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探究”里的第一篇演讲词,本单元主题内容是“思想光芒”,语文要素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书信和演讲的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以此获取有益的启示”。在本篇文章讲授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研读教材内容,关注文本特色,从教学备课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反思等角度关注整节课的授课教学,在多样的教学实施及反思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提升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反思策略
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能够基于教学实践从不同教学方面着手探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引领中让学生把握文本语文要素,掌握突破课文中存在的教学重难点,最终实现自我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关注教材解读,树立具体目标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特务分子捣乱。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在本课教学前,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文本内容的解析,在明确写作背景和文本特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帮助树立三维目标。
教师最终确定的教学本课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能够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及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其次,要能够在演讲语言学习中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训练学生迅速且准确组织语言能力和运用句式变换及修辞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能够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通过文字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二、关注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感悟文本内涵情感和表达特点,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感知文本语言特色。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导入新课
师:(播放《七子之歌》)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吧,知道这是谁作的词吗?是的,闻一多先生面对列强高声疾呼以唤醒国人,面对反动派则同样无所畏惧,谱写属于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其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
(多媒体出示闻一多和李公朴介绍,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了解闻一多,适当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多媒体出示演讲词含义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特点)
师:朗读课文,你知道闻一多先生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师:自主朗读课文,你能将这次讲演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你能用言语描绘出来吗?
师:每个部分都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了哪些句式和修辞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吧!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预习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掌握文本的机构和内容。同时,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领取不同部分内容,在丰富的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开展文本分析。
(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者情感
师: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师: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会胜利,有什么根据?
师:本篇讲演词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你能总结归纳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明确文本内容的前提下能够深入思考,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揭露出反动派自己在慌,在害怕,并连用两个“完了”表明其末日来临。同时,反动派自己疯狂地制造恐怖,是由于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无数个李公朴站起来,且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关注文本感情色彩,探析文本语言特点
师:你能说一说本文的感情色彩有哪些吗?(引导学生从对反动派和革命进步力量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师:你能总结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吗?(语言通俗明白易懂,语气和用语方面色彩浓烈且爱憎分明;语句简短,句式多样;文章中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三、关注素养形成,积极反思课堂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不断进行改进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语文课堂教学变化,要能够基于变化关注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对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教法应用和学习效果进行梳理归纳,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查漏补缺的教学调整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充分分析了本文内容和语言特点。本篇演讲词在文字方面没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在能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篇或部分的演讲练习。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主旨和情感,从教学问题的提出引导和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一分析。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课堂预习检查并不充分,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不充分,導致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表达和发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出现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的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加大对学生课下自主预习学习的监督,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反思课例分析中,教师要能够关注整个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思考教学前备课的完善与否,关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在整节课授课结束后从整个过程中思考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在多角度分析关注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军.《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一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0(24):17.
[2]李文思.谈谈《最后一次讲演》的艺术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1986(10):2-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反思策略
当前的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能够基于教学实践从不同教学方面着手探析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引领中让学生把握文本语文要素,掌握突破课文中存在的教学重难点,最终实现自我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关注教材解读,树立具体目标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各界人士在云南大学礼堂召开追悼大会。会上,有特务分子捣乱。面对这种情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在本课教学前,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文本内容的解析,在明确写作背景和文本特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帮助树立三维目标。
教师最终确定的教学本课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能够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及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其次,要能够在演讲语言学习中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训练学生迅速且准确组织语言能力和运用句式变换及修辞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要能够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通过文字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二、关注学生主体,优化教学过程
素质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要能够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感悟文本内涵情感和表达特点,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感知文本语言特色。
(一)多媒体课件辅助,导入新课
师:(播放《七子之歌》)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吧,知道这是谁作的词吗?是的,闻一多先生面对列强高声疾呼以唤醒国人,面对反动派则同样无所畏惧,谱写属于自己的爱国战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其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
(多媒体出示闻一多和李公朴介绍,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了解闻一多,适当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多媒体出示演讲词含义介绍,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特点)
师:朗读课文,你知道闻一多先生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
师:自主朗读课文,你能将这次讲演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你能用言语描绘出来吗?
师:每个部分都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了哪些句式和修辞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习小组共同讨论交流吧!
设计意图:通过结合预习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掌握文本的机构和内容。同时,教师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领取不同部分内容,在丰富的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开展文本分析。
(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者情感
师: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师: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会胜利,有什么根据?
师:本篇讲演词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你能总结归纳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明确文本内容的前提下能够深入思考,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揭露出反动派自己在慌,在害怕,并连用两个“完了”表明其末日来临。同时,反动派自己疯狂地制造恐怖,是由于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无数个李公朴站起来,且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关注文本感情色彩,探析文本语言特点
师:你能说一说本文的感情色彩有哪些吗?(引导学生从对反动派和革命进步力量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
师:你能总结归纳本文的语言特色吗?(语言通俗明白易懂,语气和用语方面色彩浓烈且爱憎分明;语句简短,句式多样;文章中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三、关注素养形成,积极反思课堂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不断进行改进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充分关注语文课堂教学变化,要能够基于变化关注语文素养的有效形成,通过重视课堂教学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对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教法应用和学习效果进行梳理归纳,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在查漏补缺的教学调整中助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充分分析了本文内容和语言特点。本篇演讲词在文字方面没有明显的难以理解的地方,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在能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篇或部分的演讲练习。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主旨和情感,从教学问题的提出引导和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一一分析。但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课堂预习检查并不充分,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不充分,導致在合作探究环节学生的表达和发言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引导时出现部分学生思维跟不上的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理应加大对学生课下自主预习学习的监督,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反思课例分析中,教师要能够关注整个教学全过程,不仅要思考教学前备课的完善与否,关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完整性,还要能够在整节课授课结束后从整个过程中思考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在多角度分析关注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军.《最后一次讲演》 教学设计一例[J].语文教学通讯,2000(24):17.
[2]李文思.谈谈《最后一次讲演》的艺术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1986(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