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当笔者用心读完了朱永新教授的《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各类教育随笔共计131篇。全书分为六辑,分别是成长感悟、杏坛时评、科研漫谈、名家印象、教育定律、网络情怀。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教育历程,以及作者视教育为幸福并享受其中的教育情怀。
一、在成长中感悟
在《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中,我重读最多的是第一辑《成长感悟》。这一辑的文章既有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谆谆教诲,如《成功六字诀》《儿童心理与早期教育》《人才成长的自我心理训练》等;又有作为一个读书人在书海中徜徉时的点滴感想,如《成功者本色》《日记·阳光·教育》《今天最好》等;既有合适学生读的初中生活片断的回忆、高中生活片断的记录,还有适合家长读的《天下父母的一面镜子》《居里夫人的“育儿经”》。
成长是教育的成果,成长也是教育的享受。从《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到《居里夫人的“育儿经”》是基于朱永新教授自我教育生涯的成长感悟和教育家对成长的思考,最值得称道的是,朱永新教授把自己的儿子朱墨作为自己教育研究实践的对象。在朱永新教授享受教育愉悦的同时,让人们得到教育智慧的启迪。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到《与日记为伴》是朱永新教授对成长的立体的思考。教育的选择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进入享受教育的美的境界。“关键期”是教育最有作为的时期,中国教育应该有足够的投入研究“关键期”,于“关键期”下功夫,让接受教育的一代享受最好的教育。毫无疑问,非智力因素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如果我们从娃娃抓起,中国教育在21世纪一流的教育平台上就占有一席之地。与日记为伴是朱永新教授特别钟爱的,因为这是蕴藏人类教育成长历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享受教育尘封的储存。
从朱永新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可以看到他自我的情感流露,以及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家庭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市长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然而我从他的随笔中,觉得他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他有着平常人所缺少的毅力,他有着知难而上的信心。
二、在杏坛上评述
《杏坛时评》是《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第二辑。教育的每时每刻都产生着问题,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现象,有的宏如广宇,有的微如草芥。但无论大小,都不能逃离有着宽广胸襟和执著教育追求的朱永新教授的视野和他的心灵触角。
如果说《教育,我的至爱》表达的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爱和追求,那么,《呼唤“教育特区”》《教育:呼唤英雄》《漫议国家教育基准》《给经费与给政策》《择校之我见》《大学与市场》……则是朱永新教授用教育家特有的智慧和勇气,站在人类发展未来的高地上为中国教育现实的选择指明了一个灿烂的方向。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享受教育的基础,中国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保障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享受教育的权利……《化腐朽为神奇》《“知”、“情”、“意”不可偏废》……《吃饭、吃药与吃书》则告诉我们,中国教育最为现实的选择是提高自己的教育层次品位。
作者以一个进言者的姿态,直面中国教育的“成就与失误”、“辉煌与问题”。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思考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为中国教育“把脉”,也为中国教育“献方”。他说得大胆而又直接,坦率而又真诚。在这里,有一个教育官员对谁来保障教师权利的思考,对拖欠教师工资这一痼疾的忧虑,对“给经费”和“给政策”的反思;在这里有一个教育家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他大声地疾呼:“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他给语文老师以忠告:“让学生说起来。”在这里,有一个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思考:那《化腐朽为神奇》将厕所改成教学乐园的趣闻也成为他“如何真正地珍惜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朵)花草、每一分空间”的思索。是的,宏观如国家教育基准问题,微观如牛津乞丐读书的小事,在他睿智的目光聚焦下,做成言简意丰的文章。
三、在日记中长跑
日记教育,被称为“道德长跑”,以前我几乎没思考过日记的教育功能,但是,读了《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日记教育竟有如此魅力。
本辑中以日记教育为主题的文章就有7篇,有为学生日记选作序的《放飞七彩理想》《与日记为伴》,文章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因为日记而改变命运的马燕《日记改变命运》,那坎坷的经历,那坚强的意志,那执著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还有介绍居里夫人“育儿经”的育儿日记。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把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日记读给我的学生听,如今,学生也受影响,也写日记了。
夜深人静,我想起朱永新先生的一篇文章《朱永新的五大观点六大行动》,文章中提到:“第二个行动:师生共写日记。在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规定: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写日记,一起写随笔。当然,在有些学校,恐怕每天做,可能做不到,做不到可以一个星期写两篇,写三篇也行,循序渐进。……每一天写的东西就是一颗珍珠,这颗珍珠可能并不是很圆润,很光亮,但是你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你单看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你集中起来看,你就会发现,它很精彩,在写的过程中,他就在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撰写的各类教育随笔共计131篇。全书分为六辑,分别是成长感悟、杏坛时评、科研漫谈、名家印象、教育定律、网络情怀。它们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教育历程,以及作者视教育为幸福并享受其中的教育情怀。
一、在成长中感悟
在《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中,我重读最多的是第一辑《成长感悟》。这一辑的文章既有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谆谆教诲,如《成功六字诀》《儿童心理与早期教育》《人才成长的自我心理训练》等;又有作为一个读书人在书海中徜徉时的点滴感想,如《成功者本色》《日记·阳光·教育》《今天最好》等;既有合适学生读的初中生活片断的回忆、高中生活片断的记录,还有适合家长读的《天下父母的一面镜子》《居里夫人的“育儿经”》。
成长是教育的成果,成长也是教育的享受。从《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到《居里夫人的“育儿经”》是基于朱永新教授自我教育生涯的成长感悟和教育家对成长的思考,最值得称道的是,朱永新教授把自己的儿子朱墨作为自己教育研究实践的对象。在朱永新教授享受教育愉悦的同时,让人们得到教育智慧的启迪。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到《与日记为伴》是朱永新教授对成长的立体的思考。教育的选择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只有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进入享受教育的美的境界。“关键期”是教育最有作为的时期,中国教育应该有足够的投入研究“关键期”,于“关键期”下功夫,让接受教育的一代享受最好的教育。毫无疑问,非智力因素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如果我们从娃娃抓起,中国教育在21世纪一流的教育平台上就占有一席之地。与日记为伴是朱永新教授特别钟爱的,因为这是蕴藏人类教育成长历程的重要载体,也是享受教育尘封的储存。
从朱永新先生的教育随笔中可以看到他自我的情感流露,以及他的成长历程、他的家庭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市长的生活是与众不同的,然而我从他的随笔中,觉得他真正与众不同的是他有着平常人所缺少的毅力,他有着知难而上的信心。
二、在杏坛上评述
《杏坛时评》是《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第二辑。教育的每时每刻都产生着问题,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现象,有的宏如广宇,有的微如草芥。但无论大小,都不能逃离有着宽广胸襟和执著教育追求的朱永新教授的视野和他的心灵触角。
如果说《教育,我的至爱》表达的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爱和追求,那么,《呼唤“教育特区”》《教育:呼唤英雄》《漫议国家教育基准》《给经费与给政策》《择校之我见》《大学与市场》……则是朱永新教授用教育家特有的智慧和勇气,站在人类发展未来的高地上为中国教育现实的选择指明了一个灿烂的方向。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享受教育的基础,中国政府的重要责任就是保障中华民族所有成员享受教育的权利……《化腐朽为神奇》《“知”、“情”、“意”不可偏废》……《吃饭、吃药与吃书》则告诉我们,中国教育最为现实的选择是提高自己的教育层次品位。
作者以一个进言者的姿态,直面中国教育的“成就与失误”、“辉煌与问题”。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思考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为中国教育“把脉”,也为中国教育“献方”。他说得大胆而又直接,坦率而又真诚。在这里,有一个教育官员对谁来保障教师权利的思考,对拖欠教师工资这一痼疾的忧虑,对“给经费”和“给政策”的反思;在这里有一个教育家对语文教育的思考,他大声地疾呼:“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他给语文老师以忠告:“让学生说起来。”在这里,有一个教师对教育现象的思考:那《化腐朽为神奇》将厕所改成教学乐园的趣闻也成为他“如何真正地珍惜每一个角落、每一棵(朵)花草、每一分空间”的思索。是的,宏观如国家教育基准问题,微观如牛津乞丐读书的小事,在他睿智的目光聚焦下,做成言简意丰的文章。
三、在日记中长跑
日记教育,被称为“道德长跑”,以前我几乎没思考过日记的教育功能,但是,读了《享受与幸福——教育随笔》,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日记教育竟有如此魅力。
本辑中以日记教育为主题的文章就有7篇,有为学生日记选作序的《放飞七彩理想》《与日记为伴》,文章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有因为日记而改变命运的马燕《日记改变命运》,那坎坷的经历,那坚强的意志,那执著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动;还有介绍居里夫人“育儿经”的育儿日记。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把那些曾经感动过我的日记读给我的学生听,如今,学生也受影响,也写日记了。
夜深人静,我想起朱永新先生的一篇文章《朱永新的五大观点六大行动》,文章中提到:“第二个行动:师生共写日记。在我们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规定: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写日记,一起写随笔。当然,在有些学校,恐怕每天做,可能做不到,做不到可以一个星期写两篇,写三篇也行,循序渐进。……每一天写的东西就是一颗珍珠,这颗珍珠可能并不是很圆润,很光亮,但是你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你单看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你集中起来看,你就会发现,它很精彩,在写的过程中,他就在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