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课与数学课的优化组合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技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体验型实践性的新课程进入数学领域,正以它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日益受到学生的喜爱。
其他文献
新课改对创新非常重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可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
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还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如能善用启发法教学,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一、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必须始终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有效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简单地把教学方案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努力捕捉学生身上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和“生成资源”,敢于突破预期的目标,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带领学生走向生成和开放的广阔天地,从而使学生的创新人格得到充分的展现。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的思维总是有一定的惰性,自以为教了十多年的书,应付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教学不成问题。备课、上课、练习与考试以巩固学过和知识,这一整套早已形成的常规教学模式被我机械地操
背景描述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学要求是,
在数学课上通常是首先出示“例题”,再介绍分析的方法,有时需要画一画“示意图”等,供学生模仿、学习、辅助理解。一提到“模仿”,很多教师便会想到机械重复,这是课堂的大忌。经过几轮的教育改革,“自主探索”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无可厚非,但是,从事了多年教学工作的我,却在不断的教学、研究、学习中发现,过度的“探索”、“体验”会令学生“发散”有余而“有序
记得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洁诺特说过:“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课堂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能够让孩子们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教师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教师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也能伤人,更能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是恶化或解除,儿童是否受到感化,全决定于教师。  也记得法国作
摘 要: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我们试着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孩子逐渐入情入境地走进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并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深入透彻,欣赏更有滋有味。并逐渐形成生动的语言审美能力,享受朦胧的色彩、嗅觉、情感、意象等各种审美联觉。  关键词:朗读 享受 审美联觉 美形 美色 美味 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