;腕关节35°,背屈;肘关节90°,弯曲,使用硬板靴防止足下垂。(2)使各关节被动活动,上肢肩部外旋,后旋前臂,后旋关节与上臂,进行屈伸运动,1天2次,每次11~15下。
  1.2.2 促醒 (1)在护理过程中,应将患者作为清醒患者,加强语言交流,并进行解释工作,以言语方式呼唤促醒。(2)音乐呼唤,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时,选择患者熟悉和喜欢的音乐,以短片的形式反复播放,1天3次,1次3min,控制好播放时间和音量,不宜过长与过大,防止疲劳。(3)皮肤刺激,按摩患者的全身皮肤与肢体,在每次翻身时,刺激患者的皮肤,加强外界的刺激。选择合适温度水擦洗患者全身,并进行穴位按摩[3]。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根据GCS评分评定患者的近期疗效;在预后6个月后,再根据GOS评分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将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在传统的治疗中,昏迷患者通常从清醒后开始康复锻炼,但是随着康复手段、康复机械的多元化,临床康复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损伤较为严重,且缺失了神经功能,若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必须加强功能恢复训练。有关实验研究显示,在颅脑损伤后,早期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即形成微血栓,脑微血管结构已遭到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也逐渐肿胀。待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神经系统不再发生恶化症状后,于1~2d即可开展训练[4]。
  在本实验中,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另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6个月治疗后,研究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总而言之,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后较为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陶燕平,王子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2—1103.
  [2] 于雪梅,谭易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体位及时间的探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84—185.
  [3] 陈伟丽,李嫦珍,刘淑萍,等.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756—757.
  [4] 缪爱梅,黄春霞,余儒,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连枷胸伤员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56—58.
其他文献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 Literacy teaching is an im
重度糖尿病合并广泛深部脓肿,因诸多因素相互制约,治疗有一定难度。我院在 1998年收治了 1例,由于较好地协调感染、糖尿病及手术三者间关系,疗效颇佳。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更是如此。如果在这项工作中手忙脚乱,不得要领,势必会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如果掌握了其中 Class teacher work is a ve
我们的孩子从上学那天起,就已经在识字的同时开始了写字的生涯,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按道理应该都会把字写得很好,而且大部分孩子接触汉字的时间 Since the day we went to s
随着临床使用血液成份的不断增加,以冷沉淀为原料制备的成份制品越来越多的用于外敷治疗眼角膜溃疡性病变和胃黏膜溃疡。本文介绍一种应用FⅧ和FⅩⅢ因子外敷治疗烧伤的方法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价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
【摘 要】 目的:探讨抗—HBC IgM 、IgG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56例确诊病例检测抗—HBC IgM 、IgG。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抗—HBC IgM 检测滴度较高;慢肝抗—HBC IgG检测阳性率高。结论:检测抗—HBC IgM 、IgG可以帮助诊断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关键词】抗—HBC IgM 、IgG;检测;诊断;价值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患者,女性,28岁。出生时背部有一3.0cm×3.0cm圆形黑褐色斑,随着年龄增长褐色斑面积增大。近2年皮肤褐斑明显增大,颜色加深,于1997年11月18日入院。
目的:探讨新生儿换血疗法对救治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3例HDN患儿,采用成份血换血治疗,配血量约是患儿血容量的2倍,换血速度为180ml/h,换血出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动脉溶栓配合中药疏血通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3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穿刺瑞替普酶动脉溶栓配合中药疏血通治疗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