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树立音乐听觉意识
歌唱时不仅要唱,更要听。课堂常规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完整聆听与赏析,听歌曲的节拍、节奏、歌词、旋律、结构、情绪等等,教师范唱或者学生单独表演歌曲时,都需要认真地聆听。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需要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音乐的习惯。
人们对自己发声的听觉感受和别人所听到的发声感受存在差异,因此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演唱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及时播放给学生听,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调整歌唱状态和歌唱姿势,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从一年级刚入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身体的自然挺直,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处,双手放在腿上或身体的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面部略带微笑,下巴略收。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演唱歌曲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轻闭双眼、深呼吸,身心完全放松后再开始歌唱。演唱过程不断提示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科学发声,维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演唱好歌曲最关键的一步。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可运用特定的音乐节奏型配上简单、明了的坐姿、站姿口令,提醒学生随时注意调整歌唱姿势,并将这些简单的口令音乐化,配上适合的节奏型,课堂上师生对接口令,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巩固了学过的节奏,调整了歌唱姿势,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自然、科学的发声方法
低年级学生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喊唱,所以入学的第一节课就应该告诉学生“唱歌要像百灵鸟,轻声唱来不喊叫”,轻声歌唱更容易听辨自己的音色是否融合在集体的歌声之中,更能做到声音的融合,感受和体会歌唱的和谐之美。
五六年级的同学自尊心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学生不再愿意当众表演,歌唱教学中高音唱不上去,从而慢慢转变为不想张口唱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轻声高位置来歌唱,做好科学、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白歌唱时要“嘴张圆,提眉毛,抬笑肌、沉气息”,面部表情自然放松,打开喉咙,高音时不惧怕、不躲闪,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真假声相结合,唱高音也不再是难题。而“哼鸣”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找到歌唱中的高位置,从闭口哼鸣、开口哼鸣到最后保持哼鸣的状态演唱歌词,加上发声的字正腔圆,规范的咬字、吐字,定能找到正确的歌唱共鸣位置,使声音更加自然、清晰、流畅。
四、正确的呼吸支撑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歌唱习惯的关键和核心,可带领学生感觉正确的歌唱呼吸,师生一起轻闭双眼,身体放松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双手掌心朝下,轻放于膝盖上,自然均匀地深呼吸。反复多次后,请学生说一说吸气、呼气时,身体部位有哪些变化,并思考这样的深呼吸和平时说话的浅呼吸有什么不同。
关于吸气,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将生活中的场景和歌唱学习相联系,重现受到惊吓时的状态,让学生体会快速吸气时需要口鼻腔同时吸气,需要吸的更深、更满。而气息的保持,可以通过师生或者学生互动,一起体验气息的运用。两两面对面站立,手臂伸直手掌相推,边唱边推,感受演唱时气息的运动方向和规律。通过这些外向动作练习,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歌唱时正确的呼吸方法,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如此循环反复练习,使正确的呼吸方式变成习惯性地连续动作。
五、节奏、音准的准确把握
歌唱教学中教师应贴近各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建立音高概念方面还是需要坚持视唱曲谱,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可以借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在部分骨干音上打手势,或者唱会歌曲后再视唱曲谱,降低识谱的难度,并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的自己识谱,相信通过长期的识谱练习,学生对音与音之间的音高概念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学唱歌曲也越来越容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技能。
责任编辑 李少杰
歌唱时不仅要唱,更要听。课堂常规中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完整聆听与赏析,听歌曲的节拍、节奏、歌词、旋律、结构、情绪等等,教师范唱或者学生单独表演歌曲时,都需要认真地聆听。而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需要经常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听音乐的习惯。
人们对自己发声的听觉感受和别人所听到的发声感受存在差异,因此课堂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演唱录制成音频或视频,及时播放给学生听,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调整歌唱状态和歌唱姿势,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
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从一年级刚入学就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身体的自然挺直,坐椅子的二分之一处,双手放在腿上或身体的两侧,两眼平视正前方,面部略带微笑,下巴略收。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演唱歌曲之前可以带领学生轻闭双眼、深呼吸,身心完全放松后再开始歌唱。演唱过程不断提示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科学发声,维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演唱好歌曲最关键的一步。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可运用特定的音乐节奏型配上简单、明了的坐姿、站姿口令,提醒学生随时注意调整歌唱姿势,并将这些简单的口令音乐化,配上适合的节奏型,课堂上师生对接口令,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巩固了学过的节奏,调整了歌唱姿势,更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三、自然、科学的发声方法
低年级学生经常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喊唱,所以入学的第一节课就应该告诉学生“唱歌要像百灵鸟,轻声唱来不喊叫”,轻声歌唱更容易听辨自己的音色是否融合在集体的歌声之中,更能做到声音的融合,感受和体会歌唱的和谐之美。
五六年级的同学自尊心进一步增强,大部分学生不再愿意当众表演,歌唱教学中高音唱不上去,从而慢慢转变为不想张口唱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轻声高位置来歌唱,做好科学、规范的示范,让学生明白歌唱时要“嘴张圆,提眉毛,抬笑肌、沉气息”,面部表情自然放松,打开喉咙,高音时不惧怕、不躲闪,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真假声相结合,唱高音也不再是难题。而“哼鸣”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找到歌唱中的高位置,从闭口哼鸣、开口哼鸣到最后保持哼鸣的状态演唱歌词,加上发声的字正腔圆,规范的咬字、吐字,定能找到正确的歌唱共鸣位置,使声音更加自然、清晰、流畅。
四、正确的呼吸支撑
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良好歌唱习惯的关键和核心,可带领学生感觉正确的歌唱呼吸,师生一起轻闭双眼,身体放松舒服地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双手掌心朝下,轻放于膝盖上,自然均匀地深呼吸。反复多次后,请学生说一说吸气、呼气时,身体部位有哪些变化,并思考这样的深呼吸和平时说话的浅呼吸有什么不同。
关于吸气,可以通过情景再现,将生活中的场景和歌唱学习相联系,重现受到惊吓时的状态,让学生体会快速吸气时需要口鼻腔同时吸气,需要吸的更深、更满。而气息的保持,可以通过师生或者学生互动,一起体验气息的运用。两两面对面站立,手臂伸直手掌相推,边唱边推,感受演唱时气息的运动方向和规律。通过这些外向动作练习,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歌唱时正确的呼吸方法,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如此循环反复练习,使正确的呼吸方式变成习惯性地连续动作。
五、节奏、音准的准确把握
歌唱教学中教师应贴近各年级学生的心里特征,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以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在建立音高概念方面还是需要坚持视唱曲谱,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可以借助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在部分骨干音上打手势,或者唱会歌曲后再视唱曲谱,降低识谱的难度,并逐步过渡到中、高年级的自己识谱,相信通过长期的识谱练习,学生对音与音之间的音高概念认识会越来越清晰,学唱歌曲也越来越容易,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技能。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