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电影风格发展的探讨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周星驰30年的喜剧生涯将“无厘头”演绎的淋漓尽致,20世界90年代早期初创无厘头风格,便登上了喜剧界的巅峰,90年代中后期无厘头形式向内涵式发展,大喜大悲之后的人生感悟感动了一代人,2000年之后无厘头风格向特效方面转移,紧跟商业电影潮流。三个发展阶段映衬出香港社会的时代变迁,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及融合为周星驰演绎风格的起步和发展注入了灵感。
  【关键词】周星驰;电影;无厘头;时代变迁
  周星驰,中国香港著名喜剧演员、编剧、导演,与查理·卓别林、巴斯特·基顿、金·凯瑞等人并称为世界十大喜剧之王。周星驰作为后现代无厘头文化的一代宗师,拍出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喜剧电影,并迅速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无厘头风潮。
  “无厘头”[1-2]来自粤语言辞,其发源地一说来自佛山,另一说来自顺德,原意为说话令人难以理解,语言粗俗,令人厌恶,故也是当地骂人的话,意思是该人话都说不明白,其它事也做不好,与“废物”类同。“无厘头”应用于喜剧片则表达为反常的得意思,以对传统文化的调侃或批判为突出特征,或是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是破坏秩序,或是离经叛道,或是无任何深度等,透过各种手段玩世不恭的笑点来反映社会的本质。周星驰作为中国“无厘头”电影鼻祖将此道发挥的淋漓尽致,受时代背景影响,其演绎风格差异明显,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变迁令人深思。
  一、从电影作品看周星驰风格的变化
  纵观周星驰众多影片,其演绎风格由初期剧情无厘头—中期理性内涵无厘头—后期商业无厘头,虽然都是以无厘头为核心,但是其表现形式及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影片风格的转变并非断崖式,而是逐渐演变,是在不断创新积累过程中发展而成[3-4]。
  (一)初期剧情无厘头—雏形即巅峰
  周星驰早期的作品暂且不论,其无厘头风格在《一本漫画闯天涯》中出现,并开始逐步丰富变现手法,使之成为当时香港乃至华人影片中的佼佼者。随后《咖喱辣椒》、《小偷阿星》、《赌圣》、《无敌幸运星》、《整蛊专家》等喜剧影片逐渐占据了香港乃至话语电影市场,创造了一系列票房佳绩,获得了很多电影节奖项,而此时的无厘头风格也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华人乃至世界电影的一朵奇葩。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电影在短短的3年时间迅速成为香港电影的一面旗帜,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无厘头”出现之初即登上巅峰实至名归。
  此時期电影中的“无厘头”几乎充斥了影片始终,一切均为“无厘头”服务,除了语言、肢体动作及夸张表演等这些基本表现手法之外,剧情跳跃、情节荒诞、主题零碎成为三大最直观特点,其目的是将“无厘头”的笑点尽可能多的融入影片中,因此这时期的影片让观众感觉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和华夫人将“含笑半步癫”和“一日丧命散”做成广告插入剧情中、江南四大才子在桥上脱衣表演并碰到由满脸络腮胡男人装扮少女以及唐伯虎被关进柴房碰到祝枝山和石榴通奸的镜头是对剧情“无厘头”三大特点的体现。
  (二)中期理性内涵无厘头—登上神坛,时间造就精品
  与初期喜剧影片动辄一年近十部的量产不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周星驰电影一年的数量平均锐减为2部,由1994年的《国产凌凌漆》直至1999年的《千王之王2000》,其无厘头电影风格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加之电影剪辑、摄影、视效、音乐等方面的极大提升,造就了周星驰一代喜剧之王的不朽地位,如果说周星驰初期是一代宗师,那么此时的周星驰则是华人电影界永恒的神话。
  周星驰初期影片无厘头语言风格运用的过于直白,没有经典的对白,而中期随着表演风格的成熟,那些不阴不阳、玩世不恭、油腔滑调的语言风格自然的显露出来,虽然离经叛道,但是喜剧效果极好,比如“准确的说,我只是个演员。”(喜剧之王)、“根本就没有食神,或者说,人人都是食神。”(食神)、“你妈贵姓?”(大话西游)等,尽皆脍炙人口。除了精辟语言外,回归理性的剧情以及由令人发笑到令人深省甚至悲剧性结局成为该时期最重要的特点:(1)剧情回归传统,表达连续,主题完整,人物形象偏重理性;(2)喜剧的外衣,悲剧的内在,反思成为笑料后的苦涩;(3)用大人物反衬小人物,褒贬互换,喜剧中蕴含悲剧,悲剧用喜剧表现,无厘头进入内涵式发展[5]。该时期《大话西游》是其中著名的代表作,该影片以西游记为背景,以至尊宝与紫霞仙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大量的引人发笑的角色和情节,故事的结局是紫霞仙子为了救至尊宝而牺牲,重生的紫霞仙子与酷似至尊宝模样的江湖浪人在一起,而至尊宝本人由于已入佛道,要帮助唐僧取经,只能放弃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影片的无厘头风格隐于剧情中,自然而不突兀,结局表达爱情的美丽与现实的无奈,又让观众心生感慨,悲喜交加。
  (三)后期商业无厘头—缔造喜剧片工厂
  进入2000年之后,周星驰由台前逐渐向幕后转移,除了初期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之外,其余的诸如《西游降魔篇》、《长江7号》、《美人鱼》等均完全转入幕后。凭借着超高的名望以及优质的影片质量,获得了极高的票房,并赢得了诸多荣誉。
  该时期作品具有高度商业化特征,电影各方面趋于成熟、精细,特点鲜明:(1)影片制作规范,主体更加鲜明,公式化的情节和人物定型,如生产流水线;(2)无厘头的语言逐渐弱化,表演和特技逐渐凸显出来;(3)音乐、特效等进一步提高,高成本高品质,画面风格趋于唯美。比如影片《美人鱼》讲述了一个美人鱼公主与人类的爱情故事,故事本身无甚创新之处,对白与前作相比乏善可陈,该剧胜在人物造型幽默,特效光怪陆离,无厘头表演风格向视觉方向转移,加之画质细腻,主角形象优美、浑然天成,为一部典型的快餐式电影,从中看到了一些迪士尼等动漫作品的影子。
  二、影片风格转换映射出的时代变迁
  周星驰喜剧电影经历了长达近30年的发展,无厘头风格逐渐内敛,由初期粗犷突兀的表现,到中期随剧情自然流露,直至近期隐于动作特效当中,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多[6-7],但综合来说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周星驰喜剧感悟的影响最为巨大。   周星驰影片风格的诞生与香港的土壤密不可分,众所周知,香港自19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中西方文化汇聚的最前沿,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文化碰撞为周星驰颠覆传统的无厘头喜剧风格提供了给养。同时,90年代的香港经济发展极快,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造成了香港社会普遍充满乐观、积极的态度,传统的文化已经无法满足当地居民追求自由和抒发喜悦的愿望。周星驰无厘头喜剧影片便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其无所顾忌的表现形式,随处可见的幽默表演,满足了观众的胃口,在这里一切传统都可以被恶搞,一切规则都可以被打破,没有束缚,一切为搞笑服务。
  进入90年代中后期,香港的经济发展逐渐进入瓶颈,尤其是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对当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破产者不计其数,社会充斥了极喜到极悲的情绪,此时小人物的挣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周星驰的无厘头影片于是便在这种环境中开始转型,电影中的小人物逐渐成为主角,虽然表面依然充斥了无厘头喜剧的元素,但是内中的无奈和辛酸,以及努力后依然无法得到答案的苦涩成为影片的寓意,如同周星驰在影片表演的由大笑到大哭,让观众在笑声后产生共鸣。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资讯成为社会巨大的生产力,便利快捷成本低廉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文化元素加速融合。传统的单一表现形式的藝术形式逐渐被淘汰,更加立体的、全方位体验式的创新型艺术成为更受欢迎的存在。因此,电影业开始更多的融入特效技术,让观众欣赏到真实世界无法获得的快感,此时单纯的演员的演技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电影宏大的场面、优美的背景、不可思议的特技以及想象力的还原等。由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盛造就了空前巨大的电影市场,加之精品电影成本的与日俱增,造就了商业电影的诞生,以完全满足观众胃口、增加票房为目的。此时周星驰的电影再难找出前期深刻的意义以及经典的演绎,而是跟随潮流,使用更多的特效技术,而弱化了演员的表演魅力,相反的影片画风和音效更加细腻,虽然票房依旧给力,但各方评价褒贬不一。
  三、结语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缔造了一代不朽的传奇,它的出现和发展无不反衬出周星驰对待生活、爱情、人生的思考。而他本人亦是社会汪洋中的一朵浪花,无法挣脱前进的浪潮,因此他的作品也在调整,用以反映这变迁的社会。总体而言,周星驰的电影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无厘头的艺术形式也不再是单一的“脱口秀”,与之对应我们社会的文化也在加速融合,变得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李学兵.无厘头的跨文化尴尬:周星驰电影类型特征的再探讨[J].电影艺术,2003(6):31-33.
  [2]党元春.“无厘头”-浅析“无厘头”青春部落的流行语文化现象[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8):6-8.
  [3]瞿丽娜,张玉霞.论周星驰电影的价值观[J].齐鲁艺苑,2006(12):106-109.
  [4]赵洪涛.从解构到重塑:周星驰电影的哲学[J].语言文学刊,2006(12):106-109.
  [5]高明珍.周星驰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6]时丽琼.论周星驰电影风格的发展变化[J].镇江高专学报,2016(1):113-116.
  [7]贾内梯.认识电影[M].焦雄屏,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程比例逐渐增多,学校以及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律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还会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本文首先介绍了节奏律动,然后分析了其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借鉴。  【关键词】节奏律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学生要想激发音乐灵感,在未来的音乐路上越走越远,应强化节奏律动,在课程学习中
期刊
【摘 要】结合《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启迪和思考。  【关键词】视频;剪辑;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视频编辑及视频特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各种宣传片、广告片、介绍片层出不穷,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视频剪辑与后期制作》作为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该类专业的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设计好《视频
期刊
【摘 要】在舞台演出各类艺术表演、歌唱表演等活动中,舞台音响发挥重要作用,分析舞台演出音响设备布置和调试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在简单分析舞台音响的作用基础上,分析舞台音响设备的布置,进而从舞台音响调试、调音台、噪声控制等角度分析舞台音响的调试技术。  【关键词】舞台演出;音响设备;调试;设备布置  舞台音响设备能够起到美化声音的效果,增加节目色彩。舞台音响系统涉及到多个系统设备,如扬声系统、信号处理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教育不断的改革、创新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过去传统教育中单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理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而是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着手,然而在实际的中职美术教育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就将制约着中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培养  美术,即视觉艺术,一切用眼睛能看到的美都属于美术的范畴之内,在中职教育当中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完善对审美教育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艺术家,审美教育也不是单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更是对审美活动涉及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多角度地观察世界,发现世界的美,懂得鉴别和欣赏艺术作品,丰富自己的生活,
期刊
【摘 要】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图腾。我们的祖先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诸多的书法艺术形式和门类,将书法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地。究其原因是传统的书写采用毛笔,毛笔以其特性使书法上升到了艺术的最高峰,也因此增加了我们书法求索的困难。那么小学生要想短时间内获得书法技艺的提高,获取书法学习的信心,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易于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硬笔书法学
期刊
【摘 要】初中音乐课堂应该通过合理的发声练习从而让属于中学生特有的“天籁之声”回归课堂。本文对初中生歌唱前的发声训练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发声;练习;课堂  进入初中的学生,身体各个器官正处在青春期变化、发展的阶段,声带的发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定。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经历变声期,声带增长、加厚,带有充血的现象等等。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方法,学生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羌族民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重点论述如何把羌族乐器运用到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创作中。弘扬羌族乐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使羌族乐器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羌族乐器;音乐课堂;运用  羌族主要分布在阿坝自治州的松潘、茂县、汶川和绵阳的北川一带,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族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羌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族任保留着
期刊
【摘 要】中提琴是从古大提琴发展演变过来的,中提琴和小提琴比较相似都可以放在肩膀上进行演奏,但是中提琴在演奏中通常作为伴奏出现,从巴洛克时期,中提琴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这个时期的艺术家改变了对于音乐创作的态度,器乐逐渐成为音乐的主要部分。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中提琴  一、引言  中提琴和小提琴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比如说乐器的形状、结构和材质等,不同的是中提琴要比小提琴的尺寸大。中提琴在
期刊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末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所以情境教学显得犹为重要。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人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