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混合痔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 90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关键词:混合痔;分段缝扎;外剥内扎;微创术
混合痔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内外痔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为探讨混合痔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 45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1 例,年龄 18~75 岁,平均年龄(34.20± 10.50)岁,病程 1~48 年,平均病程(22.10± 0.50)年,其中 10 例合并糖尿病,15 例合并高血压病,20 例合并肛裂;观察组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 19~76 岁,平均年龄(34.56± 10.52)岁,病程 1~47 年,平均病程(21.36± 0.63)年,其中 11 例合并糖尿病,14 例合并高血压病,20 例合并肛裂;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 在 11、7、3 的点位分别进行外剥内扎手术,于齿状线旁用组织钳将混合痔提起,行反“V”形的切口,并经外痔顶部将皮肤切开,达外痔的外缘处,对外痔组织予以剥离,并对部分外痔的皮肤予以保留,将外痔剥离至距齿状线 0.3cm 处,于内痔的基底部进行双重结扎,将部分痔核切除,且将其结扎痔核的基底部结扎线下方的粘膜与顶端缝合,手术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水平,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观察组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术前一晚用肥皂水进行清洁灌肠,术中取左侧卧位,对腰腧穴予以麻醉,并对骶尾部、肛门与直肠下段予以消毒,扩肛,将痔核暴露,了解其分布等情况,取 1∶1 的消痔灵照四步法注射内痔,对痔体进行轻柔按压,选择中弯止血钳钳夹内痔的基底部,用“10”号慕丝线行“8”字形缝扎内痔,于齿状线上方 0.5cm 处分段缝扎内痔,各内痔≤4 处结扎,各结扎点错落,且相邻的结扎点之间留足够的黏膜桥;分段将突起外痔钳夹,作梭形切口达齿状线下,将外痔赘皮切除,切口间注意对完整皮桥的保留,皮桥宽度>0.5cm,并注射混合剂。两组术后均予以 24h 的流質饮食,3d 的止血药与抗生素治疗。
2、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的疼痛、出血、排尿障碍、肛缘水肿、皮赘形成的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据以下标准对混合痔的疗效进行判断
效果判断--显效:痔体与症状消失;有效:痔体缩小,症状得以改善;无效:痔体与症状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判断--0度:肛门无疼痛感;Ⅰ度:轻微疼痛,不影响患者休息,且无需用止痛药;II度:疼痛明显,影响到患者休息,尚能耐受;III度:患者疼痛剧烈,坐卧不宁,难以耐受,需应用止痛药物。
4、结果
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显效占82.2%;疼痛0度40例,I度2例,II度2例,III度1例,疼痛0度占88.8%。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显效占55.5%;疼痛0度17例,I度20例,II度5例,III度3例,疼痛0度占37.7%。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7%,明显高于对照组 88.8%,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比对照组轻,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讨论
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4混合痔较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有较明显的优点,虽然存在术前准备稍繁琐,术中操作较传统术式复杂,劳动强度稍大等因素,但理应在行手术治疗时多加以考虑,尽量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减轻手术痛苦,缩短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安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混合痔45例临床观察
[2]李晖 、丁皓蕾 、张吟秋 、张玲 ,中国肛肠病杂志 保留齿状线分段切扎并肛门成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3]李刚 彭旭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4]海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 90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
关键词:混合痔;分段缝扎;外剥内扎;微创术
混合痔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内外痔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为探讨混合痔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的效果,笔者回顾性分析 45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1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1 例,年龄 18~75 岁,平均年龄(34.20± 10.50)岁,病程 1~48 年,平均病程(22.10± 0.50)年,其中 10 例合并糖尿病,15 例合并高血压病,20 例合并肛裂;观察组男 23 例,女 22 例,年龄 19~76 岁,平均年龄(34.56± 10.52)岁,病程 1~47 年,平均病程(21.36± 0.63)年,其中 11 例合并糖尿病,14 例合并高血压病,20 例合并肛裂;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治疗: 在 11、7、3 的点位分别进行外剥内扎手术,于齿状线旁用组织钳将混合痔提起,行反“V”形的切口,并经外痔顶部将皮肤切开,达外痔的外缘处,对外痔组织予以剥离,并对部分外痔的皮肤予以保留,将外痔剥离至距齿状线 0.3cm 处,于内痔的基底部进行双重结扎,将部分痔核切除,且将其结扎痔核的基底部结扎线下方的粘膜与顶端缝合,手术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水平,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观察组行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术前一晚用肥皂水进行清洁灌肠,术中取左侧卧位,对腰腧穴予以麻醉,并对骶尾部、肛门与直肠下段予以消毒,扩肛,将痔核暴露,了解其分布等情况,取 1∶1 的消痔灵照四步法注射内痔,对痔体进行轻柔按压,选择中弯止血钳钳夹内痔的基底部,用“10”号慕丝线行“8”字形缝扎内痔,于齿状线上方 0.5cm 处分段缝扎内痔,各内痔≤4 处结扎,各结扎点错落,且相邻的结扎点之间留足够的黏膜桥;分段将突起外痔钳夹,作梭形切口达齿状线下,将外痔赘皮切除,切口间注意对完整皮桥的保留,皮桥宽度>0.5cm,并注射混合剂。两组术后均予以 24h 的流質饮食,3d 的止血药与抗生素治疗。
2、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的疼痛、出血、排尿障碍、肛缘水肿、皮赘形成的发生率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据以下标准对混合痔的疗效进行判断
效果判断--显效:痔体与症状消失;有效:痔体缩小,症状得以改善;无效:痔体与症状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判断--0度:肛门无疼痛感;Ⅰ度:轻微疼痛,不影响患者休息,且无需用止痛药;II度:疼痛明显,影响到患者休息,尚能耐受;III度:患者疼痛剧烈,坐卧不宁,难以耐受,需应用止痛药物。
4、结果
观察组:显效-3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显效占82.2%;疼痛0度40例,I度2例,II度2例,III度1例,疼痛0度占88.8%。
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显效占55.5%;疼痛0度17例,I度20例,II度5例,III度3例,疼痛0度占37.7%。
观察组总有效率 97.7%,明显高于对照组 88.8%,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比对照组轻,且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4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5、讨论
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4混合痔较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有较明显的优点,虽然存在术前准备稍繁琐,术中操作较传统术式复杂,劳动强度稍大等因素,但理应在行手术治疗时多加以考虑,尽量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减轻手术痛苦,缩短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张安国,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保留齿状线分段缝扎微创术治疗混合痔45例临床观察
[2]李晖 、丁皓蕾 、张吟秋 、张玲 ,中国肛肠病杂志 保留齿状线分段切扎并肛门成形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3]李刚 彭旭东 结直肠肛门外科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4]海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 保留齿线分段缝扎微创术式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