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即人学。每一篇选入中学课本的语文文本,无不浸透着作者情感的释放,无不渗透着作者所要揭示的哲理内涵。而语文课作为一种中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科目,则是各学科中的基础科目。怎样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所有语文教师所孜孜以求的。本人经过多年(语文)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语文教学要切合文学是人学这一理论,在研读中要入情悟理,方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需要。语文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研读过程中入情,进而达到悟理的目标。
一、燃情以引趣,激活求知欲
语文教学的开场白即我们教学中的导语,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或者说是打开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怎样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沉睡的灵魂苏醒——关键问题就像足球场上的射门,让全场的观众情绪高涨起来——那么最佳的做法就是,导语的设定目标要放在燃情上。这样学生的思绪才能活跃起来。活跃的思绪可以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则是学好语文课的重要保证。因此,语文教学的开场白很重要,好的开场白常常起到“燃情以引趣,激活求知欲”的作用。
凡是看过“6+1”节目的观众,对主持人李勇别有一番兴趣。这兴趣就在于李勇很会煽情,能用机智、诙谐的语言让大家激情燃烧,兴趣高涨。我想,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善于运用巧妙的导语去点燃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之火,让学生明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行。说到这里,我要强调——唤醒学生懒惰、沉睡的灵魂,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好;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起来,树立起来;同时,要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经历作者的情感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情感的水乳交融之中感知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启迪。导入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老师如何教好一篇课文,更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感悟一切。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佳选择。激发兴趣要把握好两个度:一个是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认知能力,一个是文本的特点。两个方面都顾及到了,你就会设计出恰当有力度的开场白了。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搭建平台,畅所欲言
燃情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坦然无惧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即心理上的挑战,又是语言表达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搭建好这个平台——用鼓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微笑、眼神、点头、手势……以增添他们杨帆起航的勇气,倾听你真诚的心声。教师还要让学生之间的辩论(生生互动)成为到达彼岸的鞭策,在相互的讨论中不断完善自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既学会表达,又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教师在研读文本中,要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融的魅力。教师教育学生在自我表达中要注入自己的情感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学会分析,进而学会写作。
三、抛砖引玉,入情悟理
语文教学的第三步,也是重头戏,即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文本的学习。每一个选入语文课本的文本,都是经过了教育界的专家们反复推敲而筛选的,每一个文本又都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研读当中,首先要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入作者的情感表达之中;进而揣摩文本语言——在情感语言的交流之中,感悟作者所要揭示的文学内涵。
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简要地研读一下作者的情感表现,感悟作者的“爱父”情怀及其父子之间的一片深情:
作者开门见山地揭示出“思父心切”的心情,有这样的语句表现出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怎样引出,背景叙述:祖母去世——父亲的工作已交卸——“祸不单行”——“变卖典质”——“借钱”……(家境惨淡,充满哀愁)。
文中内容:父亲送我,因为事忙,说定不送,叫茶房陪我同去,再三嘱咐茶房;但他“终于不放心”,“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通过质朴的叙事来叙情,表现父亲的关爱和体贴,深切感人)。
送中: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的不理解,反衬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
文中: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嘱我路上小心”——“嘱托茶房”——(父爱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文中高潮迭起:“我买几个橘子去……”,情景怎样?望:“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表现行路难)”。父亲戴着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写父亲的行动:“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爬上那边月台”——“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表现了父亲行动之艰难,为儿子做事心甘情愿。“我”的流泪,这是深感父爱之深、深爱父亲之切的感情流露)。
文中:父亲买回橘子,放下橘子,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儿子受苦受累心甘情愿,这是一种满足,一种坦然)。“我”从不理解父爱到深感父爱——“我”最后“搀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悟的过程,对父亲的痛惜之情跃然纸上)。
文中:“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更是牵挂)。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细心的叮嘱关照,再现父爱如丝)。
——《背影》写了朱自清家中遭到不幸以后的父子离别,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一片深情。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的。文中写人写事,都笼罩着一层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文教学中的“入情悟理”,结合本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去领略他们的传统美德、美好情操;进而去感悟去理解作品给予我们的影响和启迪——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方是大丈夫。这也是一种真理。学习、升华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同样,在教授其它文本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品味中融入,在研读中升华,最终明白作者所揭示的文章深刻内涵;同时,在学习中学会运用,培养学生自我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中明白自己情感的曲折历程,进而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以上内容,就是我近一段时间内一点教学心得体会。水平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一、燃情以引趣,激活求知欲
语文教学的开场白即我们教学中的导语,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的敲门砖,或者说是打开文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怎样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沉睡的灵魂苏醒——关键问题就像足球场上的射门,让全场的观众情绪高涨起来——那么最佳的做法就是,导语的设定目标要放在燃情上。这样学生的思绪才能活跃起来。活跃的思绪可以引领学生真正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则是学好语文课的重要保证。因此,语文教学的开场白很重要,好的开场白常常起到“燃情以引趣,激活求知欲”的作用。
凡是看过“6+1”节目的观众,对主持人李勇别有一番兴趣。这兴趣就在于李勇很会煽情,能用机智、诙谐的语言让大家激情燃烧,兴趣高涨。我想,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要善于运用巧妙的导语去点燃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之火,让学生明白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行。说到这里,我要强调——唤醒学生懒惰、沉睡的灵魂,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学好;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起来,树立起来;同时,要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经历作者的情感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情感的水乳交融之中感知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启迪。导入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老师如何教好一篇课文,更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感悟一切。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最佳选择。激发兴趣要把握好两个度:一个是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的认知能力,一个是文本的特点。两个方面都顾及到了,你就会设计出恰当有力度的开场白了。这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二、搭建平台,畅所欲言
燃情之后,第二步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坦然无惧地表现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即心理上的挑战,又是语言表达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搭建好这个平台——用鼓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微笑、眼神、点头、手势……以增添他们杨帆起航的勇气,倾听你真诚的心声。教师还要让学生之间的辩论(生生互动)成为到达彼岸的鞭策,在相互的讨论中不断完善自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加丰富——既学会表达,又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教师在研读文本中,要让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融的魅力。教师教育学生在自我表达中要注入自己的情感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学会分析,进而学会写作。
三、抛砖引玉,入情悟理
语文教学的第三步,也是重头戏,即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文本的学习。每一个选入语文课本的文本,都是经过了教育界的专家们反复推敲而筛选的,每一个文本又都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研读当中,首先要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融入作者的情感表达之中;进而揣摩文本语言——在情感语言的交流之中,感悟作者所要揭示的文学内涵。
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简要地研读一下作者的情感表现,感悟作者的“爱父”情怀及其父子之间的一片深情:
作者开门见山地揭示出“思父心切”的心情,有这样的语句表现出来:“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怎样引出,背景叙述:祖母去世——父亲的工作已交卸——“祸不单行”——“变卖典质”——“借钱”……(家境惨淡,充满哀愁)。
文中内容:父亲送我,因为事忙,说定不送,叫茶房陪我同去,再三嘱咐茶房;但他“终于不放心”,“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通过质朴的叙事来叙情,表现父亲的关爱和体贴,深切感人)。
送中: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我”的不理解,反衬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爱)。
文中: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嘱我路上小心”——“嘱托茶房”——(父爱拳拳之心跃然纸上)。
文中高潮迭起:“我买几个橘子去……”,情景怎样?望:“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表现行路难)”。父亲戴着黑布小帽,身穿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接着写父亲的行动:“蹒跚地走”——“慢慢探身下去”——“爬上那边月台”——“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表现了父亲行动之艰难,为儿子做事心甘情愿。“我”的流泪,这是深感父爱之深、深爱父亲之切的感情流露)。
文中:父亲买回橘子,放下橘子,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儿子受苦受累心甘情愿,这是一种满足,一种坦然)。“我”从不理解父爱到深感父爱——“我”最后“搀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悟的过程,对父亲的痛惜之情跃然纸上)。
文中:“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更是牵挂)。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细心的叮嘱关照,再现父爱如丝)。
——《背影》写了朱自清家中遭到不幸以后的父子离别,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一片深情。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通过质朴的叙事来抒情的。文中写人写事,都笼罩着一层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文教学中的“入情悟理”,结合本文,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去领略他们的传统美德、美好情操;进而去感悟去理解作品给予我们的影响和启迪——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方是大丈夫。这也是一种真理。学习、升华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同样,在教授其它文本的时候也是如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在品味中融入,在研读中升华,最终明白作者所揭示的文章深刻内涵;同时,在学习中学会运用,培养学生自我写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情感的感悟中明白自己情感的曲折历程,进而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以上内容,就是我近一段时间内一点教学心得体会。水平有限,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