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理顺南郊风景区开发与保护关系的前提下,在解决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中,提出了较为明晰的专项定位和发展思路,就主题策划、专项定位等提出了技术性的思考。
关键词:风景区;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 项目基金: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hzghy003)(湖州南郊风景区历史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风景区是经过漫长的演变、筛选和兴建而最终形成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开发和建设,从而在自然环境资源长期演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定功能的区域。风景区一个显著特征是代表着人类历史的人文要素和代表自然历史的自然要素,在风景区地域范围内得到融合,展现出一种“风景”和“名胜”并举、交融的状态。
湖州南郊风景区的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南部有水网平原分布,整体上就是湖州全市的地形地貌的缩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七山一水二分田”。整个地区以东苕溪基本为界,西部为低山丘陵,间有零星平地,东部为典型平原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多湖漾。区内主要山体有岘山、苏台山、道场山、横山、金盖山、锅子山、九里山等。最高峰为金盖山主峰,海拔292.6米,主要河流为东苕溪及其支流、頔塘,主要湖漾为碧浪湖、横山漾、钱山漾。东部平原河网区有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等典型的地区自然地貌。水库有西乌山水库和矿坑水塘。风景区内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风景北北侧靠近主城区的104国道东侧,用地性质百分比高的依次为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等。其中,苏台山、道场山的周围分布着不少市政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仓储用地及特殊用地,这其中包括苏台山油库、南门储气场、湖州殡仪馆、桂花山公墓等设施的用地。这些设施的存在,对南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风貌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殡仪馆和公墓位于景区道路的沿线,给普通民众和游客带来潜在的心理干扰。
此外,由于东苕溪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南郊风景区内原有的石矿开采点关停在近期虽明显减少(如地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下菰城遗址地块的下菰村,就有11个石矿),但劈山开矿造成的山石裸露及山体残缺,尚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众多的石矿山体植被恢复工程由于大量的资金需求还刚启动。长期的开山采石,使得苏台山、九里山等山体严重破环,整体景观效果较差。七十年代的围湖造田,使得1500亩的碧浪湖被基本填埋,浮玉塔这一历史价值资源遭遇毁灭性的破环;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湖州地区先民文化的3000亩的钱山漾遭到填埋。水乡平原特有的“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的乡土自然景观保护不力、退化严重。经济利益驱动着无序的开采,既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东苕溪沿線的景观效果。另外,风景区内北部的滨水(东苕溪)地块内,还有多处码头、船厂等曾经服务于产业的交通运输用地,目前多处码头已经闲置。
南郊风景区的景观资源贵在山水。从东苕溪、碧浪湖沿线方向,从横山漾、钱山漾方向,看道场山、金盖山,视域、视距、层次等游赏因素俱佳。前为尺度多样的水体(自然水体东苕溪、横山漾、碧浪湖等水面开阔、诸多人工开挖疏浚的鱼塘规整有序),背景为连绵起伏、层次丰富的群山,这就是湖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清丽山水”品质的最佳展示。群山、水漾、绿树、红寺,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沿着东苕溪游览,这是感知南郊风景区山水景观格局的最佳路径。同时,这也是感知湖州籍画家赵孟頫“开阔的平远构图,画面意境悠远山水画”的最佳载体。
相对而言,道场山的植被较为单一,以松为主。金盖山山体的规模和容量更大,植物资源也更为丰富多样。依托原有的国有林场,金盖山的西麓分布着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主要有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和栗树、枸树等阔叶树种,人工栽培毛竹、茶树、桑树、果树等经济树木的面积也较广。
通过以上南郊风景区内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针对各自积极的、消极的因素,提出以下专项自然资源的规划策略:
(1)山体
保护南郊风景区大、中、小山体的组合特征,整个地区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注意风景区内重要陆路和水路的视觉控制。陆路是指从岘山进入风景区北部开始,经过苏湾、苏台山、道场山、金盖山、下菰城。水路是指沿碧浪湖、九里山、道场浜、横山、横山漾、吴沈门、苏家湾的串线。道场山、金盖山控制为山地生态敏感区,整体进行生态保育,局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重点将梁希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态休闲区。
突出山体重要山峰、山谷的保护与利用。山顶包括岘山顶部、道场山顶部、金盖山顶部、苏台山顶部、九里山顶部、锅子山顶部、横山顶部等,设置观景台、休息亭、标志物等,并配套安排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成为人们观景、游憩的场所和景观视觉的焦点。“道场山顶何山麓”,道场山景观胜在“山巅”,而金盖山景色特点在于“山谷”。清光绪年间李宗莲所撰《金盖山志》,曾列有“金盖出云“、“菰城晚烟”等“金盖二十八景”。青山坞、桐凤坞等金盖山东南侧多处山谷,要形成梅、桂花、竹、松、潭等不同特色的主题山谷,保证景观视线的开敞性以及从河漾景观向山地自然景观的内部渗透、有序过渡,创造高品质的片区边界区域。
(2)矿坑
禁止开山采矿对南郊风景区的破环,逐步停止现有矿坑的开山采石,并根据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的需要,进行生态化的修复或积极利用。对裸露的岩石面进行加固,避免断裂、塌方等地质风险,通过种植攀爬植物或草本植物进行适度复绿,优先选用本地的乡土品种。局部坡度较缓的地带可改造城绿化台地。汇水面积较大的矿坑,建议改造成小水库。
开发利用矿坑。如已在湖州的潜山公园、仁皇山公园、垄山等多处实践工程。九里山矿坑利用现状地形,可以进行蓄水造景,辅以适度的人工造景。苏台山矿坑,历史上是苏湾、苏堤的发生地,利用现有的崖壁可以进行摩崖石刻,打造成人文景点。梁希森林公园内的矿坑,可以改造成矿坑主题公园、植物园、户外运动攀岩场地等。山地项目鼓励结合矿坑布置,减少场地平整对自然环境的破环。
(3)水体
保护东苕溪、钱山漾、横山漾等重要的自然水系。东苕溪的堤岸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洪和景观要求,采用生态性驳岸,以地域性的自然元素——芦苇为主要的植物配置和造景,塑造特色景观。保持钱山漾、横山漾、道场浜、施家桥南片(施家湾)等的水乡格局,保持东苕溪滨水湿地的景观格局。保持钱山漾周边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保持密集鱼塘的有机肌理,避免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耕地化改造。恢复自然水系。退耕还湖,将碧浪湖农场恢复建设成碧浪湖面,恢复历史上的八景之一“南湖雨意”。
(4)植被和生物
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植被的基础上,促进优良品种植被的演替。适度进行林相改造,逐步在部分区域内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结合植物苗圃、观光农业、茶场等的建设,将造林、育林工作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通过分区块的林相改造,增加观赏性植栽,塑造不同片区、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营造南郊风景区丰富的植被景观和多彩的季相变化,从而提高风景区整体的景观价值。
(5)建设用地与村庄用地
南郊风景区内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岘山周边,主要以工业、仓储、市政用地为主,与基地环境气质严重不符。另外,整个风景区内分布着大量零散的村庄用地,涉及道场乡8个行政村。居民点都沿河、沿山布置,相对集中于风景区的南部、东部。
依据对南郊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价值,对场地内的现状建筑采用差异化的整治方式,分别采用保护、保留、置换、拆除等不同的方式。岘山周边的工厂,包括天峰制药厂、明峰钢结构制造厂、奥利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天旺食品厂、南埠船厂等,大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具备搬迁和置换的基本条件。而武警支队教导队营区、湖州军分区教导队、苏台山油库、交通工程处仓库等事业单位,将统一实现功能置换和整体改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岘山周边目前还处于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出区域内土地的评估价值。
按照整个南郊风景区规划设计的不同空间功能分区,依照适度集中、区别对待、强化特色的原则,整治规划整个南郊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结合新农村的建设,适当减少南郊风景区内村庄居民点的数量。撤并苏湾村、南墩村、道场浜村,人口向风景区北部的塘南大社区和南部的施家桥集镇集中。积极利用撤并的村庄民居,改造成为旅游服务点和主题性的休闲建筑,如地处景区核心的道场浜的南浜、西康坞、东康坞等自然村建议改造成旅游观光的服务点,其余小的、零散的居民点建议撤并。风景区南部的施家桥片区,建议保留湾里、高岭、陈家庄、项家圩、施家湾等村庄。钱山漾、横山漾片区建议保留钱山下等村庄。这类村庄现有的土地肌理保持较好,在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品质外,将民居的规划建设用地与村庄周边的田野、河漾及休闲用地整合利用,分享南郊风景区的开发综合价值。
(6)陵园墓地
南郊风景区内因为湖州殡仪馆、大量公墓的存在,导致占据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消极的、负面的,长时间的影响着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地方习俗由来已久,作为难以回避的现状,公墓、火葬场难以在短期内搬迁出风景区,从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应通过旅游休闲功能活動和交通线路的合理组织加以避让。原则上采用遮挡、避让等手法进行景观处理,最大限度的弱化墓区对于风景区的影响。建议为殡仪馆提供独立的新的对外交通道路。新建的风景区道路,应避开公墓的位置。现有墓区的边界、靠近风景区道路的一侧进行景观处理,包括地形、植物等设计手段,最大程度地弱化游客的消极心理。公墓区占据山体空间巨大,强化规整公墓区与周边自然山体绿化的衔接过渡,弱化墓区的视觉冲击力,消弱视觉的关注度。
南郊风景区内历史名人的墓地数量众多,对于区域内现状存在的陈英士墓、胡瑗墓、顾叔蘋墓、朱祖谋墓、陈氏祖先墓、陈氏家族墓、杨信之墓、闵珪墓等,建议结合项目适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寻访故里、凭吊纪念的场所,周边可设置纪念馆等附属设施。
(7)寺观
道场山以万寿禅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风水塔等历史景观要素,就其寺院的整体布局、建筑单体而言,同样也具有文化景观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宋时期的道场山,除了主体护圣万寿禅寺外,尚有笑月亭、爱山亭、伏虎亭、宜晚亭等风景建筑,而明代时期的道场山,由于地形关系,从山麓的万寿禅寺到山顶的多宝塔,依山顺势,一路设置啸月亭、金刚殿、万佛阁、钟鼓楼、华光楼、仰高亭、息肩亭、望湖亭、云峰阁等建筑,其间有天然的山丘、泉流、异石、树林穿插交错,富有自然之趣,而望湖亭、云峰阁、多宝塔则利用地势之优越,作为登高旷望的风景点。金盖山以古梅花观为代表的道教寺观,与其它道观规划布局区别在于,梅花观整个建筑群顺依山势,由低到高分别安置在三条横轴线上,每一条横轴线都由主体建筑和若干辅助建筑构成,再配以曲廊、过道,构成整体。而整个建筑群,座西北、面东南,位于金盖山南麓的一个半围合坡地上(即桐凤坞),道观之选址既深藏而又非完全闭塞,乃是奥中有旷。而南向谷口,可远观,与风水中“气口”一说相合。
作为风景名胜区内的寺观,尊重历史是先阶段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如依托于万寿禅寺、多宝塔,道场山景区恢复历史上的伏虎、仰高、光皓、宜晚、笑月等亭台。此外,现状需满足于一定容量的旅游开发与服务,增设布置素斋餐饮和特色住宿等佛教主题建筑,也是规划景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梅花观的游览手段、路径组织,主入口的空间序列营造,均遵从历史上从湖州老城区沿东苕溪南下的旅游线路,从定安门——碧浪湖、浮玉塔——道场浜、鲍山——横山——吴沈门上岸,从吴沈门码头到古梅花观入口,通过白云泉、仙人潭、五彩池、八仙石等景点,突出展示“泉”的景观特色。
结语:千百年来,民众在其生存的地域环境中,在对自然的认识、探索和改造中,长期形成了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这些观念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作用于风景区这一地域环境,产生了诸多结果。湖州南郊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就是要根据南郊风景区内不同类型风景资源的特点,选择主要专项进行分类的规划思考,这是一种基于“南郊怎么样”的保护策略,也是整个南郊风景区规划设计中后续环节的起点。
关键词:风景区;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 项目基金: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hzghy003)(湖州南郊风景区历史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风景区是经过漫长的演变、筛选和兴建而最终形成的,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开发和建设,从而在自然环境资源长期演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特定功能的区域。风景区一个显著特征是代表着人类历史的人文要素和代表自然历史的自然要素,在风景区地域范围内得到融合,展现出一种“风景”和“名胜”并举、交融的状态。
湖州南郊风景区的西部为山地丘陵,东部、南部有水网平原分布,整体上就是湖州全市的地形地貌的缩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七山一水二分田”。整个地区以东苕溪基本为界,西部为低山丘陵,间有零星平地,东部为典型平原河网区,河流纵横交错,多湖漾。区内主要山体有岘山、苏台山、道场山、横山、金盖山、锅子山、九里山等。最高峰为金盖山主峰,海拔292.6米,主要河流为东苕溪及其支流、頔塘,主要湖漾为碧浪湖、横山漾、钱山漾。东部平原河网区有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等典型的地区自然地貌。水库有西乌山水库和矿坑水塘。风景区内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风景北北侧靠近主城区的104国道东侧,用地性质百分比高的依次为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仓储用地等。其中,苏台山、道场山的周围分布着不少市政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仓储用地及特殊用地,这其中包括苏台山油库、南门储气场、湖州殡仪馆、桂花山公墓等设施的用地。这些设施的存在,对南郊风景区的整体景观风貌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殡仪馆和公墓位于景区道路的沿线,给普通民众和游客带来潜在的心理干扰。
此外,由于东苕溪具备良好的航运条件,南郊风景区内原有的石矿开采点关停在近期虽明显减少(如地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下菰城遗址地块的下菰村,就有11个石矿),但劈山开矿造成的山石裸露及山体残缺,尚未得到有效的处理,众多的石矿山体植被恢复工程由于大量的资金需求还刚启动。长期的开山采石,使得苏台山、九里山等山体严重破环,整体景观效果较差。七十年代的围湖造田,使得1500亩的碧浪湖被基本填埋,浮玉塔这一历史价值资源遭遇毁灭性的破环;代表着新石器时代湖州地区先民文化的3000亩的钱山漾遭到填埋。水乡平原特有的“桑基鱼塘”、“农田湿地”的乡土自然景观保护不力、退化严重。经济利益驱动着无序的开采,既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也影响着整个东苕溪沿線的景观效果。另外,风景区内北部的滨水(东苕溪)地块内,还有多处码头、船厂等曾经服务于产业的交通运输用地,目前多处码头已经闲置。
南郊风景区的景观资源贵在山水。从东苕溪、碧浪湖沿线方向,从横山漾、钱山漾方向,看道场山、金盖山,视域、视距、层次等游赏因素俱佳。前为尺度多样的水体(自然水体东苕溪、横山漾、碧浪湖等水面开阔、诸多人工开挖疏浚的鱼塘规整有序),背景为连绵起伏、层次丰富的群山,这就是湖州这座江南水乡城市“清丽山水”品质的最佳展示。群山、水漾、绿树、红寺,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交相辉映,沿着东苕溪游览,这是感知南郊风景区山水景观格局的最佳路径。同时,这也是感知湖州籍画家赵孟頫“开阔的平远构图,画面意境悠远山水画”的最佳载体。
相对而言,道场山的植被较为单一,以松为主。金盖山山体的规模和容量更大,植物资源也更为丰富多样。依托原有的国有林场,金盖山的西麓分布着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公益林,主要有马尾松等常绿针叶树和栗树、枸树等阔叶树种,人工栽培毛竹、茶树、桑树、果树等经济树木的面积也较广。
通过以上南郊风景区内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针对各自积极的、消极的因素,提出以下专项自然资源的规划策略:
(1)山体
保护南郊风景区大、中、小山体的组合特征,整个地区不宜进行高强度的开发建设。注意风景区内重要陆路和水路的视觉控制。陆路是指从岘山进入风景区北部开始,经过苏湾、苏台山、道场山、金盖山、下菰城。水路是指沿碧浪湖、九里山、道场浜、横山、横山漾、吴沈门、苏家湾的串线。道场山、金盖山控制为山地生态敏感区,整体进行生态保育,局部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重点将梁希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态休闲区。
突出山体重要山峰、山谷的保护与利用。山顶包括岘山顶部、道场山顶部、金盖山顶部、苏台山顶部、九里山顶部、锅子山顶部、横山顶部等,设置观景台、休息亭、标志物等,并配套安排一定的旅游服务设施,成为人们观景、游憩的场所和景观视觉的焦点。“道场山顶何山麓”,道场山景观胜在“山巅”,而金盖山景色特点在于“山谷”。清光绪年间李宗莲所撰《金盖山志》,曾列有“金盖出云“、“菰城晚烟”等“金盖二十八景”。青山坞、桐凤坞等金盖山东南侧多处山谷,要形成梅、桂花、竹、松、潭等不同特色的主题山谷,保证景观视线的开敞性以及从河漾景观向山地自然景观的内部渗透、有序过渡,创造高品质的片区边界区域。
(2)矿坑
禁止开山采矿对南郊风景区的破环,逐步停止现有矿坑的开山采石,并根据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的需要,进行生态化的修复或积极利用。对裸露的岩石面进行加固,避免断裂、塌方等地质风险,通过种植攀爬植物或草本植物进行适度复绿,优先选用本地的乡土品种。局部坡度较缓的地带可改造城绿化台地。汇水面积较大的矿坑,建议改造成小水库。
开发利用矿坑。如已在湖州的潜山公园、仁皇山公园、垄山等多处实践工程。九里山矿坑利用现状地形,可以进行蓄水造景,辅以适度的人工造景。苏台山矿坑,历史上是苏湾、苏堤的发生地,利用现有的崖壁可以进行摩崖石刻,打造成人文景点。梁希森林公园内的矿坑,可以改造成矿坑主题公园、植物园、户外运动攀岩场地等。山地项目鼓励结合矿坑布置,减少场地平整对自然环境的破环。
(3)水体
保护东苕溪、钱山漾、横山漾等重要的自然水系。东苕溪的堤岸设计,应综合考虑防洪和景观要求,采用生态性驳岸,以地域性的自然元素——芦苇为主要的植物配置和造景,塑造特色景观。保持钱山漾、横山漾、道场浜、施家桥南片(施家湾)等的水乡格局,保持东苕溪滨水湿地的景观格局。保持钱山漾周边桑基鱼塘的生态系统,保持密集鱼塘的有机肌理,避免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和耕地化改造。恢复自然水系。退耕还湖,将碧浪湖农场恢复建设成碧浪湖面,恢复历史上的八景之一“南湖雨意”。
(4)植被和生物
在保护原生态自然植被的基础上,促进优良品种植被的演替。适度进行林相改造,逐步在部分区域内将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叶混交林。结合植物苗圃、观光农业、茶场等的建设,将造林、育林工作和旅游观光结合起来。通过分区块的林相改造,增加观赏性植栽,塑造不同片区、不同季节的景观特色,营造南郊风景区丰富的植被景观和多彩的季相变化,从而提高风景区整体的景观价值。
(5)建设用地与村庄用地
南郊风景区内的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多集中在岘山周边,主要以工业、仓储、市政用地为主,与基地环境气质严重不符。另外,整个风景区内分布着大量零散的村庄用地,涉及道场乡8个行政村。居民点都沿河、沿山布置,相对集中于风景区的南部、东部。
依据对南郊风景区规划建设的影响程度及自身的价值,对场地内的现状建筑采用差异化的整治方式,分别采用保护、保留、置换、拆除等不同的方式。岘山周边的工厂,包括天峰制药厂、明峰钢结构制造厂、奥利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天旺食品厂、南埠船厂等,大多已经处于停产状态,具备搬迁和置换的基本条件。而武警支队教导队营区、湖州军分区教导队、苏台山油库、交通工程处仓库等事业单位,将统一实现功能置换和整体改造,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岘山周边目前还处于一种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方式,发挥出区域内土地的评估价值。
按照整个南郊风景区规划设计的不同空间功能分区,依照适度集中、区别对待、强化特色的原则,整治规划整个南郊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结合新农村的建设,适当减少南郊风景区内村庄居民点的数量。撤并苏湾村、南墩村、道场浜村,人口向风景区北部的塘南大社区和南部的施家桥集镇集中。积极利用撤并的村庄民居,改造成为旅游服务点和主题性的休闲建筑,如地处景区核心的道场浜的南浜、西康坞、东康坞等自然村建议改造成旅游观光的服务点,其余小的、零散的居民点建议撤并。风景区南部的施家桥片区,建议保留湾里、高岭、陈家庄、项家圩、施家湾等村庄。钱山漾、横山漾片区建议保留钱山下等村庄。这类村庄现有的土地肌理保持较好,在尊重现有的自然环境品质外,将民居的规划建设用地与村庄周边的田野、河漾及休闲用地整合利用,分享南郊风景区的开发综合价值。
(6)陵园墓地
南郊风景区内因为湖州殡仪馆、大量公墓的存在,导致占据游客的第一印象是消极的、负面的,长时间的影响着该地区的旅游开发。地方习俗由来已久,作为难以回避的现状,公墓、火葬场难以在短期内搬迁出风景区,从规划设计角度而言,应通过旅游休闲功能活動和交通线路的合理组织加以避让。原则上采用遮挡、避让等手法进行景观处理,最大限度的弱化墓区对于风景区的影响。建议为殡仪馆提供独立的新的对外交通道路。新建的风景区道路,应避开公墓的位置。现有墓区的边界、靠近风景区道路的一侧进行景观处理,包括地形、植物等设计手段,最大程度地弱化游客的消极心理。公墓区占据山体空间巨大,强化规整公墓区与周边自然山体绿化的衔接过渡,弱化墓区的视觉冲击力,消弱视觉的关注度。
南郊风景区内历史名人的墓地数量众多,对于区域内现状存在的陈英士墓、胡瑗墓、顾叔蘋墓、朱祖谋墓、陈氏祖先墓、陈氏家族墓、杨信之墓、闵珪墓等,建议结合项目适度开发,将其建设成为寻访故里、凭吊纪念的场所,周边可设置纪念馆等附属设施。
(7)寺观
道场山以万寿禅寺为代表的佛教寺庙、风水塔等历史景观要素,就其寺院的整体布局、建筑单体而言,同样也具有文化景观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宋时期的道场山,除了主体护圣万寿禅寺外,尚有笑月亭、爱山亭、伏虎亭、宜晚亭等风景建筑,而明代时期的道场山,由于地形关系,从山麓的万寿禅寺到山顶的多宝塔,依山顺势,一路设置啸月亭、金刚殿、万佛阁、钟鼓楼、华光楼、仰高亭、息肩亭、望湖亭、云峰阁等建筑,其间有天然的山丘、泉流、异石、树林穿插交错,富有自然之趣,而望湖亭、云峰阁、多宝塔则利用地势之优越,作为登高旷望的风景点。金盖山以古梅花观为代表的道教寺观,与其它道观规划布局区别在于,梅花观整个建筑群顺依山势,由低到高分别安置在三条横轴线上,每一条横轴线都由主体建筑和若干辅助建筑构成,再配以曲廊、过道,构成整体。而整个建筑群,座西北、面东南,位于金盖山南麓的一个半围合坡地上(即桐凤坞),道观之选址既深藏而又非完全闭塞,乃是奥中有旷。而南向谷口,可远观,与风水中“气口”一说相合。
作为风景名胜区内的寺观,尊重历史是先阶段规划设计的出发点。如依托于万寿禅寺、多宝塔,道场山景区恢复历史上的伏虎、仰高、光皓、宜晚、笑月等亭台。此外,现状需满足于一定容量的旅游开发与服务,增设布置素斋餐饮和特色住宿等佛教主题建筑,也是规划景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梅花观的游览手段、路径组织,主入口的空间序列营造,均遵从历史上从湖州老城区沿东苕溪南下的旅游线路,从定安门——碧浪湖、浮玉塔——道场浜、鲍山——横山——吴沈门上岸,从吴沈门码头到古梅花观入口,通过白云泉、仙人潭、五彩池、八仙石等景点,突出展示“泉”的景观特色。
结语:千百年来,民众在其生存的地域环境中,在对自然的认识、探索和改造中,长期形成了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这些观念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作用于风景区这一地域环境,产生了诸多结果。湖州南郊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建设,首先就是要根据南郊风景区内不同类型风景资源的特点,选择主要专项进行分类的规划思考,这是一种基于“南郊怎么样”的保护策略,也是整个南郊风景区规划设计中后续环节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