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建设也是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更好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很大变化,但整体水平较低是不争的事实,贫富差距拉大,城镇二元结构存在,这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城镇化问题;经济全球化
一、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他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经济学家则从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城镇化是各种非农业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
(二)城镇化的必要性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和农村开始走向分离和对立。城乡的分离也造成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一次最大的分工。城市本身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等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中;而在乡村的情况与之相反。正是这种异化和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使城乡之间的对立愈发不可调和。以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协调。
(三)城镇化现状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严重,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提出相关政策来解决。此外,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为了完成计划的指标,大拆大建、上项目、建新城等传统城镇化建设的老套路,人为“造城”,一味地扩大城区面积,这种做法已成为一些地方“城镇化”的主要方向。而且造成国家资源浪费严重,抢夺农村土地,并为农民进城设置障碍,农村地区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利益受损。也背离了国家的决策目的,因此解决城镇化问题迫在眉睫。
二、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城乡关系不协调,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海城镇建设发展迅速,面貌一新。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一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而且还受到民族制约和地区环境制约,存在许多的问题。城乡关系不协调,存在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得不到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对于弱势群体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城镇规模大小不一致,资源状况不同
受历史和发展条件的制约。有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城镇,不但资源有限而且还缺乏支撑产业。市场封闭,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严重影响其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有些城镇受到地区的限制,在山区或者沙漠地带,土地资源贫瘠,水资源缺乏,道路设施落后。严重阻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阻碍城镇化的进程。
(三)城镇专业规划不明确,详细规划覆盖率
各个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相对明确,也得到政策的认可。但是就各项专业规划而言没有落实到位,详细规划覆盖率仍然比较较低,对未来的预测性也不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协调,中小城镇建设规划普遍层次低,功能定位不明晰,与区域资源、产业特点、文化传统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地域特色。这些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影响。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并不相适应。
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合理利益
城镇化问题的形成,可以理解为自利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超过城镇自身发展承受能力的结果。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缺陷首先分清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破除土地流转存在障碍,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其次,同步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有均等的就业机会。再次,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公共服务。最后,加快对城乡二元分割管理体制的改革使种生产要素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让农民有权利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果实。
(二)合理利用市场的作用,加快经济建设
城镇化要借助市场力量来推动,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我们要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首先,对于发展环境好,资源丰富的城镇,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环境。让其在城镇化建设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拉动落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其次,对于一切较落后的城镇地区,进行城镇化的宣传教育,让其知道其核心理念。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经营城镇的意识,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镇化建设,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业和个体投资者参与投资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
(三)深化改革,协调各方利益
深化改革,加强制度的完善,保障城镇化的顺利进行。充分利用资源条件良好的地区的有利条件,允许一部分城镇先实行城镇化建设,带动其它地区的积极。对于中小地区,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植,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和人才引进。才能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国城镇化同步建设,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07).
[2] 邵宜航,刘雅南.从经济学再到政治经济学:理解包容性增长[J].经济学家,2010(10).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城镇化问题;经济全球化
一、政治经济学视域下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城镇化的涵义
城镇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他既包括城乡人口变动,即城镇人口增长和比重上升,农村人口减少和比重下降,也包括人口观念的转变和质量的提高;既包括人口在城乡比例上的变动,也包括由此带来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动,即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既包括劳动力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也包括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城镇流动的过程。经济学家则从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视角,提出城镇化是各种非农业经济要素向城镇聚集的过程,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
(二)城镇化的必要性
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城市是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带动了工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城市和农村开始走向分离和对立。城乡的分离也造成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一次最大的分工。城市本身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等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中;而在乡村的情况与之相反。正是这种异化和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使城乡之间的对立愈发不可调和。以至于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协调。
(三)城镇化现状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严重,为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我国政府提出相关政策来解决。此外,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为了完成计划的指标,大拆大建、上项目、建新城等传统城镇化建设的老套路,人为“造城”,一味地扩大城区面积,这种做法已成为一些地方“城镇化”的主要方向。而且造成国家资源浪费严重,抢夺农村土地,并为农民进城设置障碍,农村地区不但没有受益反而利益受损。也背离了国家的决策目的,因此解决城镇化问题迫在眉睫。
二、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城乡关系不协调,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海城镇建设发展迅速,面貌一新。城镇化发展速度过快,出现了无序的发展状态,一些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刚刚起步,而且还受到民族制约和地区环境制约,存在许多的问题。城乡关系不协调,存在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得不到解决。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对于弱势群体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城镇规模大小不一致,资源状况不同
受历史和发展条件的制约。有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城镇,不但资源有限而且还缺乏支撑产业。市场封闭,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思想封闭,观念落后。严重影响其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有些城镇受到地区的限制,在山区或者沙漠地带,土地资源贫瘠,水资源缺乏,道路设施落后。严重阻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阻碍城镇化的进程。
(三)城镇专业规划不明确,详细规划覆盖率
各个城区建设总体规划相对明确,也得到政策的认可。但是就各项专业规划而言没有落实到位,详细规划覆盖率仍然比较较低,对未来的预测性也不强。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协调,中小城镇建设规划普遍层次低,功能定位不明晰,与区域资源、产业特点、文化传统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地域特色。这些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都有影响。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并不相适应。
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合理利益
城镇化问题的形成,可以理解为自利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超过城镇自身发展承受能力的结果。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缺陷首先分清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破除土地流转存在障碍,保障农民基本权利。其次,同步户籍管理制度,让农民有均等的就业机会。再次,让农民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公共服务。最后,加快对城乡二元分割管理体制的改革使种生产要素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让农民有权利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果实。
(二)合理利用市场的作用,加快经济建设
城镇化要借助市场力量来推动,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我们要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策略。首先,对于发展环境好,资源丰富的城镇,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环境。让其在城镇化建设中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拉动落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其次,对于一切较落后的城镇地区,进行城镇化的宣传教育,让其知道其核心理念。让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经营城镇的意识,把市场经济中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镇化建设,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鼓励企业和个体投资者参与投资建设城镇的公用设施。
(三)深化改革,协调各方利益
深化改革,加强制度的完善,保障城镇化的顺利进行。充分利用资源条件良好的地区的有利条件,允许一部分城镇先实行城镇化建设,带动其它地区的积极。对于中小地区,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扶植,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和人才引进。才能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国城镇化同步建设,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达到小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强,陈宇琳,刘精明.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07).
[2] 邵宜航,刘雅南.从经济学再到政治经济学:理解包容性增长[J].经济学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