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李芳菲,灼灼其华,然后才有沉甸甸的果实,这是一个生命的过程,只有在春花烂漫、万紫千红之后,才会有青春的、充实的、不事张扬的果实。虽然开花过程是华彩的,但它最后都要回归生命的精华——“秋实”。开花结果如此,而语文教学更须返璞归真,回归本真。
报纸上有这样一首诗《一碗油盐饭》: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妈妈的坟前。
这是一首文字极其简单的小诗,简单到只有52个字,而且不曾使用一个渲染情绪的形容词或华丽的词藻。然而它的内涵又是深邃丰富的,给人们的思索与想象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从这首诗中,分明可以看到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为了孩子好好读书、不断成长,她在贫寒中含辛茹苦,却把全部慈爱与温馨默默奉献出来,甚至于生命。这位母亲之所以让人震撼、敬佩,就在于这碗油盐饭的真,是简朴之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感。文学作品需要真,教学语文更需要真。所以,“真”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真”是语文教师需要的。
一、真功夫:广博的学术素养
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怎样导入课文,怎样设计板书,怎样疏通字词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怎样形成师生互动,怎样加强人文性、思想性,怎样运用多媒体,乃至于怎样“煽情”,都不是太难的事情。真正重要的,真正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的,应当是教师全方位的基本素质的提高。
其一:语言功底。首先是表达功底,准确流利的普通话,文从字顺的口语和书面语,生动幽默、随机应变的表达技巧,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较为全面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当力求规范、正确。这些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从严治学、诚信为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二:博闻强记。既要博、又要深、还要记得住。数理化,音体美,天文地理,风土民情,都应当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古代文化的知识,则要尽可能深而精。语文教材的文体、内容,学生的知识、兴趣,覆盖面都极广。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准备一桶水,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其三:善于拿来。对于语文教育的种种理念、经验、方式,要善于挑选、辨别、占有、或存放、或使用、或改造,像蜜蜂酿蜜一样,博采众花,酿成蜜糖。各种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等,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语文教师要珍惜这种机会
其四:日新精神。网络时代,语文课堂不可能还是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老样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是爆炸之势。语文教学理念上的主导、主体论,方法上的启发、互动式,手段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都要求语文教师加紧“充电”,不断更新自己。
二、真准备:扎扎实实的备课
要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而传统的备课仅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梳理文章脉络,就是逐字逐段的分析,或是总结文章特色之类,最多也就是再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罢了。这样的备课只是在备知识,没有备学生,没有备学生的“可能”。其实,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能性”很多,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不能忽视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如果教师备课时能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那么,语文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报纸上有这样一首诗《一碗油盐饭》: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妈妈的坟前。
这是一首文字极其简单的小诗,简单到只有52个字,而且不曾使用一个渲染情绪的形容词或华丽的词藻。然而它的内涵又是深邃丰富的,给人们的思索与想象以无限广阔的空间。从这首诗中,分明可以看到一个伟大母亲的形象——为了孩子好好读书、不断成长,她在贫寒中含辛茹苦,却把全部慈爱与温馨默默奉献出来,甚至于生命。这位母亲之所以让人震撼、敬佩,就在于这碗油盐饭的真,是简朴之中所蕴涵的真挚情感。文学作品需要真,教学语文更需要真。所以,“真”是语文教学所需要的,“真”是语文教师需要的。
一、真功夫:广博的学术素养
魏书生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怎样导入课文,怎样设计板书,怎样疏通字词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怎样形成师生互动,怎样加强人文性、思想性,怎样运用多媒体,乃至于怎样“煽情”,都不是太难的事情。真正重要的,真正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的,应当是教师全方位的基本素质的提高。
其一:语言功底。首先是表达功底,准确流利的普通话,文从字顺的口语和书面语,生动幽默、随机应变的表达技巧,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较为全面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当力求规范、正确。这些对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从严治学、诚信为人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二:博闻强记。既要博、又要深、还要记得住。数理化,音体美,天文地理,风土民情,都应当有一些基本的常识。语文学科范围内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文学、历史、哲学、古代文化的知识,则要尽可能深而精。语文教材的文体、内容,学生的知识、兴趣,覆盖面都极广。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当准备一桶水,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其三:善于拿来。对于语文教育的种种理念、经验、方式,要善于挑选、辨别、占有、或存放、或使用、或改造,像蜜蜂酿蜜一样,博采众花,酿成蜜糖。各种教研活动、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等,都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语文教师要珍惜这种机会
其四:日新精神。网络时代,语文课堂不可能还是一支粉笔加一本书的老样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也是爆炸之势。语文教学理念上的主导、主体论,方法上的启发、互动式,手段上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等,都要求语文教师加紧“充电”,不断更新自己。
二、真准备:扎扎实实的备课
要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是以自己所有的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而传统的备课仅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和梳理文章脉络,就是逐字逐段的分析,或是总结文章特色之类,最多也就是再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罢了。这样的备课只是在备知识,没有备学生,没有备学生的“可能”。其实,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的“可能性”很多,这种“可能性”就是学生独特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这是语文教师备课时不能忽视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教师应积极顺应信息时代的这种变化,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如果教师备课时能鼓励引导和组织学生参与备课,那么,语文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