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2年以来,本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效教学模式,把“自主互动学习”作为课改研究方向,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我们不断解决,也不断总结,现就以一节八年级下的一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北师大)公开课为例,浅谈这一模式的几点收获。
本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展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很好地实现自主与互助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容量,又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提出来,若是简单问题示意学生自行解决,若是有一定难度的则要求全体学生讨论,其间教师也进行大胆的质疑,以促进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把握。这一过程是想通过学生的展示、讨论生成知识,生成能力。一节课下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课堂教学应突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贯穿整节课始终
我们将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融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应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够,整节课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学生的预习的检测,以及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展示,是一种“表演”的过程,必然导致学生思维量、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同学间的互助不足。改进的办法是虽然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但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在每个知识点处设置一个相应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整节课中多用知识反馈调查,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根据情况让学生小组内再次进行合作,进行“兵帮兵”,进行科学地分层次教学,实现“个个清”,完成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评价一节课的是否高效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并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因此课堂上应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以解决,让学生激情高涨地参与进来。
课堂教学应挖掘和把握课堂资源,让课堂中产生的闪光点不断放大
导学案的设计只是教学过程的预设,有时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并非如我们事先安排的发展,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时就考验教师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若能智慧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就能使课堂上得更有深度,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课堂资源。而对于本节课就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资源,对课堂中产生的闪光点把握不到位,如:在总结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几种时,有学生用错了口诀,教师又过快地制止并马上纠正,让这位学生说出正确内容,也不知这位学生及其他学生是否理解。较为巧妙的处理方法应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借此表扬发现的学生,制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
课堂教学要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只有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才有可能起到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諧融洽。在本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学环节设计不尽合理,未将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分开,致使学生对概念不清晰,在讲解解法时,很多学生仍停留在概念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应将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分开。在明确了概念后再进行解法探究,分成两个环节进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把生活带进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离开生活实际的一切研究都是空谈,在实际教学中,一切的教学活动应以实际为前提,不能与实践脱离。本节教学是以一个关于本班一位学生的零花钱的例子引入的,在解决提出的实际例子问题后,却一味地讲解“纯数学”的知识,在后面的教学中也没有了实际例子,正确的做法是解决提出的实际例子问题后应进一步强调,生活中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生的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研究,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再去解决实际问题,又让数学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做总结时也应强调学习完本节课知识后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类关于不等的问题,也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学以致用了。
本节课总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展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很好地实现自主与互助的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容量,又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操作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过程中的疑惑、问题记录下来,并在课堂上提出来,若是简单问题示意学生自行解决,若是有一定难度的则要求全体学生讨论,其间教师也进行大胆的质疑,以促进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把握。这一过程是想通过学生的展示、讨论生成知识,生成能力。一节课下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课堂教学应突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贯穿整节课始终
我们将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融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应让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做得不够,整节课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学生的预习的检测,以及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展示,是一种“表演”的过程,必然导致学生思维量、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同学间的互助不足。改进的办法是虽然学生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但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设置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在每个知识点处设置一个相应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在整节课中多用知识反馈调查,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根据情况让学生小组内再次进行合作,进行“兵帮兵”,进行科学地分层次教学,实现“个个清”,完成高效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评价一节课的是否高效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并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因此课堂上应多引导和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得以解决,让学生激情高涨地参与进来。
课堂教学应挖掘和把握课堂资源,让课堂中产生的闪光点不断放大
导学案的设计只是教学过程的预设,有时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并非如我们事先安排的发展,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时就考验教师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若能智慧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就能使课堂上得更有深度,因此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课堂资源。而对于本节课就没有很好地利用课堂资源,对课堂中产生的闪光点把握不到位,如:在总结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几种时,有学生用错了口诀,教师又过快地制止并马上纠正,让这位学生说出正确内容,也不知这位学生及其他学生是否理解。较为巧妙的处理方法应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借此表扬发现的学生,制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
课堂教学要优化教学环节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培养
众所周知,只有在数学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才有可能起到既掌握知识又提高能力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能精心安排教学步骤,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才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得益彰,和諧融洽。在本节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学环节设计不尽合理,未将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分开,致使学生对概念不清晰,在讲解解法时,很多学生仍停留在概念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应将不等式组的概念与解法分开。在明确了概念后再进行解法探究,分成两个环节进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培养。
课堂教学应把生活带进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离开生活实际的一切研究都是空谈,在实际教学中,一切的教学活动应以实际为前提,不能与实践脱离。本节教学是以一个关于本班一位学生的零花钱的例子引入的,在解决提出的实际例子问题后,却一味地讲解“纯数学”的知识,在后面的教学中也没有了实际例子,正确的做法是解决提出的实际例子问题后应进一步强调,生活中存在大量类似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产生的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研究,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再去解决实际问题,又让数学回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做总结时也应强调学习完本节课知识后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类关于不等的问题,也使本节课的知识能学以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