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日益普及。本文以新修订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以笔者曾经参与组织学习的一门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是否经历了高级认知思维过程、首贴对其后续响应帖子的影响大小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网络学习;内容分析;教育目标分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0-0013-03
一、问题的引出
与传统面授教学中信息的稍纵即逝相比,突破时空特点的网络教学(或称网上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建构性交互的机会;网络交互的异步特征,使得学习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并反思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交互因此而具有比实时互动更加深入的可能。同时,网络的记录功能也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利用不同的方法对保存在网络中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网络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学习者的思维水平。以帖子为编码的基本单位,帖子所体现的思维水平则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关键动词,以此可以准确地对帖子进行分类。那些比较长的帖子,可能会包含多个层次的认知水平,以学习者帖子中所体现出的最高级别的认知水平作为划分标准。另外,随着认知领域中新的研究进展以及知识创新成果的不断出现,Anderson 和Krathwoh于2001年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因此,在编码时,本研究以修订后的分类法标准为蓝本(见表1)对学习者在认知领域的思维水平进行分析。
三、分析结果
1.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的思维水平分析
在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共发布了374个与群体知识建构有关的帖子,各个帖子的认知层次分布如表2。按照随机分布原则,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划分的6个级别中,各类帖子分布应该相同,即每一级别中都约有62个帖子。然而从表2可以看出,各类帖子的分布并不均匀。对论坛中各个级别的帖子分布进行χ2检验,得到χ2=101.95, p<0.001,这说明各类帖子的分布差异显著,即某些类别的帖子相对比较集中,而某些类别的帖子相对较少。帖子数最多的级别依次是分析、评价、应用,这与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是吻合的:因为网络课程中涉及到许多新的理论与概念,学习者在论坛上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辩论,相互间有许多观点的质评;另外,学习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相互间有可能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与知识建构。总体看,体现高级认知水平的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类的帖子占认知类帖子的78%,这说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确实经历了较为高级的思维过程。
2.首贴对后续帖子的影响
首先,为了分析首贴对其后续帖子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在一个讨论话题中,对于首贴至最后一个跟贴之间的所有帖子,对时间顺序上相邻的帖子进行两两配对,来分析前后相邻的帖子所体现的认知水平是否相同。表3则是各认知级别中帖子对数的分布情况。如果学习者在回复帖子时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选择6个认知级别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回复,则各类帖子对数量应该相等,由表3可知,各类帖子对数显然不相等。我们对论坛中的各个级别的帖子对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 29.58,p<0.001,这说明帖子对的分布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从表3中可以看出,分析类帖子数最多,其次是评价和应用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者在网上学习讨论中,经历了高级认知思维过程。
其次,在一个话题中,我们对所有的首贴与随后的跟贴是否处在同一个认知层级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在论坛中,首贴对于后续帖子的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所有的帖子中,回复的帖子与首贴的思维水平处在同一个级别的占39.3%,其他学习者回复的帖子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持着与首贴所体现的认知思维水平相似的趋势。此外,属于较低认知层次的识记和理解类的帖子总数为20个,远远低于体现学习者高级思维过程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的帖子数。对于首贴认知思维等级分布相同与否进行χ2检验,其χ2=86.35,p<0.001,因此得出各类帖子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某些层级帖子一致的程度比其他层级的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分析、应用、评价层级帖子分布最多,它们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者在网上学习中经历了较高级的认知活动。另外,创造类的帖子很少,这说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很难在高水平上进行持续的建构。反过来,与首贴在认知水平上不一致的回复的帖子比例达60.4%,超过了与首贴认知水平相同的帖子数。对首贴不一致的回复的帖子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61.15,p<0.001,说明各类不一致的帖子数分布差异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首帖的认知水平并不能左右后续帖子的认知水平,网上学习讨论的质量,更大程度上是由网上学习者共同决定的。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学讨论中,许多帖子都处在同一个认知等级,而且首贴的认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帖子的质量。因此,网络学习中,发首帖的学习者在发贴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以使其帖子处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
其次,由于网络学习的质量是由所有网络学习参与者决定的,所以,为了维持整个网络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提供某种认知上的支架,以便让学习者能高质量地参与到网络学习中。为了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参与网络学习,教师可以考虑对网络论坛功能进行提升,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认知支持,或者通过改变评价机制,模糊教学、学习与考试的界限,增加学习者参与学习评价的机会,从认知和元认知的角度调动学习者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我们发现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呈现出个人化的特点,即学习者在网上进行教学讨论时,其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是从自我出发,缺少从他人的角度或者在他人的思考基础上,进行群体知识建构的技巧。因此,就网络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对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的有关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促进这个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Hiltz. Evaluating the Virtual Classroom[J].OnlineEducation,1990.
[2]Henri.Computer conferencing and content analysis[C].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 conferencing: The Najaden papers,London: Springer-Verlag:117-136.
[3]Gunawardena,Lowe,
关键词:网络学习;内容分析;教育目标分类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0-0013-03
一、问题的引出
与传统面授教学中信息的稍纵即逝相比,突破时空特点的网络教学(或称网上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建构性交互的机会;网络交互的异步特征,使得学习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并反思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并思考他们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交互因此而具有比实时互动更加深入的可能。同时,网络的记录功能也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利用不同的方法对保存在网络中的学习记录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网络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内容分析法来分析学习者的思维水平。以帖子为编码的基本单位,帖子所体现的思维水平则借助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关键动词,以此可以准确地对帖子进行分类。那些比较长的帖子,可能会包含多个层次的认知水平,以学习者帖子中所体现出的最高级别的认知水平作为划分标准。另外,随着认知领域中新的研究进展以及知识创新成果的不断出现,Anderson 和Krathwoh于2001年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修订。因此,在编码时,本研究以修订后的分类法标准为蓝本(见表1)对学习者在认知领域的思维水平进行分析。
三、分析结果
1.学习者在网上学习的思维水平分析
在网络课程中,学习者共发布了374个与群体知识建构有关的帖子,各个帖子的认知层次分布如表2。按照随机分布原则,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所划分的6个级别中,各类帖子分布应该相同,即每一级别中都约有62个帖子。然而从表2可以看出,各类帖子的分布并不均匀。对论坛中各个级别的帖子分布进行χ2检验,得到χ2=101.95, p<0.001,这说明各类帖子的分布差异显著,即某些类别的帖子相对比较集中,而某些类别的帖子相对较少。帖子数最多的级别依次是分析、评价、应用,这与课程的性质和学习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是吻合的:因为网络课程中涉及到许多新的理论与概念,学习者在论坛上对它们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辩论,相互间有许多观点的质评;另外,学习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相互间有可能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与知识建构。总体看,体现高级认知水平的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类的帖子占认知类帖子的78%,这说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确实经历了较为高级的思维过程。
2.首贴对后续帖子的影响
首先,为了分析首贴对其后续帖子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如下的方法:在一个讨论话题中,对于首贴至最后一个跟贴之间的所有帖子,对时间顺序上相邻的帖子进行两两配对,来分析前后相邻的帖子所体现的认知水平是否相同。表3则是各认知级别中帖子对数的分布情况。如果学习者在回复帖子时按照随机分布的原则,选择6个认知级别中的任何一个进行回复,则各类帖子对数量应该相等,由表3可知,各类帖子对数显然不相等。我们对论坛中的各个级别的帖子对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 29.58,p<0.001,这说明帖子对的分布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从表3中可以看出,分析类帖子数最多,其次是评价和应用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者在网上学习讨论中,经历了高级认知思维过程。
其次,在一个话题中,我们对所有的首贴与随后的跟贴是否处在同一个认知层级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在论坛中,首贴对于后续帖子的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所有的帖子中,回复的帖子与首贴的思维水平处在同一个级别的占39.3%,其他学习者回复的帖子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持着与首贴所体现的认知思维水平相似的趋势。此外,属于较低认知层次的识记和理解类的帖子总数为20个,远远低于体现学习者高级思维过程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类的帖子数。对于首贴认知思维等级分布相同与否进行χ2检验,其χ2=86.35,p<0.001,因此得出各类帖子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某些层级帖子一致的程度比其他层级的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分析、应用、评价层级帖子分布最多,它们从一个侧面说明,学习者在网上学习中经历了较高级的认知活动。另外,创造类的帖子很少,这说明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很难在高水平上进行持续的建构。反过来,与首贴在认知水平上不一致的回复的帖子比例达60.4%,超过了与首贴认知水平相同的帖子数。对首贴不一致的回复的帖子进行卡方检验得到χ2=61.15,p<0.001,说明各类不一致的帖子数分布差异显著。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首帖的认知水平并不能左右后续帖子的认知水平,网上学习讨论的质量,更大程度上是由网上学习者共同决定的。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分析,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学讨论中,许多帖子都处在同一个认知等级,而且首贴的认知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帖子的质量。因此,网络学习中,发首帖的学习者在发贴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以使其帖子处在较高的认知水平上。
其次,由于网络学习的质量是由所有网络学习参与者决定的,所以,为了维持整个网络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提供某种认知上的支架,以便让学习者能高质量地参与到网络学习中。为了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参与网络学习,教师可以考虑对网络论坛功能进行提升,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认知支持,或者通过改变评价机制,模糊教学、学习与考试的界限,增加学习者参与学习评价的机会,从认知和元认知的角度调动学习者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我们发现学习者的网络学习呈现出个人化的特点,即学习者在网上进行教学讨论时,其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是从自我出发,缺少从他人的角度或者在他人的思考基础上,进行群体知识建构的技巧。因此,就网络学习而言,教师应该对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的有关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促进这个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
参考文献:
[1]Hiltz. Evaluating the Virtual Classroom[J].OnlineEducation,1990.
[2]Henri.Computer conferencing and content analysis[C].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rough computer conferencing: The Najaden papers,London: Springer-Verlag:117-136.
[3]Gunawardena,L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