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76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十大核心概念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这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所以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举足轻重的内容,我们应该把如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趣为引,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观察范围》这一内容时,我让两个学生来做了一个实验,学生A站到桌子上往窗外看,学生B站在地上往窗外看,然后让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A说出的景物由近及远,非常多,但学生B只能说出近处的几个,对比之下,我让学生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诗来总结他们的实验结果。此时学生们兴趣高涨,齐声朗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了“兴趣”,学生接下来对探究教材中猴子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的桃子数量最多;当你走到某个位置时能否看到后面那座高大的建筑物;路灯下的影子如何变化;老鼠要在哪个区域内活动才不会被猫看见这些问题时就显得轻松自如多了。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切身的感受建立空间观念,接触多了,空间观念就可以不断地发生并逐步建立。
  二、途径多样,发展空间观念
  《新课标》指出:“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应当多种多样。”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们回忆长方形的特征,接着拿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从实物中观察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从而形成立体图形占一定的空间的概念。然后通过摸一摸、拼一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再通过猜一猜长方体的相对的面相等嘛?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吗?更进一步细化了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搭建空间思维平台,把抽象化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种途径对长方体进行探究,并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有条理的具体操作中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
  三、自主探索,提升空间观念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如果机械地告诉学生们计算公式,那他们就只能死记硬背的套用,那将扼杀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的大忌。为了让孩子们能在学习数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我首先设计了一头牛拴在木桩上,它吃草时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让学生模拟牛绕木桩转一圈感知牛吃到草的最大面积就是一个圆的面积,紧接着抛出问题:“你有什么方法得到面积呢?”这时,我让他们回忆以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学生们顿悟:有没有公式可以计算圆的面积呢?我抓准时机,让学生猜一猜,圆的面积可能会与和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没有办法把圆转变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有了猜想,就要去驗证它。我把这个任务交个学生,以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进行第一轮探究,明确思路,化曲为直,体会转化思想,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剪、拼后的图形很像平行四边形。乘胜追击,继续进行第二轮的探究,明确方法后,体验极限,体验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圆面积就会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们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圆面积计算公式呼之欲出,为此,他们继续第三轮的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通过他们的共同探讨,最后终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然后再老师的帮助下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责任编辑    徐国坚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每一个学段的阅读量也是有明确的要求,比如,高年级课外阅读的总量就必须达到100万字。那怎样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呢?这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实践研究表明,要高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收获良好的阅读效果,那就得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使他们置身在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一、宣传导航,点燃阅读激情  无论是完成什么任务,有了激情就能表现出
期刊
我们已经进入新世纪,在信息技术之下各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催生了微课技术,后者是迎合现代人碎片化学习习惯,以新媒体为载体将知识点予以浓缩,将素材以及资源予以整合,形成不同主题的视频,确保学生精准学习,提高知识吸收率以及转化率的一种教学工具。传统素描教学具有很浓烈的抽象性,这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存在学习障碍,故此于课前、课中、课后融入微课技术,对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很有帮助。  一
期刊
学校是培养和塑造人的教育场所。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除了传统教育教学外,学校校园生态也是育人的组成部分。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特定的语境,美丽校园应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立体教科书,成为学生梦中校园,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乐园。  一、构建本土文化教育力量,做好校园生态规划建设,全面打造审美自信的梦中校园  学
期刊
一、树立音乐听觉意识  歌唱时不仅要唱,更要听。课堂常规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完整聆听与赏析,听歌曲的节拍、节奏、歌词、旋律、结构、情绪等等,教师范唱或者学生单独表演歌曲时,都需要认真地聆听。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需要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音乐的习惯。  人们对自己发声的听觉感受和别人所听到的发声感受存在差异,因此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具有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  学习兴趣需要一定情境才能发生,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利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漫画等图片材料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还是成功的开始。  一、善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学习中的主人,是老师最大的心愿。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让学生在学习新课文前都要预习,善于设疑解疑。一篇文章读下来,或多或少会有不认识的字,不懂解释的词语,不好理解的语句。只要心中有疑问,就要主动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
期刊
感受力(Sensibility)这一词汇缘起于艺术界,是指艺术家对于客观事物特征和细节的敏锐程度。在语文教育中的感受力是指学生对于文本的主观感悟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小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良好的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而感受力是良好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表面,小学生的感受力越强,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幼教师范生美术课程模式的教学现状和美术技能学习能否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为着眼点,结合幼师美术课的教材,进行布艺课程的实验与探索,从育人理念的课程目标重构,“新材料、新创意、新应用”的课程资源开发,“真实任务、模拟试教”的体验式课改以及“三循环”的课程实验模式,构想了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布艺课改。形成了具有综合技能美术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布艺课程模块。用布艺材料糅合传统与现代的技艺,制作符合现
一、引入丰富的现实情境,促进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共同属性  1.找准切入点。选择合适的现实情境,要基于学生认知的起点,同时能为后面建立数学模型起到铺垫作用。如“加法的含义”这一课,“加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在选择情境时最好从“数的抽象”开始,让学生经历回顾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感悟单个数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发展数感,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选择合理素材。合适
期刊
一、什么是“咖啡屋”模式  “咖啡屋”模式是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人在轻松的环境下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实现集体的智慧。“世界咖啡屋”的环境要像咖啡屋一样布置,四个到六个人坐一桌开始谈,大约持续20到45分钟。每一轮结束的时候,一个人仍然留在这个桌子上作为主持人,另外的几个人交换到其他的桌子。桌子的主持人欢迎到这个桌子的新参与者并和他们共享此前的会议精华,新参与者叙述他们带来的会议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