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些梦想,还有一些担心;有一些自负,还有一些自卑;有一些追求,还有一些迷茫;有一份希望,还有一份恐惧;怀着种种复杂和新奇的心态,通过十年寒窗苦读的辛劳,我们终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不管你是否考上理想的大学或者考上理想的专业,大一生活一定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离开父母的庇护,自己独立经营、设计与选择自己的未来。18岁,我们是长大了,但身体的发育成熟并不意味者你心理和情绪的成熟。在大学校园里,我们还真见过不少“长不大”的男孩女孩,他们在无意识地回避成长、回避责任,“默默”地承受着由于自己的幼稚和冲动行为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
值得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大一开始,只要我们善于选择成熟的心理行为方式和成功的思维方式,我们就能减少损失,避免时间的无端浪费,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一、你知道“情商”的重要性吗?
近年来,国外心理学界提出了“情商”(EQ)的新概念,它是心理学家用来测定和描述个人 “情绪情感”状态的一种指标;一般来说,智商(IQ)更多的是用来预测一个人的学业成就,而“情商”则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取得生活和职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情绪的自知与自控能力;
(2)对他人同情、宽容心以及感知与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3)自我激励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4)逆境与挫折的应变与承受力;
(5)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协调能力。
智商大多与遗传或天赋有关,而情商与智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需要后天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但两者同样重要,且情商和智商并不是相互抵触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但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往往使中学生忽视了情绪自控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养,故出现“智商”发展与“情商”发展不平衡,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两者之间严重脱节现象。恐怕这是我们大一学生首先所要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参考标准
根据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了判断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条参考标准,希望大家努力。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智力又称智能,是指个体的感知、观察、领悟、想象、思维、记忆、推理、操作等多种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保证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正常是指个体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符,一般以“智商”(IQ)来反映智力水平,人在成年以前的智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如果能够完成小学学业,其智力一般就在正常范围内,故不少大学生对自己智商的过分担心是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的。
(2)丰富稳定的情绪情感
愉快乐观的情感、稳定平衡的情绪反应、良好的心境等是情绪健康的主要内容。一个对现实生活充满乐趣、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相反,情绪不愉快或不稳定,经常充满紧张、焦虑、恐惧、忧郁等负性情绪,则轻者可影响生活质量,如迁延日久,重者可能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甚至产生某些身心疾病。因此,稳定的情绪是躯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不要让忧虑、怨恨“过夜”。
(3)健全的人格
人格又称个性、性格,是每个人独有的心理特性和特有的行为模式,它可以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学习两种途径而获得。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是:情绪稳定、行为协调、尊重他人、自信自强、果断敏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自制力等。如果人格偏离正常,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则属于不健全人格。一般来说,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和行为的自我调整,使某些性格缺陷及不健全的性格逐步转化成健全的个性。
(4)灵活的应变、应激能力
大学生既要具备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变化的能力(如适应各种不同气候、温度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又要能灵活处理在社会、单位及家庭中遇到的各种生活事件的变化和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如能承受家庭变故、经济损失、学业事业受挫等意外事件的打击)。不同的个体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可有明显的差异。
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波折和不幸时,就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丧失信心,容易失去生活的勇气;而有的同学则能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对各种困难处境应付自如,能反败为胜。特别是这部分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在危急场合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5)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类总是生活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群体中,我们总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且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领导、朋友、同事、父母等方方面面的影响,那么,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也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因素。大学人才济济,高材生集中,竞争压力超过中学,同学之间可能彼此谁也不服气,则易出现相互抱怨、嫉妒、仇视等现象而影响正常交往,所以进大学开始,就要特别需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一种宽容的心态。
(6)能恰当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相应的身份和责任。一个学生在家庭有作为儿女的责任,要替父母分忧,尊重和孝敬长辈;而在学校是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的言谈举止及行为必须与其身份及角色相符,并且能承担其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个别大学生往往不能履行自己学习的职责,或者其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及社会公德,这也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
(7)能面对现实,有良好的自知力和健全的意志
心理健康者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评价自己,面对现实,摆正自我的方位,有自信心、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发展和充实自己。人的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而行动又受其意志的支配,健全的意志体现在行动上的自动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且其意志与行为是协调和统一的。而要克服烟瘾、网络成瘾、麻将成瘾等不良习惯更需要果断的意志力。
(8)具有上进心、创造性、成就感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具有宽阔豁达的胸怀,能意识到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努力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自身的能力。虽然他(她)们的聪明才智不尽相同,但均能尽其所为,取得一定成就,能把需要、动机、态度、理想、目标和行为方式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创造自身的人生价值。
(9)适度的反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类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之中,故必须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尤其是现代社会知识与信息爆炸,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大学生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则必须具备快速应变能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且外界事物的刺激必然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反应,但心理健康者的这种反应必须是适度的,既不十分过敏,又不十分迟钝。反应过敏者会出现过分紧张,疑心重重,草木皆兵;反应迟缓者会落后于形势,陷入被动局面。
(10)没有非适应性行为和心理异常的表现
一般认为,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生存的行为属于适应性行为,反之,则属于非适应性行为。吸烟、酗酒、吸毒、过量进食或过度节食等有害个人健康的行为以及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均属于非适应性行为;偷盗、抢劫、伤人、强奸、杀人、放火、贪污受贿等危害群体生存的行为,从法律角度看属于犯罪行为,而从行为学角度来看也是属非适应性行为。
一般来说,心理异常包括各种心理、情绪、人格、行为的缺陷与障碍以及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当然,大学生如果存在上述某些非适应性行为或心理异常的表现,其心理与行为就不能被认为是健康的。
特别提醒
上述标准仅供大家参考。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是相对的,其实,要求一个人一点心理问题都没有也是极不现实的。人们总是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方面的心理或个性问题,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但离“完美”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成长总是需要代价,人生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要过分自卑;不管何种意外事件出现,我们都不要自暴自弃!
可以说,这个世界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要求一个人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人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大学新生,我们需要掌握心理健康的系统知识。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知错即改,善莫大焉”!当然,如果出现某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自我无法解脱,且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就需要及时寻求外界的帮助或及时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