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让我对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了更深的体会。一直以来,教师都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都是学习的接受者,往往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和学成为知识的授受关系,也就形成所谓的“填鸭式”教学。我们做教师的都知道,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和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结合起来,学生的学才能从被动的学转化为主动的学。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利用课件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更有利于体现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能把学生一下子吸引过来,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童年趣事》作文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把学生们平时在学校举行活动的相关相片制作成幻灯片形式,伴随着《童年》这首人人熟悉的歌曲,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思吸引过来,他们看着自己的相关相片,乐得哈哈大笑。因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所以学生都能开心地说起当时做这件事的快乐过程,详细而具体,这样以情动情,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作文审题不攻而解,教学课堂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时,对于小艇和我们平时所见的小船有什么不同,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不够明确的。但是我只加上两张不同的图片和课文句子描写相结合学习,图文对较,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小艇是又窄又深,就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是向上翘起来的,就像新月;因为小而巧,行走时才可以轻快灵活,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自由穿梭,还能快速急转弯,学生也就弄清楚为什么说像水田里的水蛇那样灵活,最后他们都能把这小艇用简笔画形式画出来,效果显著。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意境的理解。如在教学《牧童》这首诗时,我把这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用动画放出来: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还没见到牧童,就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的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却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里休息了。牧童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学生的兴趣十分浓厚,在草场、笛声、月夜、牧童这一幅恬淡的水墨下,架起了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探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图文结合,让学生尽情享受美的熏陶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并不多,知识比较浅薄,有时候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图文声并茂,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真实感。
  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对于我们近山的孩子很难想象出草原辽阔的模样。我从网上下载草原的优美画面,逼真的生活场景,加上动听的旋律,生动地再现文章中的意境之美,有声有色,视听结合,让学生在观看中享受美,一下子就体会到为什么说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为什么说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羊群为什么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在这过程中,不但骏马和大牛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学生也领略了大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巧解重难点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有时候教师虽然反复讲述,还是会让有的学生如同雾里看花,难以达到目的。在这时候,多媒体就像一个“魔术师”,借助特有的“声、光、影、像”,化虚为实,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和形象。如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对于詹天佑修筑京張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可以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三张图片——“人字形线路图”“两端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三图表明了山势和坡度,突出了工程的艰巨性,箭头则标明了凿进的方向。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加上文章的讲解,难点自然而然攻破了。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描绘的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我运用影片资料展现其真实画面,并在教学时根据各环节定格其画,让学生在浩瀚的瀑布声音中真切地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丽和壮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解决重点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适用于拼音、识字、理解课文、指导作文等等,多媒体教学都可以有声有色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想象等能力。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教学的辅导手段,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合理地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他文献
“德育为首,养成为先”是教育应坚持的方向。随着21世纪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整合,“大人离家奔忙去,老人带孙入城居”成为时代特色。续“独生子女”时期,迎来了“留守儿童”时代,使新时期德育既有“小皇帝”本色,更有“留守”新貌,赋予了我们新的教育困难和挑战。因而研究特色教育也成为德育新风,各种凸显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育成效。然而,许多老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感慨付出
期刊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周围其他的事物一样,都充满了好奇心。于是,我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每一堂识字课,把生字出现在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景中,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入学教育中,我就这样向学生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徐老师,你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名字吗?”学生们
期刊
当今社会已经进行了信息时代,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在这样的一种发展形势下,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其自身的可塑性,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制定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小学生而言,制约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非常多,其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身
期刊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本次研究的目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希望在不断的实践探索指导下,能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并保证学生养成写作前先列提纲的好习惯,为其写作提供一个指引的航标和清晰的思路。通过引领学生多观察,多练,多写,希望学生能大胆写出具有新颖性且贴近自身想法,对习作有指导意义的提纲,从而促进学生喜欢作文,善写作文,同时在学校形成浓厚的作文提纲教学教研氛围,寻找更适合提高作文教学的途径。  二
期刊
一、设计思路:  1、(一)指导思想:  校园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守护这条生命线,中华路小学认真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关于做好2017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秦都区教育局《2017年校园安全稳定及综合治理工作责任书》的要求,抓住2017年3月27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前的教育契机。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教育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落实,同时我作为《校园安全教育有效途径
期刊
高考改革后,我们都知道“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对此,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如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
期刊
一、扎扎实实,语言积累  小学课文的课后练习,均把读书放在了首位。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默读课文”等。由此可见,教材注重读书训练。因此教师要把读书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根据教材提出的读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练习。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后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指导第三自然段
期刊
一、分层教学的提出  第一,因为信息技术课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也许其它学科的老师会调侃信息技术课容易上,而计算机老师要喊冤了,正是因为没有考试成绩的压力,导致学校领导、家长和学生不重视,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信息技术课更难推进。每年初一新生我都会对他们做一个粗略的调查统计,发现有些乡镇小学根本没有开设信息技术技术课程,如果是这些学生的家里没有电脑,那么他们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了。
期刊
一、听评课活动中形式上的不足  科研治教已成为管理者与教者的共识。因此从教研计划、活动安排、常规要求中,都把听评课活动作为教研的一大平台。其活动过程常常如下:一是根据教研计划的安排,指派一名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二是被指派的教师写出教案初稿,征求部分同事意见修改后,交有关领导拍板定案;三是教者依案开课,科组教师及领导到场听课;四是组织评课时,先由教者介绍后教师评议,最后领导发言评定;五是推出参加课赛的
期刊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观察是感悟的基础,是写作的基础。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观察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对事物敏感,尤其是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的目标,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让学生自觉地去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的东西。如观察日出、日落、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