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统计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所谓的数据分析观念,指的是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作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学生树立数据分析观念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使他们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去。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不仅学习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将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提高自己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是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的。二年级下册学习的重点是“调查与记录”,即为了解决问题先开展调查,收集数据。而三年级则开始侧重于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可以是文字、图画或表格等多种方式,以突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體验,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下面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小鞋店》课题为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
师:为了开鞋店,前段时间我们对班里每一位同学穿多大的鞋做了调查,老师把你们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我们的鞋店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差“进货”了,下面我就现场模拟“进货”的场景。老师扮演“进货者”,请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可要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进货者每次报出一个鞋号,售货员就根据报出的鞋号在仓库里找出相应的鞋。
师:我看到大家都在笑,我得采访采访你们,你们笑什么呀?
生:进货者一遍一遍的找,太麻烦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帮我们吗?
生:有些号码是一样的,可以把同样的鞋号整理一下,再来购买会方便很多。
本节课通过鞋店“进货”的情境,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并作出统计决策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为了将数据整理和分析有较具体的场景展现,创设情境就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自己生活实例的实际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前期,组织学生对本班同学的鞋号进行了调查和记录,一上课,我就创设本班开鞋店的情境,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揭示前面调查鞋号的目的,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应该先做调查研究才能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整理数据,我设计了师生模拟进货的情境,即师生合作,老师扮演“进货者”,请一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售货员”来回奔跑拿鞋,观看的同学看到此情景,顿时笑开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采访学生为何笑,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拿法又累又麻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二、整理数据,优化整理的方法
教学片断: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呢?
生1:我们组是把相同的鞋号放在一起,查出人数再绘制成表格,这样看表格就知道穿每种鞋号的人数了。
生2:我们组是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每种鞋号有一人穿就画一个圆圈。
生3:我们组是用写“正”字的方法,也就是说每种鞋号有一人就写一笔正字,“正”字的笔画数多的穿这种鞋号的人就多。
……
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具体转化为抽象的一个过程。在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对于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过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数据,有文字的、列表格的、画图等多种形式,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比,先呈现对于每一种鞋号都要从头到尾找一遍,有几种鞋号就要找几遍的做法,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这种做法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现重复、遗漏,继而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操作起来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从而感悟一遍下来的方法的简单好用。接着再引出统计图的方法,一步一步呈现画点线图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看懂的基础上,接着画下去,完成余下的数据整理,最后交流反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真正懂得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学会优化整理方法。
三、分析数据,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教学片断:
师:通过整理出的数据,我们能看到哪些信息吗?
生1:男生的鞋号有32号到38号,女生的鞋号有30号到37号。
生2:男生鞋号最多人的是36码,有6个人。
生3:男生32码跟39码的都只有一人。
师:看来这图里边含着不少的信息呢,孩子们可真善于观察和发现。
师:对每个码数有多少同学,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那“进货”可以怎样决策呢,想一想,然后请同学再次来模拟“进货”的场景。
整理数据的目的是分析数据,为有关决策提供信息,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析数据,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理和表示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从图上寻找有用的信息。最后,根据寻找的有用信息,为鞋店“进货”提出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部分看。最后再次模拟“进货”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统计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总之,在统计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继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
关键词: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是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的。二年级下册学习的重点是“调查与记录”,即为了解决问题先开展调查,收集数据。而三年级则开始侧重于对“原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可以是文字、图画或表格等多种方式,以突出学生对数据分析的體验,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下面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小鞋店》课题为例。
一、创设情境,感知整理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
师:为了开鞋店,前段时间我们对班里每一位同学穿多大的鞋做了调查,老师把你们的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我们的鞋店一切都准备好了,就差“进货”了,下面我就现场模拟“进货”的场景。老师扮演“进货者”,请一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可要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来说说你们的感受。
进货者每次报出一个鞋号,售货员就根据报出的鞋号在仓库里找出相应的鞋。
师:我看到大家都在笑,我得采访采访你们,你们笑什么呀?
生:进货者一遍一遍的找,太麻烦了。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帮帮我们吗?
生:有些号码是一样的,可以把同样的鞋号整理一下,再来购买会方便很多。
本节课通过鞋店“进货”的情境,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整理、表示和分析数据,并作出统计决策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为了将数据整理和分析有较具体的场景展现,创设情境就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自己生活实例的实际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前期,组织学生对本班同学的鞋号进行了调查和记录,一上课,我就创设本班开鞋店的情境,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揭示前面调查鞋号的目的,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应该先做调查研究才能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为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整理数据,我设计了师生模拟进货的情境,即师生合作,老师扮演“进货者”,请一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售货员”来回奔跑拿鞋,观看的同学看到此情景,顿时笑开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采访学生为何笑,引导学生说出这样的拿法又累又麻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二、整理数据,优化整理的方法
教学片断: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呢?
生1:我们组是把相同的鞋号放在一起,查出人数再绘制成表格,这样看表格就知道穿每种鞋号的人数了。
生2:我们组是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每种鞋号有一人穿就画一个圆圈。
生3:我们组是用写“正”字的方法,也就是说每种鞋号有一人就写一笔正字,“正”字的笔画数多的穿这种鞋号的人就多。
……
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具体转化为抽象的一个过程。在整理和表示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中体会数据的整理和表示对于数据分析观念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过程。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数据,有文字的、列表格的、画图等多种形式,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比,先呈现对于每一种鞋号都要从头到尾找一遍,有几种鞋号就要找几遍的做法,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这种做法比较麻烦,而且容易出现重复、遗漏,继而探讨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操作起来既简单又不容易出错,从而感悟一遍下来的方法的简单好用。接着再引出统计图的方法,一步一步呈现画点线图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看懂的基础上,接着画下去,完成余下的数据整理,最后交流反馈。通过学生亲身体验,亲手操作,真正懂得了整理数据的方法,并学会优化整理方法。
三、分析数据,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教学片断:
师:通过整理出的数据,我们能看到哪些信息吗?
生1:男生的鞋号有32号到38号,女生的鞋号有30号到37号。
生2:男生鞋号最多人的是36码,有6个人。
生3:男生32码跟39码的都只有一人。
师:看来这图里边含着不少的信息呢,孩子们可真善于观察和发现。
师:对每个码数有多少同学,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那“进货”可以怎样决策呢,想一想,然后请同学再次来模拟“进货”的场景。
整理数据的目的是分析数据,为有关决策提供信息,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析数据,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理和表示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图,从图上寻找有用的信息。最后,根据寻找的有用信息,为鞋店“进货”提出建议,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看,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部分看。最后再次模拟“进货”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统计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总之,在统计教学中,通过学生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调查、记录、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继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刘劲苓,刘克臣.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