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三岁看八十”,而幼儿园正是以3-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而设置的教育机构。针对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年龄特征,幼儿园是以活动、游戏等作为主要教育形式的。其中,户外亲子游戏作为构建家园合作,优化幼儿身体发育,提升家长育儿水平的重要内容,也就成为重要的园内教育活动。本文将从活动前准备要充足、活动中发挥“亲子”创造力、活动后及时总结“亲子”表现三个角度来分析有效组织户外亲子活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幼儿、亲子活动、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33-01
户外亲子活动是让幼儿与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户外体育锻炼的教育活动。良好的户外亲子活动符合幼儿的身体承受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遵守规则。同时,由于户外亲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以幼儿与幼儿家长共同参与为特征的,所以良好的户外亲子活动还能够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拉近孩子与幼儿的距离,优化孩子们的家庭生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活动前准备要充足
我国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幼儿教师在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是否与幼儿家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是否准备了充足户外亲子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是否进行了场地安全检查,是否有幼儿存在身体不适或者不能参与户外亲子活动的情况等等。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够尽最大可能减少幼儿在户外亲子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与危险,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在每轮户外亲子活动开始之前,笔者都会提前一个星期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确定每位幼儿家长的参与情况,与幼儿家长达成共识。比如,曾有一次户外亲子趣味运动会开始之前,笔者在沟通中发现本班有一名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参与亲子活动。如果幼儿家长无法参与,将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打击。所以,笔者一直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而且转告了幼儿对家长的期待。在笔者不懈的努力下,这名幼儿家长终于抽出时间参与了本轮趣味运动会,与孩子一同感受到了快乐。另外,安全检查也是组织户外亲子运动的一个重要准备活动,因为任何疏忽与漏洞都可能给幼儿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所以笔者会反复检查场地内是否与垃圾、尖锐的物体、设施设备是否安全等,保障活动安全。
二、活动中发挥“亲子”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与艺术家,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看似不切实际,但是却表现了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有时候也会给成年人带来莫大的启示。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长与幼儿的创造力,鼓励每个家庭自主思考完成户外亲子活动的方案,以此来培养与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与思维能力。
就如在“趣味接力赛”这个户外亲子活动中,笔者设置了三个接力棒,一人负责在不动用手的前提下穿上玩偶裤子;一人负责负责“滚车轮”,即根据笔者所提供的材料自行制作车轮与钩子,将“车轮”滚到第三个家庭成员面前;第三个家庭成员需要平舉乒乓球拍,将球顺利运到终点。在本轮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家长沟通,演示每一个活动任务的难度与方法,“排兵布阵”,然后参与实践。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与家长没有地位区别,他们都是平等的参赛者,所以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三、活动后及时总结“亲子”表现
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幼儿在户外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存在很大的变数,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幼儿一同总结户外亲子活动的活动效果,以便让孩子、家长都能够受到启发。另外,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这些教育方法在户外亲子活动中也会有所体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总结,帮助孩子家长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切实优化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
每一轮户外亲子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针对幼儿、家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幼儿家长自主表述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参与活动的心得,以此来展开家校交流。就如在上述“户外亲子趣味性运动会”活动中,笔者便发现有几位家长性格比较急躁,在游戏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胜负欲,而且习惯性地命令幼儿,导致幼儿毫无自主权与决定权;当游戏失败之后,这几位家长不仅没有安慰自己的孩子,反而一直沉浸在失败情绪中。在家长的影响下,这几个孩子也变得闷闷不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家长过于强势会导致幼儿失去自主权与自主性,虽然看似听话,但是性格却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而这几个孩子在园内的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猜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专门与这几位家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沟通,以孩子在学校不敢说话、畏惧表现自我等表现指出了家长的教育问题,希望家长能够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孩子,构建和谐家庭。
总而言之,幼儿园所组织的户外亲子活动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形式,所以教师需要以充足的活动器材、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内容等来丰富与完善户外亲子活动课程结构,与家长一起承担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琳.开展亲子活动 促进家园共育[N]. 江苏教育报,2016-04-27(003).
[2]沈斌.3-6岁幼儿家庭亲子活动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3):242.
关键词: 幼儿、亲子活动、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7-0133-01
户外亲子活动是让幼儿与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户外体育锻炼的教育活动。良好的户外亲子活动符合幼儿的身体承受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其学会遵守规则。同时,由于户外亲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以幼儿与幼儿家长共同参与为特征的,所以良好的户外亲子活动还能够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拉近孩子与幼儿的距离,优化孩子们的家庭生长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活动前准备要充足
我国古人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幼儿教师在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之前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是否与幼儿家长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是否准备了充足户外亲子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是否进行了场地安全检查,是否有幼儿存在身体不适或者不能参与户外亲子活动的情况等等。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才能够尽最大可能减少幼儿在户外亲子活动中可能遇到的意外与危险,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
在每轮户外亲子活动开始之前,笔者都会提前一个星期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确定每位幼儿家长的参与情况,与幼儿家长达成共识。比如,曾有一次户外亲子趣味运动会开始之前,笔者在沟通中发现本班有一名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参与亲子活动。如果幼儿家长无法参与,将会给幼儿带来巨大的打击。所以,笔者一直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而且转告了幼儿对家长的期待。在笔者不懈的努力下,这名幼儿家长终于抽出时间参与了本轮趣味运动会,与孩子一同感受到了快乐。另外,安全检查也是组织户外亲子运动的一个重要准备活动,因为任何疏忽与漏洞都可能给幼儿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所以笔者会反复检查场地内是否与垃圾、尖锐的物体、设施设备是否安全等,保障活动安全。
二、活动中发挥“亲子”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与艺术家,孩子们经常会有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看似不切实际,但是却表现了孩子的天真与快乐,有时候也会给成年人带来莫大的启示。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家长与幼儿的创造力,鼓励每个家庭自主思考完成户外亲子活动的方案,以此来培养与锻炼孩子们的独立能力与思维能力。
就如在“趣味接力赛”这个户外亲子活动中,笔者设置了三个接力棒,一人负责在不动用手的前提下穿上玩偶裤子;一人负责负责“滚车轮”,即根据笔者所提供的材料自行制作车轮与钩子,将“车轮”滚到第三个家庭成员面前;第三个家庭成员需要平舉乒乓球拍,将球顺利运到终点。在本轮游戏中,幼儿可以与家长沟通,演示每一个活动任务的难度与方法,“排兵布阵”,然后参与实践。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与家长没有地位区别,他们都是平等的参赛者,所以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三、活动后及时总结“亲子”表现
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幼儿在户外亲子活动中的表现存在很大的变数,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幼儿一同总结户外亲子活动的活动效果,以便让孩子、家长都能够受到启发。另外,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而这些教育方法在户外亲子活动中也会有所体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总结,帮助孩子家长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切实优化幼儿的家庭生活环境。
每一轮户外亲子活动结束之后,笔者都会针对幼儿、家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鼓励幼儿家长自主表述自己的教育方法与参与活动的心得,以此来展开家校交流。就如在上述“户外亲子趣味性运动会”活动中,笔者便发现有几位家长性格比较急躁,在游戏中表现出了明显的胜负欲,而且习惯性地命令幼儿,导致幼儿毫无自主权与决定权;当游戏失败之后,这几位家长不仅没有安慰自己的孩子,反而一直沉浸在失败情绪中。在家长的影响下,这几个孩子也变得闷闷不乐。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家长过于强势会导致幼儿失去自主权与自主性,虽然看似听话,但是性格却唯唯诺诺,没有主见,而这几个孩子在园内的表现也印证了笔者的猜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专门与这几位家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了沟通,以孩子在学校不敢说话、畏惧表现自我等表现指出了家长的教育问题,希望家长能够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孩子,构建和谐家庭。
总而言之,幼儿园所组织的户外亲子活动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基本形式,所以教师需要以充足的活动器材、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内容等来丰富与完善户外亲子活动课程结构,与家长一起承担起培育幼儿的责任与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琳.开展亲子活动 促进家园共育[N]. 江苏教育报,2016-04-27(003).
[2]沈斌.3-6岁幼儿家庭亲子活动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