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相对于下一代的培育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地教育组织和机构都在大力开展幼儿教育,并且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教具,也是幼儿活动的对象。本文将针对幼儿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与适时调整进行浅谈。
关键词:幼儿教育;材料;有效投放;适时调整
一、引言
幼儿时期是个人生成长中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孩子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材料是幼儿接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抓住材料本身的特色和细节,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互动性操作,有利于推动幼儿对世界的探索产生学习兴趣。
二、幼儿教育与材料
幼儿泛指3~6岁的儿童,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之间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早期教育活动,以达到某些具备意义的目的。幼儿教育是很关键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可以使孩子上学后学习更轻松。幼儿教育主要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外界社会以及对个人处理表现出来的正确态度,发展幼儿眼到耳到口到方面能力的开发,陶冶幼儿艺术方面的情操这几个方面。
材料是教育的手段,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到耳到手到鼻到心到来了解材料的各种特点。进行单一或者复合式的接触,通过各种触感来了解,学习材料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绘画笔,布置一个主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内心所想描画出来,再用相机拍摄下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些真实的实例已经在现实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材料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利用材料,才能生动有趣地进行幼儿教育,达到教学目的。在新教改的提倡下,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学中加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比较普及的是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运用,它是通过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材料方式来进行幼儿教育,这种模式受到了广大幼儿和家长欢迎,以及教师的喜爱。通过利用不同的材料,让游戏也穿插到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这种他们熟悉的游戏模式来吸收材料展示的各种知识,推动幼儿自发性学习的能力建立。
三、材料的有效投放
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材料的投放,针对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的兴趣指向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不同于学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是很短暂的,如果材料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不好的教学局面。
比如中班幼儿的材料就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现实的生活场景,比如通过各种造型的建筑物,来指引他们对空间,地理,大小,长短,高低的认识。通过幼儿利用积木搭建的商场、道路,进一步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超市购物等场景,可以让幼儿对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有所了解,并且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讨论。针对大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奇妙的放大镜”,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让幼儿接触到自然科学现象及其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到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收获到观察的体验成果。所谓材料的有效投放,就是指针对幼儿的特殊性,开展通过材料达到教育的目的,同一个班里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这也要求教师要考虑到,根据孩子不同层次水平,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利用材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运用材料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出幼儿的兴趣,然后才能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去研究去积极主动学习。幼儿其特点就是年龄很小,专注力差,好奇心很强,如果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一味的呆板教学,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就会更加的费力也达不到预期的好的效果了。幼儿可以直观的通过材料,得到发散思维的锻炼,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性来让幼儿的专注力得到提升,对于学习达到接收甚至是自动吸收,各种材料是幼儿接触世界的方式,把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穿插在材料中,通过材料来开展教学内容,这在幼儿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四、材料的适时调整
教师应用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但要能使相同的材料根据不同的情景可以调整为另一种新构建的材料,当孩子对一组材料失去兴趣时,就要及时的调整材料,才能抓住幼儿的心,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增加,对学习产生兴趣,但也不能为了一味的增加新鲜感,不断的变换材料,这样也就难于达到教育的目的。
始终要记得材料是教学的工具,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现在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这次课程的目的定义为环保,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废物利用制作材料,通过村料来让他们的思想活跃一下,让他们的思想集中,把环保材料发放到孩子的手中,让他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废旧物品制成,还可以扩大一些范围,让孩子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环保相关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行思考,从自己做起,应该有些什么关于环保的表现。当然此类课程偏向于年龄阶段稍大的大班孩子,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千万不要教师自顾自的讲,不理孩子们,那样的教育结果会很糟糕。
再比如区域活动中可以以生活现实场景为主题,投入相关材料,也可以以基本知识利用不同的材料来教学,比如大班可以利用彩色绘笔,给每个幼儿的手指上写着1~10的数字,而且不一定要连续性的写出,可以打乱顺序,这样更具有刺激反应的条件,利用基本的加减法,让孩子们举起应对的手指,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的方法,受到孩子及其家长们的欢迎,同时这也是最简易的材料应用模式。
五、结束语
兴趣是学习的源头,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教育中,首先就要让幼儿产生对学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则来源于兴趣,幼儿想要满足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就会自发的进行观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思维得到开发。对事物教师善于利用材料,目的就是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幼儿的兴趣得到专注力的延长。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材料,找准教学的关键,对材料进行有效投放,避免填鸭式教育,对材料进行适时调整,达到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献:
[1]谢小彬.合理投放材料,有效推进幼儿区域活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2]杨琳.大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探究[J].学周刊,2016(24).
[3]任艳.谈区域活动中利用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贵州省学前教育研究会课题《区域活动与幼儿发展的研究》(编号:GZXQ2015—044)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材料;有效投放;适时调整
一、引言
幼儿时期是个人生成长中一个特殊的时期,是孩子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材料是幼儿接触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抓住材料本身的特色和细节,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互动性操作,有利于推动幼儿对世界的探索产生学习兴趣。
二、幼儿教育与材料
幼儿泛指3~6岁的儿童,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之间的儿童实施相应的早期教育活动,以达到某些具备意义的目的。幼儿教育是很关键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可以使孩子上学后学习更轻松。幼儿教育主要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外界社会以及对个人处理表现出来的正确态度,发展幼儿眼到耳到口到方面能力的开发,陶冶幼儿艺术方面的情操这几个方面。
材料是教育的手段,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到耳到手到鼻到心到来了解材料的各种特点。进行单一或者复合式的接触,通过各种触感来了解,学习材料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绘画笔,布置一个主题,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内心所想描画出来,再用相机拍摄下来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这些真实的实例已经在现实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材料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善于利用材料,才能生动有趣地进行幼儿教育,达到教学目的。在新教改的提倡下,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学中加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比较普及的是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运用,它是通过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材料方式来进行幼儿教育,这种模式受到了广大幼儿和家长欢迎,以及教师的喜爱。通过利用不同的材料,让游戏也穿插到教学中,不仅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还可以通过这种他们熟悉的游戏模式来吸收材料展示的各种知识,推动幼儿自发性学习的能力建立。
三、材料的有效投放
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材料的投放,针对不同年龄段,甚至不同的兴趣指向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不同于学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专注力是很短暂的,如果材料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就会产生不好的教学局面。
比如中班幼儿的材料就可以更多的考虑到现实的生活场景,比如通过各种造型的建筑物,来指引他们对空间,地理,大小,长短,高低的认识。通过幼儿利用积木搭建的商场、道路,进一步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的超市购物等场景,可以让幼儿对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有所了解,并且适时的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进行讨论。针对大班幼儿可以尝试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奇妙的放大镜”,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让幼儿接触到自然科学现象及其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到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收获到观察的体验成果。所谓材料的有效投放,就是指针对幼儿的特殊性,开展通过材料达到教育的目的,同一个班里每个孩子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这也要求教师要考虑到,根据孩子不同层次水平,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利用材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形成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的运用材料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出幼儿的兴趣,然后才能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去研究去积极主动学习。幼儿其特点就是年龄很小,专注力差,好奇心很强,如果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一味的呆板教学,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就会更加的费力也达不到预期的好的效果了。幼儿可以直观的通过材料,得到发散思维的锻炼,通过材料本身的特性来让幼儿的专注力得到提升,对于学习达到接收甚至是自动吸收,各种材料是幼儿接触世界的方式,把数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穿插在材料中,通过材料来开展教学内容,这在幼儿的教学活动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四、材料的适时调整
教师应用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但要能使相同的材料根据不同的情景可以调整为另一种新构建的材料,当孩子对一组材料失去兴趣时,就要及时的调整材料,才能抓住幼儿的心,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增加,对学习产生兴趣,但也不能为了一味的增加新鲜感,不断的变换材料,这样也就难于达到教育的目的。
始终要记得材料是教学的工具,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现在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这次课程的目的定义为环保,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废物利用制作材料,通过村料来让他们的思想活跃一下,让他们的思想集中,把环保材料发放到孩子的手中,让他们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废旧物品制成,还可以扩大一些范围,让孩子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环保相关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孩子们自行思考,从自己做起,应该有些什么关于环保的表现。当然此类课程偏向于年龄阶段稍大的大班孩子,也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千万不要教师自顾自的讲,不理孩子们,那样的教育结果会很糟糕。
再比如区域活动中可以以生活现实场景为主题,投入相关材料,也可以以基本知识利用不同的材料来教学,比如大班可以利用彩色绘笔,给每个幼儿的手指上写着1~10的数字,而且不一定要连续性的写出,可以打乱顺序,这样更具有刺激反应的条件,利用基本的加减法,让孩子们举起应对的手指,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知识的方法,受到孩子及其家长们的欢迎,同时这也是最简易的材料应用模式。
五、结束语
兴趣是学习的源头,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教育中,首先就要让幼儿产生对学的积极情绪,这种情绪则来源于兴趣,幼儿想要满足自己对事物的好奇心,就会自发的进行观察,提出疑问,进行思考,从而思维得到开发。对事物教师善于利用材料,目的就是要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幼儿的兴趣得到专注力的延长。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材料,找准教学的关键,对材料进行有效投放,避免填鸭式教育,对材料进行适时调整,达到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献:
[1]谢小彬.合理投放材料,有效推进幼儿区域活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
[2]杨琳.大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探究[J].学周刊,2016(24).
[3]任艳.谈区域活动中利用操作材料培养幼儿创造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贵州省学前教育研究会课题《区域活动与幼儿发展的研究》(编号:GZXQ2015—044)的相关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