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浅谈心理护理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更有利于接种的顺利进行。方法:在预防接种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儿童开展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儿童在注射过程中减轻紧张、恐惧心理以及疼痛的感觉。结论:做好预防接种前、中、后的心理护理是预防接种人员的重要职责,同时预防接种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证,也提高了接种率,是顺利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预防接种;社区儿童;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5-01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1]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2],积极做好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在护理工作中,要获得儿童的配合,除了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好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环境、配合接种,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一、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到本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1427例,年龄1个月~6岁。经体检排除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等情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
二、影响儿童的心理因素
(一)家庭因素。
首先,现在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过分溺爱孩子。其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一,对禁忌症认识不足,有些家长认为耽误接种时间比禁忌症更为重要,经体检发现发热≧37.5℃并伴有腹泻,或有特殊禁忌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也要强烈注射疫苗,怕延误接种时间,影响孩子健康。最后,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
(二)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婴儿期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感,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主要表现为啼哭、寻找亲人。幼儿期活泼好动,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见到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衣,手拿注射器,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抗拒和躲避哭闹行为。学龄前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喜欢受到表扬,好奇、好模仿,言语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受工作人员的言语影响。学龄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情绪相对稳定,喜欢受到表扬,好表现自己,对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似懂非懂。
(三)个性气质因素。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方面,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异很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三、心理干预方法。
(一)营造舒适温馨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
哇!打预防针的地方好漂亮呀!这是受种者家属由衷的感受,预防接种门诊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温馨舒适的环境,室内宽敞明亮,通风保暖,周围以卡通化及色彩鲜艳为主题的布置,宣传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及画面,缓和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接种。观察室配置儿童喜爱的玩具及娱乐设施。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二)做好宣传,取得家长配合。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取得儿童家长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注意事项及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儿童的疼痛感受,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接种完毕后的儿童,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不再进入接种室,防止他们哭闹影响别的孩子,保证接种顺利进行。
(三)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工作人员要与儿童建立友好关系,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1.婴幼儿期。
婴幼儿时期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抚摸、哄逗等表情语言或予其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即给予接种,接种时及接种后继续哄逗、鼓励他们或嘱咐家长安抚幼儿,短时间内完成接种,也提高了满意度。
2.学龄前期。
先与他们亲切闲聊,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称赞长得漂亮,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使他们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和蔼、耐心、亲切的良好印象,并带其观看其他儿童接种时的勇敢表现,减轻他们紧张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4]。
3.学龄期。
应以热烈亲切的表情,引起儿童的注意力,表扬、鼓励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并与儿童交流趣味性浓厚的话题,避免不安情绪出现,同时给以讲解相关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等,对于表现良好的儿童进行表扬,树立好的榜样,让其他儿童的情绪得到稳定,并用浅显易懂语言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的目的,促使儿童主动参与配合。一般不需采用吓唬及强制手段,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结合适当的强硬措施,注射后则要表扬鼓励,不伤其自尊心。
(四)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接种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善于观察,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耐心做好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解释,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四、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再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儿童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不良反应,接种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心理护理,使预防接种工作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对预防接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疾控发[2005]373号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3]李映兰.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
[4]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关键词:预防接种;社区儿童;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5-01
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1]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接种对象进行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为了正确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2],积极做好社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工作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儿童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在护理工作中,要获得儿童的配合,除了护士熟练的操作技术外,还必须掌握好儿童的心理特点,以适应环境、配合接种,保证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
一、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到本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1427例,年龄1个月~6岁。经体检排除发热、急性疾病期、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等情况,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接种一类疫苗及二类疫苗。
二、影响儿童的心理因素
(一)家庭因素。
首先,现在大部分儿童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过分溺爱孩子。其次,家长的文化程度不一,对禁忌症认识不足,有些家长认为耽误接种时间比禁忌症更为重要,经体检发现发热≧37.5℃并伴有腹泻,或有特殊禁忌症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也要强烈注射疫苗,怕延误接种时间,影响孩子健康。最后,对预防接种工作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够。
(二)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婴儿期对母亲有着强烈依恋感,避开和拒绝陌生人,主要表现为啼哭、寻找亲人。幼儿期活泼好动,情绪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见到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衣,手拿注射器,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甚至抗拒和躲避哭闹行为。学龄前期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喜欢受到表扬,好奇、好模仿,言语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容易受工作人员的言语影响。学龄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情绪相对稳定,喜欢受到表扬,好表现自己,对工作人员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似懂非懂。
(三)个性气质因素。
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方面,是儿童正常行为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产生重大的作用,不同的儿童个性差异很大,其心理特点也很不相同。
三、心理干预方法。
(一)营造舒适温馨环境以稳定儿童情绪。
哇!打预防针的地方好漂亮呀!这是受种者家属由衷的感受,预防接种门诊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温馨舒适的环境,室内宽敞明亮,通风保暖,周围以卡通化及色彩鲜艳为主题的布置,宣传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及画面,缓和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不安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接种。观察室配置儿童喜爱的玩具及娱乐设施。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
(二)做好宣传,取得家长配合。
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取得儿童家长配合是接种顺利进行的关键。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注意事项及接种程序等,使家长理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儿童的疼痛感受,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接种完毕后的儿童,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不再进入接种室,防止他们哭闹影响别的孩子,保证接种顺利进行。
(三)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工作人员要与儿童建立友好关系,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
1.婴幼儿期。
婴幼儿时期情绪不稳定,工作人员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微笑、抚摸、哄逗等表情语言或予其喜爱的玩具分散其注意力,当注意力转移后即给予接种,接种时及接种后继续哄逗、鼓励他们或嘱咐家长安抚幼儿,短时间内完成接种,也提高了满意度。
2.学龄前期。
先与他们亲切闲聊,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称赞长得漂亮,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使他们对工作人员产生亲切感,给他们留下热情、和蔼、耐心、亲切的良好印象,并带其观看其他儿童接种时的勇敢表现,减轻他们紧张恐惧情绪,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今后的预防接种能更好地配合[4]。
3.学龄期。
应以热烈亲切的表情,引起儿童的注意力,表扬、鼓励等方式取得儿童的信任,并与儿童交流趣味性浓厚的话题,避免不安情绪出现,同时给以讲解相关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等,对于表现良好的儿童进行表扬,树立好的榜样,让其他儿童的情绪得到稳定,并用浅显易懂语言耐心回答他们的提问,让他们明白预防接种的目的,促使儿童主动参与配合。一般不需采用吓唬及强制手段,必要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结合适当的强硬措施,注射后则要表扬鼓励,不伤其自尊心。
(四)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接种人员要求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善于观察,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耐心做好预防接种相关知识解释,把每一位儿童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人性化服务;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接种动作稳、快、准,接种的准备时间不要太长,做到安全注射,尽量减轻和消除注射时的疼痛刺激。
四、讨论
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也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预防接种工作中,不仅要求护士具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再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后,得到儿童及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了不良反应,接种率也得到显著的提高。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心理护理,使预防接种工作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对预防接种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疾控发[2005]373号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3]李映兰.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5.
[4]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