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浸底蕴潜移默化润人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m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的缺失,让许多孩子不再懂得敬老尊贤、尊师重道。在小学着手思想教育是最基础、最简单的时段,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性格品行,为学生以后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国学教育;传统教育
  一、 引言
  俗话说得好:“先做人,后做事”,这句话说明品德比智力的发展更重要,而品德的发展对人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处在互联网的时代,许多沉溺在网络世界里的孩子,已经逐渐忘却了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华夏五千年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将传统国学融入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将国学精髓渗透在教学中,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二、 以史为镜,国学教育浸校园
  中华民族这段悠久的历史长河,不仅记载了它的伟大崛起,也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而开展国学教育不仅能够让同学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师重道”,什么是“敏而好学”,什么是“不耻下问”,什么是“温故知新”。在这些历史的背后,是中华民族悠远而又博大的文化精髓。而现如今,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在互联网的时代中,这些璀璨的文化正在慢慢地流失。国学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更能够让他们谨记中华民族这段不朽的文明。
  作为一名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如何将传统国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让学生的品质得到塑造,并且能发展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的精神得以升华,是我在日常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阶段,记忆力也正是最佳时期,这是品德树立及培养的最好阶段。道德的力量是无限的,在国学教育中,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尊敬师长,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如何诚实守信,如何积极进取。同时开展形式各异的国学教育活动,来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国学教育,还可以让孩子们认识更多的榜样,陶冶高尚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个例子,小学中最常见的国学教育手段就是学习《弟子规》,它是国学的一种呈现方式,它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作者把圣贤的教诲用通俗易懂的歌谣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容易记忆。其中包含了众多中国传统道德的思想精华:尊重师长、爱众亲仁、孝敬父母、与人为善等,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深远。而现在的孩子,接触了太多网络、自媒体,他们的思想的成熟度,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预想,经常有家长和我打电话,哭诉孩子在家里的“无法无天”,让家长们很是头疼。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可以真正地改变孩子们的心灵、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教会同学们如何学会做一个听话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弟子规》中,在阐述孝的56个句子中,详细讲了对待父母应有的礼仪规范,要能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体贴照顾父母、经常与父母沟通、学会感恩思念父母。“父母呼,应勿缓”句是讲父母招呼子女、有事情吩咐子女做的时候,子女要言语和行动上不拖延。父母在教导子女的时候,子女要恭敬地聆听,接受父母的责备与批评。而“亲所好,力为具”句是说子女要了解父母的爱好,体贴父母的想法,爱护好自己的身体,修炼好自己的品行,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亲有过,谏使更”句是讲子女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所以,国学不仅仅提升同学们的文学水平,更重要的,它教会了同学们做人的道理。
  三、 长风破浪,国学教育踏荆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掌舵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道德修养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国学教育开展好的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也非常高。如何让更多教师具备教学国学的能力,提升对国学知识的认知,改善国学教育的方式,是目前国学教育所需要踏过的一片荆棘。
  在课堂中,很多教师只是通过课文中的经典古诗词和名句来进行讲解,并采用“读”、“写”的方式让同学们来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十分被动的,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效果也不好。还有些学校则采用选取自编教材、老师在黑板上摘抄或者鼓励家长出资购买相关书籍等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国学的文化背景、社会内涵也不甚了解,因此,学习的动机不强,学习参与度低,无法让国学教育的精髓真正地渗透进来。
  在校园的国学氛围建设中,宣传的方式陈旧,很多都是表面工作,导致无法真正起到国学教育的作用。所开展的国学类活动也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所以如何有效地提升校园国学氛围也是开展好国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四、 与时俱进,国学教育探方向
  在现阶段,很多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方式,就是通过课本教材里面的古诗和经典名句,让同学们通过“读”、“写”、“背”这三种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同时进行讲解。这种方式,虽然能让同学们记住并了解它的含义,但无法真正让他们领悟其更深层次的内涵、领略国学的精髓,领会中华文明的“礼仪仁孝”等。我们进行国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摇头晃脑地背出“之乎者也”,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此类教学,让他们了解国学的精髓,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自觉自律的良好风气,去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学校要真正做到加大力度,建设“书香校园”,鼓励学生们展现自己的国学修养,经常举办各类交流、学习心得的活动,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书香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好国学教学,不仅仅在书本中,也要与时俱进,将国学“平民化”,让同学们更加容易并愿意去接受它。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进行课程和教学游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低年级的同学,就可以经常组织观看国学类动画片、并在观后让同学们写出他最喜欢的人物,为什么喜欢;高年级的同学,可以组织“每日一成語”、“每周一故事”的系列活动,通过看课外书籍及网络查阅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并与每周一邀请1-2名同学扮演“小老师”,让他们为其他同学们讲解他所学习的成语、故事及通过这些,他得到了哪些启示,并打算如何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学习中去;各年级还可以分类定期举行“书香少年”的比赛,让学生通过背诵、演讲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国学的看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国学、品国学”的环境。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寻求合适该年龄层段的方法并通过耳濡目染去让学生领略国学精髓。一些学校将“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和“美读、美思、美写”作为国学课的基本方法,这是可取的,但这也只是其中的一个手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各类教学方法,使国学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学校层面应该多积极开展新的探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老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真正做到给孩子们言传身教;同时积极开展校园国学微课、国学论文等教师比赛,以赛促学,从老师层面,建设浓郁校园国学氛围,让“书香校园”更加多姿多彩。
  同时,建立“家校联盟”的教育机制。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当孩子们通过课堂的学习,了解并有了初步的思想转变时,父母必须要能够夯实这一成果。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家校联盟”的建设,经常邀请家长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校园国学活动;老师主动对接困难家庭,通过各类通信手段,来为家长随时答疑解惑,让家长们不再孤立无援,让我们的国学氛围,散布在每一个孩子的家中。
  五、 总结
  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将传统国学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让传统国学从晦涩难懂走向常态,从遥不可及走向学生,让校园中到处都充满着被国学渲染的气氛,学生在传统国学的学习中,不仅仅能够学习到国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文化涵养,发现国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营养和精神力量,为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自身优秀的品质,提高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育中融入国学教育,有利于促进传统中华文化传统文化浸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同时也将国学彻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佳鑫,陈博,丁帅.小学国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5年第29期.
  [2]傅西果.国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3,(29):26.
  作者简介:
  蒋梦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邓小平曾说过“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来讲可以说是教育的翅膀,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讲是极其重要的。现如今,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对于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缺乏的,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而不能真正的领悟到其中的创新思维,其实书本是死的,书本中包含的创新思维是活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呢,其实原因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本文
摘要:如何引领孩子们步入课外阅读的深处,回归到一种更朴实、更科学,与儿童天性更为切近的阅读状态中呢?窃以为,兴趣激发不可或缺,方法迁移不可或缺,自主自悟不可或缺,以此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兴趣激发;方法迁移;自主自悟  小学语文阅读常常由课内到课外,由学到用,由理论到实践。在这条拓展之路上,由于师生阅读理念的不同,自然呈现出不同的阅读风貌,其阅读效果也不尽相
摘要:苏联从1922年建立到1991年解体,每一位领导人上台后都会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斯大林上台伊始,就结束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开始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上台,又开始了“赫鲁晓夫改革”,接替赫鲁晓夫的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开启了“勃列日涅夫改革”,而1985年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最终没有让苏联走向强大,而是走向解体。那么,历届苏联领导人上台后为什么要对本国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意见和珠三角地区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本地区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以培养“日语 英语 ?”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定位。  关键词:复合型;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  一、 前言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
摘 要:作为一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力争用丰富的知识熔铸富有魅力的人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教学实践中找寻研究的话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专业成长;管理方法;课堂风格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杏坛回眸五十年》中说:“当年,我为了生活而走上这三尺讲台;今天,我离开这三尺讲台则一刻也无法生活。”我常常感慨和感动于贾老在五十年的工作中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崇高使命的情
摘 要: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当地引进课外有趣味性的内容,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成效来说十分重要。此文从在数学课堂当中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在实际运用当中体会高中数学的趣味性以及在数学课堂当中引进幽默的教学语言这三方面的内容对高中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趣味性;情境;教学语言  教学起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不但是教学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是受教育者
摘要: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语文教师历久弥新的话题,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我们教师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经过我多年教学实践研究发现:运用“手指上的阅读”这一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手指上的阅读;兴趣  【案例背景】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学生的阅读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进行课外阅读时更是如此,走马观花,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还都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小学生正确面对激烈教育竞争和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就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效创设的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效创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创设良好
摘 要:依托乡土校本课程,使之成为真正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家乡底蕴的最形象生动、最真切感人的活教材。校本课程设置基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一终极目标。校本课程编排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要以生为本,二要把课程文本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校本课程基于县情乡情,课程设置涵盖三个方面主题。校本课程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我们的初衷,探索校本课程教育模式永远在路上。贯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存在低效现象,学生阅读兴趣不浓。新课标倡导培养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文章提出“悦读”,提升阅读能力的桥梁的论题,从编写和表演课本剧、抓住生活体验、丰富文本内容等几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悦读”氛围,实现由“阅”而“悦” 的飞跃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悦读;阅读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