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立学院经过五年的转设过渡,正处于转设与转型的关口。如何面对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激烈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是众多独立学院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以独立学院转设与转型为背景,探讨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以及构成要素的研究,提出打造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路径。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设;转型;核心竞争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90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5-02
1 独立学院面临的新形势
1.1 过渡期满的转设问题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规定,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附则中,要求此前设立的独立学院以5年为限,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充实办学条件,完成有关工作。2009年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发厅函[2009]15号)进一步明确了独立学院过渡期的发展方向。基本符合要求的独立学院,提出考察验收申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察验收,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根据以上文件精神,五年过渡期内独立学院发展有几个方向:达到要求,申请验收,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既不申请验收,也不申请转设的,将撤销独立学院建制、回归母体高校或并入其他民办高校等。虽然相关文件精神对独立学院的后续发展有规定,但由于产权问题、合作双方利益问题以及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等问题的存在,使目独立学院转设并不顺利。规定的5年申请考察验收期到2013年3月31日期满,而全国315所独立学院中只有23所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另有8所独立学院进入转设考察、公示期,两者合计约占独立学院总数的10%。2013年5月又把独立学院规范验收的最后期限延迟到2016年。转设问题仍然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重大问题。
1.2 新形势下的转型问题
近年来中国教育出现了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变化,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也随之转变。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4年2月26日做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明确提出要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这意味着独立学院也将面临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必须重新审视其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等战略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管理思路。
1.3 面对转设与转型,独立学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时面临转设与转型两大重要关口。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尽可能达到验收标准,顺利通过验收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同时还要考虑成功转设后,如何在不依附母体院校的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成为应用型大学的佼佼者,获得更好发展。应对转设与转型带来的挑战,确保独立学院持续有效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应是独立学院战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立学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2 转型中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新内涵
核心竞争力概念在1990年由C.K.Prahlad和Gary Hamel首次提出,之后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给予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中,虽然概念表述不一,但其中的几个要素具有一致性,可将其概括为: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这种组合使其关键业务处于同行领先地位,提升企业的价值。
独立学院设立之初,其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为资源整合能力,即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了母体高校的能力和投资方的能力,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获得了区别于公办和纯民办高校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转设与转型问题的出现,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转设之后,脱离母体高校,成为民办高校,必然造成整合资源和能力的关键部分缺失,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对于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将更多转向学院自身。另一方面,面对转型,独立学院资源与能力整合的有效性将更多地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相对应。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如何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使学院在同时转型的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在某些应用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获得持续发展。
3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结合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独立学院的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应包括以下方面。
3.1 资 源
构成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无形资源。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设施与设备等硬件资源,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组织资源主要是学校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技能,更多地蕴涵于学院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以及控制系统当中,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路,决定学校的决策方式与管理模式。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办学声誉、品牌、学院文化及管理组织经验等。
3.2 能 力
构成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核心技术能力可能更多的体现在核心专业与核心课程的打造,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能力,这也应成为独立学院能力的核心。战略决策能力则涉及独立学院在转设与转形的形势下,能否围绕核心技术的打造,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创新能力体现在核心专业与核心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在组织结构、职能管理体系的构建、教学的组织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及后勤管理等方面。 4 独立学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路径
4.1 明确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做好学院战略发展规划
转设与转型给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要在新形势下培育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调整原有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独立学院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性、综合型大学区别开来,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专业,确定基本办学思路,结合独立学院的战略规划与办学专业相关产业规划,引导独立学院各项工作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
4.2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独立学院应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通过专业咨询、专题调研、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与人才需求动态,结合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避免专业重复化和盲目追求专业数量。将优秀特色专业的打造作为培育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突破口。
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可通过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将企业或用人单位纳入办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场所和机会。与当地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有办学热情、积极性较高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重点确定部分专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参与办学。构建校校资源共享模式,与学术型、教学型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
4.3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适度增加实习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专业课程的开设可探索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将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到合作企业或实习实训基地,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有效机制,吸引合作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参与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使课程及教学设计与行业企业用人能力标准直接对接。探索订单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根据订单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特色课程,将企业需求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紧密联系。
4.4 围绕品牌建设,探索特色管理模式
品牌建设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渠道之一。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后,不再享有母体院校的品牌效应,打造自己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转设与转型后,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应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基础,探索符合其办学特色及发展目标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行政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独立学院各项能力的提升,逐步培育自身品牌。组织管理方面要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培育校园文化,提高整体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方面应强化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抓好实习实训与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安排;学生管理方面应结合生源特点、专业特点等,积极探索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学业与就业有机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行政管理方面要力求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水平,尤其应加强内外部协调、沟通的能力,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组织、统筹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2]赵娟.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与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
[3]金秋萍.独立学院转设的实践与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4]丁莉.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设;转型;核心竞争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90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45-02
1 独立学院面临的新形势
1.1 过渡期满的转设问题
教育部2006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06]17号)规定,独立学院视需要和条件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可以逐步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8年教育部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附则中,要求此前设立的独立学院以5年为限,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整,充实办学条件,完成有关工作。2009年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渡期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发厅函[2009]15号)进一步明确了独立学院过渡期的发展方向。基本符合要求的独立学院,提出考察验收申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考察验收,考察验收合格的,核发办学许可证。根据以上文件精神,五年过渡期内独立学院发展有几个方向:达到要求,申请验收,继续作为独立学院存在;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普通高校;既不申请验收,也不申请转设的,将撤销独立学院建制、回归母体高校或并入其他民办高校等。虽然相关文件精神对独立学院的后续发展有规定,但由于产权问题、合作双方利益问题以及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等问题的存在,使目独立学院转设并不顺利。规定的5年申请考察验收期到2013年3月31日期满,而全国315所独立学院中只有23所申请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另有8所独立学院进入转设考察、公示期,两者合计约占独立学院总数的10%。2013年5月又把独立学院规范验收的最后期限延迟到2016年。转设问题仍然是摆在独立学院面前的重大问题。
1.2 新形势下的转型问题
近年来中国教育出现了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的变化,普通高校的发展方向也随之转变。国务院常务会议于2014年2月26日做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明确提出要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实行转型。这意味着独立学院也将面临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问题。在这一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必须重新审视其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定位等战略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队伍管理思路。
1.3 面对转设与转型,独立学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发展同时面临转设与转型两大重要关口。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尽可能达到验收标准,顺利通过验收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同时还要考虑成功转设后,如何在不依附母体院校的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考虑如何实现成功转型,成为应用型大学的佼佼者,获得更好发展。应对转设与转型带来的挑战,确保独立学院持续有效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应是独立学院战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立学院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生存与发展。
2 转型中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新内涵
核心竞争力概念在1990年由C.K.Prahlad和Gary Hamel首次提出,之后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热点研究内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给予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中,虽然概念表述不一,但其中的几个要素具有一致性,可将其概括为: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能力的整合;这种组合使其关键业务处于同行领先地位,提升企业的价值。
独立学院设立之初,其核心竞争力集中表现为资源整合能力,即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了母体高校的能力和投资方的能力,利用灵活的办学机制,获得了区别于公办和纯民办高校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转设与转型问题的出现,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转设之后,脱离母体高校,成为民办高校,必然造成整合资源和能力的关键部分缺失,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对于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将更多转向学院自身。另一方面,面对转型,独立学院资源与能力整合的有效性将更多地与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相对应。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如何通过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使学院在同时转型的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脱颖而出,在某些应用领域占据领先地位,获得持续发展。
3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结合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的相关成果以及独立学院的特点,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应包括以下方面。
3.1 资 源
构成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和无形资源。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设施与设备等硬件资源,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软件资源。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组织资源主要是学校协调、配置各种资源的技能,更多地蕴涵于学院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以及控制系统当中,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路,决定学校的决策方式与管理模式。无形资源主要包括办学声誉、品牌、学院文化及管理组织经验等。
3.2 能 力
构成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独立学院而言,核心技术能力可能更多的体现在核心专业与核心课程的打造,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能力,这也应成为独立学院能力的核心。战略决策能力则涉及独立学院在转设与转形的形势下,能否围绕核心技术的打造,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创新能力体现在核心专业与核心课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组织管理能力体现在组织结构、职能管理体系的构建、教学的组织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财务管理及后勤管理等方面。 4 独立学院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实施路径
4.1 明确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做好学院战略发展规划
转设与转型给独立学院的未来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要在新形势下培育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调整原有的办学定位与办学思路。独立学院应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术性、综合型大学区别开来,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专业,确定基本办学思路,结合独立学院的战略规划与办学专业相关产业规划,引导独立学院各项工作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
4.2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于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独立学院应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通过专业咨询、专题调研、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与人才需求动态,结合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避免专业重复化和盲目追求专业数量。将优秀特色专业的打造作为培育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突破口。
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可通过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形式,将企业或用人单位纳入办学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场所和机会。与当地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联系,与有办学热情、积极性较高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重点确定部分专业相关的龙头企业参与办学。构建校校资源共享模式,与学术型、教学型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教师资源、课程资源、科研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
4.3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配置的课程体系。适度增加实习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专业课程的开设可探索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将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到合作企业或实习实训基地,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有效机制,吸引合作企业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参与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建设,使课程及教学设计与行业企业用人能力标准直接对接。探索订单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大型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订单,根据订单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核心课程。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置特色课程,将企业需求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紧密联系。
4.4 围绕品牌建设,探索特色管理模式
品牌建设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渠道之一。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民办高等学校后,不再享有母体院校的品牌效应,打造自己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转设与转型后,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应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基础,探索符合其办学特色及发展目标的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学校的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行政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独立学院各项能力的提升,逐步培育自身品牌。组织管理方面要优化治理结构,完善组织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培育校园文化,提高整体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方面应强化教学组织和日常管理,做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抓好实习实训与实践课程的组织与安排;学生管理方面应结合生源特点、专业特点等,积极探索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学业与就业有机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行政管理方面要力求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强化行政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水平,尤其应加强内外部协调、沟通的能力,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组织、统筹内外部资源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徐阳华.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与前瞻[J].华东经济管理,2005(11).
[2]赵娟.独立学院的发展战略与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6).
[3]金秋萍.独立学院转设的实践与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4]丁莉.我国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