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环境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室内外环境的资源,合理规划,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字:多元渗透 优化 幼儿园 教学环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其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环境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室内外环境的资源,合理规划,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字:多元渗透 优化 幼儿园 教学环境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如何优化教学环境的创设,结合工作实际,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生活化的渗透。
著名教育家陈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即用生活来教育。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基础。幼儿园也是幼儿提高各项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把环境创设和幼儿的一日生活相融合,利用环境记录、描述一日生活,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观察、记录能力和坚持性。刚入园的幼儿,饮水、入厕还没形成习惯,不愿主动饮水,在环境创设时,就巧妙将小水滴巧妙融入,借助小水滴的可爱卡通形象,每次喝完一杯水,将小水滴送往贴有自己标记的小口袋。这样不仅便于老师了解孩子的饮水情况,还能促进幼儿主动喝水习惯的形成。我们经常发现,进入冬季,幼儿就会出现入园困难的现象,甚至有时集体活动都开展了一段时间才入园,这样的拖拉习惯显然不适宜幼儿的发展,“今天我?入园”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按入园顺序将自己的照片或名字有序排放,有利于爱赖床拖拉的幼儿坚持每天按时入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记录。激励幼儿不断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在幼儿进入大班时,还可以将一日活动布置成情境墙,让幼儿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一日活动,知道在课间可以做好哪些事情,这也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坚实基础。
情景化的融合
幼儿间发展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不仅仅是生理现象,还表现在他们心理发展水平上。因此在创设教育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年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环境。而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情景化环境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也更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化作用)。而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正是符合指南这一内容。情景化环境是一个有生命的教学环境,它是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幼儿兴趣点的不同,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的“活”的活动环境,幼儿以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其中,能让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就如开展的社会活动《消防员》,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消防员的工作,在借助图片、课件,引导对消防员工作有一定认识后,创设了“我是小小消防员”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感知消防员工作的基础上,亲自体验消防员的工作:接到消防警报,穿上消防服(雨衣),带上水带、竹梯,水槍等灭火工具,营救高楼的小朋友。在这一个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感受到了消防员工作的责任和辛苦。相信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对于消防员的工作更形象,更具体化。
地域化的整合。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丰富,能力的发展也愈充分。因此,在教学环境的创设中,我们应结合地域特点,寻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地域资源,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利用这些熟悉的地域资源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收获。《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园地处农村,幼儿经常接触的就是种植。在创设环境时,我们将这些丰富的地域资源物整合到我们的学习环境中。借助环境的创设,引发幼儿利用农村常见工具及物品开展探索活动。就如我班结合自然角创设活动和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生成“种子对对碰”系列活动。幼儿从一开始的讨论春天适合种植的种子──收集种子──种子混在一起──手工分拣种子──利用工具分拣种子──种子拼贴──探索缝隙等等。这些种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随着探究的不断生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营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这是影响创造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创设教育环境时,我们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多元渗透,在小空间里营造出一个幼儿的快乐天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受家庭环境、早期培养、集体教育和个人经历体验等因素影响。作为幼儿教师,必须用自己博大真诚的爱去了解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切实为孩子创造平等宽松的、有利于自信心发展的环境,充分展示孩子的闪光点、充分信任孩子,丰富孩子的知识技能,在感受、体验成功的基础上,在日常活動中有效的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即关爱幼儿,营造爱的氛围,提供锻炼的机会,
《语文课程标准》(2011)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然而,关于积累,大多数老师仍然比较重视学生的背诵,对于摘抄,虽平时有布置相应的摘抄作业,但对于摘抄什么内容、如何摘抄、为什么摘抄等缺乏应有的指导,致使学生的整体摘抄能力不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摘抄,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呢? 以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教师推行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教师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去呈现数学课,又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化解自身的被动思维,也能让班级内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好。教师需要秉持着合理的思维模式,驱动学生发展和进步,对如何有效、开放、多角度地推进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多元开放;促进;高中数学教学;高效发展 数学教学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字摄影及摄像》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摄影创造能力、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素养。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手机、相机、平板等传播介质的便捷性为摄影摄像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微信、抖音、快手等APP的迅猛发展为摄影摄像的传播提供了新颖的平台,摄影摄像的学习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性改革,
摘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升学衔接性受到更多家长的重视,以及受到更多教育人员的关注。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正式教育的第一场所,而小学作为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第一场所,这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很大的差异性。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要正视多元区角环境中的衔接工作,提高衔接活动的质量,进而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幼儿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区角环境;幼小衔接;活动;探究 引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蓝色的地球》中的章节内容,从生命之源——水的角度来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感受到地球的神秘性、丰富性和脆弱性,从而提高实际的生活应用能力。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猜测、合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地球水资源的大致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正确利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启蒙、探究和应用的学科特质和教学原则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不断提升科学
摘要:近十年来,西班牙语教育的跳跃式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西语人力市场结构: 首先是西班牙语人才整体呈现年轻化;西语人才在供求两方面经历的深刻变化就意味着西语从业者个人、 西语教育机构和用人单位都面临相互适应与调整、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挑战;同时各高校也应根据调研数据适时调整和优化西语课程使西班牙语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更相匹配。 关键词:西班牙教育;职业人才;服务行业 一、西班牙语语言服务行业人才发展现状
【摘要】 基于分析家园携手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影响。首先分析出家园携手,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其次分析出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幼儿学习生活不适应、小学化教育倾向严重两个问题。通过家长与幼儿教师树立统一教育理念;整合家园教育资源;组织多样教育活动三种教育途径,实现幼小的有效衔接,为幼儿顺利、自然过渡小学生活与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家园携手
钱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另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是问号”。 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摘要:小组合作是一项可以突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以及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打破了长期延续的传统的被动式单向灌输,让学生可以彼此配合,自主思考,在团体形式的探究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此为基点,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的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中,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语文;融入策略 随着新教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