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三点认识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a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个性化阅读的主要内涵是指由于学生个体的经验、学识、情感、价值观等不同,从而赋予文本以不同的意义。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阅读行为的本质。
  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让思维不再拘束
  学生在自主进行的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疑难和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一个开放的氛围来进行阅读体验的释放和碰撞,教师应创造这样的一个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自由交流、无话不说、无题不辩。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碰撞中更易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反思自己与他人见解的差异性,最终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的理解。
  案例描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其中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出了整个故事的结果,是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高度概括,赞叹之情蕴于其中。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全文进行思考:这“13年”司马迁是怎么样度过的?鼓励学生可以结合文本和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学生就会通过对文本的搜索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来进行思考。有学生回答:“司马迁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有学生利用关键语句来回答:“他尽力克制自己”,“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书”。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司马迁当时生活的艰苦,使学生们理解这就叫做“发愤”,从而才能完成这本“前无古人”的巨著;使学生领悟“耗尽……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书的宝贵精神是前人没有的。学生的感悟在读文、思辨、交流中逐渐深刻、升华。所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努力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理空间,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让指导不再拘泥
  同一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也是有差别的,对于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由于每个学生课外学习内容的不同,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同时个性的差异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经验也有明显差别。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会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点。
  案例描述:《梦圆飞天》一课中有一段杨利伟在与家人通话时描述眼中看到的太空中神奇美妙的景色的话:“一会儿白天,一会儿黑夜。黑白交替之间,地球的边缘仿佛镶了一道美丽的金边,景色十分迷人。”对拥有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理解本段内容并不困难,学习本文是对个性化阅读的一次整理和提高;而对缺乏有关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的同学提出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一会儿是白天一会儿是黑夜”、“哪里来的金边”,教师要用尽量浅显的语言来解释,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并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让阅读留下证据
  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很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量化评价,而阅读摘录卡和阅读成长记录袋的运用可以给学生的阅读历程留下印迹,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发展状况。阅读记录卡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自由的表达,把对已读内容的思考和已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定期整理记录卡,放入成长记录袋,定期进行交流。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案例描述: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在阅读完《小王子》之后,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对作品中喜欢的人物发表看法,然后再将学生的评论整理装订,课后在班级内相互传阅、相互评价。学生之间通过阅读“自己”的评价,达到了自我反馈调节、主动求发展的目的。同时,请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也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家中朗读课文,我们让家长评价,坚持记录,教师就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家长统计评价学生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学期的阅读总量,能够看到孩子成长的艰辛历程,与孩子共同体味成功的甜蜜,与老师共同见证孩子的成长。无论是教师的评价还是家长的评价,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都能得以充分体现。另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过程应始终保持动态化,其目的就在于促进评价对象即学生循序渐进地转变与发展,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阅读行为活动记录和表现反馈,使评价处于开放的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其他文献
新课标的实施向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它呼唤着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项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教师沉下去,让学生浮上来,尊重学生个性,开放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追求一种看
期刊
当前,新课改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总给人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尤其是写作教学,动作不大,变化甚微。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作文模式化  内容方面,学生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时,翻来覆去的总是些烂熟的名人名事和救人救火的老材料,诸如司马迁、李白、感动中国人物等。结构方面,用两分法、三段论来写议论文,正反对比,一分为二,开头结尾加中间三大段,犹如八股文。这种作文缺乏新意,立意老套,选材
期刊
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为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形而绞尽脑汁,新颖奇特、标新立异的情境创设,成了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的执教老师所追求的关键要素,同时似乎又无形地成为评判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于是,在一些课堂中出现了一些泛滥的、平庸的或者牵强附会、画
期刊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也就是说,历史教学大力提倡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中指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期刊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人性化。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关爱和真情,使学生爱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想像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  由此,我不禁想到:要让学生想自己所愿想,说自己所想说;让学生在有交流欲望时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期刊
作业是为达到课程目标的载体之一,教师所选作业直接影响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多年来,教师在实践中继承、创造出浩如烟海的物理习题,“题海”得以无限地膨胀,其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作业题琴风弄月、本末倒置,甚至存在着一定的科学性缺失,不能“拿来就用”。为了解决高中物理作业存在的不足,本文拟就教师如何选择有效作业,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有利于课程理念的实施,具有统一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的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
期刊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以及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许多较为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十分适合未来人才发展以及时下小学生具体实际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儿童的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我们数学教学能否从真正意义上去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也在思考也在实践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去解决数学中的问题,然而我们在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那么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大特点之一。物理实验大体可分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两大类。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分组实验隆而重之,实在不适宜每节物理课都进行;而演示实验主动权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可以根据当节课内容的多少和时间的松紧安排学生或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多次尝试改进演示实验,笔者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