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赶集的好日子,更是一年的年头。赶集置办的年货中,青菜、海带、年肉、春联与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五大样,“提溜”(当地方言,提着的意思)不多不少的年货踏上回家的山道,年就这么过开了。
  小年后,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扫尘不仅要打扫环境卫生,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当地讲究,过年不能“陈头”,否则会穷舅舅,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话儿,人们会在除夕前剪头发、洗澡,让自己精精神神、干干净净的过年。
  在大年三十前,还得再办年货,其中又以吃货为先:鱼是每家必不可少的食材,“鱼”与“余”同音,象征着年年有余;猪下水、猪皮、猪蹄、猪头、鸡也不会缺席,人们把这些东西切碎后放在一起熬煮,冷却后便成猪肉冻;炸货也不可或缺,小鱼、萝卜、花生、莲藕等挂上面浆,油里一窜便成,出得锅来,油香四溢,是十足的年味儿;干货也必不可少,瓜子、葡萄干、柿饼、爆米花、糖果,这是人们茶余饭后零嘴儿。
  除了吃货,还有其他几样必选的年货。竹竿是年货中必备的物件,竹竿在家乡人看来像摇钱树,买上一两根竹竿,扛回家插在院子里的石磨眼中,象征着明年有个好收入;碗筷、碟子等餐具也要购置几样,象征着添人添福。
  除夕夜,年夜饭,鸡鱼肉蛋应有尽有,但年年少不了的是肉馅饺子。煮好饺子后的第一件事是上坟祭祖。上坟不仅要带上火纸,还要有三碗水饺,每碗里面四个,柳条做成的筷子三双,再加一串鞭炮。暮色苍茫中,赶往祖坟的路上,总能遇到不少前去上坟和上坟回来的人,同样的虔诚同样的肃穆;鞭炮声也不绝于耳。我家的上坟仪式往往由父亲主持,先是焚烧火纸,然后把每碗中的饺子掐一些放在坟前,倒一些面汤,把筷子在火中烧掉,免不了念念有词,像什么“过年了,给你送点饺子,别不舍得吃,给你送点钱,别舍不得花,家里一切都挺好的,不用担心了……”等,中国古人所谓“事死如生”,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感人。
  上坟回来,就是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说着,时间慢慢过去。吃年夜饭时,妈妈讲究给家里养的狗也送几个饺子,说狗也有年,据说这里还有故事:在很久以前,小麦、玉米等庄稼都成串地结果实,人们年年丰收,过年的时候天上还会下面粉。有一天观音菩萨想看看获得丰收的百姓心地品德怎么样,于是化身成一个乞丐下凡。来到一个大地主的门前讨一些吃的。地主家粮仓中的玉米都溢出来了,佣人正在烙烧饼,但是地主说:“没有能给你的东西。”央求地主把溢出来的玉米给她一捧或者把刚烙的烧饼送她一个,地主却说:“玉米是留着垫马槽的,烧饼是给少爷暖屁股的,都不能给你。”观音菩萨听后非常生气,她就用手把小麦和玉米的果实都撸掉,想让人们颗粒无收。狗看见后,就对观音说:“观音大仙,人类得罪你了,我可没得罪你,请你别都撸掉了,给我留一点吧!”观音答应了。所以,现在的小麦只有头上有果实,玉米也只有一两个玉米棒。当观音撸大豆和芝麻时,上面的刺扎了观音的手,观音把它们扔到一边没有撸,因此,至今大豆和芝麻仍然是成串的结果。也就是说现在人吃的粮食是狗向观音求来的,所以狗也有年,得给狗送几个饺子。
  吃罢年夜饭,妈妈也闲不住,她会添上半锅水,把桃树枝放在水中,上面放隔板,把煎饼、馒头、饺子放在隔板上,然后生火煮,等到大年初一,再用锅里的水洗脸。听妈妈讲,这不仅预示着明年会有好的收成,且用煮过桃树枝的水洗脸能够避邪,保佑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大年初一放鞭炮、吃饺子、拜早年。吃饺子得吃素馅的,饺子煮好后要先敬天,地点就在自家的院子里,所谓“敬天”就是祭祀天地四方神灵。敬天之后,四处拜年。家乡人拜年是依据血缘和在家族中的辈分,由近及远,由高到低,确定拜年顺序。拜年时,同一家族的人往往结伴同行,因为集体拜年显出家族人丁兴旺。在家族内拜年时行磕头礼,长辈要给晚辈的小孩压岁钱,只要是没有结婚,都算是小孩,都可以得到压岁钱。压岁钱除了驱赶那个名为祟的黑身白手的小妖外,还包含了压住年龄增长之意,小孩子长大了,拒绝长辈给的压岁钱时会说:“都这么大了,压不住了,不要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酒菜,所以拜年时,可以在任何一家坐下来喝喝酒,聊聊天。路上遇到,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都会抱拳拱手互相拜年,说吉利话:“过年好,见面发财”、“新年好,马上有钱”,初一的早晨,整个村庄都活了起来。
  大年初二到初五走亲戚,头等重要的是出嫁的闺女要等着被“叫”回娘家,前去“叫”的人讲究都是男的,哥哥请妹妹,弟弟请姐姐,外甥请姑姑,不明白是什么道理,但听着很有意思。这时节,乡村的道路上也热闹起来,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人头攒动;到了亲戚家,自然是一通热乎的客套,这些客套当时觉得烦,但时间长了免不了想。
  从小年开始直到正月十五春节结束,家乡的春节,最能吸引人们参加的民俗活动要数扭秧歌了。秧歌队大多是由民众自愿参加组成。过了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村子之间则会举行秧歌队的文艺大巡演。秧歌队中有舞狮、舞龙、旱船、小毛驴、踩高跷,也有一些滑稽丑角,像拿着破蒲扇的男扮女装的媒婆,带着墨镜手拿鸟笼(鸟笼中一般会拴着一支死鸟)的遛鸟先生,肩膀挑着两个空盒子的挑夫,这些丑角极尽滑稽之能事,常惹得观众阵阵笑声。扭秧歌时会有人在前面带队,秧歌的队形也变化多样。伴奏乐器主要是鼓、镲、锣等节奏感强的乐器,随着节奏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秧歌队相应的越来越热闹,扭得越来越欢实。不知道内情的人看着这场面觉得乌乌泱泱,不成体统,而对于生在本乡本土的人来说,其中的乐趣却是妙不可言。
其他文献
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记载了一个颇有意味的故事:阮大铖巡师江上,衣素蟒,围碧玉,见者诧为梨园装束。某尚书家姬冠插雉羽,戎服骑入国门,如昭君出塞状,大兵大礼,而变为倡优排场戏,苟非国之将亡,亦焉得有此举动哉?这里的“某尚书家姬”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河东君柳如是,钱谦益的姬妾。阮大铖誓师江上,却又一副梨园装束,于是柳如是穿着戏服招摇过市,以示本兵大礼之可笑,传为一时笑谈。俞平伯先生根据这条记载,认为《红
期刊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个节日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一份浓浓的化不开的年味。小的时候,过年在我意味着吃不完的零食、热乎乎的年夜饭、长辈们给的红包、欢天喜地的炮竹声。长大以后过年融进了生活的味道,年就是对一年到头辛苦的总结也包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渴望,就是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扑面而来的亲情。北京作为元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多民族聚集之地,传统的春节习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古籍之中有颇多相关记载。
期刊
是谁导演这场戏  在这孤单角色里  对白总是自言自语  对手都是回忆  看不出什么结局  ——许茹芸“独角戏”  一辈子  打小儿听惯了“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恐慌,就是站在生命的换乘口,却已忘记了千折百回的来路。  有一类人在自述中,描摹着他人的故事;在对他人的讲解里,隐喻着自己的悲剧。就像老舍先生,就像《我这一辈子》。  老舍先生的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四万来字,第一人
期刊
我生长在齐齐哈尔周边的一个村子里,这里留下了我关于新年的全部记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提到腊八节,我就会想到从儿时起就熟记于心的一句民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我们便习惯用大黄米作原料,熬成腊八粥,黏住人们的下巴,以免被冻掉,那时我们一帮孩子可是真信这个。  过了腊八是“小年”,东北人习惯读为“小年儿”,听着亲切。这一天,是人们祭灶神的日子,东北人俗称“祭灶王爷”。今
期刊
我的家乡河南省滑县在豫北平原上,毗邻浚县。这里,没有大山大川,也无大江大河,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庄稼地发呆,心中暗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到大山、草原、沙漠还有海洋去看一看?长大后,我到了很多“远方”,却越发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和一事一物。记忆中常常闪回般重现的就是家乡过年。  记忆中的过年连着几个节——腊八、祭灶、除夕和元宵,节节有味、秩序井然。印象中,一场大雪常常预示着一个普天同庆,福乐无边的日子就要到
期刊
腊月二十三晚上,父母摆好供桌,焚起佛香,点燃已经打上纸钱印记的火纸,开始过“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祭拜灶王爷。灶王爷地位不高,但却是最接“地气”的神灵。老辈相传,这天是灶王爷去天庭叙职的日子,会把这一年的福祸都上报给玉皇大帝,所以民间有俗语说:“腊月二十三,灶君老爷升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是山东莱芜春节的开篇,也是一个美妙的伏笔。莱芜是鲁中地区一个宁静安逸的小城,依山傍水
期刊
“一把勺、一块肥肉、一碗蛋浆和肉糜,围着炉边做蛋饺……”,好多年轻人怕是闻所未闻的儿歌,唤起了许多老上海人对过年的记忆。客堂间(沪语指客厅)里大扫除、灶披间(厨房)里做蛋饺、跑到楼下放爆竹、打开家门迎财神、吃年夜饭讨红包、拦个差头(出租车)作人客,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顽强坚守,更承载着上海市民对于过年的记忆。  相比大部分地区古老的传统,上海人过年似乎没有固定的套路,除了小年夜、大年夜
期刊
“以前啊,吕蒙正很穷很穷,穷到在腊月二十四拜新面公(即灶神,潮汕人称灶王爷,司命宫或者新面公)的时候,连块猪肉都没有,只能拿夫人刘月娥的金钗跟屠夫换一块猪肉。谁知道,屠夫怀疑金钗是假的,追到吕蒙正的家中,取回已经下锅的猪肉,只剩下一碗猪肉水,吕蒙正只能以这碗猪肉水拜新面公。于是,灶王爷知道了吕蒙正穷到连块猪肉都没有,禀奏玉帝,说一定要让吕蒙正中今科状元……”随着母亲年年说着这位“吕蒙正”的陈年往事
期刊
襄阳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此影响下的襄阳文化便具有明显的交融性、兼容性特征,有史志记载,湖北各地“俗尚杂而多端”,襄阳所在的鄂西北地区便“民兼秦晋之俗”,“有西北之风”。这种多元杂糅的文化特征,在当地节日习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襄阳素有“四大节”之说,以春节为首(其三为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襄阳的“过大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吃罢腊八饭,便把年货办。”这是流传于襄阳的一句俗语。腊八
期刊
年三十晚上,时针指向12点。火锅的香味还未散去,窗外的鞭炮声起此彼伏,节日的喜庆萦绕在屋里每个角落。厨房里的一盏添油灯还亮着,这是“守岁烛”,孟浩然有诗云:“续明催岁烛,守岁接长筵”,说的就是守岁烛。母亲对我说,这盏灯要点到年后。  这里是汕头,今年是马年春节,从北方回来,更觉家的可爱。  汕头,是一个在北回归线上的城市。它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