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悉,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学生都有上早读的习惯,尤其是在初中,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早读更是必不可缺的一课。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早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让他们愿读、乐读、又会读呢?下面,本人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一些做法。
一、早读让学生精神抖擞——名人名言激励
“No pains,no gain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等,这些语言催人奋进,令人反省,能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更端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更高,早读效率就会更好。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如果能坚持每天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一些激励性的名言,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激励性的语言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初一起始阶段,或在每个学期的开端,可以写一些诸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激励性的语言;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或初三学生则可用一些激励斗志的语言,如 “今天多一份汗水,明天少一分后悔” “No pains,no gains”“天才出自勤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等中外名言;对于那些迟到的学生,可采用“Early birds catch warms”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谚语。总之,激励性的语言要注意变化,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精神抖擞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早读让学生有成就感——分层提出目标
学生能力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从初二开始,两极分化的问题会显现出来,学困生也不会只是个别现象。因此,教师在提出目标时就不能搞“一刀切” “一锅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既能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能让学困生吃得好,不顾此失彼呢?本人认为对学生分层提出学习目标会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我经常在早读时给学生设计大体相同但又有小区别的任务:
季军/良好——掌握5~10个单词;亚军/优——掌握5~10个单词,背会一篇简短的对话;冠军/优秀——掌握5~10个单词,背会一篇简短的对话(5句话左右),再背会文章中的一小段(不超过五句话);天才/神童/大才子/小才女——除完成以上3项任务外,自主学习一定量的内容。
试想,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的早读时间里,能达到哪一个等级呢?恐怕人人都能达到良好,甚至绝大多数人达到优秀也是易如反掌。当你很快由季军升到亚军再到冠军,是不是很兴奋很激动呢?当你被称为天才、神童、才子或才女时,难道不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吗?学好的信心能不增强吗?通过多年实践验证,给学生分层提出学习目标对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早读让学生有身边的榜样——推行“小先生制”
早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包办。在早读中推行“小先生制”,让学生自主安排、自主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中间有不少学有专长者,用身边的榜样做示范,使学生看得见、信得过、赶得上。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大面积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
四、早读让学生有紧迫感——检查落实,注重评价
早读课上虽然任务明确,目标清楚,但是如果缺了检查落实和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就算不上是成功或高效率的课。检查落实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那些调皮捣蛋、不认真的学生起到督促鞭策的作用。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在早读中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这一工作。检查的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如:笔头检查可以听写单词、句子,默写课文段落等;口头检查可以用提问、让学生背诵等方法。教师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对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要采取补救措施,督促监督其完成,做到“人人过关” 。“人人过关”是避免或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人人过关”要从初一开始,从初学阶段开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情况,如果到学生基础知识欠账太多时,就积重难返了。
五、让早读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花园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找不到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早读之便,和个别学生谈心,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或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等。简单的几句话,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但由于早读时间的短暂与宝贵,早读时找学生谈心要简短、有的放矢。事实证明,利用早读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仅不会耽误学生宝贵的时间,反而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样,早读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花园。
六、早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规定太死
早读又叫“早自习”,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不能把任务定得太死,规定得太古板。有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小的时候如果受到的束缚越多,越规矩,长大后越没有灵性,越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教师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顾虑重重,要大胆放手,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安排学习内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教师不必每节早读都给学生圈定明确目标,布置具体任务,要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了知识更重要。早读更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的选择、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忌内容过多或过少
早读上布置的内容太多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完不成任务,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内容太少又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无所事事。故而早读中布置的任务量要适中,难易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最好能分层提出目标,取得最佳效果。
3.忌让学生长时间大声朗读
有的人认为读书声音越高,收获就越大,效率就越高,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事实证明,读书的效果取决于读书者用心的程度和读书的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并不是和读书的声音高低正比的。有的书需要大声朗读,有的书需要默读,还有的书也许只需要浏览。如果不讲究方法,不因地制宜,不分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只会震得头昏脑胀,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虚假热闹场面,甚至导致尚未发育成熟的声带受损坏,声音嘶哑。所以,在早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读书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读书声音的高低。
4.忌早上批评学生
早上批评学生不仅影响师生双方情绪,还会给彼此带来一天的不快,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和所教学科的反感。让学生带着情绪去听课学习,其效果是不会太理想的。因此,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避免在早上批评学生。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的批评,可以放在下午。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我们要因人因事而异地来进行处理,比如对那些偶尔犯错的学生,你只要轻轻一拍他的肩膀或微微一笑,或仅仅一个会心的眼神,就足以提醒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而对那些经常性犯错误的学生,则要弄清其原因,对症下药,或在课下找其谈心,反复谈心,让其明白利弊,以便改正。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体会,写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愿我们师生每一天的精彩从早读开始。
一、早读让学生精神抖擞——名人名言激励
“No pains,no gain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等,这些语言催人奋进,令人反省,能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共鸣。学生思想意识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更端正,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更高,早读效率就会更好。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决定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如果能坚持每天在黑板上板书这样一些激励性的名言,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激励性的语言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初一起始阶段,或在每个学期的开端,可以写一些诸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激励性的语言;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或初三学生则可用一些激励斗志的语言,如 “今天多一份汗水,明天少一分后悔” “No pains,no gains”“天才出自勤奋”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等中外名言;对于那些迟到的学生,可采用“Early birds catch warms”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告诫人们珍惜时间的谚语。总之,激励性的语言要注意变化,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才能让学生精神抖擞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早读让学生有成就感——分层提出目标
学生能力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从初二开始,两极分化的问题会显现出来,学困生也不会只是个别现象。因此,教师在提出目标时就不能搞“一刀切” “一锅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那么我们教师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既能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能让学困生吃得好,不顾此失彼呢?本人认为对学生分层提出学习目标会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我经常在早读时给学生设计大体相同但又有小区别的任务:
季军/良好——掌握5~10个单词;亚军/优——掌握5~10个单词,背会一篇简短的对话;冠军/优秀——掌握5~10个单词,背会一篇简短的对话(5句话左右),再背会文章中的一小段(不超过五句话);天才/神童/大才子/小才女——除完成以上3项任务外,自主学习一定量的内容。
试想,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学生,在半小时左右的早读时间里,能达到哪一个等级呢?恐怕人人都能达到良好,甚至绝大多数人达到优秀也是易如反掌。当你很快由季军升到亚军再到冠军,是不是很兴奋很激动呢?当你被称为天才、神童、才子或才女时,难道不会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吗?学好的信心能不增强吗?通过多年实践验证,给学生分层提出学习目标对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早读让学生有身边的榜样——推行“小先生制”
早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引导、包办。在早读中推行“小先生制”,让学生自主安排、自主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学生中间有不少学有专长者,用身边的榜样做示范,使学生看得见、信得过、赶得上。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便于及时查漏补缺,大面积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
四、早读让学生有紧迫感——检查落实,注重评价
早读课上虽然任务明确,目标清楚,但是如果缺了检查落实和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就算不上是成功或高效率的课。检查落实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那些调皮捣蛋、不认真的学生起到督促鞭策的作用。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在早读中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做这一工作。检查的策略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方法,如:笔头检查可以听写单词、句子,默写课文段落等;口头检查可以用提问、让学生背诵等方法。教师对那些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及时恰当的鼓励,对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要采取补救措施,督促监督其完成,做到“人人过关” 。“人人过关”是避免或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有效途径。“人人过关”要从初一开始,从初学阶段开始,防微杜渐,避免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情况,如果到学生基础知识欠账太多时,就积重难返了。
五、让早读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花园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生活节奏很快的今天,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时都显得力不从心,找不到时间。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利用早读之便,和个别学生谈心,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需要,或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等。简单的几句话,就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但由于早读时间的短暂与宝贵,早读时找学生谈心要简短、有的放矢。事实证明,利用早读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仅不会耽误学生宝贵的时间,反而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样,早读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心灵交流的花园。
六、早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规定太死
早读又叫“早自习”,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不能把任务定得太死,规定得太古板。有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小的时候如果受到的束缚越多,越规矩,长大后越没有灵性,越没有发展前途。因此,教师不要面面俱到,不要顾虑重重,要大胆放手,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安排学习内容,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教师不必每节早读都给学生圈定明确目标,布置具体任务,要知道学生学会学习比学会了知识更重要。早读更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的选择、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2.忌内容过多或过少
早读上布置的内容太多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完不成任务,丧失信心,失去兴趣;内容太少又会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无所事事。故而早读中布置的任务量要适中,难易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最好能分层提出目标,取得最佳效果。
3.忌让学生长时间大声朗读
有的人认为读书声音越高,收获就越大,效率就越高,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事实证明,读书的效果取决于读书者用心的程度和读书的方法等多方面因素,并不是和读书的声音高低正比的。有的书需要大声朗读,有的书需要默读,还有的书也许只需要浏览。如果不讲究方法,不因地制宜,不分内容,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只会震得头昏脑胀,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虚假热闹场面,甚至导致尚未发育成熟的声带受损坏,声音嘶哑。所以,在早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读书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读书声音的高低。
4.忌早上批评学生
早上批评学生不仅影响师生双方情绪,还会给彼此带来一天的不快,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和所教学科的反感。让学生带着情绪去听课学习,其效果是不会太理想的。因此,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应避免在早上批评学生。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的批评,可以放在下午。而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我们要因人因事而异地来进行处理,比如对那些偶尔犯错的学生,你只要轻轻一拍他的肩膀或微微一笑,或仅仅一个会心的眼神,就足以提醒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而对那些经常性犯错误的学生,则要弄清其原因,对症下药,或在课下找其谈心,反复谈心,让其明白利弊,以便改正。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心得与体会,写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借鉴。愿我们师生每一天的精彩从早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