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产生原因及其特点研究综述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声调起源的原因、声调特点、 声调的演变等方面梳理有关声调的一些研究成果,并简要分析研究的不足,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藏语系;声调;起源;特点
  声调是依附在音段上、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形式。它是作为声母或韵母的伴随特征而出现的,有关汉语声调起源的时间大约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但声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是近年来学界的热门话题。主要表现在一大批关于声调的专论问世,并且开展了有益的学术争鸣,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相继涌现。本文主要梳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关于声调研究的文献资料,并附带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声调研究情况,同时对其中的主要观点做了简单的归纳和阐述,以期对声调起源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有关汉语声调产生原因的研究概况
  (一)关于声调的产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这里界定为:音高的功能从不区别意义到区别意义,声调系统就此产生
  从目前的研究看,促使声调产生的原因有:
  1.戴庆厦认为促使语言产生声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声韵系统的简化使别义能量转移到音高系统上,促使音高质变为声调;二是多音节词向单音节词发展,声调作为一种补偿手段而出现。
  2.徐通锵主张声母一元论:即汉语声调起源只与声母有关。
  3.瞿霭堂认为声调的发生与声母、韵尾以及元音长短松紧特征的转移均有关系。
  4.江荻认为人类噪音发声特征的变迁是声调起源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成系统的音段或特征变化是声调产生的必要外部条件。
  5.1970年美国汉藏语学家马提索夫提出,声调的产生和分化是由音段成分特征演化变异引起的。
  6.吴安其在《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的起源》中,指出汉语声调产生的时间在上古末期。
  7.袁家骅《汉藏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中指出声调与元音的松紧、长短有不可分离的关系。马学良最早指出元音松紧的特征,戴庆厦发现元音松紧与声调的关系,袁家骅则对此作了系统论述:声调伴随元音松紧自然产生。最初声调并无辨义作用,随着松紧元音对立的变化,紧元音的减少甚至消失,声调才开始带有辨义作用,逐渐形成调位系统。
  8.陈其光赞成辅音韵尾说。从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来看,汉藏语系语言的声调不是元生的而是在音节简化过程中由辅音韵尾转化而来的。
  9.马然在《论声调语言的产生:声调发生学的藏缅语模型》中阐述了从无声调语言发展到有声调语言必经的五个阶段。他的这一理论对分析汉语声调的起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十世纪初法国学者马伯乐开始探索越南语声调起源问题,最初落脚点是研究越南语声调,但论述内容也涉及到汉语,“汉语声调并不是简单的现象,声调可分解为两种元素,音高和音变曲折。”音高依赖于声母,而音变曲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韵尾,同样也依赖于元音的音色和音量。法国学者奥德利古尔在马伯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声调起源于辅音韵尾的消失,他发表于1954年的《越南语声调的起源》对汉语声调起源影响很大,文章中提到:去声来自韵尾-s,上声来自喉塞音韵尾-?。韵尾-s是早期形式,再由-s发展到-h进而发展到去声。与此说相随,出现一些相类的假说,比如罗美珍的《对汉语和侗台语声调起源的一种设想》提出:短元音后带喉塞尾的音节丢失喉塞尾产生短调上声,与长调平声对立,长调平声中的长元音带喉塞尾的音节丢失喉塞尾后分化出去声。之后法国学者沙加尔针对奥德利古尔的学说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他认为在汉语去声的诞生过程中,早期韵尾-s不是发展成-h尾,而是发展成一种紧喉音,由紧喉作用导致去声产生。
  (二)声调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意见
  1.声母清浊影响说
  声母清浊对立消失是汉语四声分化的条件,这已成为汉语音韵学界的共识。学界只是承认声母清浊影响声调的产生,但它是否就是声调产生的原因尚存在争议;
  2.元音长短和辅音韵尾共同作用说
  马学良和罗季光的《我国汉藏语系语言元音的长短》较早涉及元音长短影响声调,欧阳觉亚的《声调与音节的相互制约关系》明确论证元音长短引起声调的产生。罗美珍认为元音长短和辅音韵尾这两个因素共同制约汉语声调起源。
  3.韵尾辅音影响声调发生说
  法国沙加尔列举词汇例证,认为汉语和南岛语同源,上古汉语的元音收尾字和-?、-h尾字分别与原始南岛语元音收尾字和-q、-s尾词对应,中古时分别发展成平、上、去3声,是韵尾脱落的结果;
  4.重音说
  倪大白从与印尼语词重音的比较上探讨侗台语声调的起源,把都是非音段特征的重音和声调联系起来,认为声调是由重音造成的。
  5.内外机制说
  江荻认为人类噪音发声特征的变迁是声调起源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因素,而成系统的音段或特征变化是促成声调产生的外部条件。马提索夫认为音段成分特征的演化变异导致声调产生。瞿霭堂认为声调起源于音素特征之间的转移。
  在上述众多的初始条件中,较为常见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和韵母的舒促。这些不同的意见主要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对声调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的。
  二、概述汉藏语系其它语族语言声调
  (一)藏缅语族语言声调起源研究
  研究发现藏缅语声调起源比较晚,原始藏缅语阶段声调还未产生。促使藏缅语声调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声韵母的简化和多音节词像单音节词的发展,这是藏缅语语音内部调整表达功能的结果。
  藏缅语不同语言的声调根据其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类型:(1)发达型。每个音节有固定声调,不可以自由变读,声调有很强的区别意义的功能,语言里有很多词靠声调区别意义。如:彝语、阿昌语、哈尼语等。(2)不发达型。这一类型的语言,声调区别意义的作用不大。有的音节声调可以自由变读。如:独龙语、扎坝语等。(3)萌芽型。声调在音节上基本固定,区别意义的作用很小,嘉戎语属于这一类型。(4)无调型。音节中只有习惯音高,单念时可高可低。它们代表了藏缅语声调发展的几个阶段。   从以上藏缅语声调的四个类型中,可以发现:凡是声调不发达的语言,它的声韵母数量比较丰富,而且多音节词占优势;而声调发达的语言,声韵母则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单音节词居多。据统计,藏缅语中声调最为发达的嘎卓语,只有24个声母和17个韵母;而处于萌芽期的嘉戎语,声韵系统则较为发达,声母有246个,韵母有90个。
  下面具体介绍藏缅语族的几种语言的声调。
  1.景颇语的声调
  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一共有四个声调,但它们出现的频率不同,低降调出现最多,其次是中平调,再次是高平调,最少的是全降调。声调在景颇语里主要是起到区别词汇意义的作用。如:mu??“好吃”——mu?? “看见”,ka5“地”5——ka??“话”。出现在弱化音节上的声调都读轻声,此外景颇语的变调现象比较丰富。变调与否常常受三种语音特点影响:音节弱化与否,韵母是否带鼻音韵尾,是否带塞音韵尾。
  2.载瓦语的声调
  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其语音系统属于韵母多,声母少,声调数量少且调型单一的类型。声调的作用主要是区别词汇意义。载瓦语促声调的形成与声母的清浊有关,载瓦语韵母的松紧是由声母的清浊转化来的,大致是清声母使元音变紧,浊声母使元音变松,这一观点在戴庆厦《我国藏缅语族松紧元音来源初探》有论述。
  (二)壮侗语族语言声调
  壮侗语族各语支语言的声调系统与汉语声调系统基本一致,壮侗语各语支语言一共有八个调类(六个舒声调和两个促声调),刚好类似于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三)苗瑶语族语言声调
  现代苗瑶语声调数量较多,大致在4到12个之间,可见其声调经历了比较漫长的演变。据研究,古苗瑶语只有四个调,从其关系词的对应上看和汉语的平上去入分类相当。四声后来的分化与声母的清浊、元音长短、送气与否等因素有关。
  三、声调起源初期的一些特点
  1.在同一语群内部,声调的发展不平衡,一般分为四个类型:无调型、萌芽型、不发达型、发达型。
  2.从无声调到有声调一般要经过固定音高阶段。固定音高不区别意义,因而又称为习惯音高,如:安多藏语的浊声母音节习惯读得低些,清声母音节读得高些。
  3.声调是语言结构遵循“能量守恒”原则而采用的补偿手段。综观亚洲地区语言声调的历史,可以看到声调的产生发展在总体上与声韵系统的简化及其部分语法功能的减弱密切相关。
  4.声调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单位,它附着在元音、辅音之上,这决定其区别意义的能量小于音质。比如嘉戎语梭磨话,绝大部分的词是靠声调与其他语音特征一起区别意义的,以声调为唯一区别特征意义的只有寥寥无几。
  5.从声调发展来看,在声调因韵尾而分化的语言中,分化情况因韵尾的舒促而不同,在数量上,出现在舒声韵上的声调比出现在促声韵上的多。藏缅语的缅语有四个声调,促声韵只出现在高平调上,而舒声韵出现在高平、高降、低降三个调上。
  6.从源头上看,声调分化的条件主要有韵尾舒促、声母清浊、元音松紧等因素。
  7.从声调演变的过程看,韵尾舒促的相互转化,往往引起声调的变化。
  8.在带清擦音韵尾(h、s)的音节上声调的分化有其特殊性。声调因韵尾不同而分化的语言中,清擦音韵尾对声调的影响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同舒韵尾一致,有的同促韵尾一致。
  四、结语
  本文对声调产生的原因和演变条件做了简要阐述,并结合少数民族语言声调情况,总结了声调产生初期的一些特征。关于汉语声调起源的问题,最早的例子来源于上古的《诗经》,此外没有再多的实例可考,这就增加了学者们对其研究的难度。因此,学界也是尽可能地追根溯源还原历史面貌,将阶段性的原因往前推,进而挖掘出终极原因。至此,有关汉语声调起源的问题尚无定论。
  参考文献:
  [1]袁家骅.汉藏语声调的起源和演变[J].语文研究,1981,2.
  [2]戴庆厦,岳相昆.景颇语的声调[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03:61-65.
  [3]罗美珍.对汉语和侗台语声调起源的一种设想[J].中国语文,1988,3.
  [4]戴庆厦.载瓦语声调研究[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01:61-66.
  [5]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声调研究,中央民族学院论文集[M].中央民族出版社,1991.
  [6]李锦芳.汉藏语言声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2.
  [7]瞿霭堂.论汉藏语言的声调[J].民族语文,1993,6.
  [8]陈其光.汉藏语声调探源[J].民族语文,1994,6.
  [9]戴庆厦.从藏缅语、孟高棉语看亚洲语言声调的起源及演变、中国民族语言论丛②[J].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6.
  [10]江荻.论声调的起源的和声调的发生机制[J].民族语文,1998,5.
  [11]徐通锵.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J].民族语文,1998,1.
  [12]吴安其.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的起源[J].民族语文,2001,2.
  [13]刘俐李著.汉语声调论[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96—109.
其他文献
有文字记载的人类翻译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延续至今,人们对于翻译的思考也由来已久.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翻译活动逐步担负起了促进世界各族人民相互对
摘要:本论文拟从身份的角度,以劳伦斯的四部代表作品《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0)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的主要人物身份的焦虑为研究对象,对每部作品中主要人物在追求僭越的身份过程中所触发的身份的焦虑的原因、影响及后果进行剖析,得出身份焦虑与身心病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身份的焦虑能够带来悲剧性的后果的结论。  关键词:劳伦斯;身份;身份的焦虑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创伤后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和尺骨冠突骨折的创伤型损伤.由于肘关节脱位合并桡骨及冠突骨折临床预后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预后效果不好导致
课堂上。我正在讲课,看见有个孩子低着头在看什么,脸上还笑眯眯的,有什么好玩的?我已经走到他的身旁了,他还看得入神,原来是在看手机上的一幅画。当然,毫不客气的,我把他的手机没收了。孩子的脸难看极了,也害怕极了,我没有说什么,转身上我的课。  下课了,我走进办公室,还有些生气,心想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是狠狠的批评一顿,还是叫家长亲自来领手机,再自己回去教育一顿他的孩子呢?可是手机上到底有什么吸引他的呢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格调能够帮助工笔花鸟画彰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使花鸟画的神、形、意完美结合。本文围绕花鸟画中自然格调应用展开讨论,从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花鸟画中融合自然格调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格调;花鸟画;审美情趣  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鸟兽与人们的物质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带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更在人们陶冶心灵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
悄悄走入山野,不愿惊醒静静的白云,这是我默默感悟生活的一种佳境.时日已是初春,可四野的枯色,明白告诉我冬天的顽固与恒久,常绿的冬青树仍掩藏不住冬的阴影,那些光秃秃的核
初知“脸色”一词,是在20年前的隆冬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摧折了我的妙龄花季.在医疗器械的碰撞声和来苏尔的气味里我一天天失尽生气、万念俱灰.当凌利的瘦骨支撑起幌子一
目的:分析和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对照组和观
摘 要:本论文以汉维餐饮业店铺名称为基础,通过整理汇总,对汉维餐饮业店铺名称进行了归类。对于汉维餐饮业店铺名称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汉维两个民族的经济生活以及商业发展,加强民族间的沟通和了解,对于跨文化交际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族;维吾尔族;餐馆名称;类别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在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它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教学设计是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评价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认为优质的课堂教学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