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银屑病具有家庭内集聚性,延迟发病,极少完全缓解,很少影响寿命,并已证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亲属的银屑病患病率有增高倾向.一些研究者报告了早年发病的患者其亲属的患病率较高.本文作者假设,如果发病年龄在家庭内比较靠近,那么亲属的患病率也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屑病具有家庭内集聚性,延迟发病,极少完全缓解,很少影响寿命,并已证明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亲属的银屑病患病率有增高倾向.一些研究者报告了早年发病的患者其亲属的患病率较高.本文作者假设,如果发病年龄在家庭内比较靠近,那么亲属的患病率也可能与发病年龄有关.
其他文献
作者曾证明PUVA结合口服芳香维甲酸(Tigason),治疗银屑病是比较有效的.可加速银屑病损害对PUVA的反应,减少照射次数和治疗时间,并可使银屑病治疗所需要的总UVA照射量至少减少一半.
银屑病伴淀粉样变是罕见的.脓疱型银屑病伴淀粉样变至今仅报告3例.本文报告1例系统性淀粉样变病人长期伴有银屑病以后发展为红皮病、关节病变、脓疱型银屑病和肾病综合征.
本文报告两例口腔白色损害临床诊断为扁平苔藓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一年内皮疹形态发生改变,经活检诊断为念珠菌性粘膜白斑,而后又均在原发疹的部位产生鳞状细胞癌.
作者复习了一种特殊的伴发于肿瘤的皮肤病,伴发肿瘤的肢端角化病(acrokeratosis paraneoplastica,APN).1965年Bazex等首先描述了此病,认为它是恶性肿瘤的一种皮肤标志.此后在法国报告的病例日渐增多.
SLE患者发生大疱性皮损是少见的.皮疹的组织学特点,皮疹和SLE其他症状的关系,及其对激素的疗效是有争论的.本文报告4例确诊为SLE的病例,发生非瘙痒大疱性皮疹对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皮疹发生时除一例外均无全身症状加剧的证据.皮损活检示真皮乳头有嗜中性白细胞微脓疡,非暴露部位外观正常,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均阳性.由于激素治疗无效以及组织学上与疱疹样皮炎很相似,4例均用DDS治疗,24小时内新的损害迅
有一种特殊的扁平苔藓亚型,其皮损明显地分布于日晒部位,过去曾以不同的诊断进行报告包括亚热带扁平苔藓、热带扁平苔藓、环状萎缩性扁平苔藓、夏季光化性苔藓样发疹、苔藓样色素性皮炎和光化性扁平苔藓等。作者报告一例发生于温带国家的患者,并统一病名为“夏季光化性苔藓样发疹”(简称SALE)。
作者对85侧泛发性银屑病患者进行蒽林的治疗观察,其中部分患者于身体的一侧每日短时应用蒽林:采用渐增加蒽林浓度的3小时疗法或高浓度蒽林(1~2~3%)10~20分钟疗法,在身体的另一侧用标准治疗(蒽林每天使用24小时)作为对比,并进一步对其余患者无对照地单独用10~20分钟治疗作了观察.
例1:男,24岁,患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化疗时出现高热、寒战、恶心、剧烈肌痛及皮疹。皮疹主要在躯干及四肢,为单一型的暗红色坚实的丘疹。皮肤活检显示真皮血管周围非特异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PAS 染色未发现酵母菌及菌丝,但多次血培养及脑脊液内找到热带性念珠菌。肌肉活检显示肌纤维束内有炎症和坏死性灶,未找到酵母菌。采用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治疗后皮疹消失,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应用改良的琼脂糖法,以大肠杆菌培养滤液作为趋化吸引剂,对61例银屑病患者和1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嗜中性白细胞趋化活性的测定,以嗜中性白细胞的随意移动和主动移动的距离表示.
本文报告一例43岁主妇,伏-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患者。主要病史:10年前某日无原因突然双眼视力急刷下降几近失明,伴头痛,恶心、耳鸣、耳聋。经检查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1,玻璃体混浊,双侧视乳头水肿,境界不清,怀疑为原田病,给予强的松治疗,很快恢复视力。此间发现脱发。约半年后,面、背出现白斑,逐渐蔓延扩大至胸前、腰、手背,继续治疗白斑,但未见改善。患者从事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