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如何在新课程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关键词】新课程 转变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65-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这是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次改革以课程为核心,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从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作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是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和最彻底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除了领导的因素外,教师也是这场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这场课改的参与者和载体,先进的理念和课程要靠教师这个载体去实施。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笔者就“新课程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中运用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臘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各课的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例举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案例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讲直角坐标系时,结合学生所坐的座位让学生探讨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自己的座位;怎样用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学校各建筑物的方位;在地里教学中,讲“苏伊士运河的意义”时,教师先让学生扮演美国海军指挥官,美军一舰队在攻打土耳其被困,须派增援舰队。如果土耳其重兵驻守“苏伊士运河”,那么美国被困舰队会怎样。由此得出“苏伊士运河”是一个战略要地。接着,教师提出“苏伊士运河”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外,还有那些重要意义?疑问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索。这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通过教师置疑启发学生思索,组织他们进行讨论问题,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好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二、要运用好“导入”的方法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要让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和主体作用,教师这个组织者就必须自始至终“主导”。“导好导坏”取决于导入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用一些形式新颖、别致,启发性强的、富于吸引力的问题来导入。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引入。如在讲“钠”时,在一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切绿豆粒大小金属钠两片附在棉花上,再将附着钠的棉花轻轻地方在水面上,就可以观察到棉花转动,突然棉花着火燃烧,同时水中泛起了桃红色。这样,学生就会发出疑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为什么会燃烧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进入新课的探讨学习。好的导入方法,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好的引入方法。
三、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策略的运用不全取决于策略意识水平,它与策略掌握水平是相关的。学生光知道运用策略还不够,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这才能在面对问题解决时,能自我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更符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这样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会既自觉友自如地运用这些策略的。
四、让学生掌握自由观察、自由发现、自由联想的方法
教学生求知,就要十分重视让学生学会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观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类似联想,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并成功地突现对旧问题的解决。如在地理教学中,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概况”时,教师先出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请同学们读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听后便说:同学们观察得还真细致,那么我们就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探讨一下“为什么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个问题。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外流河之后派代表阐述看法。几分钟后小组代表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图、析图、说图,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并且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与发现。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往往会更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充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仍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所以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彻底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铁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J].周刊,2016(35)
【关键词】新课程 转变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65-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这是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次改革以课程为核心,将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从理念、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以往的课程作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是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和最彻底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成败,除了领导的因素外,教师也是这场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这场课改的参与者和载体,先进的理念和课程要靠教师这个载体去实施。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笔者就“新课程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中运用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臘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原是讨论问题的方式,即从意见对立中寻求矛盾,在矛盾中寻找新的意见,在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真理的表述,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以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各课的教师应充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结合本学科的实际,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例举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案例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讲直角坐标系时,结合学生所坐的座位让学生探讨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自己的座位;怎样用建立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学校各建筑物的方位;在地里教学中,讲“苏伊士运河的意义”时,教师先让学生扮演美国海军指挥官,美军一舰队在攻打土耳其被困,须派增援舰队。如果土耳其重兵驻守“苏伊士运河”,那么美国被困舰队会怎样。由此得出“苏伊士运河”是一个战略要地。接着,教师提出“苏伊士运河”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外,还有那些重要意义?疑问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索。这时,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通过教师置疑启发学生思索,组织他们进行讨论问题,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好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展示学生个性、活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益。
二、要运用好“导入”的方法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出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要让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人公和主体作用,教师这个组织者就必须自始至终“主导”。“导好导坏”取决于导入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用一些形式新颖、别致,启发性强的、富于吸引力的问题来导入。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引入。如在讲“钠”时,在一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切绿豆粒大小金属钠两片附在棉花上,再将附着钠的棉花轻轻地方在水面上,就可以观察到棉花转动,突然棉花着火燃烧,同时水中泛起了桃红色。这样,学生就会发出疑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为什么会燃烧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进入新课的探讨学习。好的导入方法,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好的引入方法。
三、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策略的运用不全取决于策略意识水平,它与策略掌握水平是相关的。学生光知道运用策略还不够,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这才能在面对问题解决时,能自我选择和运用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式提升为学习策略,这些学习策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更符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这样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会既自觉友自如地运用这些策略的。
四、让学生掌握自由观察、自由发现、自由联想的方法
教学生求知,就要十分重视让学生学会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观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探索新知,解决问题。旧知识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类似联想,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并成功地突现对旧问题的解决。如在地理教学中,讲“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概况”时,教师先出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图”,请同学们读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便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听后便说:同学们观察得还真细致,那么我们就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探讨一下“为什么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这个问题。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外流河之后派代表阐述看法。几分钟后小组代表便进行了精彩的发言。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图、析图、说图,就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并且教师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与发现。这样,学生就产生了成功感,这种成功感往往会更加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充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教学活动中,仍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所以要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在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彻底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铁瑛.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J].周刊,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