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建芳简介
  吉建芳,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频道“书画人生”艺术总监,“喜剧365”漫画频道主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等网站的签约漫画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漫画家中十分活跃的一位。她的漫画作品涉及新闻漫画、报刊和书籍插画、儿童漫画、绘本、人物漫像和风情漫画等领域,从社会热点到工业题材,从单幅到多格,题材宽泛,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出版插图书籍逾40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人海子的经典名句。但是,为什么要面朝大海?“面朝大海”与“春暖花开”的内在关联又在哪里?不仅如此,表面上绝不“面朝大海”的人却又不在少数。王安石喜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徐悲鸿要“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而被公认为20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文体家的纳博科夫偏偏又将自己的文论集命名为《独抒己见》。如此多的特立独行之人为何没有“面朝大海”?
  其实,不论是王安石、徐悲鸿,还是纳博科夫,都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之人。如果没有曾经的沧海,也就没有他们的独行以及独行之后的春暖花开。深明此理的吉建芳于是做出了和诗人一样的选择——面朝大海。
  吉建芳的大海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创作对象,比如作家王蒙。从1956年创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1993年写下《躲避崇高》,王蒙完成了由小说家向思想家、学者的转型。近期,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道系列”——《红楼启示录》、《读书解人》《我的人生哲学》、《老子的帮助》、《庄子的享受》、《庄子的快活》、《庄子的奔腾》、《中国天机》等即是明证。但是,本文并不准备谈论王蒙及其著述,而是要谈论为这些书作插图的吉建芳。
  我不清楚历史上第一个为书籍做插图的人是谁,我只知道新文学以来的著述中多有插图。每每拿到一部带插图的书,我首先阅读的是图,其次才是文字。文字读得久了,我会停下来,再看看那些别具风光的图景。
  这些图景中,我既欣赏丰子恺的诗意,也欣赏竹久梦二的童趣。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善良的心愿中好奇地张望着窗外的世界。而年轻的吉建芳承续了这种善良而又一直好奇的文脉。因为善良,她的笔下如诗却不如幻,她真切而坚实地爱着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她正视所有的生命,培育自己的灵魂。
  吉建芳的正视与培育始自卡通形象——一个类似青蛙与唐老鸭变体的“小虫子”。古人说“物坏,虫由之生”但在她的笔下,这个虫子被赋予了新的语义——以最细微的方式触摸万物细节以及人生堂奥。
  和所有从事漫画创作的艺术家一样,触摸之中,吉建芳也经常发出类似心灵鸡汤的智语,比如“风景总在别处,因为我们对身边的事熟视无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隐身你在线,你在线我却隐身”等等。不过,我以为仅仅如此的凭话,我们区别不出她与其他画家的差异,比如黄永玉。因此离开文字,回到绘画本身,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她的独特与美丽。
  吉建芳努力在作品中呈现的是物的存在而非物的本质。绘画在她的笔下是一种思想的行动而非字面的意义。这种思想的行动成就了吉建芳作品中的诗性光芒。西班牙的赫立尔多·迭戈曾说:“相信我们看见的东西,那是信仰;创造我们永不看见的东西,这就是诗。”
  吉建芳的诗性一直潜隐在她那看似非常智慧的作品中。她的创作虽是漫画却不以夸张、变形为长,而是深思熟虑的成果。如果说丰子恺是把国画漫画化,那么,吉建芳则是把漫画国画化了。她的漫画讲究构图与立意,她是像画国画一样画漫画的艺术家。她的成就有勤奋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如弗罗斯特所总结的那样:“诗人的知识不是通过专门的工作获得的,即使有人为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他们的知识更多是通过另外的、漫不经心的途径——头脑的敏锐和对艺术的爱好获得的。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取得知识的顺序把他知道的东西统统讲出来,那他就是一个中学生。而艺术家呢,则越是艺术大师,就越能把某个东西从原来的时间和空间序列中抽出来,把它移到另一个序列中去,而且使它所由抽出的原先的那个序列只留下最微弱的标记。”吉建芳虽然偶尔也写诗,但这段话显然更适合她的绘画而非诗歌。
  如弗罗斯特所说的那样获取“知识”后,吉建芳的创作既依附于文本(我所说的“海”),又相对独立。她的漫画可以作为插图,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文本。因为它不只提供一些感性的诗意经验,还是在根本上触及灵魂深处的东西,并由此修炼成一种文化行为。
  由于这种文化行为,吉建芳的创作便有更多自足的意义。她面向“大海”(各种文本),却并不希望成为海的某一部分。在对海的张望中,她构筑了自己的高地。波德里亚有句名言,文本依靠对图像的怀念而生存,她的意义或许也在此吧。
  当然,吉建芳的创作也不是美得无可挑剔,她的一些作品的构图还存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情况;她用以题跋的书法,也存在艺术性不够的问题。而且,题跋如何成为画面的一块构成也是她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即便如此,我也依旧欣赏她的创作,欣赏她像写诗一样画画的立场和姿态。
  生活中的吉建芳话很少,在一些人的眼里,她似乎永远都是孤独者。但是只有深入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她一直都在直面大海,我们看到的只是她的背影及侧影。如果想真正了解她,那就和她一样去看海,去看她的文字与图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河南省滑县在豫北平原上,毗邻浚县。这里,没有大山大川,也无大江大河,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庄稼地发呆,心中暗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到大山、草原、沙漠还有海洋去看一看?长大后,我到了很多“远方”,却越发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和一事一物。记忆中常常闪回般重现的就是家乡过年。  记忆中的过年连着几个节——腊八、祭灶、除夕和元宵,节节有味、秩序井然。印象中,一场大雪常常预示着一个普天同庆,福乐无边的日子就要到
期刊
腊月二十三晚上,父母摆好供桌,焚起佛香,点燃已经打上纸钱印记的火纸,开始过“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祭拜灶王爷。灶王爷地位不高,但却是最接“地气”的神灵。老辈相传,这天是灶王爷去天庭叙职的日子,会把这一年的福祸都上报给玉皇大帝,所以民间有俗语说:“腊月二十三,灶君老爷升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是山东莱芜春节的开篇,也是一个美妙的伏笔。莱芜是鲁中地区一个宁静安逸的小城,依山傍水
期刊
“一把勺、一块肥肉、一碗蛋浆和肉糜,围着炉边做蛋饺……”,好多年轻人怕是闻所未闻的儿歌,唤起了许多老上海人对过年的记忆。客堂间(沪语指客厅)里大扫除、灶披间(厨房)里做蛋饺、跑到楼下放爆竹、打开家门迎财神、吃年夜饭讨红包、拦个差头(出租车)作人客,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顽强坚守,更承载着上海市民对于过年的记忆。  相比大部分地区古老的传统,上海人过年似乎没有固定的套路,除了小年夜、大年夜
期刊
“以前啊,吕蒙正很穷很穷,穷到在腊月二十四拜新面公(即灶神,潮汕人称灶王爷,司命宫或者新面公)的时候,连块猪肉都没有,只能拿夫人刘月娥的金钗跟屠夫换一块猪肉。谁知道,屠夫怀疑金钗是假的,追到吕蒙正的家中,取回已经下锅的猪肉,只剩下一碗猪肉水,吕蒙正只能以这碗猪肉水拜新面公。于是,灶王爷知道了吕蒙正穷到连块猪肉都没有,禀奏玉帝,说一定要让吕蒙正中今科状元……”随着母亲年年说着这位“吕蒙正”的陈年往事
期刊
襄阳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此影响下的襄阳文化便具有明显的交融性、兼容性特征,有史志记载,湖北各地“俗尚杂而多端”,襄阳所在的鄂西北地区便“民兼秦晋之俗”,“有西北之风”。这种多元杂糅的文化特征,在当地节日习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襄阳素有“四大节”之说,以春节为首(其三为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襄阳的“过大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吃罢腊八饭,便把年货办。”这是流传于襄阳的一句俗语。腊八
期刊
年三十晚上,时针指向12点。火锅的香味还未散去,窗外的鞭炮声起此彼伏,节日的喜庆萦绕在屋里每个角落。厨房里的一盏添油灯还亮着,这是“守岁烛”,孟浩然有诗云:“续明催岁烛,守岁接长筵”,说的就是守岁烛。母亲对我说,这盏灯要点到年后。  这里是汕头,今年是马年春节,从北方回来,更觉家的可爱。  汕头,是一个在北回归线上的城市。它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
期刊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赶集的好日子,更是一年的年头。赶集置办的年货中,青菜、海带、年肉、春联与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五大样,“提溜”(当地方言,提着的意思)不多不少的年货踏上回家的山道,年就这么过开了。  小年后,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扫尘不仅要打扫环境卫生,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当地讲究,过年不能“陈头”,否则会穷舅舅,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话儿,人们会在除夕前剪头发、洗澡,让自己精精神神、干干净净
期刊
临近年末,各种盘点甚嚣尘上,电影圈也不例外,2013年12月初,明星片酬问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被拿来“嚼冷饭”,无非是一线影视红星的高片酬给制片方带来了压力,导致影片投资成本水涨船高,无论业内业外都虎视眈眈的拿明星片酬开刀,制作方吐苦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个“钱”字,即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花费高昂的价钱请到的明星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那这笔高投
期刊
“鼓王”的铜鼓收藏馆  他是县政协主席,为什么要四十年如一日地收藏铜鼓?又缘何走上了一条举巨债建民间铜鼓收藏馆的艰辛路?为此,笔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民间铜鼓收藏馆,采访人称“鼓王”的壮族收藏家陈耀灵。  走入铜鼓收藏馆,东汉以来多的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跃入眼中。收藏馆按铜鼓的历史、性质、用途等分为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展示,有铜铸大力士双手擎铜鼓像,有铜铸罗汉肩挑铜鼓像……不
期刊
湖边金黄色的胡杨倒映水中,把水也染成金黄一片,古树、碧水、蓝天,犹如一幅浓重的水墨画。不到轮台,不知胡杨之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悲壮。大漠落日,晚霞一抹,千万年的沧桑静美萦绕于胸口,让你无处躲藏,只有屏住呼吸,静静地聆听。  轮台胡杨林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