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世义在产业园区定位、功能和发展方向上有颇多思考,本刊记者就产业园区的系列问题对他做了采访。
《中关村》:目前,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北京经开凭借什么能够在众多园区中脱颖而出呢?
周世义:在产业地产领域,我们有个明确的定位:建设低碳高端综合类产业园区。北京经开比较早地开始生态园区建设,也比较早推动产业园区向低碳智慧园区升级。我们在亦庄、通州、天津等地建设了“十园一场”。园区里有最初的工业厂房到后面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向高端转移的过程,在北京开发区显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首先是低碳。我们努力做到从园区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都进行低碳控制。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建筑工艺,以及整体设计模式都要体现低碳理念。我们选择的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而不是最贵的或效益比较低的技术。比如,我们认为太阳能的技术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施的,但是在目前的园区中实施并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它不能代替现有的电力系统,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开发商而言,如果再做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话,就不得不多花一笔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是我们园区应该做的。
第二个层面是高端。高端首先是产业高端,然后是环境高端、服务高端。我相信卖菜的和其他卖高端产品的是不会在一起的。园区产业的单一性应该是靠市场来推动的,而不是靠政府。如果你的价格低廉到一定程度,可能卖菜的和卖电子产品的会在一起,比如在旧货市场,肯定是在一起的。
第三个层面是智慧。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园区本身硬件设备的智慧化,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网络。二是在服务上我们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三是在管理层面。我们提出智慧园区,是为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服务升级,同时实现园区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我们的园区服务体系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的支持,并已经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认证。我们搭建了一个包括各种服务体系在内的整体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园区的客户管理、园区服务、园区商业、园区物业、政策指引、人力资源等等。我们搭建公有云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搭建他们各自的私有云平台。这样,有些企业就可以不单独进行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而可以租用园区的信息平台。
《中关村》:说到生态、低碳,你们似乎有特别的主张,你们做了什么独特的事情吗?
周世义:我们知道,目前社会主流的低碳概念,强调的往往是末端低碳,也就是在产品使用端产生较低的碳排放,甚至不产生排放。譬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种低碳往往只是一种碳排放的转移,不仅不能带来减碳,甚至会造成社会整体碳排放的提升。譬如前面提到的太阳能发电,所用的多晶硅面板材料的生产就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我们打造的低碳高端产业园,就是要避免走这种局部低碳,整体高碳的路子。我们通过对园区从规划设计到开发运营全流程的控制,实现园区整体的系统低碳。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强调类似太阳能、风能等单纯的低碳技术的运用,而是从整体着眼,在低碳产业园标准和评估体系的指引下,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低碳设施与低碳技术,实现集聚低碳产业、实施低碳管理、推广低碳产品、贯彻低碳生活的园区系统一体化工程,最终实现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施面向低碳的园区系统综合管理、优化和调控。
我们在园区开发经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低碳园区的标准指标,目前,我们正在参与低碳园区行业标准的制定,相信相关标准很快就可以出台,未来我们还将基于低碳园区开发运营的经验开展低碳的咨询和模式的输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革命的发生,我们也及时在低碳、高端之外,推行园区的“智慧”化,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运营水平。
早在2009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云计算”的概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落实低碳战略,整合和提高园区综合运营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基于‘云服务’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运营体系”项目,该项目以我公司建设的产业园为试点,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园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提供的内容既包括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又包括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增值服务。通过该平台的搭建,为园区企业搭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入园企业的运营和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充分体现我们“绿色、高端、智慧”园区的理念,有效降低园区整体的资源消耗,提升园区品质,实现社会价值。
《中关村》:产业园区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北京经开准备怎么做?
周世义: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向服务方向转型。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将先积累资源与能力,打造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再寻求逐步向全国拓展,做具有独特气质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领跑者与综合服务运营商。
对我们来说,低碳是一种追求,高端是我们对标准的一个要求,智慧园区是一个平台的建设,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整个园区转型升级也好或者说产业园区向何处发展,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这个服务层面有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服务,包括物业在内的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其次就是商业,包括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我们正在试图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我们组建了金融服务联盟。最后,我们认为是当前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互联网方面需要提供的一些服务,我们通过建立智慧园区的平台,把园区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关联起来。我们在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是不联系的,但有时候企业和企业之间是有上下游关系的,我们可以在园区里通过搭建智慧园区平台,为园区之间的企业搭建更好的沟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有30多家入盟单位,其中包括中国联通、兴业银行、施耐德、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这个联盟成立以来为园区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我们做产业园区,不是简单地把它当成一个地产项目来开发,而是建设它,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为政府招商提供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和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有所不同,我们要在产业园区发展转型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中关村》:目前,全国产业园区发展如雨后春笋一般,北京经开凭借什么能够在众多园区中脱颖而出呢?
周世义:在产业地产领域,我们有个明确的定位:建设低碳高端综合类产业园区。北京经开比较早地开始生态园区建设,也比较早推动产业园区向低碳智慧园区升级。我们在亦庄、通州、天津等地建设了“十园一场”。园区里有最初的工业厂房到后面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向高端转移的过程,在北京开发区显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的概念有一个逐步建立的过程。首先是低碳。我们努力做到从园区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都进行低碳控制。我们所选择的材料、建筑工艺,以及整体设计模式都要体现低碳理念。我们选择的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而不是最贵的或效益比较低的技术。比如,我们认为太阳能的技术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实施的,但是在目前的园区中实施并不能实现最大的效益,它不能代替现有的电力系统,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开发商而言,如果再做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话,就不得不多花一笔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是我们园区应该做的。
第二个层面是高端。高端首先是产业高端,然后是环境高端、服务高端。我相信卖菜的和其他卖高端产品的是不会在一起的。园区产业的单一性应该是靠市场来推动的,而不是靠政府。如果你的价格低廉到一定程度,可能卖菜的和卖电子产品的会在一起,比如在旧货市场,肯定是在一起的。
第三个层面是智慧。智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园区本身硬件设备的智慧化,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网络。二是在服务上我们搭建一个服务平台。三是在管理层面。我们提出智慧园区,是为了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促进服务升级,同时实现园区标准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我们的园区服务体系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的支持,并已经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认证。我们搭建了一个包括各种服务体系在内的整体服务平台,其中包括园区的客户管理、园区服务、园区商业、园区物业、政策指引、人力资源等等。我们搭建公有云服务平台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搭建他们各自的私有云平台。这样,有些企业就可以不单独进行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而可以租用园区的信息平台。
《中关村》:说到生态、低碳,你们似乎有特别的主张,你们做了什么独特的事情吗?
周世义:我们知道,目前社会主流的低碳概念,强调的往往是末端低碳,也就是在产品使用端产生较低的碳排放,甚至不产生排放。譬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种低碳往往只是一种碳排放的转移,不仅不能带来减碳,甚至会造成社会整体碳排放的提升。譬如前面提到的太阳能发电,所用的多晶硅面板材料的生产就是典型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我们打造的低碳高端产业园,就是要避免走这种局部低碳,整体高碳的路子。我们通过对园区从规划设计到开发运营全流程的控制,实现园区整体的系统低碳。也就是说,我们不去强调类似太阳能、风能等单纯的低碳技术的运用,而是从整体着眼,在低碳产业园标准和评估体系的指引下,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低碳设施与低碳技术,实现集聚低碳产业、实施低碳管理、推广低碳产品、贯彻低碳生活的园区系统一体化工程,最终实现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施面向低碳的园区系统综合管理、优化和调控。
我们在园区开发经营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一套低碳园区的标准指标,目前,我们正在参与低碳园区行业标准的制定,相信相关标准很快就可以出台,未来我们还将基于低碳园区开发运营的经验开展低碳的咨询和模式的输出。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革命的发生,我们也及时在低碳、高端之外,推行园区的“智慧”化,并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运营水平。
早在2009年,我们就开始关注“云计算”的概念,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的运用是落实低碳战略,整合和提高园区综合运营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基于‘云服务’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运营体系”项目,该项目以我公司建设的产业园为试点,搭建基于“云技术”的园区服务平台,服务平台提供的内容既包括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又包括信息服务、生活服务、交通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等增值服务。通过该平台的搭建,为园区企业搭建一站式的服务平台,能有效降低入园企业的运营和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充分体现我们“绿色、高端、智慧”园区的理念,有效降低园区整体的资源消耗,提升园区品质,实现社会价值。
《中关村》:产业园区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北京经开准备怎么做?
周世义: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向服务方向转型。就我们自己而言,我们将先积累资源与能力,打造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再寻求逐步向全国拓展,做具有独特气质的低碳高端智慧园区开发运营领跑者与综合服务运营商。
对我们来说,低碳是一种追求,高端是我们对标准的一个要求,智慧园区是一个平台的建设,而更多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整个园区转型升级也好或者说产业园区向何处发展,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服务层面。这个服务层面有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服务,包括物业在内的最基础的物业服务。其次就是商业,包括相应的生活配套服务,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金融服务。我们正在试图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我们组建了金融服务联盟。最后,我们认为是当前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互联网方面需要提供的一些服务,我们通过建立智慧园区的平台,把园区的企业通过这个平台相互关联起来。我们在开发区发展过程中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是不联系的,但有时候企业和企业之间是有上下游关系的,我们可以在园区里通过搭建智慧园区平台,为园区之间的企业搭建更好的沟通模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和相关的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低碳高端智慧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批有30多家入盟单位,其中包括中国联通、兴业银行、施耐德、北京工业大学等机构。这个联盟成立以来为园区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我们做产业园区,不是简单地把它当成一个地产项目来开发,而是建设它,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为政府招商提供服务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平台。所以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和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有所不同,我们要在产业园区发展转型中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