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巧设一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少而精的问题情境,并将其融入化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教师巧妙设计的生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师生之间积极地互动,打造魅力化学课堂。本文结合本人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从问题情境的涵义、化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方法、巧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巧设;问题情境;魅力;化学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走进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打造魅力化学课堂。那么什么是问题情境?化学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什么原则呢?下文是本人在十多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索与体会。
1. 问题情境的涵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些高质量的问题空间,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2. 化学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打造化学课堂魅力的关键是问题情景创设要“巧”,常言道:“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问题是探究的不竭动力,高质量的问题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句话是说“牛渴时自奔泉”,只有让牛渴了它才能主动去找水源,学生也是如此,只有让其有兴趣了,他才能主动去学习,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让其“渴”,要让其“渴”教师就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
2.1运用生动实验巧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巧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案例1:“钠的化学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设计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将水滴入灯芯预先包裹着钠粒的酒精灯灯芯上,酒精灯立即燃了起来。由于实验结果与水能灭火的日常观念的矛盾,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心生疑问进而产生好奇,思维被激活。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2.2运用自然现象巧设问题情境
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来自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化学也不例外。很多自然现象隐藏着大量的化学知识,把这些现象呈现给学生就会引发问题,产生争论,进行探究。
2.3运用生活中的化学巧设问题情境
善于捕捉生产生活实际来触发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众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新课程也提出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新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多阅读报刊、杂志,搜索网上即时资料,及时联系化学教学内容,增强新鲜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案例2:“乙酸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生活中我们吃鱼时有时被鱼刺卡到喉咙时怎么办?红烧鱼时,向鱼中料酒和醋,为什么烧出的鱼味道更加鲜美?通过这两个生活中的事例,既增强了学生习的兴趣,又引导他们得出乙酸的两个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在讲有机物时还可以引入苏丹红的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的理念。
2.4运用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5运用热点新闻巧设问题情境。
利用热点新闻巧设问题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案例3:“氯气的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播放了一段最近发生的新闻报道的相关视频:沪宁高速上一辆装满某化学试剂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发生侧翻倒入路边农田中,大量黄绿色的气体在往外泄漏……十几分钟过后,头带面具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兵迅速赶到,有的官兵用水枪向事故车的上方喷洒着一种叫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有的官兵在引导附近的村民逆风向地势高的地方疏散,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农田里种的青菜都变成了白色……视频还未播完,同学们便急于想了解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消防官兵都头带面具不敢接触它?为什么青菜会变“白菜”?它究竟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这连串的问题趋使下,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被迅速地点燃,还用担心教学的效果问题吗?
2.6利用生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习者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的化学故事、生动的化学史料、适合学生言语习惯的文字对白等,都能吸引学生自然融入学习活动中。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2.7运用多媒体课件巧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案例4:“原电池”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在做 “Cu-Zn原电池”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 巧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得到落实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对“刺激”学生思考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巧设问题情境应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第一、把握适宜的实度。即(1)结合学生的实际,巧设问题情境,不能设计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2)结合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情境,不能设计出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第二、把握适宜时度。如:(1)在枯燥无味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在似是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2)要在知识的衔接处创设问题情境;(3)在重点、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
第三、把握适宜的难度。(1)问题太简单,没有“嚼头”,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2)问题太难,学生的思维无法层层递进,即使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终未解决”而放弃。所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跳一跳,能吃杏”,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深化。
第四、把握适宜的跨度。化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而后面要学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跨度,不要就题论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既能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为以后学习埋下伏笔。
第五、把握适宜的坡度和角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创设不同坡度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教师围绕一个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第六、把握适宜速度和密度。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补充、修改;教师还可以用停顿、拖长语音、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来引导、诱导学生思考。课堂中问题不宜太多,否则学生忙于应付,精神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变成教师“独角戏”和“满堂问”。
情境是放飞问题的舞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巧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关键。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巧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就能打造出魅力化学课堂。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巧设有刺激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殿堂,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尽情翱翔,从而让问题情景教学在化学课堂开出娇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关键词】巧设;问题情境;魅力;化学课堂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只有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走进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诱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打造魅力化学课堂。那么什么是问题情境?化学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什么原则呢?下文是本人在十多年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探索与体会。
1. 问题情境的涵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些高质量的问题空间,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困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2. 化学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打造化学课堂魅力的关键是问题情景创设要“巧”,常言道:“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问题是探究的不竭动力,高质量的问题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它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一句话是说“牛渴时自奔泉”,只有让牛渴了它才能主动去找水源,学生也是如此,只有让其有兴趣了,他才能主动去学习,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要让其“渴”,要让其“渴”教师就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
2.1运用生动实验巧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巧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案例1:“钠的化学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设计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将水滴入灯芯预先包裹着钠粒的酒精灯灯芯上,酒精灯立即燃了起来。由于实验结果与水能灭火的日常观念的矛盾,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能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心生疑问进而产生好奇,思维被激活。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2.2运用自然现象巧设问题情境
自然科学的起源和发展都来自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化学也不例外。很多自然现象隐藏着大量的化学知识,把这些现象呈现给学生就会引发问题,产生争论,进行探究。
2.3运用生活中的化学巧设问题情境
善于捕捉生产生活实际来触发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众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新课程也提出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新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多阅读报刊、杂志,搜索网上即时资料,及时联系化学教学内容,增强新鲜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课堂中通过讲述生活故事或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案例2:“乙酸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生活中我们吃鱼时有时被鱼刺卡到喉咙时怎么办?红烧鱼时,向鱼中料酒和醋,为什么烧出的鱼味道更加鲜美?通过这两个生活中的事例,既增强了学生习的兴趣,又引导他们得出乙酸的两个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在讲有机物时还可以引入苏丹红的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回到生活”的理念。
2.4运用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2.5运用热点新闻巧设问题情境。
利用热点新闻巧设问题情境,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建立起知识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案例3:“氯气的性质”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播放了一段最近发生的新闻报道的相关视频:沪宁高速上一辆装满某化学试剂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发生侧翻倒入路边农田中,大量黄绿色的气体在往外泄漏……十几分钟过后,头带面具全副武装的消防官兵迅速赶到,有的官兵用水枪向事故车的上方喷洒着一种叫氢氧化钠溶液的液体,有的官兵在引导附近的村民逆风向地势高的地方疏散,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农田里种的青菜都变成了白色……视频还未播完,同学们便急于想了解这种黄绿色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消防官兵都头带面具不敢接触它?为什么青菜会变“白菜”?它究竟有怎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这连串的问题趋使下,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和热情被迅速地点燃,还用担心教学的效果问题吗?
2.6利用生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习者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的化学故事、生动的化学史料、适合学生言语习惯的文字对白等,都能吸引学生自然融入学习活动中。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2.7运用多媒体课件巧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且化学变化又是在原子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的结果,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
案例4:“原电池”问题情境的设计
教师:在做 “Cu-Zn原电池”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或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 巧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原则 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中得到落实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对“刺激”学生思考是非常有效的。那么巧设问题情境应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第一、把握适宜的实度。即(1)结合学生的实际,巧设问题情境,不能设计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2)结合生活实际巧设问题情境,不能设计出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
第二、把握适宜时度。如:(1)在枯燥无味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在似是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2)要在知识的衔接处创设问题情境;(3)在重点、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
第三、把握适宜的难度。(1)问题太简单,没有“嚼头”,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2)问题太难,学生的思维无法层层递进,即使充满解决问题的信心,“终未解决”而放弃。所以,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摘桃,跳一跳,能吃杏”,以利于知识的再现和深化。
第四、把握适宜的跨度。化学学习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而后面要学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重知识之间的跨度,不要就题论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既能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又为以后学习埋下伏笔。
第五、把握适宜的坡度和角度。教师应根据学生认识差异,结合思维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创设不同坡度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接近目标。教师围绕一个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第六、把握适宜速度和密度。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后,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并让学生进一步说明、补充、修改;教师还可以用停顿、拖长语音、手势、眼神、面部表情来引导、诱导学生思考。课堂中问题不宜太多,否则学生忙于应付,精神过度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变成教师“独角戏”和“满堂问”。
情境是放飞问题的舞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巧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关键。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巧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的火花,就能打造出魅力化学课堂。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巧设有刺激性的问题情境,把学生领进精彩的问题殿堂,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尽情翱翔,从而让问题情景教学在化学课堂开出娇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