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这些棘手的问题你遇到过吗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个学生能否较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他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教育者不能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教育的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这应该得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引起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在学校的“父母”,学校的教育往往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父母的行为举止、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在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家庭教育现状受社会与经济等因素影响,许多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加之过于依赖学校与老师,导致出现了一些家长连学生在校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甚至都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开展家庭教育。种种原因会导致学校与班主任老师的压力與日剧增,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又要关系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分身乏术。因此,如何做好学校班主任老师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改进家庭教育的现状,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
  1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人格特征的塑造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特征。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而且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为了在家庭教育中取得积极的效果,为了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应当建立协调教育型家庭。
  2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养成
  道德品质是后天形成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孩子的社会生活知识和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可以说,家庭是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的摇篮,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养成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动机的培养,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要培养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真正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在步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无论身理与心理也同时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生中性格极为敏感的一个阶段,这会使得学生产生许多异于以往的特点。孩子的这些身理与心理上的变化,无形中加剧了班主任教育的难度。所以,班主任更需要寻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老师”,家长在家里与学校的班主任共同形成犄角之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班主任应该及时在教育方面与家长经常进行沟通和合作。并且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友善的合作关系,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班主任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最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3 无条件积极关注孩子的生活
  家长需营造一种无条件积极关爱的家庭氛围,告诉孩子,不论你是否考好,我都爱你,不论你的成绩如何,你都是我最爱的宝贝,所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共同面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安全感,更加积极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考试等方面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
  4 以抱持的心态对待孩子
  抱持将的是一种状态。家长需要用一种既不压制也不溺爱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需求以及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让孩子知道并深信不疑,父母是爱自己的,但是也会对自己有所限制和要求;父母给自己勇气和空间去探索世界,也不会嘲笑自己探索失败的样子;父母会帮助自己分析事件的始末,也会温柔地告诉自己做错了什么,基于此孩子会产生安全感与探索世界的勇气。
  5 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改进的策略
  5.1 加大教育投入,强化合作意识
  学校与班主任教师应该在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方面,加大对学生父母的培养,促进学生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更加全面与广泛的认知。
  家长必须发挥作为学生学习主体引导的作用,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学习家庭教育的方式。例如,学校班主任与家长可以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互帮小组活动,邀请优秀的家庭教育代表参与会议,相互交流,并且传授优秀的家庭教育方式。
  5.2 改变传统观念,实行平等交流
  班主任和家长应该摒弃原有的传统教育观念,从自身实际的角度出发,全面认识到平等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新观念的培养,立于解决学生问题的出发点,充分认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班主任和家长应转变传统的教育关系,班主任要适当的放话语权与支配权给家长,加强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班主任还要充分收集与聆听学生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进而使得班主任和家长形成平等交流,发挥班主任在家长教育中的最大作用。
  5.3 创新合作方式,增强沟通效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班主任与家庭教育的形式不比拘泥于家访的模式。在过去,由于收到条件与环境的限制,班主任与家长在学生教育的交流多形式于学校的家长会和家访,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班主任十分劳累。新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设备,在学校或者办公室就能够及时的与家长沟通,无论是大会议还是单个沟通的小会议,都能够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增强解决学生问题的效率。班主任于家庭教育来说,举足轻重。但是家长需加强教育观念,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5.4 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与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刚好相反,他们会尽量“蹲下身子与孩子交流”、“穿起孩子的鞋走路”。在孩子产生问题的时候,反思、好奇、探索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怎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状态,自己如何教孩子才能学会。   5.5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
  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关怀,但是这种爱与关怀却缺少边界,过度的保护和迁就,使孩子误以为父母是万能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此类父母也会疲于满足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感觉到无助。例如杨丽娟追求刘德华,最后,其父在香港由于无法承受家庭经济压力,绝望跳海。世人会谴责杨丽娟不考虑父母的感受和家庭的承受能力,其实这是父母溺爱的结果。
  5.6 忽视型的教养方式
  在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之下的孩子大多产生的心理包括:一是,价值感和自尊低,容易自我否定;二是,对爱、对认可的成瘾。第一种类型的心理困扰主要体现在与人交往方面,就是通俗意义上讲的自尊心太强,容易将别人的一两句不经意的话变成了对自己的否定,从而产生心理的烦恼和困扰。第二种类型的心理困扰主要体现在对于其他人的不合理需求上,希望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找到自己的“父母”,并获得他们的肯定。
  5.7 家庭教育投入少
  家长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学校过于依赖,不重视家庭教育,也不重视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能力培养,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不足。产生了过于注重学生在校的学习具体成绩,而忽视了身体与心理的发展状况。因为家长过于依赖与相信老师,教师时常占据教育的主动权,家长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而产生了教育合作不平等的现象。
  6 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教养环境
  6.1 创建有爱有界限,鼓励型的家庭教养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喜欢得到鼓励的,孩子更是如此。家庭教育多用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使孩子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这就是家庭教育也要提倡赏识教育的道理。比如,一个孩子在某一门课上考出了比过去高,但又没有很优异的成绩,就需要鼓励他说:“由于你的努力,从不迟到早退缺课,你已经比过去的自己厉害了,你很棒,我很欣赏你的努力”。
  6.2 尊重孩子的想法,平等交流
  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平等、独立的人格,人人都需要尊重和平等,孩子也不例外。平等交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平等,像对待朋友一样友好。说话要多用平等的口吻,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事先要和孩子多商量,切忌用命令的口吻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多给机会让他自由选择。
  6.3 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会承担责任
  每个人的一生,为自己承担责任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只有学会这一点,才可以真正的长大。人的成长过程中,挫折和反思也是必需的,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和失败。在孩子因为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犯错了,作为父母不要过多指责批评,要安慰孩子因为犯错误产生挫败感的内心,以及温柔地提醒他以后注意。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它要求每一个父母都是“心理学家”,用一种爱与边界的方式去处理孩子犯下的错误,用一种鼓励和肯定的方式让孩子产生勇气与安全,用不带攻击性的批评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作者单位:云南省镇雄县以勒镇毛坝小学附中)
  参考文献
  [1]王愛玲.家庭环境:重要的教育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9).
  [2]李景华,郝雁丽.家庭教育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J]关系教学与管理,2009(3)
  [3]张珂红.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J].学周刊,2013(21):91-91.
  [4]吴佳欣.论家庭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J].都市家教月刊,2014(3):118-118.
  [5]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143.
  [6]王春晖,钟绍春等.文化视域下的初中物理课程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7(5):40-45.
其他文献
七月流火,高三的孩子们已然整装待发,我们每天在“拼搏高三,决胜高考”的口号中奔跑着,一次又一次的诊断性考试接踵而来,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雨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她选择了一条“捷径”。  第一周通练,政治老师兴冲冲地告诉我:“你们班的雨,大题答得特别好,尤其是语言组织方面,逻辑很清晰。”我在想,这丫头许是开窍了吧!第二周通练,历史老师说:“你们班的雨,有一道大题大家都答得不好,就她回答的特别好,简直堪比
期刊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初中生所谓的“叛逆性”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学生小升初后,性情大变者并不少见,家校双方对其言行之叛逆甚是棘手,更苦于无从下手。  “老师,我和她爸都希望她理短发,她偏不听,怒气冲冲,我们真是无奈。您有啥建议?或者帮忙劝劝她,可好?”电话那头的母亲向我诉苦。很显然,在她眼里,这个女儿已不似儿时的乖巧懂事,而是性情乖张不可理喻。  非要理短发不可吗?再说,学校管理还算人性化,也没强迫女生
期刊
有效的家园共育模式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从目前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看到,存在部分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幼儿教学的经验出发,提出“双方相互理解,构建共育基础”“举办讲座活动,提高家长认知”“应用现代通讯,促进家园沟通”等促进家园共育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幼儿教师提供帮助。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
期刊
德为立身之本,责任感为成功之基。把学生培养成有强烈责任心的一代新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树立“责任之师”形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课堂浸润、家校社会三结合, 加强实践训练等方面论述对小学生加强责任教育,使孩子们提高责任意识,成就美丽人生。  中国是一个从来不缺少教育理论的国度,也从来不缺少教育者。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终身制的受教育场所。作为一名高
期刊
亲子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加强家校互动,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实现共同成长。但是在传统亲子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使亲子活动的有效性受到限制。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高效、优质的亲子活动。  在很多情况下,家长认为将幼儿送到了幼儿园中,幼儿的成长和提升都是幼儿园的责任,自己则处于被动位置,没有发挥对幼儿的主动教育,使得亲子关系比较疏远。实际上,家庭是孩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近些年来在幼儿教育中蔓延开来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每一个幼儿教师的深刻反思和总结,以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全面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不利影响,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带来的危害进行探索。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家长的盲目更风,使得幼儿教育“小学
期刊
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知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阅读课堂就不应该单纯地停留在语文课堂上。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就要注重亲子阅读的环节,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与家长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而家长也
期刊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要让幼儿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点,还要教育幼儿遵守班级纪律,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教学的优势,加强班级管理,提高育人水平,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幼儿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我国当下的幼儿教育逐渐在完善,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注重班级管理,在宏观基础
期刊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一直都是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了解社会责任感在初中生群体中的现状。唯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七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我们重点阐述了有关社会责任的内容。那么,在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对此困境,我们又该从何处着手解决呢?经过多年的道德与
期刊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立足于生活。初中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使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科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学好科学,利用科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所以,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深挖教材中生活化的内容,实现初中科学的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曾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