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隐喻理论简介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曾经说过: “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在国外,隐喻现象的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隐喻研究把它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后来Richards 突破了传统的隐喻观,建立了隐喻和思想行为的关联。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G.Lakoff和M.Johnson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隐喻发生的机制由两部分构成: 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所谓始源域,指的是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目标域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东西。隐喻就是把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上,但这种概念域间的投射并不是随意的,隐喻形成的基础是相似和联想。
在国内,隐喻研究起步比较晚,当西方对隐喻的研究突破了修辞学的界限之后,我国学者也开始把隐喻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去,用新的眼光来全面考察这一特殊的语言和认知现象。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对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对西方隐喻理论进行吸收和整理的基础上,就隐喻的产生原因、工作机制、本质特征以及隐喻的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隐喻研究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在词汇教学领域有比较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大都揭示了词汇具有隐喻特征,但对词汇教学中应如何根据这一点选择适当的导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在本文中,笔者对精读课堂中词汇教学的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二、隐喻与词汇学习
概念隐喻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空间隐喻指的是以空间为始源域,(如上/下、前/后、高/低、左/右、中心/边缘等空间关系以及其他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介词如on,at,in,over等),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如More is up这一隐喻就是将空间概念的结构投射到了非空间的抽象概念Quantity之上,“数量多为up”,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数量这个较抽象域的概念。而the upper strata of society中,空间概念的结构又被用来构建非空间概念的Socialhierarchyt,说明“社会地位高为up”。又如up to date/down the ages(最新的/自古以来)、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 to the party down to the grass roots level(从党中央到基层)。
实体隐喻是把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这一隐喻是把mind(心智)这一概念具体化。再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本体部位、动物和植物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实体隐喻的始源域。例如:
(1)bare one’s heart(诉说衷肠).
(2)I have no stomach for a fight(我对打架没兴趣).
(1)中,情感也是抽象的东西,所以用与之相关的heart指代心中的情感;而(2)句中的stomach(胃口)则通过隐喻拓展来指兴趣。
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这一隐喻是将mind具体化了,但是mind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是不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如果能够将其改为The mind is a machine,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信息,如mind跟machine一样会工作、会休息、有工作效率,等等。结构隐喻反映在词汇层面,就是将用于谈论和描述此类概念的词汇用来谈论和描述彼类概念。
三、精读课堂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困境
词汇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精读课堂中的重要内容。精读课是一门综合课,兼顾了听、说、读、写、译。如何在精读课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效的词汇学习效果,一直都是教师们探索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几所大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到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投影条件下的词汇学习陷入僵化,一次课接触的词汇很多,印象却不深,对词汇的引申义感觉很没有把握,词汇的用法就更不用说了。长期这样,许多学生已有了词汇焦虑,对如何掌握词汇感到茫然。而教师也承认精读课堂中存在词汇学习费时又低效的现象。精读课本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掌握词汇,结果却陷入了向学生灌输的误区。
四、隐喻对精读课堂中词汇教学的启示
1.介绍隐喻知识,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培养隐喻意识
隐喻是存在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却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课堂上偶尔穿插一些隐喻知识的介绍,不仅能调节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例如:英文汉语中都不约而同地用“金钱”的概念来隐喻“时间”,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因为在人类生活中 “金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成分,这就是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成为英汉语中重要概念隐喻的根源。通过这些词汇隐喻现象的介绍和解释,学生对英语词汇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深入了解词汇的渴望,自然兴趣之门就打开了。
2.引导隐喻思维,培养隐喻式词汇学习策略
根据认知隐喻理论,词意的发展并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而是受到人类认知思维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各个词义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许多词的引申含义可根据认知模式推导而出,无需死记硬背。在讲解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时,引导学生从词的本义出发,结合语境进行语义推导。以英语单词hot为例,它的最初意义可能是“感觉热的”,后来引申出其他关联意义,如: 热门的/时髦的/辣的/热情的/使人感到热的/兴奋的,愤怒的。
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隐喻。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应该吸取隐喻研究的成果,有意识地讲解和灌输隐喻知识,分析解释各种隐喻现象,引发学习者对隐喻观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概念隐喻组织起来,在心理词典中形成语义网络,便于学习者的记忆和提取。
3.导入西方文化,利于隐喻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与文化互相交融,不可分割。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词汇上就是相同的意思有着不同的隐喻,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隐喻。如英汉语中均以“狗”(dog)来喻人,由于两种文化传统对“狗”的看法截然不同,“狗”在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意义也大不相同。英语隐喻dog eat dog和汉语隐喻“狗咬狗”虽然字面意义相同,其用法却体现了英汉语中隐喻意义的差别:在英语中,dog eat dog用来描述人们在竞争中互相伤害、争权夺利的情形,但对参与竞争的人并不持否定态度;而汉语隐喻“狗咬狗”所描述的是坏人间互相倾轧残杀,带有强烈的贬损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文化点的介绍,分析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既能活跃课堂,又让学生对词汇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隐喻方法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做出较为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在精读课堂中有意识地介绍隐喻知识,培养学生的隐喻式词汇学习策略,必定能改变精读课中的两难境地,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提升学习者词汇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曾经说过: “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在国外,隐喻现象的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隐喻研究把它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后来Richards 突破了传统的隐喻观,建立了隐喻和思想行为的关联。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G.Lakoff和M.Johnson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隐喻发生的机制由两部分构成: 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和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所谓始源域,指的是人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而目标域往往是人们陌生的、抽象的东西。隐喻就是把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投射到目标域上,但这种概念域间的投射并不是随意的,隐喻形成的基础是相似和联想。
在国内,隐喻研究起步比较晚,当西方对隐喻的研究突破了修辞学的界限之后,我国学者也开始把隐喻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中去,用新的眼光来全面考察这一特殊的语言和认知现象。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一书中对隐喻做了系统的研究,在对西方隐喻理论进行吸收和整理的基础上,就隐喻的产生原因、工作机制、本质特征以及隐喻的功能等进行全面的讨论和分析。隐喻研究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在词汇教学领域有比较多的学者进行了研究,大都揭示了词汇具有隐喻特征,但对词汇教学中应如何根据这一点选择适当的导学策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在本文中,笔者对精读课堂中词汇教学的策略做了初步探索。
二、隐喻与词汇学习
概念隐喻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空间隐喻、实体隐喻、结构隐喻。
空间隐喻指的是以空间为始源域,(如上/下、前/后、高/低、左/右、中心/边缘等空间关系以及其他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介词如on,at,in,over等),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如More is up这一隐喻就是将空间概念的结构投射到了非空间的抽象概念Quantity之上,“数量多为up”,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数量这个较抽象域的概念。而the upper strata of society中,空间概念的结构又被用来构建非空间概念的Socialhierarchyt,说明“社会地位高为up”。又如up to date/down the ages(最新的/自古以来)、from the central committee to the party down to the grass roots level(从党中央到基层)。
实体隐喻是把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这一隐喻是把mind(心智)这一概念具体化。再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本体部位、动物和植物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实体隐喻的始源域。例如:
(1)bare one’s heart(诉说衷肠).
(2)I have no stomach for a fight(我对打架没兴趣).
(1)中,情感也是抽象的东西,所以用与之相关的heart指代心中的情感;而(2)句中的stomach(胃口)则通过隐喻拓展来指兴趣。
结构隐喻就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构的概念。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这一隐喻是将mind具体化了,但是mind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是不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如果能够将其改为The mind is a machine,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信息,如mind跟machine一样会工作、会休息、有工作效率,等等。结构隐喻反映在词汇层面,就是将用于谈论和描述此类概念的词汇用来谈论和描述彼类概念。
三、精读课堂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困境
词汇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精读课堂中的重要内容。精读课是一门综合课,兼顾了听、说、读、写、译。如何在精读课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效的词汇学习效果,一直都是教师们探索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几所大学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了解到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普遍反映多媒体投影条件下的词汇学习陷入僵化,一次课接触的词汇很多,印象却不深,对词汇的引申义感觉很没有把握,词汇的用法就更不用说了。长期这样,许多学生已有了词汇焦虑,对如何掌握词汇感到茫然。而教师也承认精读课堂中存在词汇学习费时又低效的现象。精读课本是为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掌握词汇,结果却陷入了向学生灌输的误区。
四、隐喻对精读课堂中词汇教学的启示
1.介绍隐喻知识,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培养隐喻意识
隐喻是存在于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然而却是 “养在深闺人未识”。在课堂上偶尔穿插一些隐喻知识的介绍,不仅能调节枯燥的学习气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例如:英文汉语中都不约而同地用“金钱”的概念来隐喻“时间”,时间就是金钱(Time is money)。因为在人类生活中 “金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成分,这就是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成为英汉语中重要概念隐喻的根源。通过这些词汇隐喻现象的介绍和解释,学生对英语词汇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深入了解词汇的渴望,自然兴趣之门就打开了。
2.引导隐喻思维,培养隐喻式词汇学习策略
根据认知隐喻理论,词意的发展并不是任意的、偶然的,而是受到人类认知思维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各个词义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隐喻是词义发展和延伸的重要手段,许多词的引申含义可根据认知模式推导而出,无需死记硬背。在讲解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时,引导学生从词的本义出发,结合语境进行语义推导。以英语单词hot为例,它的最初意义可能是“感觉热的”,后来引申出其他关联意义,如: 热门的/时髦的/辣的/热情的/使人感到热的/兴奋的,愤怒的。
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我们概念系统中的概念隐喻。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应该吸取隐喻研究的成果,有意识地讲解和灌输隐喻知识,分析解释各种隐喻现象,引发学习者对隐喻观的思考,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把零散的语言现象通过概念隐喻组织起来,在心理词典中形成语义网络,便于学习者的记忆和提取。
3.导入西方文化,利于隐喻的理解和应用
语言与文化互相交融,不可分割。文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词汇上就是相同的意思有着不同的隐喻,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和应用隐喻。如英汉语中均以“狗”(dog)来喻人,由于两种文化传统对“狗”的看法截然不同,“狗”在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意义也大不相同。英语隐喻dog eat dog和汉语隐喻“狗咬狗”虽然字面意义相同,其用法却体现了英汉语中隐喻意义的差别:在英语中,dog eat dog用来描述人们在竞争中互相伤害、争权夺利的情形,但对参与竞争的人并不持否定态度;而汉语隐喻“狗咬狗”所描述的是坏人间互相倾轧残杀,带有强烈的贬损意义。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文化点的介绍,分析比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既能活跃课堂,又让学生对词汇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隐喻方法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学习者的词汇能力,有助于他们触类旁通地领悟和应用词汇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词汇之间的广泛联系和组合搭配做出较为准确合理的挖掘、提炼和引申。在精读课堂中有意识地介绍隐喻知识,培养学生的隐喻式词汇学习策略,必定能改变精读课中的两难境地,带来更高效的学习效果,最终提升学习者词汇掌握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