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国家把生态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高校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北京市高校的生态价值观教育还处于生态知识普及阶段,学校投入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参与度不高。只有转变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加强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建设,丰富生态价值观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培育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对策
  一、高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想要解决目前中国的环境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传递给人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树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将会对整个社会的生态意识增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一旦发展起来,便会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人类要想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便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此在高校中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便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客观要求。
  (二)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条件
  国家对于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重视,甚至将生态建设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的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所以,要想真正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在社会中普及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的重要基地,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国梦”培育坚实的力量。
  (三)生态价值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在中国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面前,在高校中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道德义务。价值观是决定人的行为的思想基础,因此,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二、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
  为了全面的了解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状,笔者选取了北京市七所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含了与生态价值观有关的问题以及对于各学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现状了解,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一)高校学生具备基础的生态知识,可是尚未形成生态价值观。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高校学生在自我认知上产生严重偏差。有90%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生态价值观,可是只有32%的学生认为身边学生拥有生态价值观。体现出大部分学生没有将生态知识转化为实践。除此之外,在认为怎样才算拥有生态价值观的问题上,有55%的学生认为拥有完备的生态知识就是拥有了生态价值观,20%的学生则认为是对生态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可见,大部分学生将生态价值观单纯的理解为一种知识,一种看法,而没有将其与实践相联系。
  (二)学生参与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但学校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分析得出:在是否愿意参与生态价值观相关课程和活动的问题上,有9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与生态价值观有关的教育活动。不过有85%的学生也表示就目前学校内开展的相关活动和课程而言,效果一般甚至没有什么效果。
  学生们更愿意参加自由度较高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85%的学生希望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来学习。可见学生虽然对于活动拥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可是针对活动的形式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三)学生意识到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实际的参与度较低。
  通过问卷可以看出,有80%的学生表示生态建设与大学生的关系非常紧密,但有70%的学生提出自己所在的学校几乎很少开展与生态有关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学校层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面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实际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中,84%的学生表示出现了学生重视程度低,参与积极性差的问题。
  三、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生态价值观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学校的重视,但是生态价值观的实际教育情况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程度低。笔者把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三个原因:
  (一)全社会对于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亟待转型
  近些年,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国家开始重视生态宣传。可是国家关于生态保护的政策不能彻底地落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依旧我行我素,对于环境保护置若罔闻。其原因是人们思想中对于生态保护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基本常识水平,而没有形成生态价值观。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要依靠人们的自觉行动,而促使人们自觉地进行生态保护的动力,并不在于政府政策,而是在于人们将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内化为生态价值观,外化为自觉行动的能力。
  (二)学校对于开展生态相关活动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的校领导和任课教师都承受了很大的学术压力,本身的科研和教学任务使得学校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但是,建立生態价值观是一个高素质道德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因此,学校要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相应的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
  (三)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自我认知不足
  随着空气质量恶化、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树立良好的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开展生态价值观相关教育活动时,大多数学生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参与活动。生态价值观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活动,参与意义不大。并且,学生惯有的思想认为,即使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相关活动,也是枯燥乏味的活动,所以他们并不愿意花费时间在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活动上。   四、完善北京市高等院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讨
  加强和完善生态价值观教育,应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一)转变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教学目标,把生态价值观教育作为综合性教育
  生态价值观教育发展阶段的起点是生态知识的普及,最终目标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现在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帮助广大学生走出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狭隘理解。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而是对生态环境形成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且可以实践的教育。生态价值观教育不只局限于思想层面的教育,还要包括行为方式等多层面的教育。生态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可持续性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并且要把消费观、经济观、资源观的教育等融入到生态价值观,使生态价值观教育成为一门综合性教育。
  (二)加强对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建设,使生态价值观教育得到学生的重视
  生态文明建设与我们息息相关,普及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北京众多高校的一个紧迫的任务。学校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可以通过三种途径:
  1.利用好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科目,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向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生态价值观教育课程。在原有的教材中,虽然包含了一些生态知识,但是内容过于死板,时效性不强,教学内容改革便是高校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建设重点。
  将原有理论课根据其课程特色进行相应的调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偏重于哲学层面,思政课教师便可以相应的加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生态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和国家政策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可以加入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使学生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有更深的认识。《中国近代史纲要》偏重于对历史的反思,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近代史中所发生的生态问题警醒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入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
  2.在其他课程中渗入生态价值观教育
  生态价值观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自然而然也需要正确的消费观、生活观、经济观等相互辅助。因此,可以把生态价值观教育加入一些学科教学中,如可以在《旅游学概论》课程中,加入如何更好的使旅游者善待旅游目的地的知识。在《应用化学》课程中,强调如何更好地对废弃材料的处理等。把生态价值观教育渗入到其他学科中,可以多方面、宽角度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3.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系列课程
  生态价值观教育涉及的内容庞杂,包括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内容,因此,可以开展生态价值观教育的系列课程。把生态价值观教育作为一门单独课程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对生态价值观的全局有更好地了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这门课程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教学方式要具有吸引力,可以采取辩论、学生参与课前演讲、案例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生态价值观的课程之中,提高学生对生态价值观课程的积极性。
  (三)丰富生态价值观教育方式,使生态价值观教育成为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
  学生对于参与生态价值观教育活动是感兴趣的,只是由于教育活动的形式单一,内容死板,而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如何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便成为生态价值观教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更好地完善生态价值观教育:
  1.利用自由度更高的生态价值观教育“第二课堂”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大多数愿意采取自由度较高的的教育形式,因此,笔者认为生态价值观教育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如开展定期讲座,去生态基地实践等,让学生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生态文明相关政策,学生社团可以开展生态文明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真正将生态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2.重视现代科技教育手段
  就目前的高校学生而言,网络成为学生日常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发布一些学生与生态有关的知识。虽然目前高校学生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态知识水平,可是生态发展日新月异,而且生态知识的积累永远没有完成时,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强。
  学校在运营新媒体时,应当将如何吸引学生作为第一考虑要素,真正的利用好这些平台来服务学生。比如北京的雾霾状况十分严重,学校便可以利用新媒体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提示同学进行相关的身体保护与生活小贴士,提高学生的生态知识水平,为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自主教育
  生態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都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教育。学校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强调生态价值观的重要性,对于生态价值观教育多宣传,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是大学生的义务,也是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学生自身也要对生态价值观教育有所重视,生态环境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作为学生,现阶段为环境做贡献最好的方式就是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而指导实践,使生态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动。
  基金项目:北京工商大学2015年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海鸥(1992-),女,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张申悦(1992-),男,北京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周一菡(1992—)女,浙江杭州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
  参考文献:
  [1]陈树文,郑士鹏.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时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2.
  [2]程国斌,张延红,李松田.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1.
  [3]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
  [4]李爱玲.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学术论坛, 2008.
  [5]王雨辰.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6]李承宗.马克思与罗尔斯顿生态价值观之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7]钱俊生,彭定友.生态价值观的哲学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8]赵秀芳,苏宝梅.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刑事诉讼讲求程序正义,讲求对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但社会认为对被告人权利的高度重视,无疑是对于被害人的轻视。作为无辜的受害者,是最应该得到保护的个体,如今反而是一个凶残的加害人得到了法律的同情,必然是与普世价值观相悖。难道被害人权利真就无所依靠吗?每个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被害人在受到非法侵害后,又该如何行使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呢?  【关键词】程序正义;被害人权利;权利保障  前
期刊
【摘 要】我国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找出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培养目标;改善策略  我国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育为首,五育并举”。这是我国建国以来对中学生及青年一代培养不
期刊
【摘 要】中学政治教材因变换频繁而被人们喻为反映时代特点的“晴雨表”。中学政治课如何教?学生怎样学?这两个问题使不少的政治教师深感困惑。本文从明确一个基本目标、懂得一条基本道理、坚持一种基本方法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学政治教学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基本目标;基本道理;基本方法;基本策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  中学政治教材被人们喻为反映时代特点的“晴雨表”。它随着各个时期的政治气候不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希望可以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德育工作;解决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地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医院暴力事件频繁发生。暴力伤医事件覆盖面广,类型多样,手段恶劣,成因复杂多元,社会负面影响日趋扩大,对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管理已经产生巨大的冲击。结合我国医疗纠纷的现状,探究暴力伤医事件的制度根源并进行理性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思维观念;风俗习惯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让医患关系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医生群体乃至医疗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应用诸子百家思想,乃是教学实践中备受班主任关注和极为推崇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法家管理思想的“法”“术”“势”三个方面,借鉴其符合时代要去和符合高中班级管理的部分,对建立一种法家文化下的班级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法家思想;高中;班级管理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应用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乃是教学实践中备受班主任关注和极为推崇的一种方式,但究竟是采取各种思想糅杂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在培育和激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实现其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不断追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如何将生命化教学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政治教学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生命化教学;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在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培养有思想、有觉悟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阐述了二者结合的方法和策略,对高校思想政治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意义  首先,二者的结合对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准有积极的意义。高校在多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运行高效的教学体系,这些成为
期刊
【摘 要】基层预防犯罪工作是指在基层单位运用思想教育、管理控制、政治审查、技术防范的方法和措施,防止犯罪行为发生的一项经常性、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它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部队稳定和集中统一、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确保以执勤为中心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这方面一旦发生问题,轻则给官兵个人或单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重则给整个部队乃至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出发,根据武警法以及武警部队相关规定,从理论上阐述了武警军事规章创制程序的概念、涉及事项、创制主要程序以及与武警军事法规的区别。对理解立法法和军事规章、武警军事规章的关系,发挥武警军事规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武警军事规章;创制权;创制程序  所谓武警军事规章,是指由享有规章制定权的武警部队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决不能违反理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