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 真教师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liao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李芳菲,灼灼其华,然后才有沉甸甸的果实,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只有在春花烂漫、万紫千红之后,才会有青春的、充实的、不事张扬的果实。虽然开花过程是华彩的,但它最后都要回归生命的精华——“秋实”。开花结果如此,而语文教学更须返璞归真,回归本真。
  报纸上有这样一首诗《一碗油盐饭》: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妈妈的坟前。
  这是一首文字极其简单的小诗,简单到只有52个字,而且不曾使用一个渲染情绪的形容词或华丽的词藻。然而它的内涵又是深邃丰富的,给人们的思索与想象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从这首诗中,分明可以看到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为了孩子好好读书、不断成长,她在贫寒中含辛茹苦,却把全部慈爱与温馨默默奉献出来,甚至于生命。这位母亲之所以让人震撼、敬佩,就在于这碗油盐饭的真,是简朴之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感。文学作品需要真,教学语文更需要真。所以,“真”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真”是语文教师需要的。
  一、真功夫:广博的学术素养
  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怎样导入课文,怎样设计板书,怎样疏通字词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怎样形成师生互动,怎样加强人文性、思想性,怎样运用多媒体,乃至于怎样“煽情”,都不是太难的事情。真正重要的,真正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的,应当是教师全方位的基本素质的提高。
  其一:语言功底。首先是表达功底,准确流利的普通话,文从字顺的口语和书面语,生动幽默、随机应变的表达技巧,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较为全面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当力求规范、正确。这些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从严治学、诚信为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二:博闻强记。既要博、又要深、还要记得住。数理化,音体美,天文地理,风土民情,都应当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古代文化的知识,则要尽可能深而精。语文教材的文体、内容,学生的知识、兴趣,覆盖面都极广。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准备一桶水,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其三:善于拿来。对于语文教育的种种理念、经验、方式,要善于挑选、辨别、占有、或存放、或使用、或改造,像蜜蜂酿蜜一样,博采众花,酿成蜜糖。各种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等,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语文教师要珍惜这种机会
  其四:日新精神。网络时代,语文课堂不可能还是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老样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是爆炸之势。语文教学理念上的主导、主体论,方法上的启发、互动式,手段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都要求语文教师加紧“充电”,不断更新自己。
  二、真准备:扎扎实实的备课
  要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而传统的备课仅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梳理文章脉络,就是逐字逐段的分析,或是总结文章特色之类,最多也就是再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罢了。这样的备课只是在备知识,没有备学生,没有备学生的“可能”。其实,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能性”很多,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不能忽视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如果教师备课时能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那么,语文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其他文献
后进生,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他们坐在偏僻的角落,享受着“非凡”的待遇:教师置之一旁,不予理睬;家长呵斥怒骂,经常责罚;同学嘲笑讽刺,冷眼相看。于是,后进生们在没有激情和友情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信心逐渐丧失,内心一片茫然,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误入歧途。因此,能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学生的成
期刊
镇江市初中教研员丁国斌在谈到文言文教学时,提倡把“文”和“言”结合到一起,兼顾“以言带文”和“以文带言”。因为这样的古文教学,才有可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色,才有可能使古文教学更有语文味儿。  以《黔之驴》的教学为例,既不能偏“文”而轻“言”,也不能偏“言”而轻“文”,而应该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第一课时  主要完成四个任务:1.了解柳宗元;2.流利地朗读课文;3.翻译课文;4.用自己的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像一场及时的春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改革和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依然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专业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忽视了课堂中的育人知识就会失去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专业知识的教学从一个侧面展示现实世界,这本身就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文知识的教育是空洞的,牵强附会的教育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在相关问题中,要占用较长时间也是不可能的。因而,
期刊
我是一个有26年教龄的乡村初中语文教师,26年的教学生涯,我送走了数千名学生,送走了九千多个昼夜,更送走了我的青春年华。今天,我想把我26年教学生涯中的苦与乐,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但我不是“名师”,也不是“新秀”,我从事的是平平凡凡的工作,过的是普普通通的生活——一个山区教师的生活:清贫而不感到空虚,奉献但不求报答,身处尘世却又超然于物外。我热爱山区教师这份工作,就像热爱我的生命——用凝重的感情,用
期刊
在规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除审题立意外,事例论据的选择与处理也是决定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事例论据的选择上,学生的普遍问题:一是因为平时的阅读面太窄,积累的素材太少,难以找到典型事例去论证观点,只好随便找一个能扯得上关系的凑数;二是所选事例虽然能论证观点,却又处理不好事例的详略取舍;三是事例处理没有问题,便是对中心论点、分论点处理不当。下面,就一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这次
期刊
一、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指导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对新课文的预习,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对问题进行了探究。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通过预习,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等。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标记,在课堂教学时重点解决。例如,在让学
期刊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正确地理解、掌握并运用文字的能力,同时应当注重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精神品格。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有效设计和实施”的看法。  一、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让语文课堂“慢”下来  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学生能力相当的教育,一篇课文,特别是名篇,其内涵十分丰富,教师不可能
期刊
刚刚教授完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琵琶行》,读到那句“四弦一声如裂帛”,心里颇有感慨。因为我钟爱的一个服装品牌就叫“裂帛”,于是想对“裂帛”一词做一点小分析。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的第二次琵琶演奏到此算是告一段落。在乐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进入最高潮之后,乐曲结束,就像撕裂绢帛一般干脆利落,只留下意犹未尽的听众还沉浸其中,“东船西舫悄无言”。“裂帛”声我也没听到过
期刊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要求教师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呢?  一、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要重视教师理
期刊
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文本,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突出学生的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感悟、分析、对话等,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把握阅读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落实新课标、实施有效的语文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