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12岁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新鲜具体的事物感兴趣,善于记住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住抽象的内容。”高年级小学数学的知识层次与高度比之前的内容更深奥,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學形式,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具体操作与实践中,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效果自然会提高。从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加强实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对于高年级的数学而言,学生学习的难度很高,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定会感到数学课堂的乐趣,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的要领,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和解题能力。基于此,本文进行了教学尝试,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旦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可以在其中发现数学的规律,为课堂顺利教学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物品支持,如此,学生往往会读物思学,实现快速掌握知识的目标。
以学习“摸球游戏——可能性”这一课为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气氛中,也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认知,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盒子拿到讲台上,然后将四个颜色的小球呈现给学生——红色、绿色、白色、蓝色,并询问学生:“现在,我如果将这四种颜色的小球放入这个小盒子里,然后让你们一次摸出两个小球,你觉得会有几种可能?”随后我让几组学生纷纷进行了摸索尝试,如此,学生的兴趣十足。通过让学生进行摸索,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遇到一定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对问题的探索,导致对问题一知半解,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尝试探究数学知识的真正作用,如此才能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学习“奥运奖牌——统计”这一课为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学校又该给大家定校服了,但是我这里存的你们的身高数据还是去年的,相信你们经过一年的成长又发生了变化,那么今天我们重新量一次身高,你们有哪些方式让我们的统计更为快捷呢?”问题提出后,学生提议,将男生和女生分成两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整体的测量,其间还可以将具有相同身高的学生列为一个小团队。在听到学生的建议后,我让学生开始操作测量起来,如此,有的小组甚至一边测量一边将具有相同身高数据的学生人数用“正”字来表示。经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了解。
三、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动手操作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脑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在一些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动手尝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以学习“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图形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一定的认知,在课堂的中间环节,我让学生用剪纸的方式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剪切出来,之后,我让学生探究如何将圆柱体的纸张折叠成一个圆锥。如此,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分析,他们积极参与到剪切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操作模式。高年级的数学其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强度和深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数学教师要找到数学规律,并分析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他们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教学的创新,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探索中发现数学的空间规律和内部结构,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掌握这些知识的原理。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教学中,使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兆军.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7.
[2]张盈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8):37-39.
[3]杜卫卫.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42-43.
编辑 张佳琪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动手操作
加强实践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驾护航。对于高年级的数学而言,学生学习的难度很高,如果教师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定会感到数学课堂的乐趣,让他们在娱乐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的要领,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领悟能力和解题能力。基于此,本文进行了教学尝试,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旦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可以在其中发现数学的规律,为课堂顺利教学打下基础。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具体的物品支持,如此,学生往往会读物思学,实现快速掌握知识的目标。
以学习“摸球游戏——可能性”这一课为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的气氛中,也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形成认知,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盒子拿到讲台上,然后将四个颜色的小球呈现给学生——红色、绿色、白色、蓝色,并询问学生:“现在,我如果将这四种颜色的小球放入这个小盒子里,然后让你们一次摸出两个小球,你觉得会有几种可能?”随后我让几组学生纷纷进行了摸索尝试,如此,学生的兴趣十足。通过让学生进行摸索,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提升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遇到一定的数学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对问题的探索,导致对问题一知半解,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提升。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养成质疑的习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尝试探究数学知识的真正作用,如此才能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学习“奥运奖牌——统计”这一课为例,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我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学校又该给大家定校服了,但是我这里存的你们的身高数据还是去年的,相信你们经过一年的成长又发生了变化,那么今天我们重新量一次身高,你们有哪些方式让我们的统计更为快捷呢?”问题提出后,学生提议,将男生和女生分成两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整体的测量,其间还可以将具有相同身高的学生列为一个小团队。在听到学生的建议后,我让学生开始操作测量起来,如此,有的小组甚至一边测量一边将具有相同身高数据的学生人数用“正”字来表示。经过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了解。
三、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动手操作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脑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此,在一些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积极的动手尝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以学习“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图形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产生一定的认知,在课堂的中间环节,我让学生用剪纸的方式将圆柱和圆锥的形状剪切出来,之后,我让学生探究如何将圆柱体的纸张折叠成一个圆锥。如此,学生进行思维逻辑分析,他们积极参与到剪切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应根据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操作模式。高年级的数学其内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强度和深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数学教师要找到数学规律,并分析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结合他们感兴趣的角度进行教学的创新,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在动手探索中发现数学的空间规律和内部结构,他们才会更加积极地掌握这些知识的原理。在动手操作和具体教学中,使数学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兆军.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7.
[2]张盈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8):37-39.
[3]杜卫卫.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0):42-43.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