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阳故宫是清王朝入关前于盛京(沈阳)城内奠基建设的皇家宫殿,现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地之一。在这个宫殿遗址上成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以其珍藏的清初宫廷历史文物、明清艺术品文物和近现代书画而享誉中外。
1625年,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首建沈阳故宫“大衙门”和“十王亭”等建筑,随后由清太宗皇太极进一步扩建。1644年顺治迁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清朝的陪都宫殿,受到历代皇帝的关注。1908年、1924年金梁建议成立“皇室博览馆”,未果。1926年仇玉珽负责筹建东三省博物馆。1928年组建新的博物馆委员会,提议仿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称,拟改名为奉天故宫博物院,未获准,后沿用东三省博物馆旧名。1932年日伪时期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1946年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接收,1947年计划成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并存的三个博物院之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人民政权接管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务委员会,并设立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处,后改成文物处。当时的东北图书馆、东北博物馆及沈阳故宫陈列所都受其管理。1952年5月,三单位分别独立。1954年沈阳故宫陈列所改名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恢复沈阳故宫博物院名称。
一、沈阳故宫的书画收藏
沈阳故宫的收藏史可分为清代、民国、现当代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介绍。首先来看清代收藏。在乾隆皇帝东巡之前尚没有书画藏于盛京皇宫的记录与实证。根据《黑图档》记载,恭贮于盛京皇宫的618件书画藏品是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至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七十余年间,从北京调入盛京皇宫。《盛京故宫书画录》著录书画藏品449件,其中唐代书画六件,宋代书画37件,元代书画17件,其余为明清两代的书画藏品。与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所著录藏品相比较,其中唐代书画6件相同。宋代书画23件,比《盛京故宫书画录》少24件。元代16件,比《盛京故宫书画录》少一件。明清藏品另计。总之,两相比较,出入不大。盛京皇宫的藏品是清代除北京皇宫之外历代法书名画收藏最丰富的地方。1913年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建议于北京故宫外朝建立“古物陈列所”,归属内务部管辖。因为当时北京故宫的大部分仍由居住在内廷的逊帝溥仪所统属,遂议定将奉天故宫和热河行宫所藏清代宫廷物品运往北京,以敷陈列之用。沈阳故宫除悬挂于壁间的纸匾、对联等不能挪动的书法藏品外,全部运往北京。《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著录了总计书画凡四千六百五十一件,但是未对盛京故宫与承德离宫的书画藏品加以分别。需要注意的是,存贮于宝蕴楼的书画上都钤有朱文方印“宝蕴楼书画录”以为标记。后来这些作品的一部分被运往台湾。据《(台北)故宫书画录》记载:“故宫运台书画,尽在此矣。实则故宫博物院所接收之故宫书画,其上品几已全部自北平移南京,移存南京之上品,已全部移来台湾。考故宫书画,清时曾有一部分移存奉天热河两行宫。民国成立,即将该两处所存者,迁还北平,成立古物陈列所。”用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与《(台北)故宫书画录》《(台北)故宫书画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数位典藏系统相比对,可见有88件沈阳故宫藏品被转运到台北,其中包括唐宋元时期的作品几十件,著名作品如唐阎立本《职贡图》、周昉《麻姑坛记并画》、戴嵩《头牛图》,北宋郭熙《观碑图》、李公麟《番王礼佛图》、李唐《炙艾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元王蒙《太乙观泉图》,倪瓒《古木竹石图》,赵孟頫《松荫饲马图》、《竹院鸣泉图》,钱选《文殊洗象图》等都曾在沈阳故宫的翔凤阁中庋藏。
其次来看民国时期的收藏。如上文所述,民国成立之后,沈阳故宫的藏品于1913年几乎全部转运北京。此时的沈阳故宫收藏数量极少。1927年,杨令茀接受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的邀请,复制北京故宫的帝后画像,至1928年4月已完成72幅。沈阳故宫前后共收到杨令茀复制的帝后像约百件。据《东三省博物馆古物陈列册》记载,当时陈列的书画藏品有历代帝王画像96件,帝王御笔对联二幅,嘉庆御笔纸匾二件,嘉庆御笔纸方二件,道光御笔匾一件,道光御笔方一件。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沈阳故宫的藏品数量有限。又据《奉天故宫博物馆要览》记载,沦陷时期沈阳故宫书画藏品51件,帝后画像101件。又据《康德六年一月盛京皇宫全部品物清册》记载,沈阳故宫所藏书画仅19件。又据《接收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残存品清册》记载,沈阳故宫所藏书画较完整者23件。
最后来看现当代收藏。应该说,沈阳故宫的书画主要来自东北解放之后的收藏。因为当时东北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就设立在沈阳故宫,并且辽宁博物馆、图书馆和沈阳故宫并未独立,因此沈阳故宫实际上承担了后来三个不同单位的业务职责。解放初期主要是负责接收和管理战争期间所征集的古代书画作品。1959年,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由沈阳故宫提出到全国各地征集文物的拨款请求,经沈阳市政府同意,拨款30万元用以征集书画。30万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后沈阳故宫书画藏品的数量大增。1960年至1961年是沈阳故宫博物馆征集书画藏品的高峰期。“文革”期间的收藏工作陷入停顿。1966年“现有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的绘画甲级品43件,乙级品195件,丙级品944件。1970年的“现有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的绘画甲级品45件,乙级品198件,丙级品950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文革”期间沈阳故宫的藏品数量增长缓慢,其中甲级品和乙级品的数量至1979年仍保持不变。1978年以后现当代绘画作品成为征集工作的重点。总的来说,沈阳故宫明清绘画作品的收藏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点可以从收藏记录上显示出来。1983年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绘画作品甲级品45件,乙级品205件,丙级品1316件。1987年度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绘画作品甲级品38件,乙级品205件,丙级品1167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绘画藏品数量增加主要反映在丙级品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朝绘画在国内古代绘画藏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8年6月,中国书画鉴定小组来沈阳故宫博物院鉴定书画藏品,因时间有限,未能鉴定全部书画藏品,在藏品记录的目录后面括号内标注了鉴定意见,有标注的说明经过中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没标注的则相反。在鉴定过程中出版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本书采用随鉴定随编目随出版的方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收录在第15卷,以辽2为单元顺序号登记著录。建国以来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类清朝绘画著作中,都少不了沈阳故宫的藏画。同样,沈阳故宫在绘画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出版有多部包含绘画作品在内的文物藏品图册外,院内研究人员还出版大量关于故宫绘画的专业论文与专著,如1989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选辑》、199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丛书·明清书画》、1997年出版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书画卷》、200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等等,都对沈阳故宫院藏明清绘画加以研究和介绍。
二、明清绘画的来源
根据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通知精神,沈阳故宫把书画征集的主要方向放在明清书画上面。1953年5月5日《东北日报》曾刊登汇集文物的启事:“为使清初及历朝的历史文物散存在外者,今后得以集中保管陈列,特进行汇集,办法如下。一、文物项目。(1)城关、宫殿、陵墓、碑塔等古迹的地形图和照片。(2)牌匾、服饰、雕刻、兵器、铜器、陶瓷、货币、书画(包括清帝后族人物画像)等文物。(3)上谕、奏本、题本、书状、科举题名录、试卷、户籍钱谷黄册、谱牒、诰封、官修图书等各种文献(稿本、抄本、印刷本均可)。二、汇集规定。(1)欢迎各机关团体捐赠。对有关文化机关并希望进行文物专案办理。(2)欢迎社会收藏家与满人家族热心帮助,按捐赠、价买、寄存三种手续办理。(3)无论捐、卖均请到所面谈或先行联系。此外各界人士有熟知东北境内古迹文物所在者,亦希见告。本所自一九五三年五月五日起开始汇集。地址:沈阳城内故宫。电话:四三八一九。四三二○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电话号码至今仍然保留,只是已经由五位升为八位。
由上文可见征集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捐赠,其二是价买,其三是寄存。由于寄存的方式比较少见,以下重点介绍前两种方式。首先来看捐赠。1958年时任沈阳市副市长的徐志捐赠七件作品,其中五件定为丙级品。同年,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潘天寿得知沈阳故宫博物馆需要扩充藏品的消息后绘制了《新安江上所见》横幅一件邮寄赠送给沈阳博物馆收藏。1961年,刘海粟捐赠数件作品,包括戴熙、王原祁、王武、钱谷秋、祁豸佳、王宸、高其佩、查士标、恽寿平、丁南羽等作品各一件。作为回报,沈阳故宫经讨论后还是给予一定补偿。同年,程十髪捐赠明人无款《绘龙卷》一件、吴伯舆松鹤轴片一件,唐吉生捐赠赵之谦《红梅轴》一件、华喦《山水人物轴》一件。应该说收藏者的无私捐赠构成了沈阳故宫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来价买。价买有两种情况。一种从文物店购买。例如根据沈阳故宫1961年保管部入藏清单,从北京荣宝斋购得沈周设色《山水卷》一件,任颐《桃花燕鸭图》一件,朱耷设色《松鹿轴》一件,徐悲鸿《嘶马图轴》一件,钱维城设色《仙庄秋月卷》一件,莫是龙设色《山水卷》一件,金廷标、沈源合绘《宫闱行乐卷》一件,陈道复墨笔《牡丹卷》一件,谢彬《风雨归舟图》一件,文徵明设色《山水轴》一件,朱耷《荷鸟轴》一件,王绂《碧梧翠竹图轴》一件,王时敏设色《仿赵孟頫山水图轴》一件,黄易、余集合绘《红袖沾香卷》一件,江寒汀《桃花戏鸭图轴》一件。根据沈阳故宫收藏目录,沈阳故宫曾从北京荣宝斋、宝聚斋、宝古斋、西单文物商店、万聚兴,上海荣宝斋、朵云轩、墨缘阁等处大量购买作品。
一种从当时书画及收藏名家手中购买。名家包括黄胄、李丕基、惠孝同、周怀民、李智超、许成琮、穆蕴华、靳伯声、张万里、孙煜峰、孙邦瑞、向仲坚、张效彬、赵药农、洪岭西、刘友通、李拔可、沈剑知、程十髪、朱孔阳、吴养木、凌宴池、高正年、潘景郑、平立中、俞涵青、孙伯渊、庞维谨、唐吉生、麋耕云、吴湖帆、张洁文、刘海粟等人。例如1960年由黄胄北京寓所购得陈老莲《人物轴》一件、僧替《山水片》一件、袁雪《人物轴》一件、王翚《山水轴》一件、俞莲舟《花果鱼虫册》四件、高其佩《花鸟册》一件。又如1963年由吴湖帆上海寓所购得林良《花鸟轴》一件、吕纪《花鸟轴》一件。
在沈阳故宫的作品征集史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伪满洲国小白楼书画的征集。沈阳故宫博物院于1954年后陆续征集到了文徵明行书《醉翁亭记》、明谢时臣设色《仿卢鸿草堂十景图册》、明王榖祥《设色梅雀图卷》、明宋旭设色《江上楼船图卷》、明马守贞设色《兰花图册》、清王时敏《仿赵孟頫山水图卷》、清弘历行书《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文勒铭三碑》、清弘历《题杨维祯铁崖乐府卷》、清弘历墨笔《雪景山水图卷》、清弘历行书《登兴安大岭歌卷》、董邦达设色《兴安大岭图卷》、清张照《临董其昌真行书卷》、清王原祁设色《山水图》二条屏、清李世倬墨笔《嵩祝图卷》、清王翚设色《康熙南巡图》第二卷、清方士庶设色《江山佳胜图卷》、清钱维城设色《宫苑春晓图卷》、清钱维城《云岩听瀑图卷》、清张若霭设色《静宜园图册》、黄钺设色《春雨轩图卷》、清永瑢设色《梅谷携琴图卷》等21件。这些珍宝与其他书画一样存贮于吉林长春伪皇宫的小白楼中长达十四年之久,然后它们又在不同人的手中传来转去十余年。值得庆幸的是,如明宋旭设色《江上楼船图卷》虽遭撕割,但毕竟保存了下来。这批征集来的藏品,构成了沈阳故宫明清绘画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调拨也是重要的作品收藏方式。1957年,沈阳故宫博物馆举办清代绘画展览,8月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借来40件绘画藏品。后来这40件绘画藏品正式调拨给沈阳故宫博物馆。1973年9月15日,故宫博物院革命委员会转来一份致沈阳故宫博物馆红头文件:“在1957年8月,你馆陈列需要,曾向我院借去《清桂秋山图》等文物40件,为时已久,未便久悬。为供你馆长期需要,经我院研究,将所借《清桂秋山图》等40件,全部改为拨给你馆,作为你馆所有,如果同意,请将所附拨交清单一式三份,签收盖章,退回二份,以清手续。此致,敬礼!”故宫博物院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1963年11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拨给沈阳故宫博物馆绘画作品有明赵左设色《烟霭横看图卷》一件、清弘仁墨笔《秋柳孤棹图卷》一件、明徐渭墨笔《雪蕉梅竹轴》一件、明文徵明设色《山下出泉图卷》一件、明陈淳设色《百花卷》一件、清石涛水墨《山水册》一件、清梅清墨笔《双松图轴》一件、清查士标墨笔《松竹溪山》轴一件。197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向沈阳故宫博物馆调拨书画藏品,其中绘画作品12件。1980年12月北京故宫拨交沈阳故宫一批作品,其中绘画作品26件。其他如1954年5月7日中国百货公司沈阳分公司供应科给沈阳故宫陈列所无偿拨给了22件文物资料,其中书画大郎世宁一张,小朗世宁一张等10件。1956年8月9日上海文管会移交沈阳故宫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书画有165件,31件经过甄选后被评定为书画藏品。1959年上海文管会拨给数件作品。1979年上海博物馆拨交作品10件。 三、明清绘画的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朝绘画作品总数近二百件,其中多数经国家鉴定委员会成员鉴定为真迹。沈阳故宫以院藏明朝绘画作品众多,涵盖明朝早、中、晚期各个流派的诸多大家,而在全国博物馆界有明画收藏大馆之称。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清朝绘画作品数量众多,总数已逾千件,其中的清朝画家册页作品数量之多、版本之精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而院藏清朝绘画中的国家一级品数量达到16件,成为故宫各类藏品中质量最精的大项之一。沈阳故宫院藏明清绘画大致可分为宫廷绘画与文人画两大类型,以下分别介绍。
首先来看宫廷绘画。所谓宫廷绘画主要是围绕帝国政治及皇室需要而创作的绘画作品。明代宫廷绘画的代表画家有赵原、周位、谢环、商喜、倪端、李在、石锐、周文靖等,尤其以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吴伟、王谔的人物画,朱端的人物、山水、竹石画著名于世。明宣德到正统时期,宫廷画家中出现一位大师级人物戴进,他师承南宋刘、李、马、夏的传统,兼融两宋各家之长,号称“院体”第一手。因其为浙江人,故被称为“浙派”,受其影响的画家有吴伟、张路等人,一时追随者众,形成明朝中期一大流派。沈阳故宫藏有戴进设色《聘贤图轴》一件,吴伟墨笔《孔子问路图轴》一件,张路设色《人物山水图册》一件、设色《人物图轴》一件。此外,沈阳故宫藏明宫廷花鸟画家吕纪墨笔《竹枝鹆图轴》一件,林良墨笔《雪梅四喜图轴》一件、设色《捕鱼图轴》一件。
与明代不同,清代皇室更多地参与到宫廷绘画中来。康熙皇帝借鉴明朝画院的设置,调集许多专业画家供职内廷,完成某一命题创作后再决定去留。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玄烨第二次南巡江浙后,命宋骏业等主持,召集当时江南著名画家王翚、杨晋等入宫,与众多画院画家合力共绘,费时五六年时间,创作完成了12部长卷《康熙南巡图》,为后世留下可与宋人《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宏幅巨构。乾隆皇帝不仅大量创作御制诗文,作品数量堪称历代诗人之冠,在书画艺术上也兴趣十足。清朝盛京皇宫内曾恭贮六十余幅乾隆皇帝御笔画作。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仍收藏有数件乾隆帝御笔绘画作品,包括《墨笔古木林石图轴》、《墨笔烟云楼诗画图卷》、《雪景山水图卷》、《墨笔墨松图轴》等,反映了乾隆皇帝倾心艺事的帝王之好。由于清朝皇帝的表率作用,爱新觉罗皇室成员从清初开始,即大量投入到书画艺术活动当中。清初有高塞、岳乐、岳端等皇族贵戚喜文乐诗,工书善画,在画史上留下自己作品。清朝中期在皇室中涌现出三位较为突出的宗室画家,他们分别是慎郡王允禧(号紫琼道人,清圣祖玄烨第21子)、固山贝子弘旿(号恕斋、遥华道人,清圣祖玄烨之孙、允祕次子)、质亲王永瑢(号九思主人,清高宗弘历第6子)。清朝盛京皇宫内曾收藏有这三位宗室画家的作品,现在沈阳故宫收藏这三位宗室画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计有允禧画作三件、弘旿画作16件、永瑢画作五件,由此亦可反证出他们在清朝创作绘画之勤,留下作品之多。清中期后,宗室画家的人数大为减少,仅有昭槤、绵亿、奕绘、裕瑞等少数宗室以书画名世,传世作品数量也不多。
除爱新觉罗皇室画家外,有清一代宫廷画家曾是内廷中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它由画院专职画家、兼职的大臣画家和宫廷以外颇具成就的职业画家三部分人所组成。据清人胡敬所著《国朝院画录》记载,清朝画院画家以康熙、乾隆两朝最盛。康熙年间宫廷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较为著名。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人数最多,先后有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翰、徐扬、汪承霈、张宗苍、禹之鼎、周鲲、方琮、徐璋、张廷彦、缪炳泰等四五十人供职内廷。此外,从康熙朝开始,宫廷中还出现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意大利人)、王致诚(法国人)、艾启蒙(捷克波西米亚人)、贺清泰(法国人)、安德义(意大利人)、潘廷章(意大利人)等。他们各以不同的绘画技艺为宫廷所用,创造出一大批工致秀雅的清宫绘画作品。根据对乾隆、嘉庆年间成书的《石渠宝笈》及其续编、三编的统计,其中收入宫廷画家的作品即达七百余件,其中质量较精的有:擅长释道画像的丁观鹏,收入作品83件;擅长翎毛、花卉、人物的西方画家郎世宁,收入作品56件;工于人物、花卉创作的金廷标,收入作品81件;长于山水画作的张宗苍,收入作品116件。
其次来看文人画。明代中期之后,“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徵明继之而起,同时生活在苏州地区的唐寅、仇英也并称于时,被后人称为“吴门四家”。他们的绘画技法全面,从山水、花鸟到人物无所不能,题材广泛,笔墨精练,不仅发展了元代以来的山水画新风,还把日常生活的内容也画入作品当中,从而将文人绘画带入新的境界。此后从学者众多,形成明朝中后期一大流派。沈阳故宫收藏大量“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其中沈周作品5件,以《秋泛图》等为其代表作。文徵明作品数量最多,总数接近10件,以《山下出泉图》等为其代表作。
明朝中晚期画坛上出现一些独具个性的画家,绘画风格也自具特点,如陈淳以水墨花卉名世,徐渭以泼墨写意花鸟著称,二人被后世誉为“白阳青藤”;孙克弘、周之冕花鸟画别具特色;丁云鹏、尤求、吴彬以佛像、人物著名;顾正谊和董其昌创立“华亭”一派,各自标榜门户,又相互影响;赵左、沈士充在就学宋旭门下后,又分别开创“苏松派”、“云间派”;蓝瑛以山水、花鸟著称于时,自创“武林画派”;项圣谟山水成就突出;陈洪绶、崔子忠创作的人物别具新意;肖像画以曾鲸最有成就,被称为“波臣派”。上述画家作品的大部分沈阳故宫都有收藏。
沈阳故宫院藏清朝绘画最重要的一项即是清初“四王吴恽”的作品。当时主流绘画艺术继续沿袭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受到清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绘画领域的主导,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相继成为画坛宗师。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巨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注重皴擦点染,绘画技巧严谨而精深,其山水画风格影响整个有清一朝。据统计,仅院藏一二三级文物当中,即有王鉴作品八件,王时敏作品三件,王翚作品十三件,王原祁作品七件,吴历作品五件,恽寿平作品十四件。 在“四王”之外,是以明末遗民画家弘仁、髡残、朱耷、石涛等构成的“四僧”画派。他们大多生活于江南地区,政治上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陈相因,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风格独特、新颖。“四僧”的思想和生活虽属于另类,其绘画艺术却得到众多欣赏者的追随,清中期的“扬州画派”及清末的“海上派画”均对他们的艺术成就有所继承和发展。沈阳故宫现藏有弘仁作品三件,髡残作品二件,朱耷作品五件,石涛作品八件。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沈阳故宫还特别收藏有一些满族画家的作品,如有汉军旗人高其佩、满人阿尔稗、瑛宝等人。清朝中期的画坛上涌现出一个新兴的画种,即是以满族旗人画家高其佩为代表的“指头画”流派。高其佩以家荫任朝廷官吏,曾以绘画直接供职内廷。他多年从事艺术实践和创作,最终在“恨不能自成一家”的抱负驱使下,舍弃画笔,以指墨直抒胸意,创造出独特的指画艺术画风。所作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为后世留下大量指画作品。在其身后,有朱伦瀚、李世倬、甘士调、傅雯等传人继续指画艺术,为清代画坛增添了一抹特殊色彩。沈阳故宫收藏高其佩及其后学者高凤翰、李世倬、傅雯等人的指画作品较多,仅仅高其佩本人的画作就有27件之多,这为我们研究清朝指画艺术提供了大量资料。
清朝初期,在画坛上另外还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八家”和以安徽为中心的“新安画派”等。“金陵八家”由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八人组成,“新安派”以弘仁、查士标、梅清为代表。他们也多为明朝遗民画家,不为清朝正统所囿,长期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其绘画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思想情感相似、艺术意趣相近,创作出大量的山水画佳作。清朝中期之后,又有“扬州八怪”的出现。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约有十余人,其中尤以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八人最为著名,他们极力推崇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反正统”的旗帜,以革新面貌出现于画坛。这些人时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入画,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多以泼墨大写意笔法作画。他们的画作在构图、取景上多有狂放之处,因而被世人视为离经叛道的怪异画家。“扬州八怪”的名称即来源于此。这批人多以售画卖字为终生职业,作品贴近社会、源于生活。上述这些流派及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沈阳故宫也均有收藏。
综合而言,沈阳故宫所藏明清绘画作品绝大多数均保存良好,品相如新,绘画内容与题材非常丰富,从山水、花卉到走兽、翎禽,从人物、仕女到罗汉、神仙,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到现实风俗、写景纪事,不一而足。绘画作品的笔法、技法也各具特色,或皴擦或点染,或水墨或五彩,或典雅或奔放,或沉静或激情,在带给人们艺术陶冶和视觉震撼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前辈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的追求。
(作者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院)
1625年,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首建沈阳故宫“大衙门”和“十王亭”等建筑,随后由清太宗皇太极进一步扩建。1644年顺治迁都北京之后,这里成为清朝的陪都宫殿,受到历代皇帝的关注。1908年、1924年金梁建议成立“皇室博览馆”,未果。1926年仇玉珽负责筹建东三省博物馆。1928年组建新的博物馆委员会,提议仿效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名称,拟改名为奉天故宫博物院,未获准,后沿用东三省博物馆旧名。1932年日伪时期改称奉天故宫博物馆。1946年国民党政府进行了接收,1947年计划成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中央博物院并存的三个博物院之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人民政权接管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务委员会,并设立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办公处,后改成文物处。当时的东北图书馆、东北博物馆及沈阳故宫陈列所都受其管理。1952年5月,三单位分别独立。1954年沈阳故宫陈列所改名沈阳故宫博物馆。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恢复沈阳故宫博物院名称。
一、沈阳故宫的书画收藏
沈阳故宫的收藏史可分为清代、民国、现当代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介绍。首先来看清代收藏。在乾隆皇帝东巡之前尚没有书画藏于盛京皇宫的记录与实证。根据《黑图档》记载,恭贮于盛京皇宫的618件书画藏品是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至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七十余年间,从北京调入盛京皇宫。《盛京故宫书画录》著录书画藏品449件,其中唐代书画六件,宋代书画37件,元代书画17件,其余为明清两代的书画藏品。与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所著录藏品相比较,其中唐代书画6件相同。宋代书画23件,比《盛京故宫书画录》少24件。元代16件,比《盛京故宫书画录》少一件。明清藏品另计。总之,两相比较,出入不大。盛京皇宫的藏品是清代除北京皇宫之外历代法书名画收藏最丰富的地方。1913年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建议于北京故宫外朝建立“古物陈列所”,归属内务部管辖。因为当时北京故宫的大部分仍由居住在内廷的逊帝溥仪所统属,遂议定将奉天故宫和热河行宫所藏清代宫廷物品运往北京,以敷陈列之用。沈阳故宫除悬挂于壁间的纸匾、对联等不能挪动的书法藏品外,全部运往北京。《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著录了总计书画凡四千六百五十一件,但是未对盛京故宫与承德离宫的书画藏品加以分别。需要注意的是,存贮于宝蕴楼的书画上都钤有朱文方印“宝蕴楼书画录”以为标记。后来这些作品的一部分被运往台湾。据《(台北)故宫书画录》记载:“故宫运台书画,尽在此矣。实则故宫博物院所接收之故宫书画,其上品几已全部自北平移南京,移存南京之上品,已全部移来台湾。考故宫书画,清时曾有一部分移存奉天热河两行宫。民国成立,即将该两处所存者,迁还北平,成立古物陈列所。”用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与《(台北)故宫书画录》《(台北)故宫书画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数位典藏系统相比对,可见有88件沈阳故宫藏品被转运到台北,其中包括唐宋元时期的作品几十件,著名作品如唐阎立本《职贡图》、周昉《麻姑坛记并画》、戴嵩《头牛图》,北宋郭熙《观碑图》、李公麟《番王礼佛图》、李唐《炙艾图》;南宋夏圭《溪山清远图》,元王蒙《太乙观泉图》,倪瓒《古木竹石图》,赵孟頫《松荫饲马图》、《竹院鸣泉图》,钱选《文殊洗象图》等都曾在沈阳故宫的翔凤阁中庋藏。
其次来看民国时期的收藏。如上文所述,民国成立之后,沈阳故宫的藏品于1913年几乎全部转运北京。此时的沈阳故宫收藏数量极少。1927年,杨令茀接受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的邀请,复制北京故宫的帝后画像,至1928年4月已完成72幅。沈阳故宫前后共收到杨令茀复制的帝后像约百件。据《东三省博物馆古物陈列册》记载,当时陈列的书画藏品有历代帝王画像96件,帝王御笔对联二幅,嘉庆御笔纸匾二件,嘉庆御笔纸方二件,道光御笔匾一件,道光御笔方一件。由此可见,民国时期沈阳故宫的藏品数量有限。又据《奉天故宫博物馆要览》记载,沦陷时期沈阳故宫书画藏品51件,帝后画像101件。又据《康德六年一月盛京皇宫全部品物清册》记载,沈阳故宫所藏书画仅19件。又据《接收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残存品清册》记载,沈阳故宫所藏书画较完整者23件。
最后来看现当代收藏。应该说,沈阳故宫的书画主要来自东北解放之后的收藏。因为当时东北文物管理处办公地址就设立在沈阳故宫,并且辽宁博物馆、图书馆和沈阳故宫并未独立,因此沈阳故宫实际上承担了后来三个不同单位的业务职责。解放初期主要是负责接收和管理战争期间所征集的古代书画作品。1959年,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大庆,由沈阳故宫提出到全国各地征集文物的拨款请求,经沈阳市政府同意,拨款30万元用以征集书画。30万元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此后沈阳故宫书画藏品的数量大增。1960年至1961年是沈阳故宫博物馆征集书画藏品的高峰期。“文革”期间的收藏工作陷入停顿。1966年“现有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的绘画甲级品43件,乙级品195件,丙级品944件。1970年的“现有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的绘画甲级品45件,乙级品198件,丙级品950件。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文革”期间沈阳故宫的藏品数量增长缓慢,其中甲级品和乙级品的数量至1979年仍保持不变。1978年以后现当代绘画作品成为征集工作的重点。总的来说,沈阳故宫明清绘画作品的收藏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点可以从收藏记录上显示出来。1983年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绘画作品甲级品45件,乙级品205件,丙级品1316件。1987年度文物数字统计表显示,本年度绘画作品甲级品38件,乙级品205件,丙级品1167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绘画藏品数量增加主要反映在丙级品上。 沈阳故宫院藏清朝绘画在国内古代绘画藏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88年6月,中国书画鉴定小组来沈阳故宫博物院鉴定书画藏品,因时间有限,未能鉴定全部书画藏品,在藏品记录的目录后面括号内标注了鉴定意见,有标注的说明经过中国书画鉴定小组鉴定,没标注的则相反。在鉴定过程中出版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本书采用随鉴定随编目随出版的方式,沈阳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收录在第15卷,以辽2为单元顺序号登记著录。建国以来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类清朝绘画著作中,都少不了沈阳故宫的藏画。同样,沈阳故宫在绘画研究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出版有多部包含绘画作品在内的文物藏品图册外,院内研究人员还出版大量关于故宫绘画的专业论文与专著,如1989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绘画选辑》、199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丛书·明清书画》、1997年出版的《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书画卷》、2006年出版的《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绘画卷》等等,都对沈阳故宫院藏明清绘画加以研究和介绍。
二、明清绘画的来源
根据1954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通知精神,沈阳故宫把书画征集的主要方向放在明清书画上面。1953年5月5日《东北日报》曾刊登汇集文物的启事:“为使清初及历朝的历史文物散存在外者,今后得以集中保管陈列,特进行汇集,办法如下。一、文物项目。(1)城关、宫殿、陵墓、碑塔等古迹的地形图和照片。(2)牌匾、服饰、雕刻、兵器、铜器、陶瓷、货币、书画(包括清帝后族人物画像)等文物。(3)上谕、奏本、题本、书状、科举题名录、试卷、户籍钱谷黄册、谱牒、诰封、官修图书等各种文献(稿本、抄本、印刷本均可)。二、汇集规定。(1)欢迎各机关团体捐赠。对有关文化机关并希望进行文物专案办理。(2)欢迎社会收藏家与满人家族热心帮助,按捐赠、价买、寄存三种手续办理。(3)无论捐、卖均请到所面谈或先行联系。此外各界人士有熟知东北境内古迹文物所在者,亦希见告。本所自一九五三年五月五日起开始汇集。地址:沈阳城内故宫。电话:四三八一九。四三二○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电话号码至今仍然保留,只是已经由五位升为八位。
由上文可见征集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捐赠,其二是价买,其三是寄存。由于寄存的方式比较少见,以下重点介绍前两种方式。首先来看捐赠。1958年时任沈阳市副市长的徐志捐赠七件作品,其中五件定为丙级品。同年,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潘天寿得知沈阳故宫博物馆需要扩充藏品的消息后绘制了《新安江上所见》横幅一件邮寄赠送给沈阳博物馆收藏。1961年,刘海粟捐赠数件作品,包括戴熙、王原祁、王武、钱谷秋、祁豸佳、王宸、高其佩、查士标、恽寿平、丁南羽等作品各一件。作为回报,沈阳故宫经讨论后还是给予一定补偿。同年,程十髪捐赠明人无款《绘龙卷》一件、吴伯舆松鹤轴片一件,唐吉生捐赠赵之谦《红梅轴》一件、华喦《山水人物轴》一件。应该说收藏者的无私捐赠构成了沈阳故宫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来价买。价买有两种情况。一种从文物店购买。例如根据沈阳故宫1961年保管部入藏清单,从北京荣宝斋购得沈周设色《山水卷》一件,任颐《桃花燕鸭图》一件,朱耷设色《松鹿轴》一件,徐悲鸿《嘶马图轴》一件,钱维城设色《仙庄秋月卷》一件,莫是龙设色《山水卷》一件,金廷标、沈源合绘《宫闱行乐卷》一件,陈道复墨笔《牡丹卷》一件,谢彬《风雨归舟图》一件,文徵明设色《山水轴》一件,朱耷《荷鸟轴》一件,王绂《碧梧翠竹图轴》一件,王时敏设色《仿赵孟頫山水图轴》一件,黄易、余集合绘《红袖沾香卷》一件,江寒汀《桃花戏鸭图轴》一件。根据沈阳故宫收藏目录,沈阳故宫曾从北京荣宝斋、宝聚斋、宝古斋、西单文物商店、万聚兴,上海荣宝斋、朵云轩、墨缘阁等处大量购买作品。
一种从当时书画及收藏名家手中购买。名家包括黄胄、李丕基、惠孝同、周怀民、李智超、许成琮、穆蕴华、靳伯声、张万里、孙煜峰、孙邦瑞、向仲坚、张效彬、赵药农、洪岭西、刘友通、李拔可、沈剑知、程十髪、朱孔阳、吴养木、凌宴池、高正年、潘景郑、平立中、俞涵青、孙伯渊、庞维谨、唐吉生、麋耕云、吴湖帆、张洁文、刘海粟等人。例如1960年由黄胄北京寓所购得陈老莲《人物轴》一件、僧替《山水片》一件、袁雪《人物轴》一件、王翚《山水轴》一件、俞莲舟《花果鱼虫册》四件、高其佩《花鸟册》一件。又如1963年由吴湖帆上海寓所购得林良《花鸟轴》一件、吕纪《花鸟轴》一件。
在沈阳故宫的作品征集史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伪满洲国小白楼书画的征集。沈阳故宫博物院于1954年后陆续征集到了文徵明行书《醉翁亭记》、明谢时臣设色《仿卢鸿草堂十景图册》、明王榖祥《设色梅雀图卷》、明宋旭设色《江上楼船图卷》、明马守贞设色《兰花图册》、清王时敏《仿赵孟頫山水图卷》、清弘历行书《平定两金川告成太学文勒铭三碑》、清弘历《题杨维祯铁崖乐府卷》、清弘历墨笔《雪景山水图卷》、清弘历行书《登兴安大岭歌卷》、董邦达设色《兴安大岭图卷》、清张照《临董其昌真行书卷》、清王原祁设色《山水图》二条屏、清李世倬墨笔《嵩祝图卷》、清王翚设色《康熙南巡图》第二卷、清方士庶设色《江山佳胜图卷》、清钱维城设色《宫苑春晓图卷》、清钱维城《云岩听瀑图卷》、清张若霭设色《静宜园图册》、黄钺设色《春雨轩图卷》、清永瑢设色《梅谷携琴图卷》等21件。这些珍宝与其他书画一样存贮于吉林长春伪皇宫的小白楼中长达十四年之久,然后它们又在不同人的手中传来转去十余年。值得庆幸的是,如明宋旭设色《江上楼船图卷》虽遭撕割,但毕竟保存了下来。这批征集来的藏品,构成了沈阳故宫明清绘画的重要基础。
除此之外,调拨也是重要的作品收藏方式。1957年,沈阳故宫博物馆举办清代绘画展览,8月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借来40件绘画藏品。后来这40件绘画藏品正式调拨给沈阳故宫博物馆。1973年9月15日,故宫博物院革命委员会转来一份致沈阳故宫博物馆红头文件:“在1957年8月,你馆陈列需要,曾向我院借去《清桂秋山图》等文物40件,为时已久,未便久悬。为供你馆长期需要,经我院研究,将所借《清桂秋山图》等40件,全部改为拨给你馆,作为你馆所有,如果同意,请将所附拨交清单一式三份,签收盖章,退回二份,以清手续。此致,敬礼!”故宫博物院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1963年11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拨给沈阳故宫博物馆绘画作品有明赵左设色《烟霭横看图卷》一件、清弘仁墨笔《秋柳孤棹图卷》一件、明徐渭墨笔《雪蕉梅竹轴》一件、明文徵明设色《山下出泉图卷》一件、明陈淳设色《百花卷》一件、清石涛水墨《山水册》一件、清梅清墨笔《双松图轴》一件、清查士标墨笔《松竹溪山》轴一件。197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向沈阳故宫博物馆调拨书画藏品,其中绘画作品12件。1980年12月北京故宫拨交沈阳故宫一批作品,其中绘画作品26件。其他如1954年5月7日中国百货公司沈阳分公司供应科给沈阳故宫陈列所无偿拨给了22件文物资料,其中书画大郎世宁一张,小朗世宁一张等10件。1956年8月9日上海文管会移交沈阳故宫博物馆一批文物,其中书画有165件,31件经过甄选后被评定为书画藏品。1959年上海文管会拨给数件作品。1979年上海博物馆拨交作品10件。 三、明清绘画的特点
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明朝绘画作品总数近二百件,其中多数经国家鉴定委员会成员鉴定为真迹。沈阳故宫以院藏明朝绘画作品众多,涵盖明朝早、中、晚期各个流派的诸多大家,而在全国博物馆界有明画收藏大馆之称。沈阳故宫博物院现藏清朝绘画作品数量众多,总数已逾千件,其中的清朝画家册页作品数量之多、版本之精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而院藏清朝绘画中的国家一级品数量达到16件,成为故宫各类藏品中质量最精的大项之一。沈阳故宫院藏明清绘画大致可分为宫廷绘画与文人画两大类型,以下分别介绍。
首先来看宫廷绘画。所谓宫廷绘画主要是围绕帝国政治及皇室需要而创作的绘画作品。明代宫廷绘画的代表画家有赵原、周位、谢环、商喜、倪端、李在、石锐、周文靖等,尤其以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吴伟、王谔的人物画,朱端的人物、山水、竹石画著名于世。明宣德到正统时期,宫廷画家中出现一位大师级人物戴进,他师承南宋刘、李、马、夏的传统,兼融两宋各家之长,号称“院体”第一手。因其为浙江人,故被称为“浙派”,受其影响的画家有吴伟、张路等人,一时追随者众,形成明朝中期一大流派。沈阳故宫藏有戴进设色《聘贤图轴》一件,吴伟墨笔《孔子问路图轴》一件,张路设色《人物山水图册》一件、设色《人物图轴》一件。此外,沈阳故宫藏明宫廷花鸟画家吕纪墨笔《竹枝鹆图轴》一件,林良墨笔《雪梅四喜图轴》一件、设色《捕鱼图轴》一件。
与明代不同,清代皇室更多地参与到宫廷绘画中来。康熙皇帝借鉴明朝画院的设置,调集许多专业画家供职内廷,完成某一命题创作后再决定去留。如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玄烨第二次南巡江浙后,命宋骏业等主持,召集当时江南著名画家王翚、杨晋等入宫,与众多画院画家合力共绘,费时五六年时间,创作完成了12部长卷《康熙南巡图》,为后世留下可与宋人《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的宏幅巨构。乾隆皇帝不仅大量创作御制诗文,作品数量堪称历代诗人之冠,在书画艺术上也兴趣十足。清朝盛京皇宫内曾恭贮六十余幅乾隆皇帝御笔画作。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仍收藏有数件乾隆帝御笔绘画作品,包括《墨笔古木林石图轴》、《墨笔烟云楼诗画图卷》、《雪景山水图卷》、《墨笔墨松图轴》等,反映了乾隆皇帝倾心艺事的帝王之好。由于清朝皇帝的表率作用,爱新觉罗皇室成员从清初开始,即大量投入到书画艺术活动当中。清初有高塞、岳乐、岳端等皇族贵戚喜文乐诗,工书善画,在画史上留下自己作品。清朝中期在皇室中涌现出三位较为突出的宗室画家,他们分别是慎郡王允禧(号紫琼道人,清圣祖玄烨第21子)、固山贝子弘旿(号恕斋、遥华道人,清圣祖玄烨之孙、允祕次子)、质亲王永瑢(号九思主人,清高宗弘历第6子)。清朝盛京皇宫内曾收藏有这三位宗室画家的作品,现在沈阳故宫收藏这三位宗室画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计有允禧画作三件、弘旿画作16件、永瑢画作五件,由此亦可反证出他们在清朝创作绘画之勤,留下作品之多。清中期后,宗室画家的人数大为减少,仅有昭槤、绵亿、奕绘、裕瑞等少数宗室以书画名世,传世作品数量也不多。
除爱新觉罗皇室画家外,有清一代宫廷画家曾是内廷中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它由画院专职画家、兼职的大臣画家和宫廷以外颇具成就的职业画家三部分人所组成。据清人胡敬所著《国朝院画录》记载,清朝画院画家以康熙、乾隆两朝最盛。康熙年间宫廷画家有焦秉贞、冷枚、唐岱等人较为著名。乾隆时期宫廷画家人数最多,先后有丁观鹏、金廷标、姚文翰、徐扬、汪承霈、张宗苍、禹之鼎、周鲲、方琮、徐璋、张廷彦、缪炳泰等四五十人供职内廷。此外,从康熙朝开始,宫廷中还出现一批外国传教士画家,如郎世宁(意大利人)、王致诚(法国人)、艾启蒙(捷克波西米亚人)、贺清泰(法国人)、安德义(意大利人)、潘廷章(意大利人)等。他们各以不同的绘画技艺为宫廷所用,创造出一大批工致秀雅的清宫绘画作品。根据对乾隆、嘉庆年间成书的《石渠宝笈》及其续编、三编的统计,其中收入宫廷画家的作品即达七百余件,其中质量较精的有:擅长释道画像的丁观鹏,收入作品83件;擅长翎毛、花卉、人物的西方画家郎世宁,收入作品56件;工于人物、花卉创作的金廷标,收入作品81件;长于山水画作的张宗苍,收入作品116件。
其次来看文人画。明代中期之后,“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徵明继之而起,同时生活在苏州地区的唐寅、仇英也并称于时,被后人称为“吴门四家”。他们的绘画技法全面,从山水、花鸟到人物无所不能,题材广泛,笔墨精练,不仅发展了元代以来的山水画新风,还把日常生活的内容也画入作品当中,从而将文人绘画带入新的境界。此后从学者众多,形成明朝中后期一大流派。沈阳故宫收藏大量“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其中沈周作品5件,以《秋泛图》等为其代表作。文徵明作品数量最多,总数接近10件,以《山下出泉图》等为其代表作。
明朝中晚期画坛上出现一些独具个性的画家,绘画风格也自具特点,如陈淳以水墨花卉名世,徐渭以泼墨写意花鸟著称,二人被后世誉为“白阳青藤”;孙克弘、周之冕花鸟画别具特色;丁云鹏、尤求、吴彬以佛像、人物著名;顾正谊和董其昌创立“华亭”一派,各自标榜门户,又相互影响;赵左、沈士充在就学宋旭门下后,又分别开创“苏松派”、“云间派”;蓝瑛以山水、花鸟著称于时,自创“武林画派”;项圣谟山水成就突出;陈洪绶、崔子忠创作的人物别具新意;肖像画以曾鲸最有成就,被称为“波臣派”。上述画家作品的大部分沈阳故宫都有收藏。
沈阳故宫院藏清朝绘画最重要的一项即是清初“四王吴恽”的作品。当时主流绘画艺术继续沿袭元明以来的发展趋势,受到清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绘画领域的主导,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相继成为画坛宗师。他们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巨和元四家,讲究笔墨趣味,注重皴擦点染,绘画技巧严谨而精深,其山水画风格影响整个有清一朝。据统计,仅院藏一二三级文物当中,即有王鉴作品八件,王时敏作品三件,王翚作品十三件,王原祁作品七件,吴历作品五件,恽寿平作品十四件。 在“四王”之外,是以明末遗民画家弘仁、髡残、朱耷、石涛等构成的“四僧”画派。他们大多生活于江南地区,政治上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艺术上主张抒发个性,反对陈陈相因,作品往往感情真挚、强烈,风格独特、新颖。“四僧”的思想和生活虽属于另类,其绘画艺术却得到众多欣赏者的追随,清中期的“扬州画派”及清末的“海上派画”均对他们的艺术成就有所继承和发展。沈阳故宫现藏有弘仁作品三件,髡残作品二件,朱耷作品五件,石涛作品八件。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沈阳故宫还特别收藏有一些满族画家的作品,如有汉军旗人高其佩、满人阿尔稗、瑛宝等人。清朝中期的画坛上涌现出一个新兴的画种,即是以满族旗人画家高其佩为代表的“指头画”流派。高其佩以家荫任朝廷官吏,曾以绘画直接供职内廷。他多年从事艺术实践和创作,最终在“恨不能自成一家”的抱负驱使下,舍弃画笔,以指墨直抒胸意,创造出独特的指画艺术画风。所作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精,为后世留下大量指画作品。在其身后,有朱伦瀚、李世倬、甘士调、傅雯等传人继续指画艺术,为清代画坛增添了一抹特殊色彩。沈阳故宫收藏高其佩及其后学者高凤翰、李世倬、傅雯等人的指画作品较多,仅仅高其佩本人的画作就有27件之多,这为我们研究清朝指画艺术提供了大量资料。
清朝初期,在画坛上另外还形成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八家”和以安徽为中心的“新安画派”等。“金陵八家”由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八人组成,“新安派”以弘仁、查士标、梅清为代表。他们也多为明朝遗民画家,不为清朝正统所囿,长期遁迹山林,以诗画相唱和,其绘画风格虽不尽相同,但思想情感相似、艺术意趣相近,创作出大量的山水画佳作。清朝中期之后,又有“扬州八怪”的出现。扬州画派的代表画家约有十余人,其中尤以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等八人最为著名,他们极力推崇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反正统”的旗帜,以革新面貌出现于画坛。这些人时常以梅、兰、竹、菊“四君子”入画,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多以泼墨大写意笔法作画。他们的画作在构图、取景上多有狂放之处,因而被世人视为离经叛道的怪异画家。“扬州八怪”的名称即来源于此。这批人多以售画卖字为终生职业,作品贴近社会、源于生活。上述这些流派及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沈阳故宫也均有收藏。
综合而言,沈阳故宫所藏明清绘画作品绝大多数均保存良好,品相如新,绘画内容与题材非常丰富,从山水、花卉到走兽、翎禽,从人物、仕女到罗汉、神仙,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到现实风俗、写景纪事,不一而足。绘画作品的笔法、技法也各具特色,或皴擦或点染,或水墨或五彩,或典雅或奔放,或沉静或激情,在带给人们艺术陶冶和视觉震撼的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前辈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的追求。
(作者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