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扩大内需、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全球经济回暖、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复苏,我国进出口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一、一季度外经贸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但外贸出现少量逆差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累计外贸逆差10.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为顺差139.1亿美元。
一季度外贸运行基本特点:
1、机电、高新技术和轻纺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纺织品服装、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玩具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9%、21.6%、23.1%、40.9%和16.3%。
2、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普遍上涨
谷物及谷物粉、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4.4%、25.7%、71.8%和35.1%;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59.5%、24.3%、18.7%和73%。
3、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长37.4%,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同比扩大66.5%;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同比扩大22.8%。从产品看,逆差主要来自资源类产品。一季度,原油、成品油项下贸易逆差分别为432.3亿美元和31.9亿美元。铁矿砂及精矿(基本无出口)进口额也达到277.5亿美元。从国别看,逆差主要来自与新兴市场的贸易。一季度,我与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东盟分别实现贸易逆差214.8亿美元、177.7亿美元、150亿美元、104.5亿美元和65.9亿美元。同期,我与美国、欧盟贸易顺差分别为345.5亿美元和294.8亿美元。
4、外贸运行走势比较正常
目前企业生产和订单情况较为稳定,各方面对今年外贸增长普遍持乐观态度。预计 2011年我国外贸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今年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预计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全年增速在10%以上。
(二)从进出口量价指数看,进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出口
1、出口量价指数分析
1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37.7%,其中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1%,出口数量增长24%。出口额增长中,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占31%,出口数量因素占69%。2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1.4%,而出口数量下降8%。出口额增长完全是出口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
2、进口量价指数分析
1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51%,其中进口数量增长35.2%,进口价格增长11.7%。进口额增长中,进口数量增长因素占75%,进口价格上涨因素占25%。2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19.4%,其中进口数量增长2.4%,进口价格增长16.6%。进口额增长中,进口数量增长因素占13%,进口价格上涨因素占87%。
3、重点商品量价分析
从1—3月重点出口商品情况看,出口额增长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上涨。海关总署监测的22种重点出口商品(同时监测数量、金额)中,除大米、玉米、食糖3种商品外,其余19种商品出口额增长。这19种商品中,12种商品(占63%)出口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出口数量增长幅度。从1—3月重点进口商品情况看,进口额增长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上涨。海关监测的36种重点进口商品中,除小麦、玉米、食糖、肥料、聚酯切片、氧化铝、废铝7种商品外,其余29种商品进口额增长。
(三)保持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为保持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下的关税宏观调控措施和手段,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出台了《2011年关税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
1、调整进口关税
(1)最惠国税率。对小麦等8类45个税目的商品继续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滑准税。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三种化肥的配额税率执行1%的税率。对感光材料等55种商品继续实施从量税或复合税。对9个非全税目信息技术产品继续实行海关核查管理,税目税率维持不变。(2)对燃料油等部分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3)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对有关国家或地区实施协定税率。(4)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双边换文情况以及国务院有关决定,继续对老挝等东南亚4国、苏丹等非洲30国、也门等7国共41个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5)普通税率维持不变。
2、调整出口关税
(1)“出口税则”的出口税率维持不变; (2)对鳗鱼苗等部分出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对部分化肥等继续征收特别出口关税。征收出口关税所涵盖的贸易方式范围维持不变。
3、调整税则税目
对部分税则税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我国进出口税则(2011年版)税目总数为7977个。
(四)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我国与129个国家和地区、13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多双边联委会机制180多个,与123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我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外贸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我国与10个自贸伙伴(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香港和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已占我外贸总额的24%。如果不包括与台港澳地区的安排、协议,我国与7个自贸伙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同比增长43.7%,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总额37.9%的平均增速。
(六)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由于非贸易外汇的快速流入,我国外汇储备继续创新高。截至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在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从年初的662.15元,提高到4月19日的653.46元,升值1.31%;兑日元从年初的8.0977元,提高到4月19日的7.9097元,升值2.32%。但对欧元从年初的883.01元,降低到4月19日的930.2元,贬值5.35%。
二、当前外贸运行环境分析与展望
(一)当前外贸运行环境分析
去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形势是好的,基本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世界经济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新一轮债务危机风险显著上升。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强劲,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显现,经济存在过热风险。另外,近期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和日本强震等突发事件,也对我国外贸造成了一定影响。
2、人民币升值加大出口压力
去年6月份重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3%,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保持升值态势,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采取措施阻止本币升值,加剧了我国产品出口压力。
3、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
一是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三是去年以来央行连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资金供应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较突出。
4、贸易摩擦形势仍较严峻
2010年共有20个国家(地区)对我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约71.4亿美元。今年以来,已有4个国家(地区)对我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起,涉案金额约11.2亿美元。
(二)全年外贸形势展望
根据六大进出口商会反映,一季度企业生产和在手订单较为稳定,预计2011年机电、五矿化工产品、农产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增长10—15%,纺织品服装、轻工产品出口增长15%左右。
广东、江苏、上海等外贸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对2011年外贸增长均持乐观态度,预计进出口增速都在10%以上。广东、浙江、福建等省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出口订单总体充裕。四川、湖北、安徽、广西、新疆等中西部省份受产业转移、边贸发展、区域开发等推动,外贸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安徽、广西、新疆预计今年进出口增速在15%以上。
综合来看,2011年外贸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由于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内能源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需求又较为旺盛,加上国家促进进口力度加大,预计进口仍可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将比上年有所减少。
三、促进外贸平衡、稳定、健康发展建议
(一)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挥进口的积极作用,提升进口综合效应,促进进出口贸易逐步走向平衡。
(二)积极扩大进口
一是适时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税收政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二是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口调控机制,抓住时机组织好进口,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三是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四是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
一是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着力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指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二是积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带动成套设备、终端产品和工程服务的出口。三是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包括属于“两高一资”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适度减少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出口。
(四)采取措施协助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
一是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出口市场风险,未雨绸缪,积极防范。二是建立出口风险信息搜集和快速预警机制,特别是加大对欧美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行业监控,及时向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帮助企业保客户、保订单、保贷款、保收汇。三是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外贸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保持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快质检部门审核速度,下调商检费率并减少法定商检商品,特别是对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要尽可能减少检测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收结汇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措施,给予诚信度较高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及时改进《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从按违规次数改为按违规金额占整个进出口比重进行分类考核评级。完善加工贸易内销补税的审价制度,研究制定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管理办法,允许转内销产品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适当降低广交会摊位费标准,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对参展单位给予适当资助。
(六)建立重要资源性产品储备制度
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同时,积极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逐步建立重要物资的境外生产供应基地,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要。
(七)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利用双边磋商机制、区域经济合作平台、WTO争端机制等渠道,妥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新情况,维护我正当权益。抓紧制定我国发展自贸区的战略规划,按照平等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原则,继续推进自贸区谈判,认真实施已签署的协定。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八)密切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强震等突发事件对外贸的影响
由于我与中东、北非这些国家贸易规模较小,投资合作权益也有限,局势动荡对我国最大的间接影响是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并会影响相关企业效益,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我对中东、北非地区的正常经贸往来。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强震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进口方面,由于日本东北地区生产基地受损严重,芯片、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机械设备、液晶屏、精密仪器等进口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尤其是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货源,生产经营可能遇到困难。出口方面,我国企业出口商品销售网络遍布整个日本,除震区外主要销售和运输渠道未受明显影响,加上日本震后重建对我国产品需求可能增加,出口受到影响较小。如果日本核危机进一步升级,短期因素可能演变为长期影响,应密切关注。
一、一季度外经贸运行情况
(一)进出口快速增长,但外贸出现少量逆差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3996.4亿美元,同比增长26.5%;进口4006.6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受国内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影响,累计外贸逆差10.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为顺差139.1亿美元。
一季度外贸运行基本特点:
1、机电、高新技术和轻纺产品出口稳定增长
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23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86.3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纺织品服装、鞋类、塑料制品、箱包、玩具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9%、21.6%、23.1%、40.9%和16.3%。
2、主要大宗商品进口均价普遍上涨
谷物及谷物粉、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4.4%、25.7%、71.8%和35.1%;铁矿砂、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进口均价同比分别上涨59.5%、24.3%、18.7%和73%。
3、贸易顺差转为逆差
从贸易方式上看,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长37.4%,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同比扩大66.5%;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771.1亿美元,同比扩大22.8%。从产品看,逆差主要来自资源类产品。一季度,原油、成品油项下贸易逆差分别为432.3亿美元和31.9亿美元。铁矿砂及精矿(基本无出口)进口额也达到277.5亿美元。从国别看,逆差主要来自与新兴市场的贸易。一季度,我与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东盟分别实现贸易逆差214.8亿美元、177.7亿美元、150亿美元、104.5亿美元和65.9亿美元。同期,我与美国、欧盟贸易顺差分别为345.5亿美元和294.8亿美元。
4、外贸运行走势比较正常
目前企业生产和订单情况较为稳定,各方面对今年外贸增长普遍持乐观态度。预计 2011年我国外贸仍将保持平稳增长。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基数较高,今年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预计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全年增速在10%以上。
(二)从进出口量价指数看,进口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出口
1、出口量价指数分析
1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37.7%,其中出口价格同比上涨11%,出口数量增长24%。出口额增长中,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占31%,出口数量因素占69%。2月份出口额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价格同比增长11.4%,而出口数量下降8%。出口额增长完全是出口价格上涨因素造成的。
2、进口量价指数分析
1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51%,其中进口数量增长35.2%,进口价格增长11.7%。进口额增长中,进口数量增长因素占75%,进口价格上涨因素占25%。2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长19.4%,其中进口数量增长2.4%,进口价格增长16.6%。进口额增长中,进口数量增长因素占13%,进口价格上涨因素占87%。
3、重点商品量价分析
从1—3月重点出口商品情况看,出口额增长主要原因是出口价格上涨。海关总署监测的22种重点出口商品(同时监测数量、金额)中,除大米、玉米、食糖3种商品外,其余19种商品出口额增长。这19种商品中,12种商品(占63%)出口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出口数量增长幅度。从1—3月重点进口商品情况看,进口额增长主要原因是进口价格上涨。海关监测的36种重点进口商品中,除小麦、玉米、食糖、肥料、聚酯切片、氧化铝、废铝7种商品外,其余29种商品进口额增长。
(三)保持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为保持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完善积极财政政策框架下的关税宏观调控措施和手段,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经国务院批准,有关部门出台了《2011年关税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
1、调整进口关税
(1)最惠国税率。对小麦等8类45个税目的商品继续实施关税配额管理。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施滑准税。对尿素、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三种化肥的配额税率执行1%的税率。对感光材料等55种商品继续实施从量税或复合税。对9个非全税目信息技术产品继续实行海关核查管理,税目税率维持不变。(2)对燃料油等部分进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3)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对有关国家或地区实施协定税率。(4)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贸易或关税优惠协定、双边换文情况以及国务院有关决定,继续对老挝等东南亚4国、苏丹等非洲30国、也门等7国共41个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5)普通税率维持不变。
2、调整出口关税
(1)“出口税则”的出口税率维持不变; (2)对鳗鱼苗等部分出口商品实施暂定税率,对部分化肥等继续征收特别出口关税。征收出口关税所涵盖的贸易方式范围维持不变。
3、调整税则税目
对部分税则税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我国进出口税则(2011年版)税目总数为7977个。
(四)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明显进展
目前我国与129个国家和地区、13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多双边联委会机制180多个,与123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我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自贸区建设对我国外贸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我国与10个自贸伙伴(包括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香港和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已占我外贸总额的24%。如果不包括与台港澳地区的安排、协议,我国与7个自贸伙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同比增长43.7%,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总额37.9%的平均增速。
(六)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
由于非贸易外汇的快速流入,我国外汇储备继续创新高。截至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在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加大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使得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从年初的662.15元,提高到4月19日的653.46元,升值1.31%;兑日元从年初的8.0977元,提高到4月19日的7.9097元,升值2.32%。但对欧元从年初的883.01元,降低到4月19日的930.2元,贬值5.35%。
二、当前外贸运行环境分析与展望
(一)当前外贸运行环境分析
去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总体形势是好的,基本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运行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世界经济发展仍具有不确定性
世界经济复苏仍不均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新一轮债务危机风险显著上升。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入强劲,通货膨胀压力正在显现,经济存在过热风险。另外,近期中东北非政局不稳和日本强震等突发事件,也对我国外贸造成了一定影响。
2、人民币升值加大出口压力
去年6月份重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超过3%,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仍保持升值态势,新兴市场国家也相继采取措施阻止本币升值,加剧了我国产品出口压力。
3、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
一是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二是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三是去年以来央行连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资金供应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仍较突出。
4、贸易摩擦形势仍较严峻
2010年共有20个国家(地区)对我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6起,涉案金额约71.4亿美元。今年以来,已有4个国家(地区)对我出口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6起,涉案金额约11.2亿美元。
(二)全年外贸形势展望
根据六大进出口商会反映,一季度企业生产和在手订单较为稳定,预计2011年机电、五矿化工产品、农产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增长10—15%,纺织品服装、轻工产品出口增长15%左右。
广东、江苏、上海等外贸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对2011年外贸增长均持乐观态度,预计进出口增速都在10%以上。广东、浙江、福建等省调查显示,目前企业出口订单总体充裕。四川、湖北、安徽、广西、新疆等中西部省份受产业转移、边贸发展、区域开发等推动,外贸呈现良好增长态势,其中安徽、广西、新疆预计今年进出口增速在15%以上。
综合来看,2011年外贸仍将保持平稳增长。由于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内能源原材料对外依存度高,需求又较为旺盛,加上国家促进进口力度加大,预计进口仍可保持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将比上年有所减少。
三、促进外贸平衡、稳定、健康发展建议
(一)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发挥进口的积极作用,提升进口综合效应,促进进出口贸易逐步走向平衡。
(二)积极扩大进口
一是适时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口暂定税率,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口税收政策,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二是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口调控机制,抓住时机组织好进口,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三是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四是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进口便利化水平。
(三)进一步优化出口结构
一是继续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着力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指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延长国内增值链条。二是积极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带动成套设备、终端产品和工程服务的出口。三是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包括属于“两高一资”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适度减少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出口。
(四)采取措施协助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出口风险
一是帮助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充分了解出口市场风险,未雨绸缪,积极防范。二是建立出口风险信息搜集和快速预警机制,特别是加大对欧美汽车、电子、纺织、化工等行业监控,及时向企业进行风险预警,帮助企业保客户、保订单、保贷款、保收汇。三是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控制在外贸企业可承受范围内,保持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快质检部门审核速度,下调商检费率并减少法定商检商品,特别是对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要尽可能减少检测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收结汇的相关政策和操作措施,给予诚信度较高的外贸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及时改进《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对出口企业从按违规次数改为按违规金额占整个进出口比重进行分类考核评级。完善加工贸易内销补税的审价制度,研究制定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管理办法,允许转内销产品进入出口加工区维修。适当降低广交会摊位费标准,同时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对参展单位给予适当资助。
(六)建立重要资源性产品储备制度
完善重要物资储备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同时,积极推进重要资源性产品进口来源多元化,逐步建立重要物资的境外生产供应基地,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对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要。
(七)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
利用双边磋商机制、区域经济合作平台、WTO争端机制等渠道,妥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和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新情况,维护我正当权益。抓紧制定我国发展自贸区的战略规划,按照平等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原则,继续推进自贸区谈判,认真实施已签署的协定。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八)密切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强震等突发事件对外贸的影响
由于我与中东、北非这些国家贸易规模较小,投资合作权益也有限,局势动荡对我国最大的间接影响是国际原油价格走高,加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并会影响相关企业效益,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到我对中东、北非地区的正常经贸往来。从目前情况看,日本强震对我国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进口方面,由于日本东北地区生产基地受损严重,芯片、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机械设备、液晶屏、精密仪器等进口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尤其是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货源,生产经营可能遇到困难。出口方面,我国企业出口商品销售网络遍布整个日本,除震区外主要销售和运输渠道未受明显影响,加上日本震后重建对我国产品需求可能增加,出口受到影响较小。如果日本核危机进一步升级,短期因素可能演变为长期影响,应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