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占据着人的整个心理生活和实际生活,它既推动人的本能活动,又干预社会学习和创造活动,是整个人的活动的动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也说过:“情绪是一种体验,是一种对智力与能力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研究表明,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教师、同学交往更主动,热情更高,学习更积极。
然而,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认为学习语文没用,课堂上学习情绪不高,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学生的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调动自身的亲和力,用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构筑激发学生热情的动力;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参与;巧妙运用教学评价来维持和激励学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
积极情绪研究发现,人们在与自己喜欢的人相聚时,和谐的气氛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途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平等、民主、宽容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由于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喜爱,学生会把这种情绪转化在该教师所教的课程上,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那些和学生相处融洽,能亲切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受学生欢迎。他们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学生普遍表现活跃。
二、投入激情,教师魅力会感染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的澎湃激情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的语言是引领学生探求知识的潜台词,得体机智的语言能有效地指导学习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1.教师对语文教学要由衷地热爱,在课堂上要倾注极大的热情。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情绪,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就首先需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除此之外,教师讲课时的语言、动作要富有感染力,语调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深深陶醉于所讲内容之中,这样的激情才会感染学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林觉民的《与妻书》时,用她沉静的语调动情地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一片唏嘘,竟至“动声哭泣”。教师动情的朗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全身心投入,怎么会没有认真听下去的兴趣呢?
2.教师的激情还表现为课堂机智。课堂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教师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使课堂陷入僵局,或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遇到意外时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热情。例如,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的这一举动,而是这样处理的:她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学生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在学生一片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于漪老师讲课的兴致,经过她的巧妙解释,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对这一词牌名印象更加深刻。
3.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里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首先,他煞有介事地对这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番所谓“智力发展测验”。其次,他随意拟了一份儿童名单,告诉教师说这些儿童都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不明真相的教师在得到这种暗示后,对这些儿童便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暗示期待”。过了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智力发展也快。这一事实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生动、活泼课堂的保证,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独白式”的灌输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思维活动的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
2.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非常有成就感;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讲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悲秋”之情,我特意留给学生一道探究题:“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产生‘悲秋’情感?你知道哪些‘悲秋’的诗文名句?”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大大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及时巧妙的教学评价,将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学评价要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不能仅限于终结性评价,而应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整节课取得的效果,更要关注这节课中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评价时,我们不仅要从回答的结果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感悟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不能格式化,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让学生在努力后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值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等.给新教师的建议[G].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G].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责编 张亚欣)
然而,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认为学习语文没用,课堂上学习情绪不高,也不愿意主动参与。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学生的情绪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调动自身的亲和力,用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构筑激发学生热情的动力;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参与;巧妙运用教学评价来维持和激励学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可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
积极情绪研究发现,人们在与自己喜欢的人相聚时,和谐的气氛能使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的主要途径。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平等、民主、宽容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抵触心理。由于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喜爱,学生会把这种情绪转化在该教师所教的课程上,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那些和学生相处融洽,能亲切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受学生欢迎。他们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轻松自然,学生普遍表现活跃。
二、投入激情,教师魅力会感染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师精神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的澎湃激情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的语言是引领学生探求知识的潜台词,得体机智的语言能有效地指导学习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1.教师对语文教学要由衷地热爱,在课堂上要倾注极大的热情。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情绪,教师在走进教室时就首先需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除此之外,教师讲课时的语言、动作要富有感染力,语调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深深陶醉于所讲内容之中,这样的激情才会感染学生。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林觉民的《与妻书》时,用她沉静的语调动情地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一片唏嘘,竟至“动声哭泣”。教师动情的朗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全身心投入,怎么会没有认真听下去的兴趣呢?
2.教师的激情还表现为课堂机智。课堂如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教师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突发事件,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使课堂陷入僵局,或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遇到意外时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习的热情。例如,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没有批评学生的这一举动,而是这样处理的:她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学生在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在学生一片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于漪老师讲课的兴致,经过她的巧妙解释,反而增加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对这一词牌名印象更加深刻。
3.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里进行过一项实验研究。首先,他煞有介事地对这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番所谓“智力发展测验”。其次,他随意拟了一份儿童名单,告诉教师说这些儿童都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不明真相的教师在得到这种暗示后,对这些儿童便不知不觉地产生了一种“暗示期待”。过了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而且他们的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智力发展也快。这一事实证明了,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精心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生动、活泼课堂的保证,也是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独白式”的灌输教学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表现的良好机会,而且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的过程。现代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为学生创建思维活动的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成”的快乐。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上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有疑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点燃他们探索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
2.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积极学习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非常有成就感;但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例如,讲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悲秋”之情,我特意留给学生一道探究题:“古代文人为什么会产生‘悲秋’情感?你知道哪些‘悲秋’的诗文名句?”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大大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及时巧妙的教学评价,将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
教学评价要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不能仅限于终结性评价,而应将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关注整节课取得的效果,更要关注这节课中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评价时,我们不仅要从回答的结果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感悟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不能格式化,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让学生在努力后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优化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有重要作用的,值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等.给新教师的建议[G].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成平.高中新课程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G].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