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儿童的身心成长过程中,学前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儿童以后的音乐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学前音乐这个学科本身做出充分的理解,要能了解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将影响儿童音乐教学的一些问题处理好,借助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良好的协调和处理,以此来达到高效的学前儿童教育。
【关键词】学前音乐;音乐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43-02
学前音乐教育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教师方面、儿童方面、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时间等哥哥因素。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调节好,能够有效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效果。本文针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作一个讨论研究。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因教师的因素导致的教学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设计和组织的角色,同时需要进行幼儿活动的领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直接对活动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表情、话语、动作和情绪。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分为三步,第一步由老师通过朗诵儿歌的方法,对儿童的动作进行领导和控制,第二步教师在朗诵的同时加上手脚上的动作,第三步加上音乐,教会儿童在教师的言语指导下对行为和想法进行控制,实现自觉的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方面太过依赖,让音乐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本来存在的美感,然后让学生丧失了自主能力和学习兴趣,很小的年龄就对学习产生了障碍。
(二)由儿童自身引起的学习问题。因为学前儿童的年龄很小,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习的想法,同样的理解方面、记忆方面、创造方面都不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儿童的特质,就会出现学生情绪不积极、没有注意力的现象,也可能教师过分的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导致学生过度的兴奋,以至于回不到课堂中来。
二、清除教学障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时,音乐教育这个科目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有很明显的规律性,要清楚存在于较适合儿童的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需要根据这个规律进行教师自身的提升,将儿童身体中的主动性进行完发掘和发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保持和谐的教学情感。
(一)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调整,教师要能整体性、综合性的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任务。音乐学科带有审美性质,拥有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老师的教育理念角度来看,音乐活动的作用是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所有要根据音乐活动的具体要素隐形目标确立,明确教学重点。
(二)再者就是对教学的设计,幼儿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感情和十足的理智。教师要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勇于挑战,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做到:语言参与、歌声婉转、语句顿挫、眼神环视、反省自身,将表情、说话、动作、情绪将儿童带动起来,让儿童能够主动参与进学习之中。多次试验结果验证,教师进行范唱,儿童倾听时,能够显著增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装扮、说话声音、肢体动作都需要和音乐作品的气氛相同。教师自身的情绪表达、说话语言、肢体动作能够融入音乐气氛中去,这时能达到和作品相同的意境审美,使学生能够和教师在见识、思维、感受上的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着重考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音乐比较看重学生的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所有学生又有机会单独进行歌唱表演,每个儿童都有被他人尊重的权利,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音乐活动中活跃起来。老师要创建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在孩子进行音乐自主表演的时候,能发挥的更加自然。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应对学生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对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认识的更好。每一次积极地赞赏都能使儿童在个性表演中获得愉悦的回报,这样的激励能让儿童拥有更大的自信心和更强的自我表现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快乐。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学前音樂的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开放性,儿童在学习的时候会充满活力,这需要教师能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单单是使用传统的教学道具,还有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很多老师都发现,儿童对动画非常感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将儿歌进行一些改编之类,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家庭双向教育的成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教育,并辅以正向积极的引领和学习。
三、遵从幼儿的成长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再加上教育自身的性质联合决定。在进行学前音乐的教学时,要能维持学生的整体情绪在较高状态,保持适度的兴奋进行音乐教学,这需要教师有足够高的教学素养。音乐课堂的讲课过程中,要维持幼儿的兴奋程度在一定状态,免得幼儿的太过兴奋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将教学秩序维持到有张有弛、静动结合的程度。要保持儿童学习过程中有很好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秩序的维护,并对维护秩序所带来的成果有很强的成就感。
(一)将幼儿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完全激发出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规定了,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开发和挖掘。据有关研究,孩子成长到4岁就可以获得一半智力,剩下的一半一直到17岁逐渐获得。由此可知,在幼儿时期对于孩子的创造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音乐中有很强的创造性,这对于幼儿来说能够获得很多想象空间和创造思维,儿童也能从音乐中获取到各种信息。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思维特点,将其利用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对音乐也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思考。
(二)对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多数家长并没有重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培养,在家庭中对培养幼儿的音乐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家长要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供孩子进行音乐学习;其次,为孩子创建优良的艺术氛围,平时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音乐会、儿童剧之类的节目,让孩子在音乐氛围中生成对音乐的兴趣;最后,找到多种多样的音樂素材,对孩子的音乐识别能力进行锻炼,让孩子能够将自身的音乐能力展现出来,来提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
(三)对幼儿音乐课程进行改进提高。教师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时,在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应把合适的音乐素材融入到课程之中,这里就有很多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在里面。对学前音乐课程提前做好设计工作,需要教师先了解到每一份孩子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使用各种方法让儿童能一直朝目标前进。现在很多学前音乐老师都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在今次那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像是裁判员和规则设计员,幼儿像是参长跑运动的运动员,幼儿在跑道上不断奔跑,完成自己的目标,而老师这时候也有引导和带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下的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将幼儿对音乐的想象融入到教学操作之中,能使幼儿有更多的音乐感悟,对教育的有效性方面也能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于洋.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2)。
[3]林园.体验性学习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探索和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4]李琳琳.从奥尔夫与铃木教学法的比较中看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旭(1989—),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关键词】学前音乐;音乐教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43-02
学前音乐教育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有教师方面、儿童方面、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时间等哥哥因素。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调节好,能够有效提升学前音乐教育的效果。本文针对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作一个讨论研究。
一、当前学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一)因教师的因素导致的教学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设计和组织的角色,同时需要进行幼儿活动的领导。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直接对活动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教师的表情、话语、动作和情绪。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分为三步,第一步由老师通过朗诵儿歌的方法,对儿童的动作进行领导和控制,第二步教师在朗诵的同时加上手脚上的动作,第三步加上音乐,教会儿童在教师的言语指导下对行为和想法进行控制,实现自觉的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语言方面太过依赖,让音乐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本来存在的美感,然后让学生丧失了自主能力和学习兴趣,很小的年龄就对学习产生了障碍。
(二)由儿童自身引起的学习问题。因为学前儿童的年龄很小,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学习的想法,同样的理解方面、记忆方面、创造方面都不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没有深入了解儿童的特质,就会出现学生情绪不积极、没有注意力的现象,也可能教师过分的渲染了课堂的气氛,导致学生过度的兴奋,以至于回不到课堂中来。
二、清除教学障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时,音乐教育这个科目具有很明显的特点,儿童自身的发展也有很明显的规律性,要清楚存在于较适合儿童的因素引起的教学障碍,需要根据这个规律进行教师自身的提升,将儿童身体中的主动性进行完发掘和发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保持和谐的教学情感。
(一)首先是教学观念的调整,教师要能整体性、综合性的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任务。音乐学科带有审美性质,拥有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在老师的教育理念角度来看,音乐活动的作用是让幼儿能够全面发展,所有要根据音乐活动的具体要素隐形目标确立,明确教学重点。
(二)再者就是对教学的设计,幼儿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感情和十足的理智。教师要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勇于挑战,进行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做到:语言参与、歌声婉转、语句顿挫、眼神环视、反省自身,将表情、说话、动作、情绪将儿童带动起来,让儿童能够主动参与进学习之中。多次试验结果验证,教师进行范唱,儿童倾听时,能够显著增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组织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装扮、说话声音、肢体动作都需要和音乐作品的气氛相同。教师自身的情绪表达、说话语言、肢体动作能够融入音乐气氛中去,这时能达到和作品相同的意境审美,使学生能够和教师在见识、思维、感受上的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着重考虑儿童的个性化发展。音乐比较看重学生的表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让所有学生又有机会单独进行歌唱表演,每个儿童都有被他人尊重的权利,让所有学生都能在音乐活动中活跃起来。老师要创建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在孩子进行音乐自主表演的时候,能发挥的更加自然。当学生表演完之后,教师应对学生大力支持和鼓励,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创造力、想象力,对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认识的更好。每一次积极地赞赏都能使儿童在个性表演中获得愉悦的回报,这样的激励能让儿童拥有更大的自信心和更强的自我表现力,从而得到更多的快乐。
(四)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学前音樂的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开放性,儿童在学习的时候会充满活力,这需要教师能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单单是使用传统的教学道具,还有现代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很多老师都发现,儿童对动画非常感兴趣,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一点,将儿歌进行一些改编之类,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家庭双向教育的成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教育,并辅以正向积极的引领和学习。
三、遵从幼儿的成长发展
学前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再加上教育自身的性质联合决定。在进行学前音乐的教学时,要能维持学生的整体情绪在较高状态,保持适度的兴奋进行音乐教学,这需要教师有足够高的教学素养。音乐课堂的讲课过程中,要维持幼儿的兴奋程度在一定状态,免得幼儿的太过兴奋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将教学秩序维持到有张有弛、静动结合的程度。要保持儿童学习过程中有很好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秩序的维护,并对维护秩序所带来的成果有很强的成就感。
(一)将幼儿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完全激发出来。我国的素质教育规定了,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有效开发和挖掘。据有关研究,孩子成长到4岁就可以获得一半智力,剩下的一半一直到17岁逐渐获得。由此可知,在幼儿时期对于孩子的创造性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音乐中有很强的创造性,这对于幼儿来说能够获得很多想象空间和创造思维,儿童也能从音乐中获取到各种信息。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个思维特点,将其利用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在游戏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儿童在玩耍的同时对音乐也进行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思考。
(二)对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多数家长并没有重视孩子在音乐方面的培养,在家庭中对培养幼儿的音乐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家长要主动培养幼儿听音乐的习惯,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供孩子进行音乐学习;其次,为孩子创建优良的艺术氛围,平时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音乐会、儿童剧之类的节目,让孩子在音乐氛围中生成对音乐的兴趣;最后,找到多种多样的音樂素材,对孩子的音乐识别能力进行锻炼,让孩子能够将自身的音乐能力展现出来,来提升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力。
(三)对幼儿音乐课程进行改进提高。教师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时,在提升幼儿音乐课堂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应把合适的音乐素材融入到课程之中,这里就有很多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在里面。对学前音乐课程提前做好设计工作,需要教师先了解到每一份孩子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使用各种方法让儿童能一直朝目标前进。现在很多学前音乐老师都是用这种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在今次那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像是裁判员和规则设计员,幼儿像是参长跑运动的运动员,幼儿在跑道上不断奔跑,完成自己的目标,而老师这时候也有引导和带领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老师所布置下的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学前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将幼儿对音乐的想象融入到教学操作之中,能使幼儿有更多的音乐感悟,对教育的有效性方面也能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音乐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于洋.对学前音乐教育研究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1(2)。
[3]林园.体验性学习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探索和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
[4]李琳琳.从奥尔夫与铃木教学法的比较中看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D].山东大学,2010。
作者简介:陈旭(1989—),女,河南平顶山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