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象体味情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04468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体系当中,古诗词教学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模块,也是教师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古诗词鉴赏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审美熏陶,也能使学生与诗人形成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意象是古诗词表现美感的集中体现,由诗人所创设,体现了外界的景物与诗人内心感受的统一,是思想情感借助外景的一种表达形式。分析意象能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涵形成深入理解。文章以初中古典诗歌意象为切入点,对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一般规律以及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策略作一个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意象教学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意”和“象”相互交融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觀的物象相结合的最终呈现。在我国的古诗词发展历程中,从《诗经》《楚辞》一直到唐代的诗歌,诗人们通过描写大量的意象,将诗歌的内涵呈现出来。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诗歌鉴赏活动中,若要使古代诗歌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应该注意讲究意象教学的策略,准确把握诗歌意象,从而理解诗歌内涵与主旨,迅速提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效率。
  一、 古典诗歌意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意象”一词,古已有之,如老子的“大象无形”说。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有景物,有事物,有人物,有象征性、比喻性、描述性等等多种呈现,而这些林林总总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通用意象”和“独特意象”。
  所谓“通用意象”,指的是古诗词中的审美意象并不会受到时间、人物以及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不同场合、不同作者的诗歌中共同使用,也就是某个意象在不同的古诗词中都可以建立共同的审美意象,在每一首古诗词中也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含义。例如,“明月”这个意象,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出现,体现为基本审美涵义大致相同。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当中的“明月”所代表的意象是思念家乡,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这些“月”也具有同样的涵义,都明确代表着思乡之情。这就是诗歌意象“普遍通用”的特点。
  所谓“独特意象”,是指某个意象在具体诗作中代表着独有和特别的涵义。从古诗词审美意象的角度来看,独特主要指的是一些意象在具有普遍通用的特点之外,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中又具有独特的含义。例如,尽管在“今夜月明人尽望”与“床前明月光”当中的“月”都表示思念家乡,但是在两首不同的古诗中“月”又表现出独特的意思。其中,“今夜月明人尽望”这句诗中,诗人描写了在中秋佳节人们抬头仰望月亮的状态,而诗人在月下独自徘徊,勾起了思念家乡的情感。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自己望月感怀的心情,而是将他人眼中的月亮作为寄托,表达了“秋思落谁家”的感叹。在这首古诗中,诗人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将“明月”意象的思乡涵义表达出来,展现出一种比较朦胧的美感。而“床前明月光”这句古诗中诗人所描写的月亮是自己直接看到的景物,虽然在这里“明月”也蕴含着思乡之义,但是李白的表达方式更加朴素直接,体现了放旷自然的独特的语言艺术。
  二、 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一般规律
  大多数事物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内在规律,古诗词中的意象审美也同样存在一般规律。纵观我国大量的古典诗歌,承载诗人情感的意象是极为丰富的,比如“梅花”“明月”“落日”“大漠”“菊花”“子规”“大雁”“燕子”等。这些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意象都存在一定的规律。例如,“月亮”是古诗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意象,其被赋予了较多种理解,但是从大的角度来看,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渲染离别,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友人、家乡的思念所带来的愁绪。第二,富含哲理的人生感慨。比如,“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些句子都有人生的感伤,但哀而不伤,更多的是诗人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第三,感叹人生失意,抒发孤寂愁苦的情怀。如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酌成醉,邀月为朋,心中何等孤寂愁苦!第四,创设一种阔大磅礴的情境。很多诗人都会借助月亮来描写景物的特点,将辽阔的画面呈现出来。比如,“月涌大江流”“欲上青天揽明月”等,都带给人豪放不羁、雄浑苍茫的意境,激发读者的向往旷达之情。上述的四种意象就是“月亮”的一般规律。尽管不同的诗人对于月亮的描写方法存在差异性,月亮出现的时间以及环境都不相同,但是其所承载的意象却具有通用的特点,比如“兰花”“荷花”“菊花”等意象,都常常用来表示高洁的情操品节。
  三、 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意象的内涵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使得诗人通过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思想能够直观的浮现在头脑当中,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优美以及深远的意境。这种体会很难通过教师直接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形成理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理解意象的内涵。意象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及共鸣性,是一种外在形式与情感思想相互融合的状态。例如,教师讲解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古词时,针对其中的“明月”意象,引导学生从月圆的景物状态逐渐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团圆,通过月缺的状态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以形式作为切入点找到二者的相通之处,并以此进行想象,从而深刻理解意象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能够使学生理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诗文的内涵,并能进一步理解诗人为什么有“明月几时有”之问,理解“不应有恨”的自我安慰与超然解脱,通过品读意象的内涵而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二)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分析意象的特征
  从意象的内涵来看,其表达的是一个以典型物象作为载体的表意形式,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与具体性,能够被读者所感知。意象不仅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也是诗人通过审美以及文字所创造出来的情感与思想的载体,表达了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心世界之间的统一。意象是一种表象与意义相互融合的状态,使得思想情感能够被给予现实寄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于意象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例如,教学到《商山早行》这首古诗时,古诗的颔联只有十个字,却具有多个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几个意象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一种具有深邃意义的情境。鸡鸣之声从朦胧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这些意象的组合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地描绘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氛围,烘托出早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如果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分析这些意象的表意特征,让学生体会诗歌中所用意象创设的特殊意境,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提升诗歌鉴赏的能力素养。   (三)深入研读古诗创作手法品味意象情境
  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并不是随意堆砌,而是一种艺术的呈现。诗人通常会采用较为巧妙的表现手法,将意象进行灵活的组合,创设与自己情感相符的意境。初中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古诗创作手法,比如,对偶、拟人、比喻等,也可以通過虚实结合、寄情于景、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突出诗词中的意象。通过鉴赏对诗词意象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呈现诗词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诗句深入到诗人的内心与情感世界当中,从而对诗词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讲解到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古诗时,其中一句“征蓬出汉塞归,归雁入胡天。”诗人用“蓬”与“雁”进行自比,表示自己好像在风中飘飞的蓬草,以及向北飞的大雁。这是一种对偶与比喻手法相结合的表达形式,呈现了诗人漂泊的身影以及孤寂落寞的心境。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手法的分析,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诗词意境的理解。
  (四)品读古诗意象感受诗歌的意蕴之美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品读古诗词的意象也就是从综合性的角度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以及文学特点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可以从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进行。对于古诗词中的字、词、句所呈现的特色进行细化的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品读古诗意象感受到诗歌的意蕴之美。例如,教师讲解到《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词时,几乎在整首词中每一句都包含意象的成分,比如,“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这些意象的组合勾勒了一幅游子在秋天傍晚踽踽独行的景象,其中的每一个意象都能使人感受到孤独凄凉,而“小桥、流水、人家”则描绘了乡村炊烟袅袅,温馨祥和的景象,两相对比,游子之断肠也就更好理解了。另外,在一些古诗词中,很多的意象仿佛达成共识,都被赋予了固定的含义。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比如,“大雁南飞”代表着游子们的思乡情怀;“折柳”是一种对于分别之苦的暗示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意象,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强化其对于古诗词意象的认知。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教材中古诗词中的意象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内涵以及特征,并通过分析诗歌的创作手法,品味意象创设的不同情境,感受诗歌的意蕴之美、情感之美。通过文章对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一般规律以及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尉红斌.初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7.
  [2]刘晓梅.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美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2019(30):92-93.
  [3]李健.古韵新编 后继有人:初中生古典诗歌创作教学的一点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1):29-30.
  作者简介:
  李增超,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央强调“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面对麦盖提教育现实,日照援疆指挥部以教育发展中心为龙头,做出了全方位、针对性、实质性探索。做到了立体推进、综合施策、精准对接和持续发力。    关键词: 教育援疆;调研;发展      教育援疆情况调研,一方面为麦盖提教育精准把脉,另一方面也为教育援疆总结经验,以便为以后的援疆工作积累经验和做法。调研组通过一周的查阅档案资料,
摘要:素质教育时代,德智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实践中经常出现重智育轻德育,或将二者分离的现象。本文在理解何谓德育和智育以及分析德智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以一次科学全国赛为案例,分析了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可能反映出的问题,如个人主义问题,安全问题,素质行为问题等,再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也因此在一段时间后,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智育;科学  一、 前言  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越来越重视
摘 要: 小学生这一群体普遍都具有好奇心强、对游戏怀有极大热情等特点,将游戏元素融合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之中将极大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灵活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游戏,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以推动学生对课程的高效学习,并且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本文主要分析如何运用游戏推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以供教授该课程的同仁的参考。  关键词: 寓教于乐;游戏教学;道德与法治  一、 引言 
摘要:道法课是中学时代的重要课程,良好的道法教育,有利于铸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法人才。作为初中道法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学习,其中很值得一提的是: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传统的道法课堂,教师注重道法理论的传授,甚至是以知识教知识,或就表面上的时政灌输教育,无法让学生将道法理论更好地内化,更谈不上健康生活等素养的渗透与培育。笔者,在近期课题研究
摘要:在如今万物互联的这个时代,各个地区都在极力地推广普通话,尤其是在校园内,“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这一标语早已遍布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普通话虽然是各地通用的规范语言,但远远不如方言来的亲切。方言作为日常交流用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较为频繁,与普通话相比之下很多场合场景较为方便有效,已经成为全国每个地区的特色之一。然而要继承和发展这种方言特色,就必须要从祖国未来的一代——幼儿就开始其方言教
摘要:唐江澎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在国内首创“体悟教学”法,以教师在“教”中的“体悟”,去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中“体悟”。唐老师的“体悟教学”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内在变化,关注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特去体悟、去构建个体知识,从而形成对所学内容富于“个人意义”的理解。促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本该就有的生机,凸显学习本该就有的意义。  关键词:唐江澎;体悟教学;个人意义;新诗鉴赏  唐江澎老师
摘 要:试卷讲评课是对检测是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型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试卷讲评课变为单一的讲题和订正错题,课堂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好,因此,笔者对小学数学高段试卷讲评课展开研究,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便于更好地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等级,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段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  一、 问题提出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是作为检查
摘 要: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已落下帷幕,纵观试卷命题及反馈结果,此次考试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与以往有差异。英语阅读是中学生语言认知、文化学习以及思维训练的必备能力,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能力考查当中占比相当重要,因此,从2019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阅读部分命题切入去探索英语阅读与中学生素养的融合与联系,能厘清英语阅读命题及教学的深层脉络,促使英语教学朝着深层次、高效的方
摘 要:初中化学的知识内容与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首先在宏观上把握好基本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再着眼课堂,力求上好每一节化学课。文章首先从宏观上探讨了初中化学教学的三点基本策略,即抓住初中化学内容的三个核心(“守恒”“量差”“干扰”);基础知识的教授要讲求客观规律;要特别重视碳和金属的教学。而后着眼课堂,针对“如何上好一节化学课”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三点原则性意见,分别是切实明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摘 要: 随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推进,针对学生阅读教学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阅读教学培养工作实施中,更需要就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工作实施策略做出改进,只有在日常教学培养中,教师能够意识到阅读教学培养对提升语文教学的作用,这样才能为学生教学提供帮助,鉴于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例,就小学语文单元拓展阅读教学方法探寻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小学语文单元拓展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就小学语文单元拓展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