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手语”引入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之中,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手语”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手语”游戏中愉悦地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教学中的实例说明了“手语”游戏教学巧用在认知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处和学生的情感发展处所取得的成功。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手语;巧用;低年级;数学课堂 ; 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经常组织“手语”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证明,“手语”游戏教学不但可以使儿童身心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也是启发小学生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因为“手语”游戏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的活动之中,小朋友们在这种新鲜、有趣、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积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手语”引入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之中,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手语”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手语”游戏中愉悦地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呢?下面以教学中的一些片断为例说明“手语”游戏教学的成功之处:
1 “手语”巧用在认知的生长点
“手语”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语言,是体态语言的一个分支,有别于教师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它却有其不可比拟、替代的作用,因为“手语”能传情、能表意,具有丰富的表达力,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讲课内容,辅以自然、协调、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数字1-10”这一课时,由于“1-10”小朋友在幼儿班已经接触过,有点熟识,但在本册教材中,它们是孩子认知的起点,它承启着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是构筑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点,在此时激发学生爱数学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又因为小朋友们刚跨入校园几天,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且容易分心,其持续时间一般为8-10分钟。8-10分钟的热情一过,他们的注意力便开始不集中了。此时教师如果用一些“注意了!”、“坐好听!”“小手不准动!”等命令式语句来强迫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时教师不妨借用“手语”来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套非常有代表性又有趣的“1-10”的“手语”,小朋友们非常喜欢。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手语”,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1-10”的数字和“手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师生一起的“你说我做,我做你猜”等一系列活动中牢牢地记住了这10个数。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是为20以内的加、减法作准备的,又是一个新知的生长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年经常听到老师们反馈说对于“16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效果又不大,我就设想用小朋友原先掌握的“手语”采用“对口令”游戏,让小朋友去玩、去对、去演:“我是10,我是8,10和8组成18。……”就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全班小朋友都牢牢地记住了11-20各数的组成。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小朋友喜爱的“手语”游戏,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手语”巧用在知识的形成处
新课程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入学习角色、获取过程体验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这亮点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为在很多课堂教学上真正参与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或陪读、陪演习,学生的参与面显得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实践,我发现“手语”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来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来。在教学“10以内任意一个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手语”游戏来组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不错。因为10以内任意一个数的组成和加减法,小朋友在实物感知得到的算式与抽象成单独的算式两者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如意单靠模仿记忆很吃力。于是我先出示自编的好听的音乐旋律,创设了一个非常愉悦的学习氛围,当全班小朋友歌声响起时,我和小朋友边击掌做“手语”游戏,边合着节拍说数,欢快的音乐声伴随着小朋友找朋友、对口令。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口算出10以内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因而10以内任意数的组成、加减法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又如在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我就和小朋友自编自导“凑十歌”。小朋友在这欢快、优美的旋律中轻松、巧妙地学会了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通过实践我还发现,这些“手语”还可以帮助小朋友提高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明显下降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往常采用的大多是机械式的口算训练,学生练得苦、累,采用“手语”游戏就完全摆脱了这一困境,在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起到了一定的促成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为此,我们借助“手语”还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现了较抽象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让学生举起右手,张开中指和食指,开口朝较大数,以帮助学生记住符号的意思,开口朝向哪个数,哪个数就大。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举右手,张开中指和食指,表示“>”;举左手,中指和食指张开,表示“<”,这样借助“手语”学生不但很容易地理解了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而且能使用“>”、“<”比较正确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通过形象的“手语”,学生对“>”、“<”含义的理解不仅透彻,记忆也深刻。
3 “手语”巧用在学生的情感发展处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低年级小朋友的情感很脆弱,他们很情绪化,俗话说:“娃娃脸,六月天”,说变就变,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手语”这无声语言的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简明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调整学生学习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运用“手语”,当学生学习认真做得好时,我就竖起大拇指“你真行!”来表扬学生,而做得不好,做小动作时,我就摸摸他的头,板正他的身体,抓住他的手停止他的小动作,……用这种富有情感的“手语”既能使学生专心于学习,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这样的语言比有声言语的批评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正感受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巧用“手语”,能帮助教师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地展现自己,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课堂中教师也要注意使用手语的频率,避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总之,教师有意识而巧妙地用好“手语”这一教学的交流手段,突出“手语”的作用,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地服务于数学教学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手语;巧用;低年级;数学课堂 ; 教学效率
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经常组织“手语”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一个学期的摸索实践证明,“手语”游戏教学不但可以使儿童身心愉悦、精神振奋,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且也是启发小学生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因为“手语”游戏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探究的活动之中,小朋友们在这种新鲜、有趣、活跃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他们学得主动、学得有趣、学得积极,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手语”引入到低年级数学教学之中,把数学知识合理地融入各种“手语”游戏之中,让学生在“手语”游戏中愉悦地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呢?下面以教学中的一些片断为例说明“手语”游戏教学的成功之处:
1 “手语”巧用在认知的生长点
“手语”是指一个人表达意思时手的动作姿势语言,是体态语言的一个分支,有别于教师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但它却有其不可比拟、替代的作用,因为“手语”能传情、能表意,具有丰富的表达力,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结合讲课内容,辅以自然、协调、适当的动作,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数字1-10”这一课时,由于“1-10”小朋友在幼儿班已经接触过,有点熟识,但在本册教材中,它们是孩子认知的起点,它承启着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是构筑学生数学兴趣的基点,在此时激发学生爱数学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可想而知的。又因为小朋友们刚跨入校园几天,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且容易分心,其持续时间一般为8-10分钟。8-10分钟的热情一过,他们的注意力便开始不集中了。此时教师如果用一些“注意了!”、“坐好听!”“小手不准动!”等命令式语句来强迫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时教师不妨借用“手语”来重新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套非常有代表性又有趣的“1-10”的“手语”,小朋友们非常喜欢。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手语”,并且把他们刚学过的“1-10”的数字和“手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师生一起的“你说我做,我做你猜”等一系列活动中牢牢地记住了这10个数。这样既巩固了数字的特点,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是为20以内的加、减法作准备的,又是一个新知的生长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往年经常听到老师们反馈说对于“16是由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这类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但效果又不大,我就设想用小朋友原先掌握的“手语”采用“对口令”游戏,让小朋友去玩、去对、去演:“我是10,我是8,10和8组成18。……”就这样,在愉悦的氛围中全班小朋友都牢牢地记住了11-20各数的组成。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小朋友喜爱的“手语”游戏,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际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手语”巧用在知识的形成处
新课程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入学习角色、获取过程体验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这亮点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就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为在很多课堂教学上真正参与学习的只有少部分学生,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或陪读、陪演习,学生的参与面显得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实践,我发现“手语”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来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来。在教学“10以内任意一个数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手语”游戏来组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不错。因为10以内任意一个数的组成和加减法,小朋友在实物感知得到的算式与抽象成单独的算式两者之间总有一段距离,如意单靠模仿记忆很吃力。于是我先出示自编的好听的音乐旋律,创设了一个非常愉悦的学习氛围,当全班小朋友歌声响起时,我和小朋友边击掌做“手语”游戏,边合着节拍说数,欢快的音乐声伴随着小朋友找朋友、对口令。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口算出10以内任意数的加法算式,因而10以内任意数的组成、加减法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又如在学习“10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我就和小朋友自编自导“凑十歌”。小朋友在这欢快、优美的旋律中轻松、巧妙地学会了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通过实践我还发现,这些“手语”还可以帮助小朋友提高计算能力(学生计算能力明显下降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新问题),往常采用的大多是机械式的口算训练,学生练得苦、累,采用“手语”游戏就完全摆脱了这一困境,在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起到了一定的促成作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为此,我们借助“手语”还可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时,出现了较抽象的大于号和小于号。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我让学生举起右手,张开中指和食指,开口朝较大数,以帮助学生记住符号的意思,开口朝向哪个数,哪个数就大。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大于号和小于号,让学生举右手,张开中指和食指,表示“>”;举左手,中指和食指张开,表示“<”,这样借助“手语”学生不但很容易地理解了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而且能使用“>”、“<”比较正确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通过形象的“手语”,学生对“>”、“<”含义的理解不仅透彻,记忆也深刻。
3 “手语”巧用在学生的情感发展处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低年级小朋友的情感很脆弱,他们很情绪化,俗话说:“娃娃脸,六月天”,说变就变,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手语”这无声语言的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简明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调整学生学习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运用“手语”,当学生学习认真做得好时,我就竖起大拇指“你真行!”来表扬学生,而做得不好,做小动作时,我就摸摸他的头,板正他的身体,抓住他的手停止他的小动作,……用这种富有情感的“手语”既能使学生专心于学习,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这样的语言比有声言语的批评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更能让学生乐于接受。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真正感受到: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巧用“手语”,能帮助教师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充分地展现自己,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课堂中教师也要注意使用手语的频率,避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影响注意力的集中。总之,教师有意识而巧妙地用好“手语”这一教学的交流手段,突出“手语”的作用,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与有声语言水乳交融地服务于数学教学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