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化”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9132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不单嵌入审美德育教学,并且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将“陌生化”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关键词】陌生化 语文教学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08-01
  《三字经》中说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中学教学不断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曾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课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改教师教为主体,变学生学为主体,号召发挥学生主动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特别是现代文的学习,容易产生倦怠的情绪。通过调查,原因有三:1、现代文中大多是一些名家名篇,而这些名家名篇大多是以前涉及过的。2、现代文,包括现代诗歌,与文言文,古代诗词有很大的差别。3、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因势利导变更教学形式。
  “陌生化”理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技巧的特殊性在于‘陌生化’。”简单地说,就是用艺术处理将原本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改头换面,凭借另一种面貌再次出现。但其本质不变。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人们容易对那些日常的、司空见惯的、陈旧的生活或者事物产生“审美疲劳”情绪,以新颖独特的方式“陌生化”呈现出来,就可以重新燃起我们新鲜感和美感。因此,“陌生化”又被称为“反常化”、“奇异化”。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陌生化”手法能够迎合广大接受者的“猎奇”、“求新”心理。
  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上,从教师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可以做以下的几种结合:
  1 课堂导入上,换“从近到远”为“由远及近”。“从近到远”是指教师在面对一篇课文时,一般采用的通过选择与之相关的,以前学过,为人熟知的意象进行联系思维,引导学生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与相异。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师会在课堂导入中选择一系列有关“月”意象的古代诗词与文章,从中归纳出“月”意象所涵盖的象征意义——思乡,思念祖国,思念朋友、家人等等。“由远及近”恰与其相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勾勒出荷塘月夜的景色(不同心情勾勒出的画面不同),然后带着这种自己内心的图画审读全文。学生自己心中的画面与作家文章中的画面不断发生冲撞,从而深化学生对于作家如此写作目的的认识。在根据这种相互审视的“互视”,转移、回到已经学过的其他类似篇目中,使得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也利于加深学生对同一内容,不同主题写作的理解。
  2 语言形式上,化“已知”为“未知”。普遍教学中,教师会让学生诵读课文,体会文中重点词语的好处,加上教师讲解,最后学生领会其中奥妙。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讲述的父子情深。父亲爬铁轨买橘子的画面是体现全文主旨的重心。学生通过第一遍阅读就已经知道了,原文之所以用“蹒跚”这两个字,肯定是有用意的。所以一种先入为主地思想就阻碍了他们继续去想到底能不能换,有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语来代替。这是一种必然“已知”衍生出的思想惰性。但是,假如,教师在伊始就将“蹒跚”换成了“缓慢”,让学生误以为作家写作时就用的是“缓慢”而非“蹒跚”,再透过学习体会到“蹒跚”的意思。此时,学生是以一种“未知”的状态深入文章,既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培养了学生的怀疑精神,也锻炼了学生的联想意识与知识的积累能力。
  3 结构变化上,以“小”见“大”。针对很多现代文,特别是当代不少作家作品,无法向现代作家作品那样用分段、板书的形式总结概括。比如:汪曾祺的小说《受戒》。作品是汪曾祺延续废名、沈从文,对乡土农村美好、恬静的描绘。这种情感贯穿在这篇作品中,无法将他们分割成段。又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系列》,其中对于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也无法简单地用板书结构书写。以“小”见“大”,也要求教师不再逐段对篇目进行分析,而是选择一些强有力的点来支撑作品主题。“陌生化”本身已经把熟悉的场景进行了艺术化处理,因此学生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个不同的世界。教师只需要对这些“小世界”进行强调,再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环境,来帮助学生整体上建构一个大的“高密世界”。最后让学生认知“魔幻现实主义”的概念,并且品味莫言小说的“力与美”。
  《论语》中提及“教学相长”,含义是希望教师要摆正自身位置,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教的过程也是自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应该说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理想境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对作品的阅读。作家写作作品又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作家心理的制约,很难找出一位在写作风格与写作内容长期保持不变的作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陌生化”理论,既可以实现教师与教学的同步发展,又能够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搞好试点促进发展长春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长春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施方案》已于今年7月通过审批,现已转入实施阶段。年初至现在,该公司本着边制定方案边试验
近日,随着新浪、网易、搜狐的先后上市,不时看到或听到王志东、丁磊和张朝阳等的身价已达多少亿美元的消息。这些因所在网络公司赴美上市而一夜间身价百倍的知识新贵,正成为
高中生物教材既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又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要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投资20亿元、占地80公顷的海信信息产业园已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破土动工,这标志着海信开始从传统的家电制造业向信息服务业转型。据悉,海信信息产业园将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包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社会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积极成果的总和。社会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结晶和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森(sēn)林里有一棵乌桕(jiù)树,乌桕树下住着一只小甲虫。秋天来了,乌桕树的叶子变红了;秋风凉了,红红的叶子开始飘(piāo)呀,飘呀,飘落到地上……“这些红叶真不错!”小甲
【摘要】 本文从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入手,着重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并结合这几年来笔者使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高三生物备考教学的一些范例,谈谈多媒体技术对高三生物复习的帮助。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高三生物复习 范例 帮助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186-02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