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强国军队纷纷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谋求率先实现军队转型。我军敏锐把握趋势,调整战略,将我军现代化进程转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轨道上来。在信息化战争改变传统战争的作战模式的同时,也使传统的军需保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中仍严格遵循着这一基本规律。实现军需信息化无疑是实现军队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加速推进武警军需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武警部队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正是我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关键阶段也是攻坚阶段。但纵观其发展历程,发现其中还存在观念滞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军地脱节、安全隐患等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立足现实,寻求对策,才能不断加快武警部队的军需信息化建设。
二、军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观念滞后
在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新旧观念的碰撞、思维方式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观念上的问题。科学认识信息化,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科学认识信息化,提高对信息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能力,才能走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路。可是部队上下对信息化还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由于没有一个对军需信息化建设科学、系统、全面的认识,直接导致在部队中总队以下部队军需勤务软件的研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开发出的软件,仅为满足本单位的需要或只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少从全武警部队的需要和如何提高整体系统的综合功能来考虑,没有从长远目标出发,以至于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差,增加军需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神秘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也严重影响其顺利发展。
(二)基础薄弱
目前我军军需保障尚处在信息化建设的薄弱阶段,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我武警部队全面实现军需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总部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综合通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信息系统升级”、“信息化保障工具”和“办公自动化”的代名词,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军需组织体制、保障装备、训练、理论以及保障模式等进行彻底改造,实现转型。就目前来看,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离这一目标还比较远。
(三)军地脱节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地方信息化建设可谓一日千里,可武警部队却未能依托地方有力资源和科研实力,未能将已开发利用的各种业务软件整合到军需信息化平台上来,运用到现有装备改造中去,军地建设已拉开差距。并且由于军队保密性强的特点、人才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信息化的发展,部队的信息化水平已与地方建设出现“代差”。
(四)人才匮乏
从武警部队军需保障队伍的现状来看,尽管各级加大了培训力度,但缺乏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仍是军需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问题。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除了总部以外,各单位尤其是总队以下单位人员稳定性较差,军需人员调换如走马灯,许多人刚入门便要改任、改行和转业,信息化人才难以保留。又由于地方生活水平的提高,军地收入差异较大,直接导致部队很难吸引和保留人才。以上原因,使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中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系统认识信息化,明确目标、规划先行
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意义的历史课题。它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涉及众多领域、涵盖诸多要素、承载大量实际工作,是一项极具时代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指望其一步到位。当前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思想认识抓起,立足我武警部队实际,科学认识军需信息化,合理规划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使走出的每一步都有的放矢。
1)在建设进程中,认识上有“三忌”
一是立足部队,实事求是。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随着军需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信息化成为带动军需各项工作创新与升级的突破口。但这种好势头在某些单位却结合部队实际不紧,缺乏深入地论证调研,从而造成建设流程脱节等问题。在建设中,试图通过建设一套信息网络系统就能实现军需信息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
二是科学规划,理解实质。忌以蠡测海,以偏概全。军需信息化建设当然不能用一两个词汇涵盖全部内涵,对信息化建设一知半解的现象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差和行为上的局限。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学而不精,导致对军需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认识,甚至出现了建设规划上的盲目性。
三是认识差异,全盘考虑。忌买椟还珠,事倍功半。近年来,虽然军需信息化建设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系统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能。在潜意识中,一提到搞信息化,就想到了实体项目投资,忽视了软件建设。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硬件设施建设得好差已成为衡量信息化建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误导大家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摆在首位,而忽视了配套的软件的开发利用。
(二)针对问题,在建设中,采取“明确目标,规划先行”策略
首先,制定规划时明确依据,全盘考虑。在建设进程中,不能搞盲目建设,首先就应明确依据。以武警部队担负的执勤、“处突”任务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后勤保中心任务的需要,以军队和武警部队信息化发展战略为依据,遵循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建设做好准备。
其次,在军需信息化建设中,规划其目标和任务时,洞察国际形势,要有超前意识。我们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有超前的眼光与超前的勇气,直瞄世界前沿,将最先进的科技、方法拿来我用,从而推进自身的发展,往往能取得后来居上的效果,甚至后发制人。
(三)建好平台、夯实基础,局部先行,要点攻关 军需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基础作支撑。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军事变革,对军需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强国军队按照信息化要求,把传统“松散型”军需保障转变为条条块块完全一体化的“集约型”军需保障;通过“可见性”系统对保障资源的透明化和动态化掌控,把“概略保障”转变为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采用直达、远程遥控等一系列新的保障方式,把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转变为向部队实施配送的“主动保障”模式……
1)局部先行、以点带面
优先层次,突出抓好军需保障力量、资源和信息的系统整合,解决军需保障人力流、物资流的透明化、动态化、全程化调控问题;其次,优先应急保障力量,促使机动部队后勤和应急保障部队率先完成机械化、信息化,成为武警部队在反恐、处突中均可掌握的“拳头”力量;再次,优先军需保障指挥和装备,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指挥和保障平台,实现信息交联能力、快速机动投送能力、综合保障能力、野战防护能力的系统集成。
2)集中力量、要点攻关
谋求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发展无疑应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个优势。现阶段就是要集财力于一隅,集顶尖人才和技术于一体,采取广域联合、借聘专家、公开招标等超常办法,全力攻下“四大关”:一是攻下“可通”关,突出解决各种后勤信息网络联通问题;二是攻下“可动”关,确保实现“动态”下的信息能力;三是攻下“可视”关,初步建立起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透明化、动态化调整系统,确保军需信息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3)利用市场优势,军民通用、依托兼容
在军事国防领域,先进的技术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料,“全民皆兵”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最显著的社会特征。因而,构设军民一体的“兼容”体系,就成为军需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特征和可供依托的社会基础。
实现军民通用、依托兼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是实现信息网络兼容。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主要领域。二是达成技术和装备兼容。着眼通用性、融合性,解决互用性、共享性,最终实现技术、装备上“战场”与“市场”的接轨。三是促成人才兼容。扭转人才匮乏的劣势,使人才建设成为军需信息化建设巨大的推动力。
4)重视人才建设,以人为本、科技强警
信息化后勤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蕴藏于信息化的社会。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跃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在人才培养上树立科学的新观念,重视人才建设。
首先,广泛聚才。在吸纳储备人才上广揽博引,积极聚财。充分借助于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建立积极参预军事经济建设的人才兼容体系,引进专业对口的地方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充实军需信息化人才队伍。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在全部队后勤范围内开展信息教育活动,大力提倡和组织官兵在职学习和岗位练兵,更新官兵的知识结构。最后,用好人才。树立人才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部队氛围,把优秀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使其学以致用。
四、结论
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武警部队面临新的任务,如何实现军需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军需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适应武警部队保中心的需要,前瞻性的思考和谋划,注重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将已成熟的高科技术拿来我用,在建设进程中注重安全防范。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军需工作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用跨越式的思路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调整思路,不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交自己交过的学费,跳过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缩短发展过程,建立一支保障有力且安全的现代军需保障队伍,这才是力求实现军需信息化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通俗读本.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37-46。
[2]窦金社.军需管理信息系统.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军事经济系,1999.167-175。
[3]武玉珊、贾学明.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浅探.武警后勤,2004,01:16。
[4]郭德华、刘建斌.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重点环节.武警后勤,2004,01:11-12。
[5]赵西安.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武警后勤 2004,05:20。
[6]张留起.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武警后勤,2004,04:22。
[7]全初明、夏淮.武警后勤信息网络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武警后勤,2005,01:26-27。
[8]李俊、海军.对推进武警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武警后勤,2004,04:21。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29队,天津 300309)
20世纪末期以来,世界强国军队纷纷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谋求率先实现军队转型。我军敏锐把握趋势,调整战略,将我军现代化进程转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轨道上来。在信息化战争改变传统战争的作战模式的同时,也使传统的军需保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代战争中仍严格遵循着这一基本规律。实现军需信息化无疑是实现军队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加速推进武警军需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武警部队任务的现实需要,也是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在正是我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关键阶段也是攻坚阶段。但纵观其发展历程,发现其中还存在观念滞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军地脱节、安全隐患等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立足现实,寻求对策,才能不断加快武警部队的军需信息化建设。
二、军需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观念滞后
在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新旧观念的碰撞、思维方式的差异,难免会产生一些观念上的问题。科学认识信息化,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科学认识信息化,提高对信息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能力,才能走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路。可是部队上下对信息化还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认识。
由于没有一个对军需信息化建设科学、系统、全面的认识,直接导致在部队中总队以下部队军需勤务软件的研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政。这样开发出的软件,仅为满足本单位的需要或只为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很少从全武警部队的需要和如何提高整体系统的综合功能来考虑,没有从长远目标出发,以至于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差,增加军需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神秘感,产生畏难情绪,同时也严重影响其顺利发展。
(二)基础薄弱
目前我军军需保障尚处在信息化建设的薄弱阶段,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我武警部队全面实现军需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总部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加强综合通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信息化建设并非是“信息系统升级”、“信息化保障工具”和“办公自动化”的代名词,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军需组织体制、保障装备、训练、理论以及保障模式等进行彻底改造,实现转型。就目前来看,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离这一目标还比较远。
(三)军地脱节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地方信息化建设可谓一日千里,可武警部队却未能依托地方有力资源和科研实力,未能将已开发利用的各种业务软件整合到军需信息化平台上来,运用到现有装备改造中去,军地建设已拉开差距。并且由于军队保密性强的特点、人才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制约信息化的发展,部队的信息化水平已与地方建设出现“代差”。
(四)人才匮乏
从武警部队军需保障队伍的现状来看,尽管各级加大了培训力度,但缺乏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仍是军需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问题。按照军官服役条例规定,除了总部以外,各单位尤其是总队以下单位人员稳定性较差,军需人员调换如走马灯,许多人刚入门便要改任、改行和转业,信息化人才难以保留。又由于地方生活水平的提高,军地收入差异较大,直接导致部队很难吸引和保留人才。以上原因,使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中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三、针对问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系统认识信息化,明确目标、规划先行
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全新意义的历史课题。它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涉及众多领域、涵盖诸多要素、承载大量实际工作,是一项极具时代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指望其一步到位。当前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思想认识抓起,立足我武警部队实际,科学认识军需信息化,合理规划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使走出的每一步都有的放矢。
1)在建设进程中,认识上有“三忌”
一是立足部队,实事求是。忌拔苗助长,急于求成。随着军需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信息化成为带动军需各项工作创新与升级的突破口。但这种好势头在某些单位却结合部队实际不紧,缺乏深入地论证调研,从而造成建设流程脱节等问题。在建设中,试图通过建设一套信息网络系统就能实现军需信息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
二是科学规划,理解实质。忌以蠡测海,以偏概全。军需信息化建设当然不能用一两个词汇涵盖全部内涵,对信息化建设一知半解的现象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差和行为上的局限。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学而不精,导致对军需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认识,甚至出现了建设规划上的盲目性。
三是认识差异,全盘考虑。忌买椟还珠,事倍功半。近年来,虽然军需信息化建设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一些系统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能。在潜意识中,一提到搞信息化,就想到了实体项目投资,忽视了软件建设。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硬件设施建设得好差已成为衡量信息化建设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误导大家把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摆在首位,而忽视了配套的软件的开发利用。
(二)针对问题,在建设中,采取“明确目标,规划先行”策略
首先,制定规划时明确依据,全盘考虑。在建设进程中,不能搞盲目建设,首先就应明确依据。以武警部队担负的执勤、“处突”任务需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后勤保中心任务的需要,以军队和武警部队信息化发展战略为依据,遵循武警部队军需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建设做好准备。
其次,在军需信息化建设中,规划其目标和任务时,洞察国际形势,要有超前意识。我们要采取正确的策略,有超前的眼光与超前的勇气,直瞄世界前沿,将最先进的科技、方法拿来我用,从而推进自身的发展,往往能取得后来居上的效果,甚至后发制人。
(三)建好平台、夯实基础,局部先行,要点攻关 军需信息化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基础作支撑。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军事变革,对军需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强国军队按照信息化要求,把传统“松散型”军需保障转变为条条块块完全一体化的“集约型”军需保障;通过“可见性”系统对保障资源的透明化和动态化掌控,把“概略保障”转变为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采用直达、远程遥控等一系列新的保障方式,把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转变为向部队实施配送的“主动保障”模式……
1)局部先行、以点带面
优先层次,突出抓好军需保障力量、资源和信息的系统整合,解决军需保障人力流、物资流的透明化、动态化、全程化调控问题;其次,优先应急保障力量,促使机动部队后勤和应急保障部队率先完成机械化、信息化,成为武警部队在反恐、处突中均可掌握的“拳头”力量;再次,优先军需保障指挥和装备,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于指挥和保障平台,实现信息交联能力、快速机动投送能力、综合保障能力、野战防护能力的系统集成。
2)集中力量、要点攻关
谋求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发展无疑应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个优势。现阶段就是要集财力于一隅,集顶尖人才和技术于一体,采取广域联合、借聘专家、公开招标等超常办法,全力攻下“四大关”:一是攻下“可通”关,突出解决各种后勤信息网络联通问题;二是攻下“可动”关,确保实现“动态”下的信息能力;三是攻下“可视”关,初步建立起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透明化、动态化调整系统,确保军需信息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3)利用市场优势,军民通用、依托兼容
在军事国防领域,先进的技术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预料,“全民皆兵”将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最显著的社会特征。因而,构设军民一体的“兼容”体系,就成为军需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特征和可供依托的社会基础。
实现军民通用、依托兼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是实现信息网络兼容。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主要领域。二是达成技术和装备兼容。着眼通用性、融合性,解决互用性、共享性,最终实现技术、装备上“战场”与“市场”的接轨。三是促成人才兼容。扭转人才匮乏的劣势,使人才建设成为军需信息化建设巨大的推动力。
4)重视人才建设,以人为本、科技强警
信息化后勤呼唤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人才蕴藏于信息化的社会。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跃式发展,当务之急是在人才培养上树立科学的新观念,重视人才建设。
首先,广泛聚才。在吸纳储备人才上广揽博引,积极聚财。充分借助于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建立积极参预军事经济建设的人才兼容体系,引进专业对口的地方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充实军需信息化人才队伍。其次,开展继续教育。在全部队后勤范围内开展信息教育活动,大力提倡和组织官兵在职学习和岗位练兵,更新官兵的知识结构。最后,用好人才。树立人才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部队氛围,把优秀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使其学以致用。
四、结论
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武警部队面临新的任务,如何实现军需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军需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适应武警部队保中心的需要,前瞻性的思考和谋划,注重基础建设和人才建设,将已成熟的高科技术拿来我用,在建设进程中注重安全防范。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军需工作质量水平的整体跃升,实现军需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用跨越式的思路推进军需信息化建设,调整思路,不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不交自己交过的学费,跳过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缩短发展过程,建立一支保障有力且安全的现代军需保障队伍,这才是力求实现军需信息化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通俗读本.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37-46。
[2]窦金社.军需管理信息系统.西安:武警工程学院军事经济系,1999.167-175。
[3]武玉珊、贾学明.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浅探.武警后勤,2004,01:16。
[4]郭德华、刘建斌.武警部队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三个重点环节.武警后勤,2004,01:11-12。
[5]赵西安.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武警后勤 2004,05:20。
[6]张留起.后勤信息化建设要在关键环节上求突破.武警后勤,2004,04:22。
[7]全初明、夏淮.武警后勤信息网络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武警后勤,2005,01:26-27。
[8]李俊、海军.对推进武警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武警后勤,2004,04:21。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武警后勤学院研究生29队,天津 3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