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依照新教学观的要求,教材不应该成为教师的圣经,而是成为师生对话的窗口。因此教师有了更多的权限和义务对教材进行灵活地处理,而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趣味课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枯坐听讲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木讷疲惫,“填鸭式”的教育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因此,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切实感受到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巧借传统节日,凝记中华历史
历史事件和当前时代相距过远,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可能会由于与当前的生活脱节而觉得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巧借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者风俗,可以让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更加深刻。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这场声势浩大而影响悠远的学生运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生长于和平时代的当代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很有限,这时候可以将五四运动作为五四青年节的源头而提出。五四青年节期间,全国都会举办许多纪念活动,许多青年会自发地进行社会志愿活动或者成人仪式。高中生正是青年人群,将这场近百年以前的革命与当前学生息息相关的节日相联系,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以及对于五四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二、追溯现代物品来源,感受历史伟人智慧
众所周知,即使科技不断创新,我们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我们祖先的智慧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会与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相关,以这些物品的来源作为引子,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这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的兴趣。而且将历史的教学贯彻在生活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这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岳麓版历史教材的重点之一就是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和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意识。我们今日所使用的小至绳索,豆腐,大至火药、烟火、水车等,都与古人的智慧密不可分。
三、制作电子动态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面临冲击。电子动态课件相比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范围,可以对书上提及的历史事件进行扩充和完善。且电子课件可以引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将文字描绘的情景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事物实体化,可以减少学生对于理解消化课程的困难。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更方便教师将课外的史料和一些最新的理论成果添加到教学之中,弥补教材无法随时更新的劣势。
四、讲课方法生动化,增强课堂氛围
老师的讲课方式对于学生兴趣的作用十分重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授课方式的生动化有许多方式,可以通过以问题开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将课程的流程设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让学生真正自己主动地思考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综合观念。仅仅是普通的提问,对于生动的教学来说还相差甚远,教师传统的简单判断问题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于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斟酌再三,设问要具有挑战性,甚至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观点看待事物的能力。
诸如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发展的利弊这个问题,从短期看,鸦片战争的失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遭受了政治和经济损失、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然而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改革和革命。将这样有思考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将生活中批判思考的方式运用于历史。
五、增强师生互动,共同感受历史韵味
加强师生互动是开放性教育和创造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它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真正围绕教学目标运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加入讨论交流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将学习的课程有关的资料。这种寻找资源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给老师带来授课方式的新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先对课程的讲授范围有所涉猎。然后在课堂中引入自由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诸如“你所感兴趣的思想主张在当今的哪些方面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或者“你认为你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之中是怎样贯彻你所支持的思想的”,这样的问题与当今的社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既可以通过从日常生活看历史,而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还将课程引入到生活中,使得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真正达到了谈古论今,教书育人的作用。
总结:要打造趣味性的历史课堂,需要老师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枯燥的历史事件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陶行知有名言:“我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教材去教学历史,运用教学历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这种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课堂设置,体现了新课改对于“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利于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陈生碧,创新:教与学的终极追求——“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四变”[J],甘肃教育,2007(7)
[4]孙榴香,谈历史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趣味课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枯坐听讲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对于学习木讷疲惫,“填鸭式”的教育早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因此,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切实感受到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趣味化的教学模式,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巧借传统节日,凝记中华历史
历史事件和当前时代相距过远,对于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可能会由于与当前的生活脱节而觉得不感兴趣或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巧借一些传统的节日或者风俗,可以让学生对于历史的感受更加深刻。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这场声势浩大而影响悠远的学生运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也是历史教学的重点。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生长于和平时代的当代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兴趣很有限,这时候可以将五四运动作为五四青年节的源头而提出。五四青年节期间,全国都会举办许多纪念活动,许多青年会自发地进行社会志愿活动或者成人仪式。高中生正是青年人群,将这场近百年以前的革命与当前学生息息相关的节日相联系,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以及对于五四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二、追溯现代物品来源,感受历史伟人智慧
众所周知,即使科技不断创新,我们所获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我们祖先的智慧基础上得到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物品都会与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相关,以这些物品的来源作为引子,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这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的兴趣。而且将历史的教学贯彻在生活之中,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这在当今的教学模式中更是难能可贵的。
岳麓版历史教材的重点之一就是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和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意识。我们今日所使用的小至绳索,豆腐,大至火药、烟火、水车等,都与古人的智慧密不可分。
三、制作电子动态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多媒体教学改革的深入,许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面临冲击。电子动态课件相比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极大地丰富了课程的范围,可以对书上提及的历史事件进行扩充和完善。且电子课件可以引入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将文字描绘的情景直观而形象地展示出来,将抽象的事物实体化,可以减少学生对于理解消化课程的困难。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更方便教师将课外的史料和一些最新的理论成果添加到教学之中,弥补教材无法随时更新的劣势。
四、讲课方法生动化,增强课堂氛围
老师的讲课方式对于学生兴趣的作用十分重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授课方式的生动化有许多方式,可以通过以问题开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将课程的流程设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步,让学生真正自己主动地思考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综合观念。仅仅是普通的提问,对于生动的教学来说还相差甚远,教师传统的简单判断问题并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对于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斟酌再三,设问要具有挑战性,甚至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观点看待事物的能力。
诸如鸦片战争对于中国发展的利弊这个问题,从短期看,鸦片战争的失败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遭受了政治和经济损失、蒙受了巨大的耻辱;然而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鸦片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改革和革命。将这样有思考性的问题抛给学生,可以让他们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历史,将生活中批判思考的方式运用于历史。
五、增强师生互动,共同感受历史韵味
加强师生互动是开放性教育和创造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它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真正围绕教学目标运动,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加入讨论交流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将学习的课程有关的资料。这种寻找资源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给老师带来授课方式的新切入点。
例如在学习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思想主张和代表人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先对课程的讲授范围有所涉猎。然后在课堂中引入自由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讨论诸如“你所感兴趣的思想主张在当今的哪些方面有怎样的借鉴意义”或者“你认为你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之中是怎样贯彻你所支持的思想的”,这样的问题与当今的社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既可以通过从日常生活看历史,而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还将课程引入到生活中,使得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真正达到了谈古论今,教书育人的作用。
总结:要打造趣味性的历史课堂,需要老师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对于枯燥的历史事件循循善诱,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陶行知有名言:“我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运用教材去教学历史,运用教学历史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价值观。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这种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课堂设置,体现了新课改对于“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也利于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陈生碧,创新:教与学的终极追求——“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四变”[J],甘肃教育,2007(7)
[4]孙榴香,谈历史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现代企业教育,20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