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采取一次性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及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各组患者分别为15例,23例和40例。分析各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肛瘘发生率结果: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患者术后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可明显减少肛门瘘管的发生,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对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临床疗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难以自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由肛腺感染、肛裂、肛门外伤、痔疮等原因引起,其中肛腺感染引起的急性瘘管性脓肿占较大比例。以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先切开引流,形成肛瘘后再进行手术。由于30%左右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切开引流后会形成肛瘘,对患者而言,增加了再次手术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在早期进行一次性根治术[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并总结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4.5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肿痛、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出现深部脓肿时可有发热、乏力症状。
1.2 方法
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按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15例,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23例,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40例。具体手术方法为单纯切开引流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在肛门周围皮肤肿痛最明显处做放射状的切口,以排出脓液,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将脓腔彻底冲洗后用碘伏纱布填塞脓腔并包扎;切开引流挂线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在肛外脓肿的顶部与内口相应部位做一个放射状切口,注意选择引流通畅的位置,将脓腔分开后用探针寻找脓肿内口,沿探针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敞开脓腔,丝线两端分别扎于探针前与橡皮筋上,拉出探针引入橡皮筋后用止血钳勒紧,再将丝线结扎固定;一次性根治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检查脓肿确定内口,在肛门周围皮肤肿痛最明显处做放射状的切口,以排出脓液,食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肿间隔,将探针从脓腔插入进内口后从肛内引出,沿探针切开内口与脓腔,彻底清除脓腔内的硬结与坏死组织,使脓液引流通畅,需要时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给予患者正常饮食,无须特意控制大便,排便后使用消肿止痛洗剂,及时换药,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挂线患者应适时紧线。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瘘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示,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患者术后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周围间隙发生感染,继而发展成脓肿,常可自行破溃,在手术后易形成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常见的感染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一种急性感染过程,常为潜在肛瘘的表现。由于致病菌感染蔓延迅速,临床上必须对其进行早期治疗。然而,由于以往手术治疗方法疗程长,患者二次手术风险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学者多主张进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2]。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分析其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一次性根治术后患者肛瘘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术的46.47%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实践表明一次性根治术手术难度较大,但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缩短疗程[3]。一次性根治术需注意几个问题:①正确确定并处理内口:通常,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内外括约肌连接的平面上。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后,应仔细观察脓腔情况与内口位置,用探针探查内口时动作必须轻柔,耐心细致,不能粗暴盲目进针以免形成假内口。②对高位脓肿,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环,找到原发病灶后作放射状切口,切开外括约肌皮下,对其深部及耻骨直肠肌挂线。③对切口进行合理设置,一般脓肿多采用以肛门为中心的单一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与脓腔直径等长为宜,坐骨直肠窝脓肿多采用肛缘外弧形切口,切口应距肛缘1.5cm以上,否则易使肛门向内上移位,总之以脓液引流通畅为标准,必须防止复杂性肛瘘的形成。④术后及时换药,准确掌握挂线松紧度,以8~12d脱线为宜。⑤合理应用抗生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见感染为厌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混合性感染,因此必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这对创口尽早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晓东. 高位肛门脓肿一期根治方法的临床研究[J]. 中华名医论坛, 2005, 6(1): 21-22.
[2]杨永旺. 肛门直肠肠周围脓肿一期根治术临床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 26(8): 39.
[3]张发宏, 红照.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10): 78.
【关键词】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次性根治术;临床疗效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其特点为起病急,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且难以自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由肛腺感染、肛裂、肛门外伤、痔疮等原因引起,其中肛腺感染引起的急性瘘管性脓肿占较大比例。以往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先切开引流,形成肛瘘后再进行手术。由于30%左右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切开引流后会形成肛瘘,对患者而言,增加了再次手术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许多学者建议在早期进行一次性根治术[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分析并总结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4.5岁。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肛门周围肿痛、肛门坠胀、排便困难,出现深部脓肿时可有发热、乏力症状。
1.2 方法
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按其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15例,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23例,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40例。具体手术方法为单纯切开引流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在肛门周围皮肤肿痛最明显处做放射状的切口,以排出脓液,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将脓腔彻底冲洗后用碘伏纱布填塞脓腔并包扎;切开引流挂线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在肛外脓肿的顶部与内口相应部位做一个放射状切口,注意选择引流通畅的位置,将脓腔分开后用探针寻找脓肿内口,沿探针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敞开脓腔,丝线两端分别扎于探针前与橡皮筋上,拉出探针引入橡皮筋后用止血钳勒紧,再将丝线结扎固定;一次性根治术: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用1‰新洁尔灭酊消毒肛管直肠,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后,检查脓肿确定内口,在肛门周围皮肤肿痛最明显处做放射状的切口,以排出脓液,食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肿间隔,将探针从脓腔插入进内口后从肛内引出,沿探针切开内口与脓腔,彻底清除脓腔内的硬结与坏死组织,使脓液引流通畅,需要时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给予患者正常饮食,无须特意控制大便,排便后使用消肿止痛洗剂,及时换药,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挂线患者应适时紧线。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肛瘘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显示,一次性根治术组(C组)患者术后肛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术组(A组)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周围间隙发生感染,继而发展成脓肿,常可自行破溃,在手术后易形成肛瘘,是临床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常见的感染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一种急性感染过程,常为潜在肛瘘的表现。由于致病菌感染蔓延迅速,临床上必须对其进行早期治疗。然而,由于以往手术治疗方法疗程长,患者二次手术风险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学者多主张进行一次性根治术治疗[2]。本文通过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分析其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一次性根治术后患者肛瘘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单纯切开引流术的46.47%与切开引流挂线术的39.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实践表明一次性根治术手术难度较大,但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缩短疗程[3]。一次性根治术需注意几个问题:①正确确定并处理内口:通常,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内外括约肌连接的平面上。切开脓肿排出脓液后,应仔细观察脓腔情况与内口位置,用探针探查内口时动作必须轻柔,耐心细致,不能粗暴盲目进针以免形成假内口。②对高位脓肿,应注意避免损伤肛管直肠环,找到原发病灶后作放射状切口,切开外括约肌皮下,对其深部及耻骨直肠肌挂线。③对切口进行合理设置,一般脓肿多采用以肛门为中心的单一放射状切口,切口长度与脓腔直径等长为宜,坐骨直肠窝脓肿多采用肛缘外弧形切口,切口应距肛缘1.5cm以上,否则易使肛门向内上移位,总之以脓液引流通畅为标准,必须防止复杂性肛瘘的形成。④术后及时换药,准确掌握挂线松紧度,以8~12d脱线为宜。⑤合理应用抗生素,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见感染为厌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混合性感染,因此必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这对创口尽早愈合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晓东. 高位肛门脓肿一期根治方法的临床研究[J]. 中华名医论坛, 2005, 6(1): 21-22.
[2]杨永旺. 肛门直肠肠周围脓肿一期根治术临床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6, 26(8): 39.
[3]张发宏, 红照.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1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