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但教学中许多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把握其实质,很难发挥其真正的实效,体现其价值。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程序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讨论的参与者, 引导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 小组在讨论学习的时候, 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等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为什么作者以此为题目?”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
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
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四、精心设立评价机制,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因为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評价。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其涵义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本人从一些课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把握不准确,意义理解不深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偏离合作学习的初衷,“兴师动众”、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看似活跃的课堂教学实则浪费有限而宝贵的学习时间,为“合”而合,合而无“效”,“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因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微乎其微。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明确合作价值,更新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从中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双基”,又要在过程中获得方法,获得情感与价值的体验,同时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髓与实质,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明确合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前提。
二、把握合作要领,实施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在学习活动之中,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难免有些不适应,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低头沉默“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把握合作的要领,并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
三、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进行“走动式”管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是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程序的设计者, 情境的创设者, 讨论的参与者, 引导者, 协调者, 鼓励者和评价者。因此, 小组在讨论学习的时候, 教师要深入小组讨论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 讨论的焦点等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什么,为什么作者以此为题目?”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
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
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四、精心设立评价机制,进行恰当的合作评价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因为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評价。如何能使合作学习持续、有效并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学习方式, 需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教师之间也应该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